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论坛

搜索
楼主: qiushu2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摩托车高反的问题

[复制链接]

状态   [当前离线]

21#
发表于 河南省 2024-7-10 14:38 | 只看该作者
有些车子自带海拔高度补偿功能
应该是会调节到进气、喷油与点火
不是单一方面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2#
发表于 重庆市 2024-7-11 01:09 | 只看该作者
扫地森 发表于 2024-7-10 20:41
厂家还真出了高原专用版啊,不错

藏区的摩托车就和低海拔摩托车就一个区别,化油器不一样。高海拔的化油器到低海拔一样没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3#
发表于 河南省 2024-7-11 01:10 | 只看该作者
说到这里,我多说一嘴。

摩托不知道,就我所在的某商用汽车品牌,是分高原版和平原版的。不是说平原版不能上高原,而是上高原发动机效率低,听说两种是可以互刷的。但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来刷过。
ps:高原版的车我没见过,因为汽车有区域保护,我们平原地区不允许向其他区域售车,所以也不可能给我们高原版 。我们的车在西藏特别多,改装大部分都是我们的,但都是平原版,去了也没啥事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4#
发表于 福建省 2024-7-11 02:03 | 只看该作者
汽车排量大,影响会小点,摩托车特别是小排量估计影响比较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5#
发表于 江苏省 2024-7-11 02:56 | 只看该作者
神经过的国度 发表于 2024-7-10 22:38
有些车子自带海拔高度补偿功能
应该是会调节到进气、喷油与点火
不是单一方面的事

电喷的车,ECU就是调节这些的啊。这是最基本的功能,适应海拔是最低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6#
发表于 江苏省 2024-7-11 02:58 | 只看该作者
吴哥340 发表于 2024-7-11 09:09
藏区的摩托车就和低海拔摩托车就一个区别,化油器不一样。高海拔的化油器到低海拔一样没劲。

准确的来说,化油器都一样,喷油量孔有粗细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7#
发表于 江苏省 2024-7-11 03:03 | 只看该作者
ctingpro 发表于 2024-7-11 09:10
说到这里,我多说一嘴。

摩托不知道,就我所在的某商用汽车品牌,是分高原版和平原版的。不是说平原版不 ...

货车这块不了解,反正轿车,SUV,越野车包括所有二轮没听说要区分高原版还是平原版。很久以前的化油器时代倒是有区分,不过现在貌似买不到化油器的车了,无论四轮还是二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8#
发表于 江苏省 2024-7-11 03:07 | 只看该作者
santo 发表于 2024-7-11 10:03
汽车排量大,影响会小点,摩托车特别是小排量估计影响比较大

气压降低对所有内燃机的影响是一样的,不会偏心四轮或者二轮。影响的幅度也是差不多的,小排量经济型四轮也同样动力下降明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9#
发表于 福建省 2024-7-11 07:18 | 只看该作者
我听朋友说开涡轮增压车去,影响不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0#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24-7-11 10:34 | 只看该作者
小千 发表于 2024-7-10 07:51
排量是一方面,主要还是化油器的供油方式太原始,缺乏对气压变化的适应方式。化油器要是设计成根据大气压 ...

明白了一点。跟我改造液化石油气热水器和天然气热水器有点像。Y21和T12口径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1#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24-7-11 10:38 | 只看该作者
santo 发表于 2024-7-11 07:18
我听朋友说开涡轮增压车去,影响不大。

排量大没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2#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24-7-11 10:40 | 只看该作者
小千 发表于 2024-7-10 07:15
电喷的车,能根据海拔升高自动匹配喷油。海拔升高,大气压强降低,相应的喷油量降低,单位时间燃烧 ...

受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3#
发表于 湖南省 2024-7-12 16:59 | 只看该作者
结合自己跑高原,得出的结论是任何车都会遇到高原动力性能下降的问题,原因在于海拔高大气压力降低发动机的进气量减少,而且高原植被少空气中的含氧量也不足,发动机肯定无法实现原来的额定功率。有些人说没感觉高原动力性下降,那是车辆排量大,实际驾驶又没有使用到满功率,也就是驾驶排量的车子不会感觉动力很不够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4#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24-7-13 13:43 | 只看该作者
疾行无风 发表于 2024-7-12 16:59
结合自己跑高原,得出的结论是任何车都会遇到高原动力性能下降的问题,原因在于海拔高大气压力降低发动机的 ...

