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论坛

搜索
楼主: 仁山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3——我的进藏日记(全片终)

[复制链接]

状态   [当前离线]

581#
发表于 陕西省 2013-8-2 04:06 | 只看该作者
老当益壮,青年人的楷模!!!想老哥哥们学习!!!!!力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582#
发表于 陕西省 2013-8-2 04:52 | 只看该作者
又看了一遍,太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583#
发表于 天津市 2013-8-2 06:51 | 只看该作者
今天看了讲述:慕生忠将军和青藏公路的故事帖子感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584#
发表于 天津市 2013-8-3 01:21 | 只看该作者
天天来顶。#68##68##68#
期待继续发pp#12##12##12##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585#
 楼主| 发表于 天津市 2013-8-3 13:22 | 只看该作者
6月2日、3日去了太白县,参加激情户外活动和汽车、摩托车场地越野赛。今天晚上继续发帖。

(转载)慕生忠将军和青藏公路的故事——  路!路!路!
    1951年7月21日,一支队伍离开兰州,向拉萨进发。慕生忠是这个独立大队的政治委员。

    这是一支错错落落的队伍,有军人,有地方干部;有汽车,有骡马,有牦牛,有骆驼。队伍浩浩荡荡,途经西宁,进抵湟源。出湟源城,著名的日月山横立在人们面前。

    日月山,山势不算十分险峻,却有一段步履维艰的路,走上去软绵绵的,像是踩在海绵上。汽车失去了威风,一辆辆陷进了烂泥里,呼哧呼哧地喘粗气,原地打滑,开不出来。驾驶员们爬到车底下,滚得满身泥浆,硬把木板塞进车轮下垫实。干部们一个个跳下车,挽起袖子挖土,搬石头,叫起劲来拼命地推车,劳动号子此起彼伏,歌声震荡空旷的山谷。

    登上海拔3300米的日月山顶,前方展现出一片宽广无垠的大草原。向前看,天苍苍,野茫茫,飞沙走石真荒凉。日月山的名字与美丽神奇的传说联在一起。慕生忠面对辽阔荒凉的青藏高原,不禁想起文成公主进藏的动人故事。传说,早在1000多年前,唐朝为了加强同吐蕃的友好关系,唐太宗李世民将文成公主婚配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公主带了丰厚的嫁妆,各种珠宝,绫罗绸缎、家具器皿,以及书籍、药物、谷物、蚕种、许多工匠、25个侍女、一支乐队,吹吹打打,浩浩荡荡离别长安踏上了去吐蕃和亲的道路。他们晓行夜宿,一路艰辛,来到青海湖畔。公主举目遥望前程,白雪皑皑,路途茫茫,千里荒原,渺无人烟,于是思乡恋亲之情油然而生。公主从长安动身时,父王赐给她一面日月宝镜,这宝镜魔力巨大,白天用镶有金日的一面,夜间用镶有银月的一面,只要对着长安的方向,就会看到长安的一切。这时,公主不由自主地拿起日月宝镜,照见长安熙熙攘攘的街道,金碧辉煌的宫殿和面带泪痕的亲人。对故乡的依恋和对亲人的思念,使公主留恋辗转,不想继续前进了,怀念亲人的泪水情不自禁地滚滚而下,流成了倒淌河。忠诚的使臣,劝导公主以藏汉友好、大唐兴盛为己任,使她猛然醒悟过来。公主毅然将日月宝镜丢掉,宝镜顷刻化为巍峨屹立的日月山,挡住了公主回首望乡的视线。公主把随身携带的一些珠宝撒在青海湖中,立时变成了海心山、鸟岛等湖中的岩石,大雁从鸟岛飞起,说是到长安给唐王报信去了。从此,公主放眼万里高原,一心一意奔向圣地拉萨。

    青藏高原,冰峰林立,雪山连绵,湖沼遍地,江河纵横,海拔大都在3000以上。这块空气稀薄,人迹罕至的土地,千百年来以交通闭塞而使人触目惊心,许多探险家也望而生畏。可是,远在唐代,一个弱女子,竟能冲破禁区,完成世界屋脊上艰难而漫长的旅行,建树汉藏友好大业,这是何等的奇迹。今天,****派队伍进西藏,更是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眼前的困难当然算不了什么了。进军西藏的第一关已经胜利通过了,前方有再多的关山险阻也休想阻挡住部队前进的步伐。我们一定要胜利到达拉萨,还要探索出一条新的路线,把公路修到拉萨,把汽车开上世界屋脊,让这块神秘的大地永远结束与世隔绝的局面,实现全中国各民族团结大业。慕生忠站在日月山头,激情满怀,浮想联翩,他挥笔疾书,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日月山啊,日月山,
    海拔三千三。
    回头看,有人烟;
    向前看,青草滩,
    一望无边。
    文成到此曾留难,
    我今进藏经此过,
    进入草原第一关。


[ Last edited by 仁山 on 2013-8-3 at 21:23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586#
 楼主| 发表于 天津市 2013-8-3 13:28 | 只看该作者
部队在柴达木南缘重镇香日德休整后,开进莽莽的昆仑山区,翻越海拔5300米的诺木岗山,进入了果洛。

    8月,绿油油的草原,空气清新,百花盛开。可是,老天却像娃娃脸,变化无常。一会儿青空万里,阳光洒满草地;一会儿风云突变,阴云密布,倾盆大雨笼罩草原;霎时间,又狂风大作,雪花飞舞;一转眼,雷声催动冰雹,劈头盖脑打下来……部队迈着沉重坚定的步伐翻山越岭,向黄河源挺进。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在黄河源地区,黄河像一条蓝色的哈达,从东南向西北漂流而去。当年文成公主进藏时,松赞干布曾带着他的强大的禁卫军驻营"柏海"(即今扎陵湖和鄂陵湖),等候行亲迎礼,这里是进藏的一条古道。可是,在黄河源却有一段烂泥滩,天寒地冻时容易穿越,而夏天泛浆就难以通过,真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担相当大的风险。人一踩上这烂泥滩,就没到膝盖,越挣扎越往下陷,越往下陷越挣扎,闹不好就会丧命。

