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论坛

搜索
楼主: ctc18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NBT,我觉得GT的提速基本没什么意义,你觉得呢?

[复制链接]

状态   [当前离线]

61#
 楼主| 发表于 四川省 2015-10-7 04:53 | 只看该作者
Originally posted by 卡西莫多 at 2015-10-7 07:44:
坐等楼主的起步加速视频


可以啊!给大爷安排个妞来!哪个车手起步,旁边不站个妞?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62#
 楼主| 发表于 四川省 2015-10-7 05:52 | 只看该作者
Originally posted by hongda135 at 2015-10-5 18:34:

毛小伙子,文化浮浅,自我狂妄,思路紊乱!问你一句,买车目的?#27#


你这个问题,会牵引出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在道路上行驶,摩托车与汽车的关系问题。稍空点,我专门答复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63#
发表于 江西省 2015-10-12 13:44 | 只看该作者
Originally posted by ctc181 at 2015-10-5 14:51:


你说这个问题是针对性设计的问题。GS系列是针对通常情况(也就是大多数是平路)的情况设计的。GT是设计人员为了迎合有特殊需求的人群设计的,具体说就是迎合爬坡较多,且路况时常凹凸不平的情况设计的。具体体 ...

这不就行了,爬坡没力,电摩速度也很快,何苦买摩托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64#
发表于 湖南省 2015-10-14 23:13 | 只看该作者
虽然有人说GT是提速王,但我却不一样的感觉,除非你猛加油和别人正常提速的车相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65#
 楼主| 发表于 四川省 2015-10-15 16:35 | 只看该作者
Originally posted by xhp8610 at 2015-10-12 21:44:

这不就行了,爬坡没力,电摩速度也很快,何苦买摩托车



电动车,不管是汽车还是摩托车,还差点火候。电摩以这么高的速度骑行,行驶距离会大为缩短。电池是整个电动车技术的瓶颈。例如:GT125加满油,实际估计能跑500公里左右,你回帖中电摩能不换电池跑这么长距离,而且,电用完后,充电每个最低几小时,能充得满?总之,电动车技术肯定是方向。但目前,还差点火候。而且,电动车在重载条件下的表现是急剧下降的,这也是个问题。所以,目前的电动车技术只能冲刺轿车这个级别,没谁敢冲刺卡车电动化。这个也是目前电动车技术的短板。总之,就是有前途,但还需技术进一步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66#
 楼主| 发表于 四川省 2015-10-15 16:39 | 只看该作者
Originally posted by 疾行无风 at 2015-10-15 07:13:
虽然有人说GT是提速王,但我却不一样的感觉,除非你猛加油和别人正常提速的车相比。


这个只能说比其它125起步稍强。要想强很多,那不太可能。排量摆在那里。站在科学设计的角度说,同排量,起步强了,极速就得降下来。起步强,极速也强,那就只有增大排量。目前的技术只能做到这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67#
 楼主| 发表于 四川省 2015-10-15 17:19 | 只看该作者
Originally posted by hongda135 at 2015-10-5 18:34:

毛小伙子,文化浮浅,自我狂妄,思路紊乱!问你一句,买车目的?#27#


时间不多。我还是尽量多回答点。同时,也兼谈点其它问题。

我买摩托车的目的主要有2.

1、摩托车便宜,汽车贵。说到底,还是囊中羞涩。但我毕竟是学机械的,会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本质上我对这两种东西的看法是一致的。那就是:它们都是机器。

2、摩托车方便自己近乎100%掌握。一是方便自己维修,二是也会修。汽车维修对于学机械的来说,并不难,主要是场地、维修设备更大型,自己1台汽车,不可能弄那些工具。摩托车则不同,维修工具小型化些,车辆本身也比汽车小型化很多,不瞒大家说,我所有摩托车维修工具就价值3千以上了吧。

好了。说点其它的吧。思绪有点乱,想到哪,说哪。先说安全,对摩托车安全威胁最大的是汽车。其中,威胁最最大的是开汽车中没有知识的人。汽车会给他们一种超越实际的优越感,以为摩托车面对他的汽车,是从头输到脚。事实是,大致上说,低档汽车的起步是不如踏板摩托车的。当他们在实际中略有发现,但认识还不深刻的时候,他会用他那台低档汽车,跟我们踏板比起步。结局是绝对的,没有其它,就是个“输”。你不懂,也该输。

