摩托车论坛

搜索
楼主: 仁山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3——我的进藏日记(全片终)

[复制链接]

状态   [当前离线]

601#
 楼主| 发表于 天津市 2013-8-6 02:41 | 只看该作者
  驼工们高高兴兴地围着慕生忠,又是一阵连珠炮式的提问,不过这次已经没有火药味了。"政委,这下你该满意了吧?""什么时候放我们走?""干脆早一点让我们回家吧?"……慕生忠只是微笑而不言语。驼工们心里又嘀咕开了,哼,我们政委的葫芦里到底装的什么药?有人不由地火气又顶到了嗓子眼。

    收工时,慕生忠又把驼工们召集一起,人们撅嘴扛腮,表现出不高兴的样子,有的拄着铁锨,有的交头接耳,队伍显得很散乱。

    慕生忠沉住气,精神抖擞地站在众人面前,开始书归正传。他说:

    "同志们,我们胜利了!今天,90个人,开了27亩荒地,平均每个人开地3分,这是一个不算小的成绩。感谢你们帮了我大忙。"

    听了慕生忠这几句话,驼工们心里美滋滋的,一下子提起了精神,感到"走"有门了。队伍自动地恢复了严整。

    驼工们几乎是竖起耳朵,静听慕生忠继续讲下去。

    "你们很清楚,在内地,一个整劳力,一天也不过是开三四分地嘛。今天,我们用自己的实践证明,在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不但可以劳动,而且能够劳动得很好,不会无故死人的。你们说,是不是?"

    驼工们听了这几句有理有据的话,一个个大眼瞪小眼,恍然醒悟,自己中了慕生忠的"计"了。

    责怪慕生忠连"哄"带"骗"加"唬",未免有些过分,这叫做拐弯抹角做思想工作嘛,也是一种巧妙的战略战术。

    趁人们还没有来得及作出多大反应的当儿,慕生忠抓住战机,加强了攻势。他左手叉腰,右手有力地上下左右挥动着,提高嗓门,越讲越激动,脸都涨红了。

    "我知道,在青藏高原搞运输,修公路,难处多得很,比不上回家享福。但是,如果我们在困难面前打退堂鼓,散摊子回家,公路不修了,这同战场上临阵脱逃有什么两样?那样西藏受苦受难的藏族同胞何时才能改变困境?我们进藏部队的物资供应又怎么解决得了?国内外反动派会耻笑我们****人无能!修路的重任已经艰巨地落在我们每个人的肩上。我们撒手不干,能对得起党和人民?能对得起子孙后代吗?这样做历史将无情地宣判我们是一伙胆小鬼!"

     慕生忠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像从机关枪里扫射出的子弹,全部命中10环,打在每个驼工的心上。这些翻身解放不久的普通农民,绝不是一群不识好歹的乌合之众,他们一旦解开了思想疙瘩,真正明确了自己的工作意义,又重整旗鼓,向新的高度攀登。

    度过漫长寒冷的严冬,春天终于来到了世界屋脊。1954年5月11日,青藏公路在格尔木正式破土动工了。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602#
发表于 陕西省 2013-8-6 07:22 | 只看该作者
精彩,期待继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603#
 楼主| 发表于 天津市 2013-8-7 10:51 | 只看该作者
Originally posted by 小惠好玩 at 2013-8-6 15:22:
精彩,期待继续

谢谢小惠好玩的持续关注和支持#70# 。 接下来继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604#
 楼主| 发表于 天津市 2013-8-7 10:57 | 只看该作者
(继续转载)慕生忠将军和青藏公路的故事—— "公路飞上昆仑"

      慕生忠将军率领的"青藏筑路大军",究竟有多少的实力?说出这个"军事秘密"会使人们大为惊讶:在短短半年多时间内,要修通2000公里长的青藏公路,总投资仅仅200万元,全队只有一个工程师,没有现代化装备,全部家当是1200由驼工转为筑路工的农民,还有3000多件笨重的铁锨、镐头、钢钎、大锤之类的工具。

    自古以来,青藏高原就以环境艰险,交通闭塞,令人生畏。1930年出版的《西藏始未纪要》一书形容青藏地区的交通是:"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艰险万状,不可名态";"世上无论何人,到此未有不胆战股栗者"。

    在这环境极其恶劣和条件十分不足的情况下,要修建纵贯世界屋脊长达2000公里的青藏公路,毫无疑问是国内外公路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谈何容易啊!