    慕生忠率领队伍过这块30多公里地的烂泥滩,可遭了大罪。先头部队赶着1000多头牦牛和骡子一进烂泥滩,人和牲畜都不能自拔,一场惊心动魄的博斗展开了。牦牛还好一点,它腰圆体宽,力气大,陷进烂泥里,能够不紧不慢地挣扎出来。而骡子腰长,蹄子小,性子急,扑达扑达几下子就陷下去憋死了。旷野上,响彻着人们声嘶力竭地驱赶牲口的吆喝声和牲口垂死挣扎的吼叫声,听起来多么惨烈啊!这一天,有400多头骡子葬身于烂泥滩。人们过烂泥滩,哪里是走过去的,是连滚带爬过去的。人在烂泥滩里挪不上几步,就累得气喘吁吁。有的地方实在难以举步,人们便躺在地上滚着前进,这样身体接触面大,不大容易陷下去。1000多人分成几排,前后互相照应,在烂泥滩里滚上一段,累了就躺着休息一会,个个都滚成了泥人,谁都认不出谁来了。

    就这样走一段,滚一段,拼死拼活一直到夜里10点多钟,才算找到一块泥水较少的地方。人们拖着疲惫的身子,用驮架和物资搭起一个露天大铺。高原的夏夜,寒气逼人,大家都已精疲力尽,可是兴致仍然很高,你一言他一语地议论说:"今晚的集体宿舍真美!""青天给我们当被子!" "草滩是我们的大地毯!" "黄河为我们伴奏!""星星给我们照明!"……欢笑声在草原的夜空中飘得很远很远。不一会,鼾声代替了笑声,草屋又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慕生忠没有丝毫睡意。他半倚在铺上,仰望满天星斗,回顾几天的行程,苦苦思索着:"这条路线,凭着我们战土勇敢顽强的忘我牺牲精神,可以冲击过去。然而,要沿着这条路线修公路,那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路啊,路,从哪里才能找到通往拉萨的理想之路!"

    西北独立之队艰难跋涉近四个月,在10月底的某一天,终于与西南进藏先头部队胜利会师拉萨。西藏和平解放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587#
 楼主| 发表于 天津市 2013-8-3 13:37 | 只看该作者
古城拉萨一片欢腾,苦难的藏族同胞倾城出动,奔走相告,迎接亲人解放军,欢庆西藏和平解放。这场面,比当年吐蕃人迎接文成公主入藏更盛大,更令人兴奋。 千百年来,藏族人民一直向往光明幸福之路。可是,在那暗无天日的漫长岁月里,横在他们面前的却是无穷无尽的灾难。农奴们被当作商品出卖、抵押、赌博、转让,还会遭受挖眼、割鼻、抽脚筋、剁手、刖脚,甚至剥皮、活埋、砍头等酷刑。
    和平解放不久的拉萨,仍然处在封建农奴制的黑暗统治下。清晨,慕生忠与随从人员走上街头,去了解社会,体察民情,巍峨的布达拉宫,倚山耸立,殿堂层叠,金顶在朝阳映照下,闪烁着刺目的光芒,一派雄浑气势。而在布达拉宫脚下,却是一个悲惨的世界,垃圾粪便比比皆是,污水横流,蚊蝇乱飞,到处散发着呛人的臭气;街头巷尾,衣衫褴褛的乞丐伸着黑瘦的双手沿街乞讨,骨瘦如柴的孤儿和野狗争啃富人丢弃的骨头,被挖掉双眼、剁去手脚的残废人随时可以见到…….
     拉萨,号称圣地的拉萨,竟有1/5的人过着乞丐生活。慕生忠发现在拉萨街头一个阴暗的角落里,有几户从新疆流落到西藏来的哈萨克人,他们住在几顶风雨飘摇的破烂不堪的帐篷里,靠乞讨度日。在离帐篷不远的一堆垃圾上,还躺羞一个赤身裸体的啥萨克族小男孩,凛冽的寒风不时掀动他身上披着的一块满是窟窿眼的破毡片,冻得他蜷缩着瘦小的身体,紧紧地与野狗偎挤在一起。他蓬乱的头发上沾满杂物,身上还爬动着虱子。
    目睹这悲伤凄凉的情景,慕生忠心里似万把钢刀乱搅一样痛苦难忍,他在心中大声疾呼:"西藏人民在受苦,兄弟民族在挨饿,高原解放了,世道变了,我们****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仍在受苦受难吗?必须尽快让他们有吃,有穿,真正过上人的生活。"
     慕生忠把了解到的情况向中共西藏工委作了详细汇报,他非常同情这几户背井离乡从新疆漂流到西藏来的哈萨克人,更可怜那个赤身裸体与野狗睡在一起的哈萨克族的小男孩。西藏工委决定救济每户哈萨克人200元,并同意慕生忠收养哈萨克孤儿沙塔尔。一天,慕生忠又来到沙塔尔躺的垃圾前,他是接儿子来了。他笑容满面地走近沙塔尔,和蔼地问道:"沙塔尔,你愿不愿意跟我去,做我的儿子?"沙塔尔瞪大眼睛,胆怯地不敢正视慕生忠,身子不住地往后挪,他的眼神里还流露出怀疑的目光。自从父母死后,他孤苦伶仃一个人,没过一天好日子,还受别人欺负,他不相信天下还有疼爱他的人。这时,周围的哈萨克人齐呼啦地围拢过来,劝道:"可怜的沙塔尔,去吧,去吧,他是一个顶好顶好的人,跟他去就不会再挨饿了。"听说能吃饱肚子,沙塔尔黄瘦的脸上飞过一丝笑容,他眼睛眨巴了两下,用舌头轻轻地抿了抿干涩的嘴唇,咽了一口口水,仿佛要美美地饱餐一顿似的。这两年他已经忘记吃饱肚子是什么滋味了,有时睡梦中他狼吞虎咽地吃着烤得香脆的略带咸味的馕,啃大块的手抓羊肉,吃得是那样的香甜,总觉得不管吃多少,始终也吃不饱,饭量大得简直能吃下一只羊,惊醒时原来是一场梦。肚子饿得咕咕叫,沙塔尔多么盼望有一天吃饱饭,那怕是饱饱地吃上一顿也好。
   "沙塔尔,愿不愿意跟我走啊?"慕生忠再次问沙塔尔时,沙塔尔扫视了一下人们的笑脸,他相信今后吃饱肚子是真事了,人们不是骗他。于是他认认真真地点了点头,终于开口说:"我愿意跟你去,做你的儿子,你叫我干什么,我都能干。"慕生忠一把将沙塔尔揽在怀里,爱怜地抚摸着他那蓬乱的头发,喊了声:"沙塔尔,我的好儿子!"两行热泪便滴滴答答掉在沙塔尔的身上。沙塔尔刚刚喊了一声"爸爸",就哇哇地哭开了。哈萨克人看见这情景也都抽泣起来,他们边抹泪边说:"沙塔尔真是交了好运了,他一步登上了天堂!"沙塔尔苦尽甜来,他由一个无依无靠的街头流浪儿,一下子成了将军的娇子。
    慕生忠虽然救活了一个沙塔尔,但他仍然时刻惦念在痛苦的深渊中呻吟,在饥饿的死亡线上挣扎的农奴们,他们多么需要党和政府的帮助啊!可是,粮食在哪里?衣服在哪里?有了粮食,有了衣服,又怎么运进来?
    西藏地方政府中的少数反动分子,得到外国反动势力的支持,正躲在阴暗的角落里兴风作浪,拨着如意算盘,他们采取经济封锁,挑拨藏族同胞不卖给进藏部队任何东西。他们视高山大川、交通闭塞为王牌,以幸灾乐祸的心情窥视着我进藏部队的一举一动,扬言要把解放军饿绝困死。一名藏政府反动官员见到我进藏部队负责人时发出一阵得意的狞笑,不阴不阳地说:"饿肚子比打败仗,更难受吧!"
     党中央英明地预见到西藏紧张复杂的局势,毛泽东同志发出指示:"进军西藏,不吃地方"、"一面进军,一面修路"。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牢记党的嘱托,人民的期望,他们决心挫败反动分子的封锁政策,站稳住脚跟,保卫西藏,建设边疆。在千里险峻的川藏线上,成千上万人风餐露宿,沐雨栉风,夜以继日地筑路。先遣部队进驻拉萨的第10天,就拿起镐头开荒种地。慕生忠也带领一部分干部,在拉萨郊区开垦出了1000多亩地。屯垦戌边,是一项战略措施,但面对当时那种十分紧迫的形势,还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尤其是解决不了眼前的燃眉之急。交通线、公路,确实像命脉一样,关系着部队在西藏的成败,关系着百万农奴的生存,关系到能不能彻底粉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阴谋与挑衅,它已超出了路本身所具有的意义。慕生忠和部队的其他领导同志都为此而着急,焦虑,无论走路,吃饭,工作,甚至做梦,无时无刻不在苦思冥想:路!路!路!
(未完待续)

