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不得我感慨,广东年轻摩友先往前了,接着是那开车的老哥。离开前忽然想到,我是最先到的,却是最后离开的。念头一起,又想到,有人长时困于某些事情出不来,有人碰到同样的事情却可以拂袖而过。面对问题或者挫折的态度和行动,应该可以决定个人的发展状况。 已经略略偏西的太阳照在身上,风吹得绵长。人在山上,便要受风吹,如果下雨,还要受雨打。如果不喜欢这雨打风吹,待在高楼的房里便是。人生岂不常如此?选择了方向,便该前行,并且,居其位谋其政。 凭栏四眺,在手机上编了几句发朋友圈: 去路•318上: 去时天雾罩二郎, 归来日暖耀穷苍。 别后青青沧海色, 巡经此处野花黄。 山下便是泸定县。2017年从扎尕那下来,因为身体不适,在泸定的邓师的住宿店住了两个晚上。中间的一天花10块钱走了走泸定桥,还上了对岸的庙宇。我当时被这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和传统信仰共存的景点搞得有点哭笑不得。 时间还早,就不进县城去了。拐上318,在泸定桥的一侧的停车区停下。刚买的牛肉干嚼上。不一会,来了台本田190.瘦弱的骑手背着个摄影包,停好车就四处拍照。他骑的车子没有尾箱,一个旅行包斜斜地捆缚在后座上。他说还是个在校的学生,驾照还没拿多久,搞了台车就出来了,说是到拉萨了再往北走,绕一圈回东北的老家。 这年8月自驾川南时,在康定住过一晚。现在孤独一人,没有再进的必要。过了康定,“川藏第一关”折多山的上山路就开始了。 如果说二郎山是进藏第一山,折多山便是第二山。二郎山陡峻,但两旁绿树封山,所见皆绿,但折多山却相异,是“缓坡为草,低谷为林”,四处光秃,偶见石头,低处有矮树。 驱车上山,便能感觉踏板车和跨骑动力上的区别。跨骑的动力来的直接,低档位上拉油门就有拉扯感;踏板得持续拉着油门,速度才慢慢上来。8月开宝骏730登山,1.5T的动力稍有不足,很多路段要挂到2档,某些拐弯处甚至要降到1档。踏板是少了变档的麻烦,却多少灭失了些驾驶的乐趣。
进折多塘观景台海拔3200米。有亭栏伸出,走到边上,可遥看弯弯折折的来路。折多山,弯折确实多。盘山公路确实是九曲十八弯,来回盘绕就像“多”字一样,一弯又一弯。有人把无人机放到亭栏外面,有人叫数,一帮人围在一起,手比剪刀,脸作笑容,把自以为最美的笑颜留在了那时那刻的折多山。 再往上,“折多”依旧,左拐右弯依旧。 很多车从旁边呼啸而去。我并不着急——急也没用,车子毕竟就那点动力。路就在那里,山就在那边,拉萨就在那处,不会因为我的慢行更远,也不会因为别人的冲拼更近。 到垭口,各类车子停满了平阔的硬地,我转了转,到最边上,和几辆摩托停在一起。 垭口一边,有条向上的经幡拥簇的路,直通更高处的幡塔,上下的人也拥挤着。有女人在半途停驻,扭着身体,张着双手,让围巾和哈达挂在身体不同的部位,摆出各类妖娆的姿势,配以或皱眉或欣喜、或正眼或旁看的头部表情,轮流着拍照。
远处几处山顶有雪。天上的太阳仿佛离得不远,地上的人和车被刺眼的照着,目之所及的山体和草甸透出灰暗的光影。 去拍了白塔,又拍了“西出折多”。穿过车间缝隙,回到车边。旁边有几人正在说话。其中的两小伙同乘一辆边三轮,据说前一日被车子的毛病折磨得不轻,高声谈笑间志得意满;另一个,说感觉头晕,吃不下东西,其他人判断是高反,需要吃点药。我把牛肉干拿过来,在场的人都拿了一块嚼了,特意让那高反的人多拿些,说嚼嚼有助于缓解高反。 忽然想到,这折多山之所以称“第一关”,是有道理的。人行至此,有没有高反便可测知。 出发前,看见不远处停着一辆桂J牌的摩托车。想聊几句,结果等了一支烟的功夫没见人回,只得放弃。 开始下坡。远远就见这道路一直蜿蜒向下。太阳斜斜地照着,路面反射光线,让这山下的318如一匹白练,柔软地铺于这雄壮的山间。 下山的路,只需轻扶油门,便可以有足够快的速度——忽然才想起,车子的熄火问题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消失——是这行车电脑已经完成了学习并主动适应了这高原的气候?还是加的有问题的油料已经消耗殆尽?这且不用去管,心里的担心消除,于是忍不住在头盔里唱起了歌。 轻车而下,走着走着,就到了8月下旬曾到过的、摄影家的天堂——新都桥。 已是傍晚。夕阳映照下,新都桥蓝空如洗,路边小河粼光闪耀,白桦树随风轻摆,还有不远的起伏的山坡上牛羊在安详地吃草;斜射的阳光照着巨大的山体,一边是刺眼的亮色,一边是阴凉的暗光,这新都桥的光影世界让我仿佛在脑子的电光火石之间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阴阳”概念。既称“摄影家的乐园”,摄影家当然不会少,最显而易见的情形,是几乎每家客栈和饭馆前都停满了外地车。 问了几个店,都说客满。想到进镇前路边有吃饭的地方,于是掉头出镇,找了个店进去。点完餐,出门口抽烟。 那时夜幕将下,天慢慢暗了。有几个女人过来问要不要住宿,问价钱,说60到80都有。 后面吃饭时,看那几个人逐渐散去,只有一个在候着,不时看向我的位置。 想起白天遇到的骑本田190的小伙,微信给他,他说也在新都桥,正在找住宿,我说了这边的情况,他没过一会就到了。那女人骑车在前,把我们带去了她家。 她家在村子边上,离318很有些距离了,有一个在黑暗中看着有些空旷的院子。主房在院子正西,客房在院子南边。院里没有车。看来我们是唯二的客人了。 她把丈夫从房中唤出,说了我们要住宿。他淘出钥匙给我们开门看房。房间里有股潮味,看样子已经久不住人。本田190小伙不愿接受60的房价,要另寻他处,说青旅最多20块钱。那男主人和女人嘟囔着什么,语气中仿佛带着责怪。 我看气氛不对,和那小伙到一边商议。我说刚才我在镇里问了四五家,说价格都挺贵,很多还满客了,不如他出40,我出80,反正凑够120给房主就行,他找青旅还得折腾。他最后终于同意,于是各自扫钱给房主。
房主接过我的烟,语气缓和不少。听说我要洗衣服,叫妻子给我拿了盆和洗衣粉。又叫我们到他房子里喝茶,我推掉了。 洗漱完出来,小伙正举着相机朝天上拍。他说能拍出星河的效果,拿给我看。确实漂亮。他说自己学平面设计。难怪对摄影这么执着。 星空下,他们家外面是一片迷朦苍茫的平地,不远处就是连绵高山。从地图上看,那片平地还是个公园:营官村湿地公园。 睡前,听到远方不时传来车辆的声音,那偶尔的喇叭声由远而近,在新都桥夜里的天空下显得空旷和辽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