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极速2014 于 2024-6-21 14:53 编辑
远观黄鹤楼 5月25日5时23分火车准时到达武昌站,夏天的武汉虽然5点半未到但天空已放亮,蓝天中夹杂些许白云天气很不错,我带着一丝倦意按不住内心激动快步走下火车,想一睹这座美丽的英雄城市。 在站前本想找个地方拍个武昌站的全照留念,只因绿化太好遮挡了视线,只好拉近镜头随意拍了一张“武昌”,证明我来过此地。 之前的安徽行计划是到“六安”中转,并没有考虑到武汉的,后来通过了解路线选择武昌中转是更好的选择,既可以顺便游览“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和长江大桥,还可以在武汉到阜阳段穿过河南辖区150多公里,看看河南人民的风俗和地貌。 为了赶时间,尽管武昌站到黄鹤楼只有2-3KM,但我还是叫了辆的士,在车上向的哥了解一些武汉的历史和人情风俗,不到1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到了黄鹤楼脚下,可惜此时的黄鹤楼已为5A景区8点半才开始营业,我只好透过车窗观赏它的美姿,司机师傅建议我往前走,到武汉大桥再回头看,我看看手机上显示的时间才6点不到,听从师傅的建议。 到了长江大桥中间,回头远远看到一座规模宏伟的鼓楼,在晨曦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美丽,我猛然叫司机停车,付了15元车费在大桥上慢慢地享受武汉长江沿岸美景。 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修建,为古代名楼,后经多次毁坏重建,唐代诗人崔颢(704-754年)为孤独感和思乡之情,游黄鹤楼时写下了这首在几万首唐诗中号称第一名的《黄鹤楼》,由此黄鹤楼世称"天下江山第一楼",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黄鹤楼(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从诗词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到崔颢同志当时的心情,带有些许忧伤和无奈登上黄鹤楼,我在想是不是他前女友离他而去...,才激发他写出气势磅礴的千古绝诗。 正在胡思乱想中,一群学生模样的年轻人争先恐后拍照的笑声打断了我的怀旧思路,其中一位姑娘问我要不要帮拍一张,我正想找人帮我拍一张留念,想不到她主动提出帮我,一股暖流在心中掠过感觉武汉人民真热情! 拍了照与他们告别后,我独自漫步在近1100米的长江大桥上,观赏这座雄伟的大桥和两岸美景。 未出发之前我在度娘那里了解到,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也是武汉市重要的历史标志性建筑之一,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桥”美誉。线路全长1670.4米,主桥全长1155.5米;上层桥面为双向四车道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下层为双线铁轨,设计速度160千米/小时;总投资额为1.38亿人民币。 早在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时任鄂督张之洞就上书提议,希望能在长江中建一铁桥,由于财政不足,建桥之事暂缓,直到1949年桥梁专家李文骥联合茅以升等一批桥梁专家再重新提起建桥,于1955年9月1日动工兴建,1957年10月15日通车运营。 桥的西面是龟山,现在改为龟山公园,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龟山公园里面可以全景看到上下两层的武汉大桥,武汉大桥经过几十年岁月的冲刷,它仍保持坚固耐用本质,与黄鹤楼相衬为长江两岸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不知不觉我已在大桥周围逗留1个多钟,看看时间此时已是7点30分,我赶快跑到主干道叫了辆出租车直奔物流园去取摩托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