[ Last edited by 仁山 on 2013-8-3 at 22:02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588#
 楼主| 发表于 天津市 2013-8-3 14:09 | 只看该作者
Originally posted by 柳树 at 2013-8-2 09:24:

先顶帖#68##68##68#
我也是热泪盈眶读完了这篇帖子。我们每个走西藏的人都要知道天路的历史。向天路英雄致敬#67##67##67##67#

谢谢柳树真情流露的回帖。“我们每个走西藏的人都要知道天路的历史。向天路英雄致敬!”#70##7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589#
 楼主| 发表于 天津市 2013-8-3 14:11 | 只看该作者
Originally posted by 光影001 at 2013-8-2 10:21:
佩服老哥,真想有时间也去一回

谢谢光影001的关注和支持,祝愿你早日梦想成真。#7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590#
 楼主| 发表于 天津市 2013-8-3 14:20 | 只看该作者
Originally posted by 秦溪 at 2013-8-2 12:06:
老当益壮,青年人的楷模!!!想老哥哥们学习!!!!!力顶!!!!

谢谢秦溪的回帖支持。祝贺你今天在太白激情户外的摩托车场地越野赛250以下排量组荣获第三名的好成绩。向你学习了!#70##7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591#
 楼主| 发表于 天津市 2013-8-3 14:23 | 只看该作者
Originally posted by 炉炉旺 at 2013-8-2 12:52:
又看了一遍,太好了。

谢谢炉炉旺的关注。有你们的支持,帖子发起来才有动力。#7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592#
 楼主| 发表于 天津市 2013-8-3 14:31 | 只看该作者
Originally posted by lc-s at 2013-8-2 14:51:
今天看了讲述:慕生忠将军和青藏公路的故事帖子感动

谢谢历程的关注,但愿这个传奇的故事能感动更多的人。#7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593#
发表于 陕西省 2013-8-4 02:27 | 只看该作者
老当益壮必须的顶。#68##68##68##68##68##68##6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594#
 楼主| 发表于 天津市 2013-8-4 16:46 | 只看该作者
(转载)慕生忠将军和青藏公路的故事—— "在世界屋脊上修建一条平坦大道!"
     中央极其关注西藏的局势,决定采取非常措施,不惜付出大的代价,用骆驼向西藏运粮,以解燃眉之急。

