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论坛

搜索
楼主: 钟表匠

关于推胎过弯的图解

[复制链接]

状态   [当前离线]

发表于 江苏省 2014-1-15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杜卡迪论坛真是受益匪浅啊,顶楼主和bingome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发表于 江苏省 2014-1-15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bingome at 2014-1-15 22:17:
等你老兄实践了 #50# 魔术师上跑胎绝对是好的滑胎坯子 玩熟后再考虑更重型的的车子 hm1100s evo sp我认为是终极车型

我还是坚持我的几个观点
1 过弯时速度过大 导致后轮失去抓地力,车身向内倾斜并向外侧滑出 ...


如果按照你的第一点去做,在速度较快发生侧滑时,会不会容易造成像下面这个视频里1:43秒到2:22秒中的那位车手一样的High side. 这位车手的操作和你说的第一点是一样的。还是因为他当时油门没及时松掉,或什么其他原因,才形成的High side?我觉得速度较快,轮胎侧滑角度过大时比较容易出现这种状况吧。望大家一起来探讨~~
http://v.ku6.com/show/W5F136f8I6o-_z2bkZKnRw...html

[ Last edited by 超光速摩托 on 2014-1-16 at 08:09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发表于 上海市 2014-1-16 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视频里好几个都不是烧胎,是压弯速度不够导致倾覆,本来速度就不够保持压弯过程中的逆推把,当然是加速倾覆过程了。有一个翻出去的是烧胎,他已经通过反推把车身拉正了,可惜没有降低/切断动力,手把也没有回位,就飞出去了。所以我说滑胎需要不断地调整后轮转速而不是一味的大油门。而且跑车重心很低,烧胎效果和难度都很难控制 即便在摩托gp赛场上,最专业的车手加循迹系统,入弯时发生slide也很危险 ecu只允许非常短时间的出弯加速烧胎,因为出弯加速过程中车身是在逐步回正,抓地力逐渐变大,适当的烧胎危险不大并且有利转速提升至最大扭力

救车不是特技,尤其入弯时发生slide,除了要反推把还要收油/适当切离合来切断动力,并且在归正后迅速推回车把,不然就会像视频中的老兄一样归正了还翻出去

所以选车的时候,abs可以不要,但有条件的话,即便是要承受更烦人的电子系统后续维护,也要选择有tc系统的车(本消息来自手机摩托迷:http://wap.motorfans.com.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发表于 上海市 2014-1-16 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反推救车是人维持平衡的本能,角度需求很小很小,在反应跟得上的情况下,相信自己的本能就行了,不用刻意的推大角度,操作重心放在油门离合控制上(本消息来自手机摩托迷:http://wap.motorfans.com.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发表于 上海市 2014-1-16 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角度过大归正速度太快来不及掌握也容易向另外一边飞出去(本消息来自手机摩托迷:http://wap.motorfans.com.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发表于 江苏省 2014-1-16 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bingome at 2014-1-16 10:31:
视频里好几个都不是烧胎,是压弯速度不够导致倾覆,本来速度就不够保持压弯过程中的逆推把,当然是加速倾覆过程了。有一个翻出去的是烧胎,他已经通过反推把车身拉正了,可惜没有降低/切断动力,手把也没有回位, ...

还是飞出去的那位老兄为例。速度快时,由于惯性的作用,即使第一时间切断动力,车子任有冲劲。归正车身后是否应配合轻点前刹的动作?这时有ABS的车应该更安全吧,有TC系统的车就更优越了。
"有一个翻出去的是烧胎,他已经通过反推把车身拉正了,可惜没有降低/切断动力,手把也没有回位,就飞出去了。"我想这应该要有很快的反应速度,在车尾的甩劲还没破坏车体平衡时,归正车把,来解决问题。最好不用刹车解决是吗?