    听听,英雄们是怎么说的:"我们要在最艰苦的环境中,用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创造人间筑路工程的奇迹!"

    奇迹在筑路工人不屈不挠的奋斗中出现,人们为此而付出了很大代价,夏天,戈壁滩上热得象蒸笼;冬天,昆仑山区冷得似冰窟。筑路员工带顶单帐篷就开进万古荒原,爬上冰峰雪岭。他们顶着星星出工,踏着月光收工,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而吃的却是咸菜、盐巴、干馒头。青藏公路,完全是筑路工人用汗水浇铸起来的。

    慕生忠率领筑路大军,向昆仑山挺进!

    公路开工不久,筑路工人夜以继目地奋战,很快修到了格尔木以南的崖几沟。然而,突然有几十名工人的脚和腿出了毛病,肿得透明,皮肉发紫,人们疼得直喊叫,头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有的抱着腿在地上打滚,令人看了揪心。病号越来越多,筑路速度一下子缓慢下来。目睹这情景,慕生忠心痛得偷偷流泪。但是,在人们面前,他只能鼓气,不敢泄气。后来才弄清工人们得这种病,是长期吃不上新鲜蔬菜,又体力劳动过重的缘故。筑路队缺医少药,慕生忠心里干着急。天无绝人之路。恰巧,人们先前开垦出的27亩地,第一次种上红彤彤的萝卜,长势很好,已经可以收获了。慕生忠叫人拔来一些新鲜萝卜,每人分上一两个,工人们说吃了萝卜,马上见效,感到腿不太疼了,而过一两个小时就又疼起来。这给慕生忠以很大的启示,吃萝卜也能治病。后来,每人每天吃到五六个红萝卜,过了10多天,谁也没有吃药,肿消了,腿慢慢好了。慕生忠给这种红萝卜送了一个美名,叫"高原适应素"。

      人是铁,饭是钢,工人们缺少营养,是很难支撑到底的。公路沿线野生动物比较多,慕生忠就让人们打野生吃,从此人们再也没有害什么大病。在英雄的筑路工人奋力拼搏中,青藏公路就像从天而降的一条金光大道,一公里一公里神速般地向昆仑山、向拉萨伸展。慕生忠有诗为证:

    这不是生活奇迹,
    而是新中国的人民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补给不足,
    五道梁上找到了天然肉库;
    燃料缺乏,
    风火山上开出了露天煤矿。
    射猎在开心岭上,
    钓鱼在沱沱河边。
    疲劳时,高原温泉去沐浴。
    饥饿时,开水泉上煮鲜肉。
    不能说高原生活都艰苦,
    而是说锻炼思想好时机,
    我们的口号是:
    哪里有生物的地方,
   那里就可以生存,可以劳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605#
 楼主| 发表于 天津市 2013-8-7 11:01 | 只看该作者
施工队伍拿下崖几沟工程,又迅速前进到雪水河两岸。雪水河是格尔木河的一条支流,经过无数年的冲刷,河床变成了河沟,然后再从沟底盘旋爬上南岸。这一上一下,三转两拐,给修路带来了很多困难。

    公路通过河床,修的是过水路面,选择了一块河床宽而流水浅的地方,这样汽车过河就不容易误车。那个时候也没有条件修桥,只好采取修过水路面的简易办法。可是,两岸的崖壁却没法凑合着过去,必须劈崖修出坡路。这点工程拿到现在,可能算不了什么,调上二三百人,配上些机械,三下五除二用不了几天就轻易而举地干完了。可在当时,就很难啊。

    慕生忠的修路法,是先通车,后整修,再重建。那时候不允许也没有条件修一条高标准的公路,只得哪里好修走哪里,能跑动汽车就行。

    修个弯道,谁也不会计算,他们就采取笨办法,用炸药炸,一炮一个小坑,浪费炸药,效果还不好,工人就用镐一点一点地啃。原野上蚊子成灾,一巴掌能打死十个八个。火球一样的太阳,烤得大地滚烫,把人们的汗水都快吸干了。蚊子叮得工人身上起满了红疙瘩,强烈的阳光晒得工人的肩膀脱了皮,脸也晒成了"黑包公"。然而,没有一个人说熊话。

