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关于汽油的雾化~~:
有人在汽油雾化的问题上大做文章,实际上我也曾经深陷其中,为此做过不少试验。
为汽油雾化的装置,有磁化器、电场器、喷雾器、泡沫管、扰流钉、超声波~~~。
这类装置的效果在摩友中,也时常诱发激烈争议,看好的与怀疑的,争的面红耳赤。
实际上,汽油雾化只对冷机启动有些效果。(所以本版后来直接开发汽化装置。)
四冲机在开热后,汽油被汽化的区域在进气阀,那里温度很高,可直接蒸发汽油。
(汽油雾滴的惯性比空气大,多数绕不过进气阀,会直接撞上去,受热汽化。)
以至于海外的电喷,后来都改成直接向进气阀喷油,节油环保,兼顾冷却进气阀门。
本版长期研究化油器的结果,发现所谓的汽油雾化,只是个说法,事实另有真相。
所谓的汽油雾化,是为了将汽油随同气流输送到汽缸里,并方便与空气混合均匀。
以汽油的特性,如果进气不太冷,汽油雾滴在喉管里运动片刻,就可以挥发汽化。
火花塞实际上点燃的是汽油混合气,如果想点燃汽油,点火能量必须加大几十倍。
一旦认定四冲机的主要化油区域是在进气阀门,就没必要对喉管雾化太过于较真。
即使是有些雾化效果,也只是对冷机启动有点效果,热机通常不太在乎这些措施。
热机可以直接将汽油汽化,这也是早期化油器不重视泡沫孔雾化作用的原因之一。
既然喉管类雾化装置,只是改善冷机启动性能,化油器还是要看热机表现来调节;
那还何必为了丁点皮毛去争议不休呢?只当是发烧友搞了点貌似节油的小东西吧。
当然,由于传统教育长期强调汽油雾化,所以使得很多人为此努力,而忘其根本。
这类因传统教育引起的认识误区还有些,例如化油器吸油原理,讲成是气流效应。
而本版研究结果认为:化油器与飞机敞开的环境不同,吸油靠的是喉管负压效应。
这在以后迟早也会诱发争议,只是本版目前忙于实干,不想对传统脑袋多讲这些。
- - - - - 9:16 2014-4-9 - - - - -
十三、关于争议的起源:
类似的争议还不少,其中有些坑是人为制造,也有一些是出于愚昧无知和想当然。
在摩友中热烈争议的话题中,有不少起因源于某些配件商的浮夸广告与人为误导。
例如点火角,有人认为越大越好,甚至到53度;似乎忘记上止点前的作功是负值。
有人鼓吹点火器的变角精度到达百分之几度,实际上,传感器的误差都不止一度。
而且,连化油器都不会调的人,拿什么来保证油汽的燃烧速度和点火角实际效果?
虽然摩界的争议多与商机有关,有许多谬论是某些JS制造出来的,还有些破绽。
但你又不能讲,多嘴了,不但商家对你生气,别人也不看好你,令你处境很麻烦。
所以你必须容忍商业行为,容忍他人往坑里跳,让掉下去的人去向大家喊疼叫冤。
特别是在节油器与点火器问题上,有些广告言过其实,需要有足够的落坑者呐喊。
虽然有点残酷,但这是现实国情;落坑者有资格喊痛,你去叫他别跳,算是失态。
所以我现在对版面管理较宽,允许某些帖的出现;少些好心的话,默许他人跳坑。
况且,JS精通网络小毒,叮人一口麻烦几天;所以,路见不平,俺未必再拔刀。
有些争议源于教育误区,虽然经不起推敲;但国人习惯以书本为经典,不敢怀疑。
舆论误区的势力通常较大,因为许多人不爱动脑筋,听到点什么,就会当作标准。
更有一些人,见不得别人冒尖,不跟你抬杠,心里就比较难受,这也是国情现实。
在这种情况下,建议摩友们放宽心态,有什么事情,不一定要在网络上争个输赢。
有什么好经验,鼓励奉献,鼓励交流;对于新生事物,应积极鼓励他人去做尝试。
自己有分析思考能力的,可多看看别人是怎么说的;有条件者,可动手做点试验。
自己没有试验和经验的,建议不要拿自己不懂的话来充老大,以免因此被人取笑。
玩摩托,图的是愉快;争强好胜,那是幼稚人干的事,表面上赢了,实际上输了。
有时间,就多学习点,自己充实了,底气就比较足;别人再怎么说,也不会心虚。
- - - - - 23:52 2014-4-14 - - - - -
在摩托上,有争议的话题太多;其中有些说法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出于经济目的说。
涉及到经济利益的事,具体内容在这里就不讲了;本版处境艰难,以免又惹祸上身。
关于上面讲的12个有争议的话题,是最常见的,最有代表性的,仅供版内车友参考。
我最希望看到的是:大家能搞懂其中原理,会选择合适自己的,而不只是口头争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