    1953年8月,西藏骆驼运输总队宣布成立,大本营设在青海省香日德。慕生忠被任命为总队政治委员。

    在短时间内,2万多峰骆驼,也就是说,当时全国将近1/10的骆驼,迅速集中到千里风雪运输线上,内蒙古、宁夏、甘肃的1000多名翻身农民,他们翻身不忘党的恩情,在党最需要他们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阔别了家乡父老,离开了妻子儿女,抛开了刚刚建立起来的幸福小日子,拉着骆驼上高原,在一个特殊的地理环境中,担负起了一种特殊的运输任务。

    这年9月,慕生忠带领大队人马,又一次行进在当年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道路上。当队伍来到青海湟源时,中央急电要慕生忠到北京,参加研究西藏局势的会议。临行前,慕生忠嘱咐总队的其他领导同志说:"我们必须坚持一边运粮,一边修路。队伍到香日德安下家后,你们第三天就组织人修路,尽快修一条简易公路,只要能跑动汽车就行。能多修一公里,就多修一公里,能修到哪里,就修到哪里。汽车轮子总比骆驼的腿跑得快,这样可以缩短骆驼运输里程,减轻运粮困难,争取主动。"

    在北京开会期间,慕生忠听到老首长彭德怀刚从朝鲜战场打了胜仗回来,就兴冲冲地跑到彭总家里去贺喜。慕生忠曾在彭总领导下的第一野战军当过民运部长。

    彭总见到老部下,关切地询问起慕生忠这些年来的情况,慕生忠像是见到久别的亲人,滔滔不绝地把他如何率领西北支队进军西藏,西藏又怎样缺少粮食、部队处境艰难、人民生活困苦,中央组织西藏运输总队,用骆驼向西藏抢运粮食的事,从头至尾叙说了一遍。

    慕生忠面带难色地对彭总说,靠骆驼向西藏运粮不是长久之计,要解决根本问题非加快建设公路才行。但是,从西宁经黄河源头那条当年文成公主进藏的路,有几处连牲口都难以逾越的烂泥滩,部队进军西藏时经过这里,要修通这条路,实在太难了。正在动工修建的川藏公路,慕生忠曾牵马步行考察了两个多月,公路穿越横断山脉,高山林立,险水纵横,有25座大山档路。二郎山还算是矮的,其他的大都是雪山。公路有的挂在悬崖陡壁上,有的飞越急湍洪流。而且许多地方塌方、泥石流严重。川藏公路就是修通了,一年四季也不一定很畅通,得做两手准备,不能全指望这一条线。慕生忠一直思量,能不能在短时间内从青海开辟一条通往西藏的理想通道。

    彭总非常赞赏慕生忠这种顾大局,干事业的气度,他抓住时机关切地问慕生忠:"你到底有何打算?"

    慕生忠心里早就有个砝码了,听彭总一问,便脱口而出说:"我想先派人赶辆大车到黑河(现在的那曲县)探探路,只要路能够探通,修路就有指望。"

    彭总爽快地表示赞同,说:"对,对,这个主意好!"

    "你准备赶辆什么样的大车去?"彭总又很感兴趣地追问慕生忠。

    "赶辆木轮子马车就行,最多花个200来块钱。"

    彭总听了慕生忠的回答,若有所思地摆了摆手,凑近慕生忠说:"你不要赶木轮子车去,还是赶辆胶轮大车探路方便。也不要跟着骆驼运输队一道走,自己走自己的路,要不然人家会说你们是抬着马车进藏的。"

    多贴心的话啊!寥寥数语,语重心长。

    "彭总,青藏公路能不能修通,谁也不敢打保票,我们先不要声张,悄悄地干,等修通了再宣传不晚。"

    "我赞成少说多干,等青藏公路修成了,我们再写本书好好报道。"

    "彭总,您就等着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祝你们马到成功!"

    彭总和慕生忠的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595#
 楼主| 发表于 天津市 2013-8-4 16:50 | 只看该作者
慕生忠到北京开会和联系其他事宜来去共40天,可是当他满怀修路的热望,牢记彭总的指教,兴致勃勃地赶回香日德大本营一看,一盆冷水劈头盖脸泼来,令人寒心愤怒。40多天过去了,人们并没有按他走前苦口婆心所交待的办法去修路,而是照正规修路的标准,慢腾腾地仅仅修了500米一小段,最可气的还是往后修了500米。慕生忠气得脸色铁青,半晌没有说出话,他恨不得痛痛快快骂上几句解解气。大局为重,他还是强压住了顶到心头上的怒火。他反复琢磨,这样按部就班,磨磨蹭蹭,2000公里的青藏运输线,何年何月才能打通?现在形势逼得人嗷嗷叫,哪有功夫迈着八字步干事情?必须打破常规,迅速开辟出一条新路子。

    要求别人干,不如自己出头露面带头干。慕生忠回到香日德后的第三天,他就亲自出马,带领20多人和两部汽车,用一部汽车拉上吃的冰块,向格尔木进发了。

    从香日德到格尔木,有300公里远,茫茫戈壁荒漠,百里见不到人烟。唐朝诗人柳中庸的《凉州曲》曾这样描写道:"关山万里远征人,一望关山泪满襟,青海城头空有月,黄沙渍里本无春。"诗圣杜甫笔下的青海更是阴森恐怖,他写道:"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古代,青海广袤的原野确实是兵家征战之地,千百年来,那里埋下了多少无辜的尸骨,"青海"二字往往与荒凉、恐怖联在一起。

    慕生忠率领的队伍浩浩荡荡开进柴达木,向荒凉的恐怖宣战了!这次他们决心探通香日德到格尔木的路,就是打响的第一炮。每天,当东方刚一放亮,慕生忠和同志们就冒着高原11月滴水成冰的寒冷天气上路了。他们一边探路,一边修路。汽车能开过去就开,开不过去就修。遇到水毁地段,掘土填补,见到黄沙淹没地段,挥锹铲平。他们走走修修,修修走走,披星戴月,马不停蹄,仅用了4天时间,就奇迹般地穿越300公里浩瀚戈壁,来到了格尔木河畔。