    慕生忠泡在工地上,他边干活边指挥,工程卡着点干,分秒必争。在最后的一天里,架天涯桥的材料已从兰州运到格尔木,中午12点就要通过雪水河运往天涯桥工地,逼着雪水桥工程必须在中午12点以前完成。

    工地上又一次掀起施工热潮。从沟上到沟下,从北岸到南岸,六七百人摆开战场,有的平坡道,有的加固过水路面,有的清理弯道死角。只见镐落锨起,沙土飞扬。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工人们挥汗如雨,工地上一派热火朝的景象。雪水河工程在上午9时30分全部完成了,比计划提前了两个半小时。拉运架设天涯桥材料的汽车从雪水河顺利通过,公路又向万山之祖昆仑山靠近了一大步。

    雪水河工程卡着点完工了,慕生忠又改换了一个战术,由集中兵力攻破一点,转为将兵力一线拉开,分段突击抢修,迅速接头合拢。5个工程队分布在170多公里的线路上,最远的摆到了昆仑山口南边。完工的时间限定得很死,哪一环脱节,都会拖全线的后腿。这是慕生忠向队指导员兼队长马珍交待说:"你们带上20天口粮,到时我把汽车开到你们工地。"

    形势很明确,这段170多公里长的线路,务需在20天内全部修通。否则,天涯涧后方的路修不通,粮食和架桥的材料运不上去,就影响天涯桥的铺架;天涯桥误了工期,粮食就无法送到打前战的第一工程队,工人们可就饿肚子了。这三处相互制约的工程,能否尽快架起天涯桥又是最关键的。

    天涯涧,位于格尔木河上游,像大地裂开的一条窄而深的大缝,上方宽约七八米,涧底非常狭窄,深达30多米。俯视沟底,令人头晕。急流凶猛地撞击着岩石向前奔腾,一个浪头,一声闷雷。迎面有一个险要的石嘴子拦路,来到这里似乎走上了绝路一样,使人不免发出"地之边,天之涯"的感叹。

    青藏公路穿越10几道河流,天涯桥是惟一必需架桥的地方,其它河流上都是修的过水路面。天涯涧虽说仅仅七八米宽,可当时技术力量奇缺,建桥材料达不到标准,这桥架起来就难上难了。

    慕生忠把筑路大军的技术干部全部调到天涯桥工地,有邓郁清、何畏、张震寰等,他们之中只有邓郁清是工程师。几个人经过反复琢磨,制定出了在最窄处的两岸石崖上凿出一条石槽,再插上木桩子架桥,同时打掉石嘴子的施工方案。

    慕生忠像催命一样来到工地,他把从兰州刚刚拉来的9根木料交给邓郁清,不由分说地给老邓下了一道死命令,3天之内必须架好天涯桥,不然打前战的工人就要饿肚子了。

    工地上惟一的石匠叫郝嘉运,他是陕北人。当初参加骆驼运输总队时,他把干石匠用的铁锤、钢钎、钢凿也带来了。有人说你带这些东西干啥,他说不知哪一天可能就有了用场,今天他可是大显身手了。

    邓工程师连续三天都没有睡过囫囵觉,他白天黑夜都在现场指挥。慕生忠在架桥的最后一天,也盯在工地上没挪窝。当天涯桥架通时,多少天没有笑模样的慕生忠终于咧嘴笑了。
天涯桥修通了,慕生忠乘坐吉普车在前面开路,运粮的汽车紧紧跟在后边。他们一来到工地,就被筑路员工包围了,慕生忠热情地同工人们握手问好。

    马珍兴冲冲地跑上前,慕金忠一把握住了他那满是老茧的手,先用劲攥了攥,又摊开手看了看,然后连声称赞马珍说:"好样的!"

    看手论干部,是慕生忠在特殊情况下采取的特殊考核干部的办法,这办法既简单,也不简单,是过得硬的。修建青藏公路相当艰难,干部能否以身作则,能否与工人同甘共苦,事关重大。这些如何体现出来?就是看看当干部的是否也像工人那样拼命地劳动,检查检查劳动的双手便可以大致说明问题。慕生忠看看别人的手,别人也可以看看他的手,互相检验嘛!慕生忠敢于看别人的手,就是因为他的手同样布满老茧,也敢于让别人看,人强我更强,这样说话办事谁敢不服?