[ Last edited by 超光速摩托 on 2014-1-16 at 12:13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发表于 江苏省 2014-1-16 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bingome at 2014-1-16 10:41:
还有,反推救车是人维持平衡的本能,角度需求很小很小,在反应跟得上的情况下,相信自己的本能就行了,不用刻意的推大角度,操作重心放在油门离合控制上(本消息来自手机摩托迷:http://wap.motorfans.com.cn/)

是的,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不要过分干预车体的平衡,但要有正确的操作为指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发表于 上海市 2014-1-16 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把归位,后轮获取了抓地力,就不会飞出去了。前轮反推,目的就是引导动力,在烧胎侧滑的时候不至于滑倒,车身回位后自然就没有向外滑的力了。除非你又加了下把油门,操作的好叫烧胎漂移出弯,操作的不好叫交通事故

正了龙头还是歪的,结果不言而喻,把力又引导出去了。要减速,可以轻捏前刹,要降低后轮转速可以轻踩后刹,但千万不能大力刹车或者有抱死,本来就在失控的边缘,刹重了更难救回来(本消息来自手机摩托迷:http://wap.motorfans.com.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发表于 江苏省 2014-1-16 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楼主| 发表于 江苏省 2014-1-16 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工作间歇上上网,看看帖子凉不凉。 再次感谢 bingome & 超光速摩托认真回帖,我虽不能完全赞同你们的观点,却也从中受到启发。

好比国际大专辩论会,正方“人性本善” 反方“人性本恶”。并不会得出命题对错的答案。
发表观点,分享感受,尊重互让,适当搞局,杜卡迪论坛的氛围。

Originally posted by bingome at 2014-1-15 22:17:
1 过弯时速度过大 导致后轮失去抓地力,车身向内倾斜并向外侧滑出去的时候 手把方向向外 引到行车路线 可以避免摔车并救回来 并且不用无限大的场地 推把+回油 几乎瞬间就能让车回复平衡
2 过弯时速过低 导致车动力不足 无力保持平衡向内倾斜并向内倾倒,只要手把向内,就能支撑车身避免摔车 向内的角度越大 就越能以更慢的速度完成过弯动作


感谢你的分享。
1. 公路环境,有时候救车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侧滑救车这个技术,既难练,也很难验证。bingome & 超光速两位的讨论中,都有很多亮点。自己领悟吧。

2. 慢速过弯,手把有极限角度。如果到极限角度还不能恢复平衡状态,就需要身体外倾,上身姿势类似越野的“反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楼主| 发表于 江苏省 2014-1-16 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bingome at 2014-1-15 22:17:
3 玩滑胎过弯虽然不如竞技车极端 但后刹也相当重要 飞腿过弯靠离合器及发动机来制动后轮,无法得到更精确的控制,对离合要求极高 所以不是大师级的滑胎玩家,左弯会比右弯压得更低。并且因为飞腿其实是越野过弯动作 对公路滑胎的压弯 效果有限

4 小场地 原地掉头 其实就是一个小弯径的滑胎过弯 前刹最多点刹来控制距离 如果想顺畅的画圈 前刹使用率不高

5 压车把是标准的滑胎烧胎起步。hm 1100s弹离合时第一把油的狂暴无人能比 加上抓地力极强的倍耐力恶魔胎 如果不压把 4000转弹离合绝对是翘头飞出去 而达不到烧胎起步的效果。如果你用抓地力差点的硬胎 虽然可以达到烧胎的目的 但是往前窜的势头会差很多
以下是点小建议 练习时最好单腿撑地围绕单腿烧胎旋转 以此作为基础 相信会安全的多




3. 后刹车用在入弯前直线段把速度降下来,车身开始倾斜后,建议完全放开后刹车。
图中有文字(在摩托迷水印附近):
At No time is the read whell supposed to lock up of skid due to the rear brake. Study a pro-level rider and understand
that no matter how sideways or  flat they get, the rear whell is always spinning.
边练边体会,会有感受。

4. 小场地原地掉头和滑胎过弯,尽管我们看到那个著名的视频是同一段,实际是两个不同的技巧。
滑胎过弯在拉胎痕段,可以不用后刹车(说主流,避免以偏概全)。
原地掉头则全力后刹车。这两个动作我都做不好,所以要搞局激励自己能练好一些。相比来说,原地掉头更容易做一些,因为即使摔也不狠。