综上,应该是这个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5#
发表于 河南省 2024-7-13 13:59 | 只看该作者
小千 发表于 2024-7-11 02:56
电喷的车,ECU就是调节这些的啊。这是最基本的功能,适应海拔是最低要求。

实际情况好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6#
发表于 江苏省 2024-7-13 15:11 | 只看该作者
疾行无风 发表于 2024-7-13 00:59
结合自己跑高原,得出的结论是任何车都会遇到高原动力性能下降的问题,原因在于海拔高大气压力降低发动机的 ...

和高原植被没有关系的。           [size=14.5754px]海拔升高在8000米之内,氧气的浓度几乎不变。只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压降低,空气变少(稀薄),氧气的量也变少,但比例几乎不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7#
发表于 北京市 2024-7-13 15:37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主要不是氧气比例的问题,而是气压降低导致单位容积内的空气的质量少了,氧气的比例不变,所以氧气的有效含量也就少了。

在气缸里面,配气的变化有两个:1.缸内吸进的是一缸第气压空气,总的压力也就小了,做功冲程时的内部气压也小了,燃烧爆炸就没有设计时候那么给力;2. 总的氧气量比设计少了,所以燃烧爆炸没有设计值那么充分。这两项加起来,不论怎么改变喷油量,都无法让燃烧达到设计值。所以骑车的人就觉得车子没力气了。

化油器摩托路过泸定桥邓师的店,大家都请他调一下混合比,我估计他的调整的是减少喷油量,把混合调稀一点。

估计电喷要做的也根据传感器检测排气的成分确认氧气少了燃烧太不充分,所以减少喷油量。

好像前几年春风650gt在高海拔没力气了,然后牲口犀牛老师出来洗地吃饭,说到了高海拔要停车怠速让车子的ECU学习一下,哈哈哈哈,我操他妈,学习怎么操他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8#
发表于 江苏省 2024-7-31 03:45 | 只看该作者
laub_1 发表于 2024-7-13 23:37
我觉得主要不是氧气比例的问题,而是气压降低导致单位容积内的空气的质量少了,氧气的比例不变,所以氧气的 ...

确实需要ECU“学习”一下,通俗一点就是单片机的程序的反馈回路的适应。喷油量的闭环管理,不是海拔陡然变化就改变,是通过程序控制的,需要适应时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9#
发表于 北京市 2024-7-31 04:11 | 只看该作者
小千 发表于 2024-7-31 03:45
确实需要ECU“学习”一下,通俗一点就是单片机的程序的反馈回路的适应。喷油量的闭环管理,不是海拔陡然 ...

嘿嘿,不就是让传感器的数据和ecu存储的数据进行匹配,然后让ecu去调整喷油量混合比,让燃烧尾气的检车数据达到存储数据中的某种理想值吗?

我觉得这个是单片机的数据匹配和调整。而且不用像犀牛说的怠速让它学习,直接边骑边匹配就可以了。

学习的话,应该是达到的动态平衡的那种状态,不写在程序里面,对程序是未知的。

比如数据库里面存储了如下数据:

a罩杯,匹配成“平的”
b罩杯,“相当于没有”
C罩杯,“可以愉快地玩耍了”
D,“超爽的”
E,“我草泥马太爽了”

那么对应各种罩杯,ecu能够调整输出成对应的数值,就是匹配。

学习的话,我觉得是只有上面的那些数据,然而传感器测量到“下面摸出来比老子还大”,然后ecu经过计算得到数据库中没有的内容:“我草泥马的人妖啊!”,这就是学习了。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40#
发表于 江苏省 2024-7-31 06:25 | 只看该作者
laub_1 发表于 2024-7-31 12:11
嘿嘿,不就是让传感器的数据和ecu存储的数据进行匹配,然后让ecu去调整喷油量混合比,让燃烧尾气的检车数 ...

确实,我跑过的海拔范围-150M到+5500米,重来没有停下来怠速让ECU“学习”,都是正常行驶,正常适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摩托迷网

GMT, 2025-5-22 11:5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