    寒喧了一阵,马珍向慕生忠报告说,前面的公路已经修上昆仑山,慕生忠满意地说:"太好了,我们已经闯过了第一道大难关。"慕生忠又亲切地问马珍:"你们没挨饿吧?"马珍笑着回答:"到今天正好20天,我们怕你不能准时来,节省下6天口粮,以备不测。"慕生忠说:"我可从来不放空炮,说到做到嘛。"慕生忠既是实干家,也是鼓动家。他对工人们说:"今天,汽车开上昆仑,明天还要开到拉萨!把公路修上世界屋脊,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我们都是些平凡的人,然而,世界上不平凡的事业,都是平凡的人创造出来的!"工人们说,闭上眼听慕政委讲话,你准会认为他是一个年轻小伙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606#
 楼主| 发表于 天津市 2013-8-7 11:03 | 只看该作者
公路修上昆仑山,地势已经升高到4800米。慕生忠带上几个人,向着山口的最高处走去。快要上到山头的时候,人们都累得张口气喘,一屁股坐到地上不愿动了。慕生忠这个43岁的壮汉子,比小青年们劲头还足,他没有停下来,又坚实地跨出12大步,便登上了山顶。慕生忠把昆仑山称作"12步山",含有明显的藐视困难之意。

    昆仑山,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古往今来,有多少美妙的传说为昆仑山增添了神秘色彩,又有多少文人墨客著文吟诗为之放歌。相传王母娘娘曾在昆仑山里举办过盛大的蟠桃会,款待天下各路神仙;白娘子为救情人许仙,曾冒死闯入昆仑深处盗取灵芝仙草。今日,慕生忠将军登上昆仑,既无游玩雅兴,又非寻私而来。他是聚集无私无畏的筑路英雄们,为西藏各族人民奋力在青藏高原的脊梁骨上开辟一条通向幸福的大道。

    慕生忠站在山口高处,极目眺望起伏的昆仑群山。薄如蝉翼的柔柔云雾,深情地缠绕山山谷谷。银光闪烁的雪山,沐浴在金光璀璨的阳光下,分外妖娆。慕生忠贪婪地呼吸清新的空气,陶醉在大自然纯朴的美景中。

    凡是熟悉慕生忠的人都知道,慕生忠只念过几年私塾,算不上有文化的人。但他触景生情激动起来时,就有出口成诗的本事。尽管他作诗称不上高雅之作,有的乍看平白如水,可这是将军宽广胸怀的袒露,炽热情感的迸发,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表述。筑路工人喜欢慕生忠的诗,每作出一首,工人们就传颂开来,有的诗还配上曲子在工人中间传唱。筑路工人们说,慕生忠将军的诗,是我们筑路工人心中的歌。

     随同慕生忠一起登上昆仑山口高处的工作人员,急切地盼望将军今天登上昆仑能有佳作问世。谁料想将军的情绪有点不同往常,诗迟迟没有从他口中吟出,倒是蹦出了一句深沉的话:"这块地方不错,站得高看得远,假如我死在青藏公路上,就把我埋在这里吧。"

    公路修上昆仑,本来是将军和筑路工人朝思暮想的事,今天希望变成现实,为什么不说些愉快的话助兴?同志们一时还难以理解慕生忠此时此刻的心情。

    其实,对于死,慕生忠早在20岁时就曾认真思考过。他说,人生的死大致有三种:老死、病死、战死。他不甘心白白老死、病死,情愿死在战斗的岗位上。

    慕生忠不仅这样想,而且这样做。1930年,他不堪受地主的残酷压迫与剥削,冒死投身革命,他立志跟着****打天下,铲除世间不平,与反动势力决一死战。自参加革命,他出生入死几十年,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了。1932年底,慕生忠与几个同志一起在陕西吴堡拉起了一支革命队伍,在短短20多天内,他们提着脑袋,冒着随时杀头的危险,策动了国民党六支零星武装兵变,名声大震。当年在吴堡县一提起慕生忠的化名"老艾",群众就会赞不绝口,敌人就会闻风丧胆。尤其是1935年,他这个游击队的司令员只带17个人,夜渡黄河,深人敌战区骚扰敌人,把阎锡山的6个团闹得神魂颠倒,惶惶如惊弓之鸟。慕生忠先后担任过县委书记、游击队司令员、红五团政委、陕北省委委员和宣传部长,第一野战军民运部长,50年代他被授予少将军衔。这光荣的历史,是慕生忠出生入死,屡建奇功的写照。