    几十米宽的河面,已经结了厚厚的一层冰,只是河心还留有一条缝。在太阳光照射下,河心里升腾出一股股蒸气,就像刚揭锅的蒸笼。

格尔木是蒙古语,汉语的意思是水汇集的地方。格尔木,地图上能找到它的名字,可是它却没有固定的地点。实际上,这里既无城镇,又无村落,连个固定的帐篷都见不到,只有一些被新疆军阀盛世才迫害而逃亡到这里的哈萨克牧民,在附近的草场上放牧,行踪飘忽不定。

    站在格尔木河边,望着峻峭的雪山,浩瀚的戈壁,大片的芦苇,无数起伏的沙丘,满目荒凉景象,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这是什么鬼地方?""格尔木在哪儿?""哪儿是格尔木?""……"

    慕生忠望望大家,左手一撩皮大衣,右手一挥,斩钉截铁地说:

    "同志们,我们的帐篷撑到哪儿,那儿就是格尔木!我们不走了,我们要做第一代格尔木人!"

    慕生忠这坚定自豪而富有鼓动性的语言,顿时使人们的情绪活跃起来,人们发生了共呜,都响亮地附和道:

    "我们不走了,我们要做第一代格尔木人!"

    这激动人心的声音,久久地回荡在格尔木河畔。

    人们把一顶顶帐篷扎在格尔木河畔的沙滩上,从此,这里才有了实实在在的格尔木市,而它,最早也只不过是一个"帐篷城市"。就是在刚刚扎起的帐篷里,由慕生忠口授,电报员给上级领导机关发出了一份电报:"今后向西藏运送物资的起点,不再是香日德,现已缩短300公里路程,而是格尔木了。"

    这次果敢的举动,旗开得胜,教训了墨守成规的人,壮了慕生忠的胆,鼓舞了士气。慕生忠心里盘算着,格尔木水草丰茂,地理位置优越,修建青藏公路,格尔木可以作为根据地,大本营,前进的起点。

     打这以后,汽车能够直接把粮食运到格尔木,然后再由骆驼接力向西藏运输,格尔木就成了一个繁忙的中间转运站。


[ Last edited by 仁山 on 2013-8-5 at 00:53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596#
 楼主| 发表于 天津市 2013-8-4 17:01 | 只看该作者
从青海的香日德经格尔木到藏北草原的黑河(那曲)、聂荣,在海拔3000米到5000多米的高原上,骆驼成群结队,满山遍野,撒下一路驼铃声。会算不会算,一百驼驼二里半,这两万多峰骆驼要是排队走,少说也要长400多公里。那一队队,成百上千的骆驼,迈着沉重的步子,翻山越岭,跨河过水,浩浩荡荡向西藏挺进。一个驼工赶七峰骆驼,一峰骆驼驮150多公斤粮食和其他物品。骆驼队还带着行李和清路用的铁耙子。每天,当乌蓝的天空中还挂着满天星斗时,驼工们就收起帐篷启程;下午,草原上刮起大风或者骆驼走累了,就支起帐篷宿营。夏天,常常冒着风雨前进;冬天,经常与暴风雪搏斗。每三四个月,在1000多公里的风雪运输线上往返一次。在两年的时间里,驼工们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苦,步行上万里路,把几百万斤粮食和其他物资运进西藏,对缓和西藏的紧张局势,稳定军心民心,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自古往返于丝绸之路,为中外人民的友好交往,增强中国各民族的团结,立下了特殊功勋。如今,这些可爱的动物又在默默地为青藏高原军民服务。骆驼身高力大,它有四只大似蒲团的软蹄,负重三四百斤,徜徉在沙海中,如履平地。驼驼的眼睛由长而密的睫毛保护着,就是在风沙弥漫中也可以辨向识途。它那高高隆起的驼峰,是储存脂肪的"粮仓",骆驼几天不吃不喝也能维持生命。骆驼在沙漠地带能够维持生命的秘密在于,它那1000多平方厘米的鼻粘膜,能把呼出的68%的水汽重新收回体内。在交通闭塞的戈壁荒漠,骆驼的脚下就是路,它可以把人们带到想要去的任何地方。骆驼载重行远,它驼着饮水和粮食,使旅行者顺利渡过饥渴难熬的时刻。当戈壁滩上暴风骤起时,人们依靠骆驼作避风港,躲过一次又一次可怕的灾难。夜晚,人们在荒原上露宿,骆驼用自己的身躯围成"墙垣",人们可以放心安全地在中间酣睡。
然而,"沙漠之舟"毕竟不适应高寒气候,不适应风雪青藏运输线的恶劣环境,这里缺少它们的生存条件。

    可惯于沙漠里行走的骆驼,跋涉在坚硬的地面上,蹄子磨损得很厉害。骆驼的脚上套了皮鞋,时间不长就磨透了,蹄子鲜血直流,疼得骆驼一拐一瘸,难以行走。

    唐古拉山区一场暴风雪,平地积雪一尺多厚,方圆几百里一片银色世界。大雪覆盖了草场,骆驼吃不上草,狂风把积雪吹卷到路上,骆驼进退两难,一峰又一峰骆驼活活地饿死了。
风火山附近一条长长的峡谷,本来是骆驼队来往的理想走廊,后来成了骆驼的"墓地"。几百峰骆驼饥寒交加倒毙在峡谷中,横七竖八,惨不忍睹,粮食等物资弃之路旁,整个峡谷弥漠着难闻的臭气。