再说另一个问题。我以学机械的身份奉劝大家,在合适的环境,选择合适的车型。总结性的说:A、市区请选择踏板  B、汽车略少点地方(例如郊区)请选择弯梁   C、汽车少的地方才可选择跨骑     站在机械结构及结合安全的角度,良心话,适合跨骑骑行的地方越来越少。(因为汽车少的地方已经很难找了)这种情况与家用轿车自动档逐步一统天下是一致的。目的就是在选择车型的时候就开始着手降低事故率。

给摩托车厂家的建议。摩托车最大的敌人是汽车。摩托车如果在除了便宜、易维修之外,跟汽车比从头输到脚的话,那摩托车产业注定近乎死亡。这也就呼应了,发达国家为什么大排摩托车较多,很简单,就是小排量跟汽车比,真的不给力,完全没法和汽车较量。摩托车上路,不管你想不想和汽车比,都得和汽车比,因为你们都在同一条路上竞争有限的道路资源。摩托车厂家如果不主动以摩托车的优点去捅至少普通汽车的短板的话,摩托车就永远只能是低端人群的代步工具。你不能让骑摩托的从头输到脚,一点面子都没有。否则,人家终将不得不抛弃摩托。所以,至少摩托车中的部分车型,要针对汽车的短板来设计,明摆就是要杀汽车的短板,不能让我的消费者一点面子都没有,要从技术的角度尽量维护摩托车骑行者的尊严。最近,个别厂家有这个设计意图,是好的开端。例如:轻骑铃木的乐至110,强调起步快。   这很好啊,“起步”这就是至少普通汽车的短板。主动杀他短板,策略很正确。

今天就说这么多吧。最后一句:骑摩托,安全最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68#
发表于 上海市 2015-10-16 02:16 | 只看该作者
Originally posted by ctc181 at 2015-10-16 01:19:


时间不多。我还是尽量多回答点。同时,也兼谈点其它问题。

我买摩托车的目的主要有2.

1、摩托车便宜,汽车贵。说到底,还是囊中羞涩。但我毕竟是学机械的,会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本质上我对这 ...

今天这番话说得非常有哲理。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69#
发表于 北京市 2015-10-20 14:39 | 只看该作者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NBT at 2015-09-30 11:08:31:

再日常行驶中,提速快不快主要看舍不舍得给油……,只要舍得给油,50码之内99%的车都会被你甩在后面,因为99%开轿车的都不会使劲加油……。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70#
发表于 陕西省 2015-10-20 14:57 | 只看该作者
1. gt提速不错。但是不是那种百米多少秒的提速。只是低速时加速不错而已。

2. 不要和宝马在红灯时比加速度,等红灯的汽车起步要考虑各种意外情况,行人,电动车,三轮车。。。。。,

    留有余地。不可能全力加速。

3. 不要说730. 我现在开530li 。如果我全力加速,我自己不敢想像。我只能说,没有什么可以和530比加速。至少在我觉得安全,可以加速的时候,没有运输工具可以跟着我,都被我甩很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71#
发表于 陕西省 2015-10-20 15:12 | 只看该作者
宝马也不是踩油门就可以提高加速度的。还有下列其他因素。

1. 模式决定加速度。运动模式,舒适模式,经济模式。

2. 自学习因素。即使在同一个模式下,宝马也不是对油门的反应始终如一。

   如果一个车一直都是被柔性驾驶者驾驶,那么即使你猛踩油门也不会暴力加速。

    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暴力驾驶之后,宝马车才会对油门暴力反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72#
发表于 陕西省 2015-10-20 15:14 | 只看该作者
530,6个火花塞。平均油耗11.5升。高速(110km/h)油耗 6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73#
发表于 陕西省 2015-10-20 15:22 | 只看该作者
gt 是个好车。低速时加速不错。

这个在于它的传动比设置,比较照顾低速时的加速性能。

gt充分考虑了中国驾驶需求。

但是,和汽车比加速度就过了。

汽车毕竟比较宽,不灵活,如果飞起来在路上,出了任何意外情况都很难躲避。

宝马最大的危险是,它让人忘记加速度。

它开快了根本没有什么和低速行驶不同的感觉。

所以,很容易就开得过快,非常危险。

所以,我得常常提醒自己。开慢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74#
发表于 陕西省 2015-10-20 15:23 | 只看该作者
所以我说,宝马不是好车。

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交通工具。

它舒适性同在的加速性能,让驾驶者忘记危险。

不知不觉地处于危险的境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75#
发表于 陕西省 2015-10-20 15:27 | 只看该作者
gt 几乎是完美的。