    要是人们真正洞察到慕生忠感情深处的奥秘,是会完全理解他"昆仑山上选墓地"的苦心。在世界屋脊上修筑公路,是一件冒险的事业,高寒缺氧,环境恶劣,生活艰难,死神随时随地都盯着人们。一个生死关斗拼过去,更大更多的生死关头还在前面。不抱定誓死必胜的信念,不置之死地而后生,公路怎能飞向昆仑,飞向拉萨?这就是慕生忠的大将之气、成事之本。
(未完待续)

[ Last edited by 仁山 on 2013-8-7 at 19:05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607#
发表于 北京市 2013-8-8 07:38 | 只看该作者
慕生忠筑路大军的事迹感人至深。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祖国的一个索引。这段历史将铭记千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608#
发表于 北京市 2013-8-8 10:08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内容详细,让将来进藏的摩友了解一下一路吃住,行车,观景,等信息,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谢谢楼主的辛劳付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609#
发表于 北京市 2013-8-9 01:02 | 只看该作者
英雄气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610#
发表于 天津市 2013-8-9 08:51 | 只看该作者
在艰险中收获快乐,用车轮写就小说,而你就是小说中的主人公,若干年后藉此回往人生,此生足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611#
发表于 陕西省 2013-8-9 11:29 | 只看该作者
留个记号,有时间了再看。慕生忠将军将永记史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612#
发表于 甘肃省 2013-8-9 16:36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子,顶了。只是在拉萨没有见到老前辈。我是从格尔木经大柴旦往敦煌方向去了。从兰新公路返回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613#
 楼主| 发表于 天津市 2013-8-10 06:44 | 只看该作者
Originally posted by 大海LzY at 2013-8-8 15:38:
慕生忠筑路大军的事迹感人至深。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祖国的一个索引。这段历史将铭记千秋。

谢谢大海的长期关注和回帖支持。俗话说的好,吃水不忘挖井人。#7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614#
 楼主| 发表于 天津市 2013-8-10 06:46 | 只看该作者
Originally posted by 梦幻之旅 at 2013-8-8 18:08:
好帖,内容详细,让将来进藏的摩友了解一下一路吃住,行车,观景,等信息,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谢谢楼主的辛劳付出。

谢谢梦幻之旅摩友的关注和回帖支持。#7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615#
 楼主| 发表于 天津市 2013-8-10 06:50 | 只看该作者
Originally posted by hjltgh at 2013-8-9 09:02:
英雄气概!

谢谢hjltgh摩友的关注和回帖。缅怀前辈们的丰功伟绩!#7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616#
 楼主| 发表于 天津市 2013-8-10 07:13 | 只看该作者
Originally posted by 夜色下的冰 at 2013-8-9 16:51:
在艰险中收获快乐,用车轮写就小说,而你就是小说中的主人公,若干年后藉此回往人生,此生足矣。

谢谢夜色下的冰关注本帖,谢谢你的回帖支持。#7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617#
 楼主| 发表于 天津市 2013-8-10 07:16 | 只看该作者
Originally posted by 钱江黑马 at 2013-8-9 19:29:
留个记号,有时间了再看。慕生忠将军将永记史册。

谢谢钱江黑马的关注。怀念先辈,饮水思源。#7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618#
 楼主| 发表于 天津市 2013-8-10 07:21 | 只看该作者
Originally posted by XQZ250 at 2013-8-10 00:36:
好帖子,顶了。只是在拉萨没有见到老前辈。我是从格尔木经大柴旦往敦煌方向去了。从兰新公路返回的。