“练习单腿撑地围绕单腿烧胎” 这个过程我直接跳过。按照我的经验,从“腿撑地划圈”过渡到漂亮的脚不沾地180度原地掉头,挺难的。

作为余兴话题,定义180度原地掉头判定规则:
-----------------------------------
# 两轮摩托车
# 限宽区域,以车辆轴距2倍(大约3米)为宽度限制,车轮轨迹不超出此范围(允许车体、身体超出)。
# 全程不熄火。
# 全程前后轮不离地。
# 完成后,车头指向与原方向成180度。
# 带速度驶入掉头,难度大于无初速转圈
# 无停顿连续驶出,难度大于刹车停止
# 全程脚不触地,难度大于脚撑地辅助。
# 右转方向掉头,难度大于左转方向掉头。
-----------------------------------

5. 烧胎起步要领如你所说不错。除了扣紧前刹车之外,还要把身体重心压到车把,让后轮更容易空转。说的都没错,话题有偏移。前面说的另外一个话题,慢速烧胎在地面划一圈胎痕,
压车把为了让后轮能半空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发表于 上海市 2014-1-16 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侧滑的情况很多,并不局限于弯道,有时候马路上规避一个坑也会发生外侧侧滑现象,有很多时候不由自主的自救动作自己都意识不到,但车的物理动作并无不同。自救归正,真的就是一眨眼的事,我不能赞同过弯侧滑,自救会导致更大事故的说法。
速度不足内侧倾倒,向内打把同样只需要一丁点角度就可以了。

论坛讨论一味的盲从某个人的说法往往没有进步,关键还是自己理解,杜卡迪车主和其爱好者往往都是有主见的(本消息来自手机摩托迷:http://wap.motorfans.com.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发表于 江苏省 2014-1-16 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侧滑自救这个得看个人,你首先要有80%的技术和信心能救回来才行。我想楼主的意思应该是,如果技术不够控制不好,还不如老老实实侧滑算了,low side总比High side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发表于 江苏省 2014-1-16 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我觉的,在公路上侧滑出去其实也很危险的,即使人车分离,人也避免不了滑出一段距离,道路上的车辆随时也可能撞到你。将来如果能有种摩托,在车即将倾倒到地面时能从侧面伸出两个备用小轮胎来,让车横在地面上任能保持正常轨迹就好了,平时那轮子就藏在坐垫下和油箱下,往哪边倒时就往哪边伸。再装个开关,下场地就关掉,在街道就打开。#13#哈哈,突发奇想,大家不要见笑~~~

[ Last edited by 超光速摩托 on 2014-1-16 at 15:44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楼主| 发表于 江苏省 2014-1-17 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侧滑救车属于另外一个话题,这个话题挺难展开说得,也几乎没有实践验证的可行性。

侧滑程度多少,是否属于可拯救范围,怎么样救车,只能个人心领神会吧。四轮在不限范围场地练习失控救车,几乎没有危险。两轮练这个,除非先装好了防摔支架,不然真摔不起。

练习翘头,我直立后翻超过10次;练翘尾,前翻过1次;练反舵,左右各倒过20次以上。都是在封闭场地进行;如换到公路上后果不敢想象。

等有时间我再找点儿资料啃啃,目前我只能纸上谈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发表于 四川省 2014-1-18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很刻苦、用功,不过推胎被解释的过于复杂。。。。。。

其实摩托车压弯就是一个打破直线平衡的过程(推胎),让摩托车倒向弯道内侧,利用轮胎外形的轮径差(锥筒效应)来过弯。

[ Last edited by 飞翔的摩托车 on 2014-1-18 at 17:50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发表于 湖南省 2014-1-31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这个帖子包括超光速摩托所配上的视频 对我这样的菜鸟来说是受益匪浅 让我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那种过弯的酣畅   
实践出真理 以前总怕摔, 摔车不舍得 摔人疼不过 现在我觉得我也要去找个合适的场地试试   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 不去体验怎知其中快乐呢
今天大年初一 也祝福大家新年快乐 马到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发表于 广东省 2014-6-21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拐八字湾的时候学会拿捏油门也很重要,其作用结果和利用外拐推胎的原理一样一样儿的。。

[ Last edited by davisZDX on 2014-6-21 at 18:32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发表于 福建省 2014-7-2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发表于 重庆市 2014-7-5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以为推胎过弯是很高深的技术 所有人过弯都是这么做的,只是有些人做的不够好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摩托迷网

GMT, 2024-3-29 05:3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