    千里运输线上,随时都能看到驼工垂头丧气地坐在死骆驼旁,愁眉苦脸,精神恍惚,不和所措。有的人望着堆积在路旁的粮食物资,捶胸顿足,呼天唤地,难过得失声痛哭。

    到1954年春,8000峰骆驼死在运粮路上,骆驼的总数损失了1/3。

    不祥的消息不断传到格尔木,传到香日德。驼工们一个个空手而回,向慕生忠诉说着路上可怕的遭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597#
 楼主| 发表于 天津市 2013-8-4 17:09 | 只看该作者
正当骆驼大批死亡的消息从运输线上频频传来时,人们常常看到慕生忠独自一人骑马外出:在峰峦起伏的昆仑山里进进出出,在茫茫的盐湖上转来转去……"是打猎?还是游玩?"有人在背后偷偷地骂娘,"姓慕的不顾别人死活,还有不少穷闲情!" 可是,一些了解底细的同志都明白,慕生忠可是个干事业百折不挠,遇困难勇往直前的硬汉子,他在这节骨眼上哪有情绪打猎消遣,游山玩水?那他东跑西窜,神出鬼没,又是在干什么呢?原来慕生忠是在加紧琢磨那条"路",那条通往西藏的理想之路,他在调查自然,研究自然,要亲自考察这一带的地形,以便决定地图上那条公路红线究竟画在什么地方为好。
慕生忠时常停留在通往昆仑山口的一座山前冲刷地段发愣,他十分担心,如果公路从这里通过,会不会遭受洪水的袭击。这里荒无人烟,向谁打听情况?不明情况,又怎敢盲目修路?慕生忠心急火燎踱来踱去,拿不定主意。他猛地折断一根红柳条,拿在手中使劲地摆弄着,用手指漫不经心地抠着树条的皮和肉。抠了一层又一层,忽然,一个念头迅速闪进脑海里:看红柳的年轮,不是能够计算出它的年龄吗?只要知道了红柳的年龄,就可以判断这一带已经多少年没有被洪水袭击了,能不能修路就可以下决心了。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慕生忠高兴地差点儿蹦起来,他又使劲地一层一层地抠剥红柳枝条,一层、二层、三层……18层!这证明,红柳枝已有18年没遭到洪水毁坏,他激动地双手都有些颤抖了。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一带已经一二十年没有发洪水,他又折了几根红柳枝条,不厌其烦地抠来剥去,手指甲都殷殷渗出了血,他还是一个劲地抠剝不停。有几根粗的枝条,慕生忠剥了60多层才见到心。这一发现,真是绝路逢生。慕生忠横下一条心,要从这里向西藏修路了。

    在慕生忠外出调查周围地理环境的同时,按照他和彭总原先商量的方案,赶马车到黑河探路的计划也在进行中。他组织木工赶做了两台崭新的胶轮大车,每台车上备了3头健壮的高头大骡子,挑了4名精干的驭手,由格尔木转运站政委任启明带领,往黑河去探路。

    大车探路小组出发前,慕生忠给他们下了一道死命令:"马车拉到黑河,就向中央报告修路。你们拉不通,就别回来,我再派人去!"

    20多天过去了,还是杳无音讯。慕生忠再也沉不住气了,他又一次派出两辆探路的马车。

    不久,慕生忠在格尔木终于盼到了任启明从黑河发回来的电报:"慕政委,我们按照你的命令,把马车赶到了黑河,一路顺利。"多年来的焦急、烦恼,顿时烟消云散。慕生忠高兴地顺手抓过酒壶,一憋气灌了大半斤白酒,痛快啊,真痛快!

    当任启明探路小组返回到长江源头的沱沱河时,又发回一份电报向慕生忠报告了沿途所见和对修路的看法。"青藏高原远看是山,近走是川,河多水不深,山高坡很平。只需半年时间,用一两千人,就可以修一条简易公路。"

    慕生忠手捧电报,他那颗激动的心,仿佛沿着一条金光大道,越过千山万水,飞向黑河,飞向拉萨!

    慕生忠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大步流星地跨出帐篷,迫不及待地要向人们宣告,他要带领人们修青藏公路了!

    这是一个寒冷的雪天。草原上纷纷扬扬飘着雪花,北风夹着逼人的寒气呼啸着。这天气,是在给慕生忠助兴,还是先来个下马威,这两种可能性大概都有吧。慕生忠顾不得这些,他突然把格尔木转运站的几十名干部,全都喊出了帐蓬。站在风雪中,慕生忠挥动拳头,发表了慷慨激昂地演说:

    "同志们,我们要用勤劳的双手,在世界屋脊上修筑一条平坦的大道,在柴达木盆地建起一座美丽的花园!……"

    这气吞山河的声音,压过了戈壁滩上呼号的狂风。这火辣辣的讲话,似乎有一种融化高原冰雪的威力。站在风雪中的人们,早就忘记了严寒,从心底里滚过一股热流。他们宣誓:一定要把公路修上世界屋脊!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598#
 楼主| 发表于 天津市 2013-8-4 17:15 | 只看该作者
Originally posted by zhengbaoyi at 2013-8-4 10:27:
老当益壮必须的顶。#68##68##68##68##68##68##68#

谢谢似水流年顶帖支持。#7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599#
 楼主| 发表于 天津市 2013-8-6 02:34 | 只看该作者
(继续转载)慕生忠将军和青藏公路的故事—— "路就在驼工们脚下!"

