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极速2014 于 2024-7-25 14:44 编辑
朱元璋爹娘的墓
1343年,濠州(今安徽省凤阳县)发生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不到半个月,朱元璋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当时因家贫,丧葬极为简陋,1366年朱元璋受封吴王后,才命故臣汪文等赴濠州修缮父母陵墓。 朱元璋爹娘的陵墓最值得看的是神道两侧石像生,为32对,自北向南顺序为麒麟2对、石狮8对、华表2对、石马及控马者6对、石虎4对、石羊4对、文臣、武将、内侍各2对。 其次是皇陵碑,碑高6.87米,碑文为朱元璋亲自撰写,全文1105个字此,内容主要记述了他的卑微身世、僧侣生活、戎马生涯以及开创大明江山的全过程,阐明了昌运兴盛的道理,以作为子孙后代的训典,600多年风风雨雨的皇陵碑价值之高和无字碑之神秘堪称一绝。 朱元璋生长在濠州钟离孤庄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其父为朱世珍,母为陈氏。天历元年(1328年)朱元璋出生,家里排行第四,1344年因饥荒和瘟疫,他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家里又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邻居刘继祖给了他们一块坟地。兄弟二人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尸体,将父母安葬在刘家的土地上。 根据景区导游介绍,为了感激刘家,他们死后也一起安葬在他父母的坟墓附近,陵墓堆土东西长50米,南北宽35米,占在面积1750平方米,这么大堆土估计刘家夫妻的陵墓也在其中。 按由于家里贫困无法读书,朱元璋从小就给村里的地主放牛为生。为了活命,朱元璋与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逃生。在走投无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在寺里剃度为僧,做了小行童。后来当地出现饥荒,寺里也得不到施舍,主持只好罢粥散僧,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这样,年仅17岁的朱元璋才做五十天行童,也只好离开寺院托钵流浪。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 如果朱元璋出生在和平年代,顶多就是个初中生(因为家里穷,没有钱读书),可能也像大多数人一样,到广东拧螺丝或到浙江一带搞抖音,但在那个时期,他可以当上皇帝,每个人的命运虽不同,但通过努力都会有成功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