但是,我觉得它有两样就更完美了。

1. 电喷。

2. 水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76#
 楼主| 发表于 四川省 2015-10-20 20:17 | 只看该作者
太好了,宝马车主来了。明日跟你谈谈 (本消息来自摩托迷手机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77#
 楼主| 发表于 四川省 2015-10-21 04:45 | 只看该作者
Originally posted by ztky at 2015-10-20 22:57:
1. gt提速不错。但是不是那种百米多少秒的提速。只是低速时加速不错而已。

2. 不要和宝马在红灯时比加速度,等红灯的汽车起步要考虑各种意外情况,行人,电动车,三轮车。。。。。,

    留有余地。不可能全 ...



1、传动系。 宝马到你们5系7系那个级别应该全部都是自动档的。自动档仍然是有档的,只是由特定的机构自动执行,不需要人去执行。且自动档的档位只能逐级升,不能跳级。而运用到机动车传动中的还有另一种机构,无级变速。汽车中的CVT车型与摩托车中的踏板车就是这种机构。 无级变速与自动档比较,同质量同动力条件下,在0加速上,无级变速相对自动档有绝对的优势,这是机械原理决定了的。只有到达大约中速以后,自动档才会占优。这也是机械原理决定的。落实到实际驾驶中,如果同级别的自动档与CVT车型同时0起步,在起步的初始阶段,CVT车型将甩自动档很大一截。经过较长一段距离后,自动档持续加速,才会赶上并超越。如果在城市中(其实就限定了0起步后连续行驶的距离),同级别自动档面对CVT车型必会输得很惨。这其实也是为什么9000的踏板摩托面对100多万的宝马,还能坚持几米的原因。

以上说的内容,落实到实际中,如果有机会,你找CVT车型或排量250以上的踏板在合适的地方全力比试0起步,你基本就能推测出我说的这个结果。

2、驾驶模式。这个是面向驾驶者的。是建立在已经固定下来的发动机与传动系基础上的。说到底就是在行车电脑中,添加另一组预置参数,你选择到那组参数,就按哪组参数来执行。这个在技术层面,对于能够制造出合格的电喷汽车厂家来说,这本身不复杂。哪些所谓的运动模式等等,都在正常的驾驶模式基础上参数再进行调整,经试验还不错,就把新参数作为另一组参数预置到行车电脑中。就是这么个原理。这技术实际不属于汽车的核心技术,是面向消费者讨喜的一种技术,当然也有方便驾驶者的一面,说到底,给了驾驶者一点调整的自由度。包括你说的自学习模式基础原理与这个类似,稍复杂点。

3、你谈到的舒适性,包括在加速时的舒适性。属于另一个问题。这种舒适性主要是来自于科学的悬挂设计。就传动系来讲,无级变速的舒适性高于自动档。

4、关于摩托车的加速、极速与公路驾驶。我个人意见是:在除高速以外的非市区道路驾驶,我建议摩友选择250及以上排量的摩托车。我还是那句话:不管你想不想比,你只要走机动车道,你都不得不和汽车比。所以,面对更为强大的敌人,最低250起步。统治者限制公民骑大排量摩托车,我认为是一种暗杀行为。125在行车速度较快的道路上骑行,我只能说非常危险。

[ Last edited by ctc181 on 2015-10-21 at 12:47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78#
发表于 广东省 2015-10-21 12:04 | 只看该作者
楼上好样的,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必然要大量人才。盼望人才不再靠边站了,最失败的制造是猪头指挥人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79#
发表于 广东省 2015-10-21 12:16 | 只看该作者
4、关于摩托车的加速、极速与公路驾驶。我个人意见是:在除高速以外的非市区道路驾驶,我建议摩友选择250及以上排量的摩托车。我还是那句话:不管你想不想比,你只要走机动车道,你都不得不和汽车比。所以,面对更为强大的敌人,最低250起步。统治者限制公民骑大排量摩托车,我认为是一种暗杀行为。125在行车速度较快的道路上骑行,我只能说非常危险。

  125在平常的使用足够了,不必和汽车比较。大排量普及前要将人们的交通意识提高,君不见偶尔从小路大胆地毫无羞耻地驶出的车辆?还有那在街道一阵风飞过的大排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80#
发表于 山东省 2015-10-21 12:52 | 只看该作者
路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摩托迷网

GMT, 2024-4-26 22:0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