路就在驼工们脚下
    在慕生忠频繁外出进行实地调查的那些日子里,"帐篷城市"格尔木,像开了锅,炸了营,正经历着一个思想混乱时期。
来自大西北的驼工们,半年来,他们在常人难以忍受的恶劣气候环境中,凭着顽强的忘我牺牲精神和对西藏各族人民以及进藏部队的深情厚意,踏遍高山大川,吃尽千辛万苦,一步一步地把一袋袋粮食,艰难地运进西藏,为扭转西藏的紧张局势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是,他们当中也有不少人被残酷的现实挫伤了。一想到那大批大批的骆驼倒毙在运粮途中,成堆成堆的粮食丢弃在道路两旁的悲惨情景,以及驼工们半途被困,叫天天不灵,喊地地不应,茫然而不知所措的狼狈相,人们就神经过敏,不寒而栗,真比作了一场恶梦还感到恐惧。灰心啊,退却吧,干脆各奔前程算了,各种各样的情绪像病魔一样缠绕着人们。这也难怪,驼工们大都是一些老实吧脚的庄稼汉,他们以住从来没有出过远门,也没有见过大世面,更没有经受过什么沉重的打击,而今,他们不远千里来到青藏高原后,却尝够了酸甜苦辣咸的滋味,谁心里能那样坦然自乐呢?说句公道话,当初签订的合同上明文规定,驼工们到高原来就是担负运粮任务的,只有半年的期限,现在都已经超期了,照理也该让人家收拾收拾回家了,这本来是名正言顺的事嘛。所以,有的人在暗中卷起了行李,有的人已在掐着指头计算行期,只要上面点头让走,谁都不会迟缓,扛起背包就开路,他们归心似箭,多么盼望早一点返回家乡与亲人团聚呀。

    可是,上面偏偏闭口不提走的事,倒是有人隐隐约约听说慕生忠要挽留驼工们修公路,这下子人们慌了手脚,我的老天爷啊,那不更遭罪了。于是乎发牢骚的,骂娘的,躺倒不干的,吵吵嚷嚷要走的,闹得满城风雨。风言风语也像长了翅膀,四处传开了。说什么青藏高原氧气不够吃,人上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地方,走路都气喘吁吁,还能干重体力活,简直是拿着人命开玩笑!闹不好,鸡飞蛋打,路没修通,却把命搭上。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一时间,人心惶惶,散摊子的思想漫延开来。

    人们的不满情绪,全针对到慕生忠身上,很快由背后议论上升到公开与他翻脸。一天,慕生忠来到驼工们中间,呼啦围过来二三十个人,他们满脸怒气,两眼瞪得滴溜溜圆,摆出一副争吵的架式,连珠炮似地质问慕生忠:

   "合同早就过期了,为什么还不放我们回家?""你说话到底算不算数?""让走,马上就走,不让走,也要走!"……

    这时一个愣小子冲着人们大声说:"用不着同他磨嘴皮子,走!"他转身跨进帐篷里,扛起早已捆好的铺盖卷,急步而去。顿时,人们乱作一团。

    在短短几分钟内突然发生的这场不大不小的骚动,冷不防掀了慕生忠一个趔趄。他连气带急,脸色急得发青,身子都有点颤抖,实在忍无可忍,扯开嗓子吼叫了一声:"混蛋!给我把他捆起来!"

那个没有走出几步远的愣小子,被慕生忠这声吼叫镇住了,肩上扛着的铺盖卷也应声掉在地下。平时慕生忠给驼工们的印象是爽直和气,可今天驼工们与他突然发生面对面的冲突,却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处,慕生忠动起肝火,就像发怒的雄狮,驼工一个个惊呆了。当大家发现愣小子小韩被捆绑起来,这才恍然大悟,"我的妈呀,大事不好,再闹可要吃不了兜着走",轰地一下全跑散了。

    过分的冲动之后,慕生忠显得心神不定,疲惫不堪。他闷闷不乐地回到指挥所,独自一人在屋子里不停地转来踱去,以此散心消忧。他这个人有这样一个好处,难得对部下发一次脾气,气来得快,也消得快,从不记仇。这不,一刻钟还没到,他已心平气和,冷静下来了。

    慕生忠身为政治委员,面对这人心浮动的局面,他究竟如何决策?此时此刻,宽宏大量的将军的心里又在思考些什么?

     将军他并不因为刚才驼工们与他发生冲突,而改变他对驼工们深情的爱,在他的心目中,驼工们是一些可亲可爱的人,他们不愧是拯救西藏的功臣。驼工们往返一趟西藏,少说要用3个月,为了抢运粮食,他们顾不上理发,头发长得能梳成辫子。也没有条件洗澡,谁的身上不是爬满虱子。路子吃住更是难上加难,他们天天吃干饼就咸菜,走到哪里累了,大衣一裹就卧地而睡。现实的确太残酷了,驼工们产生这样那样的情绪,能过多地去指责他们吗?驼工们思想苦闷,憋不住发泄了几句,顶撞了领导者,领导者都抓住不放,怨怨相报吗?不!慕生忠的回答是再坚定不过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600#
 楼主| 发表于 天津市 2013-8-6 02:38 | 只看该作者
     思虑又把慕生忠推到路上,靠骆驼向西藏运粮,可以解决燃眉之急,却无法维持长久,就是把全国的骆驼都集中到青藏运输线上,又能坚持几年。西藏的希望之所在,就是要尽快地修通公路,别的出路不大。有了路,西藏将会结束千百年与世隔绝的落后状况,人民就有了粮食吃,就有了衣服穿,全国支援西藏的物资也就会源源不断地运进西藏,这就为解决西藏的一切问题铺平了道路。

    慕生忠心里最清楚,通往西藏的理想之路,就在骆驼的脚下,就在驼工们的脚下。要是驼工们愿意留下,在短时间内一定能够开辟出一条通往西藏的公路。如果放驼工们回家,再重新集结人马修公路,还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建成。形势不允许这样做,时间也没有这样宽容。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慕生忠千方百计要挽留驼工们修公路,这是他死心踏地不可动摇的信念,他愿意为此而承受任何冲击。慕生忠充分估计到事情的复杂性,工作的艰巨性,他前思后想,左右为难,但始终坚信一条,驼工们是思想觉悟高,通情达理的人,只要领导者说服教育的方式方法得当,驼工们是会真正理解自已肩负的历史重任,最终定能甘心情愿地留下来为修建青藏公路出力流汗。当然,在这人心浮动的时候,工作也是不大容易做的,靠压服在短时间内能奏效,长了会使矛盾激化,靠说服又从何处入手呢?

