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父去世前几年,因为体弱多病,是医院的常客,我也常常随侍医院,经历种种不快和不便。那以后,我就对医疗、医院的话题很有兴趣。
这次借住巴尔的摩,知道巴尔的摩有个出名的约翰霍普金斯医院,自然不会错过看热闹的机会。
据这边的朋友介绍,马里兰州是美国最富裕的州之一。而巴尔的摩市,是马里兰州最大的城市,又是大西洋沿岸重要的海港。
富裕的地方,常常会有好的大学。这个通则放在巴尔的摩的具体表现就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医院,我没研究,想来算是约大的附属医院吧。和哈佛大学医学院分庭抗礼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就在这家医院隔壁。
我就在医院外面看了看建筑,然后从医院主入口进去,在大堂、楼道里、急诊接诊处转了转,在一楼的公厕嘘嘘了下,流连忘返。
这样当然看不出什么名堂。头天晚上听两个中国朋友辩论奥巴马的全民医保政策,他们辩了一个来小时,我听得还挺带劲,听到一些观光客永远体会不到的“内幕”。准备投奥巴马反对票的这位,举了全民医保的加拿大为恶例:确诊癌症的人,因为排队等候入院治疗,几个月都轮候不到,最后只好自己花钱回中国救命。也有在排队过程中,等得没命了的极端事例。类似的事情,我以前在福利很好的英国也听说过。
在我看来,在我听来的美国医疗服务的最大优越之处中,最大的好处在于,它不歧视穷人。美国很多州有立法,一个病人,被救护车拉到医院,尽管他一文不名,也得救他,否则是违法的。这和咱们祖国是有天壤之别的。我记得我送先父入院治疗的时候,我先把父亲安顿到病房,然后去挂号处交押金,除非病房护士站的电脑上显示,我爸的押金已经交齐,否则她们是不会打针、用药的。记得几年前我在墨西哥城,在新华社拉美分社碰到一个曾在华盛顿分社干过的记者,说起当年在美国的一件事:一次一个中国人得了病,又没有医疗保险,看不起病又病得很重,结果中国使馆的人弄了辆车送他,把他扔在医院门口就开走了。他们知道把他扔在那儿医院一定会救他。以这样赖账的方式看病的,在美国的中国人的亲属、非法移民,现在也不罕见。
即使眼见不如耳闻,我还是很高兴我逛了约翰霍普金斯医院。
医院一楼的公厕。这是男厕里面有板墙隔开的独立空间,很宽大,轮椅可以很方便地出入。墙上大概是收起来的一块折叠台子,放下来后,可以把婴儿放在上面,换换尿布什么的。它出现在男厕里,尤其体现了医院的细心。我几年前有一次把父亲送到北京的三甲医院朝阳医院的时候,在托朋友找到病房床位以前,他先在楼道里住了一宿,楼道凉飕飕的,他要上厕所的话,得去较远的一处公厕,里面只有蹲坑式的马桶。对一个心脏极度衰弱、挣扎在生命尽头的老人来说,上一次厕所简直是一次亡命。那时候,如果他能用上这样的厕所,我都会如释重负。
厕位带一个独立的洗手台。
我记得上次来美国的时候,一个在美国医院就职的中国朋友说过,美国普通百姓入院就医享受的是中国高干病房的待遇。也许,我现在得补充一句,如果他排队排到的话。
医院里有很大的食街,来探视患者的亲朋友好,可以很方便舒适地用餐。
大堂。有免费、公开的无线网络。有资料台提供免费小册子介绍医院各个部门的位置,从各地开车来医院的路线。
这家闻名全美的大型医院的清净、秩序井然是我去过的任何一家国内三甲医院都望尘莫及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