谢谢马踏飞燕的关注和顶帖。你跑的路线不错,看到的景色更多。#7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619#
 楼主| 发表于 天津市 2013-8-10 07:24 | 只看该作者
回西安看望父母,尽了两天孝。帖子没有及时更新,现在继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620#
 楼主| 发表于 天津市 2013-8-10 07:34 | 只看该作者
(继续转载)慕生忠将军和青藏公路的故事—— " 共同为路而战 "
     一份从前沿工地发回的告急电报,迅速送到慕生忠手里。原来前沿工地连日阴雨绵绵,道路泥泞难行,给工地送面粉的7辆大卡车半路陷进泥坑里出不来,上千袋面粉无法运到工地,筑路工人眼看就要断粮了。
     慕生忠是个火性子人,他立即乘坐那辆彭老总奖赏给他的吉普车匆匆赶往现场。他首先来到可可西里粮食转运站,催促站长齐天然马上组织起一支骡马队,去现场转送粮食。当一切安排妥当后,慕生忠这才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前天,慕生忠刚从北京求援回来,还没有来得及好好歇息,就被告急的电报催上了施工前线。这也好,他本来打谱三两天内要沿线跑一趟,把从北京带回的喜讯告诉给人们。 慕生忠已连续3次到出北京向彭总求援了。彭总当之无愧是修建青藏公路的"总后台",筑路军民流的是汗水,而彭总倾注的却是心血啊!
     慕生忠不会忘记,最初他打算修建青藏公路,是彭总坚决支持他先赶辆胶轮马车探通到黑河的路,再下决心修。
     慕生忠也不会忘记,当马车顺利探通格尔木到黑河的路后,慕生忠决心修路了,他急需要30万元修路经费。他到北京跑了几个部门,却碰了钉子。万般无奈他又第二次找到彭总求援。彭总直截了当地说:"你现在就起草个报告,我给你转呈总理。"报告当场写出来了,彭总立即转呈总理。周总理接到报告后,马上如数批给30万元。同时,彭总又给慕生忠搭上了10个工兵、10辆卡车和1辆吉普车。
     慕生忠更不会忘记,在公路迅速修到五道梁时,经费又严重不足。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冰封雪锁的唐古拉,怪石嶙峋的冈底斯山石峡,这些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急需工兵和汽车兵的支援。当慕生忠第三次到北京向彭总求援时,彭总爽快地说:"这次就不要惊动总理了,一切先从军费里借支。你需要什么,就给什么,需要多少,就给多少。"彭总满足了慕生忠提出的给200万元、100工兵和100辆汽车的要求。同时,彭总又交给慕生忠修通敦格公路,扩大青藏公路影响的新任务。派谁去完成呢?现在慕生忠己经在打齐天然的主意。
    于是,慕生忠请齐天然同车前往工地,他急于想抽个合适的机会向齐天然摊牌。汽车沿着新修的公路奔驰,公路漫长得好似没有尽头。一路上,慕生忠和齐天然拉得好热乎,他们的话题仿佛比这新修的公路还要长。
     齐天然莫不是慕生忠的老战友?老部下?确切地说,解放前不是,解放后是。齐天然原是国民党胡宗南部的一名少将师长,解放战争后期率领部队起义。1951年,他跟随西北支队进藏,不久到西藏工委驻西安办事处负责采购进藏物资,经他手采购了大量的医药、布匹、绸缎、机械等商品,对稳定和平解放不久的西藏局势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953年,他又调到西藏骆驼运输总队,他曾跑遍宁夏和内蒙,购买了11400多峰骆驼,并担任了二大队队长,领导驼工抢运了成千上万袋粮食,为西藏胜利渡过非常时期立了功。1954年,慕生忠领导修建青藏公路,齐天然又被安排在条件艰苦的可可西里粮食转运站当站长,工作任劳任怨,干得十分出色,深受慕生忠信任。慕生忠欣赏齐天然不管干什么工作都千方百计干好的负责精神,齐天然敬佩慕生忠无论做什么事情誓死也要做成的高尚品德。
     汽车载着他们登上可可西里地区的一座高山,这里给人们第一个深刻的印象是风异乎寻常地大,狂风一起,刮得飞沙走石,像是要把大地一层一层地掀掉似的。然而,这里也是一个景色优美的地方,满山的石头和土壤,似血,似火,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分外光彩夺目。慕生忠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同齐天然商议说:"山下风大,山上火红,就叫它风火山吧!"这座白古以来的无名山,从此名扬大西北,载入了国内外地图册。慕生忠给风火山起名后,他又沉吟了一会,当场念出一首诗来:"风火山上高峰,汽车轮儿漫滚,今日锨镢在手,开辟世界屋顶。"齐天然听罢,连声叫好。他立即掏出笔记本,把这首诗记了下来。到了一个工地,齐天然找到几块木板,拼成一块木牌子,他从大衣里揪出一团棉花,饱蘸墨汁,"刷刷刷"在木牌上方写下了"风火山" 三个刚劲潇洒的大字,又把慕生忠即兴作的那首诗写在木牌下方。木牌插到公路边,谁看了不反反复复念几遍,人们都竖起大拇指赞道:"有气魄!真提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摩托迷网

GMT, 2024-4-29 19:2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