    将军他不由地联想起14年前发生的一桩事。1940年4月,陕甘宁边区第一次征收公粮,当时慕生忠担任陕西洛川特委书记。这一年庄稼叫冰雹打了两次,收成不好。张村义区征收600石公粮,一直摊派不下去。慕生忠来到张村义区坐阵,他听说李茵文老汉家的工作最难做,就亲自登门拜访。李茵文已经60多岁了,他是清朝的一名秀才,儿子在县中学担任校长,家里生活比较富裕。慕生忠一进门,见李老先生正在剥麻,他就凑过去,一屁股坐在地上,帮老先生剥起麻来。他边剥麻边向老先生打问,种麻要下多少种子,施多少肥料,浇几次水,一亩地的产量有多少。老先生对慕生忠存有戒心,只是漫不经心地搪塞着。第二天,慕生忠照旧来帮老先生剥麻,聊着聊着,慕生忠谈起了《诗经》上有关麻的记载,老先生一听这个,顿时来了精神,他想不到这个八路军还懂古书。慕生忠又谈到《书经》和《春秋》里有关麻的记载,老先生自然也很熟悉,便打开了话匣子,他们越扯越近乎了。老先生心里明白慕生忠的来意,他首先沉不住气了,对慕生忠说"同志,我人老可不糊涂,别人说我是老顽固,我心里窝火得很。自古道:'养儿当兵,种地纳粮',这个理我懂。"慕生忠见老先生已经把事情挑开了,就直截了当地说:"老先生,咱们订个君子协议,你带头帮我把公粮征收上来,我负责在群众中帮你摘掉老顽固的帽子,你看行不行?"老先生问:"你到底叫我出几石?"慕生忠摊开一只手说:"五石。"李先生满口答应:"行!"他们的协议就这样达成了。第三天,全区召开征粮动员大会,李茵文老先生第一个走上讲台,他宣布缴五石公粮。干部群众听了又惊奇又感动,想不到老顽固转眼变成了老积极,人们真佩服慕生忠做工作有两手。在李茵文老先生的带动下,这一家报两石,那一户报三石,不到半天工夫,全区征收600石公粮的任务圆满完成了。后来,李茵文老先生光荣地当选为陕甘宁边区参议院议员,担任了县参议会副议长。

    回想起这件至今记忧犹新的往事,慕生忠心里豁然开朗,敏感地意识到,在动员驼工们留下修路这个尖锐复杂的问题上,不是也可以采取重点突破,步步逼进,柔中有钢的说服教育方法嘛。一个全面细致的"作战方案",在慕生忠胸中渐渐酝酿成熟了。

    慕生忠立即喊来通讯员,命令他赶快去把关禁闭的小韩带来。不大一会,战战兢兢的小韩垂头丧气地站立在慕生忠面前。对四个小时前慕生忠那一声震耳欲聋的吼叫,小韩还心有余悸呢。现在政委传他来,他猜测,准没好果子吃,少说也得挨一顿骂。

    "小韩同志,我们平心静气地聊聊,你有什么想不通的事,自管说吧。"

    听口气,看表情,政委就根本没有整治人的意思,小韩感到内疚了。他像一个知道做错了事的孩子,小心翼翼地向将军叙说着事情的原委。这个从塞上平原招募来到青藏高原拉骆驼的小伙子,离家时新婚不久,媳妇眼眶里噙着泪花送他上了路,一再嘱咐,到期就回家,别在外耽搁。半年多过去了,艰苦单调的运粮生活还看不到尽头,小伙子想家了,想新婚的媳妇了,想家乡甘甜的瓜果了,想得真有点昏了头,要不怎会一时冲动,犯了纪律。

    将军一字一句地听完小伙子的叙说,确确实实心疼了。是啊,将军也是人嘛,是人总会有情感。常言道:"人心都是肉长的",将军也并非铁石心肠。用不着再多说些什么了,将军指示通讯员快去给小韩领上两个月工资,找一辆去内地的便车送他走,让他回家把媳妇接来。小韩感动得泪水滚淌,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不肯起来,他哭着说:"政委,你就是用棍子打我,我也不走了。"从此,小韩一心扑在修路上,竟成了青藏线上一名筑路先进分子,这是后话了。

    第二天,慕生忠满脸笑容又来到驼工们中间。幸亏小韩的事情迅速而妥善得到解决,不然驼工们还会与慕生忠别扭着,但细心观察,驼工们的表情并不那么自在,他们心中的疙瘩还没有解开。

    慕生忠继续按照"作战方案",进一步展开攻坚战。他召集起90名驼工,开了个简短的小会。他对驼工们说:"有些同志吵吵嚷嚷要回家,不管是走的,还是留的,我想再请大家帮大忙,希望你们在一天之内给我开出27亩荒地。我们不走的人打算种点蔬菜,好改善一下伙食。谁要是走了,就作个永久的纪念吧。"

    一听慕生忠的要求,驼工们喜笑颜开,他们叽叽喳喳地议论说,开27亩荒地还不是小意思,趁热打铁,说干就干!人们进到帐蓬里,迅速取出铁锨镐头,自动排成三行,等候慕生忠调遣。

    慕生忠迈开双脚,在荒地上一步一米地丈量,这脚步,是那样的坚实、自信。约摸量出27亩地,慕生忠又提了几点要求,话音未落,也不知是哪个小伙子高喊一声:"弟兄们,快干啊!"驼工四下散开,立即挥锨舞镐,热火朝天地干起来。有的小伙子不顾天气寒冷,穿着汗衫掘土。慕生忠看到人们你追我赶,争先恐后,拼命大干,喜得满面堆笑。比慕生忠的预料快得多,半天多时间,90个人,一鼓作气开垦出了27亩方方正正、平平展展的新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摩托迷网

GMT, 2024-4-29 22:0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