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论坛

搜索
楼主: 大漠铁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数码相机分类及摄影技巧

[复制链接]

状态   [当前离线]

121#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08-1-14 07:36 | 只看该作者
控制景深
除了曝光和测光的复杂方面之外,摄影爱好者通常会发现景深是最难掌握的一个概念。这是不难理解的,因为这是一个基于主观判断的假设的系数。如果说有人确实对这些技术方面的问题予以重视的话,那么另一些人则仅是为了应付夜校课程而死记硬背,而许多人几乎完全忽视技术问题或者只吸收一些急需的东西。我得承认,景深似乎像是一个抽象的理论,当时关于"弥散圈"的讲稿颇能说明我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后来,我终于体会到景深在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为了创作而取得特殊效果方面的实用价值。下面我将以完全实用的术语逐步介绍如何控制景深,并在每个部分都增加了新的信息。
    理解基本理论。通俗地说,景深就是在所调焦点前后延伸出来的"可接受的清晰区域"。实际上,在任何照片上只有聚焦了的平面才是真正清晰的。然而,在观赏者看来,这一平面前后的物体也可能会显得相当清晰。清晰范围的差别基于好几方面的标准,在下面几个部分中我们就会接触到。教科书在解释景深时往往要讨论"最小弥散圈",但那是一个对于实际应用并非必要的技术问题。  
    例如:你在天然动物园将镜头焦点调在阴影处孟加拉虎的眼睛上,在底片上它的眼睛就是最清晰的。而这时老虎的嘴,还有其身后的树皮,在最终的照片上也显出可以接受的清晰影像。当你的视线从调焦点眼睛移开时,模糊的程度就逐渐加大。在近处前景和远处背景上的物体离虎头越远清晰度就越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22#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08-1-14 07:36 | 只看该作者
选择"合适的"光圈。光圈口径是影响景深的基本要素。概括地说,小口径光圈(由较大的f/数值表示),比如f/16或f/22,产生广泛的清晰调焦范围。相反,大口径光圈(由较小的f/数值表示),比如f/2.8或f/4,产生短浅的景深,前景和背景上的可接受的清晰范围要小得多。  创作一幅作品而非简单地拍照,光圈的选择就是一个基本的要素。即便在使用程序曝光模式时,你也应该在可行的情况下选用最合适的光圈和速度的组合。然而要注意,因为手持相机拍摄,如果长时间曝光,被摄体的移动或相机的抖动都可能使照片模糊。因此,你得采取妥协的办法:选择一个远非理想的较大光圈以保持足够的快门速度。  
    例如:在英国拍摄由石头拱廊形成框架的场景照片。你可以把焦点放在靠近中景的喷泉处并按下快门。实拍6张,第一张用f/4,第2张用f/5.6,以此类推直到用f/22拍。过后你再仔细观察所印出来的8×10英寸照片。  用f/4拍摄的第一张照片上的拱廊和背景城堡影像都不清晰。用f/11拍出的这一切看起来"差不多清晰",但仍然不符合你的标准。用f/16拍出的拱廊、喷泉和背景城堡影像都显得够清晰,而且你的朋友认为这张是最佳照片。而用f/22拍出的影像则模糊不清,这是由于使用低速快门且没用三脚架而造成了相机抖动。
    选择较长或较短的焦距。任何人使用28毫米和300毫米焦距镜头都会发现广角照片通常有广泛的景深范围。相反,那些用长焦距拍摄的照片一般说来景深都很浅。这种情况通常导致一个简单的结论:在任何已知的光圈挡位上,焦距越长,景深越短。如果你需要较大景深的画面,就用较短焦距来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23#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08-1-14 07:37 | 只看该作者
以上所述似乎是在实践中对景深的评估。但实际上这些说法颇有点迷惑性。景深不会因焦距不同而有所改变,这是一个光学事实。不信吗?那么就用一只35毫米镜头和一只200毫米镜头进行一次具体测试。首先,用长镜头拍摄站在开满鲜花的长篱笆旁的一位朋友。然后换上广角镜头靠近拍摄,让她在取景器中同先前拍摄的影像一样大。用10倍放大镜观察这些幻灯片,你会发现可接受的清晰调焦范围(核对那些花朵)几乎是相同的。假设它们在透视上是不同的:线条与形状的表现肯定是不一致的,在各种距离上物体之间的表面距离也是不一致的。广角镜头产生"扩大了的透视",增加了物体之间的表面距离。这能产生一种光学幻觉,使得粗心的观察者认为在这些照片上景深是不同的。
    在相同位置变换所用的焦距。公平地说,长焦距镜头确实减少景深,而广角镜头则扩大了景深--但只是当你的拍摄距离是相同的时候。实际上是影像的大小影响着景深,而不论使用什么镜头。不论你从远处用长焦距镜头还是走上前去靠近被摄体用焦距较短的镜头拍满画面,景深都将是较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24#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08-1-14 07:37 | 只看该作者
例如:在与一座历史性大厦隔着一条马路的草地上坐下来用28毫米镜头以f/5.6拍摄一幅其入口处的照片。仍在同一位置,但换用100-300毫米变焦镜头,以100毫米、200毫米和300毫米焦距再拍3张,都用f/5.6。检验照片你就会发现,在这几张照片上大厦的门显得越来越大,而可接受的调焦清晰范围却随着每次焦距的延长而明显变小。  
所以,长焦距镜头就真的能比广角镜头产生更小的景深吗?不错,但这只能以在相同的拍摄距离上使用的时候。这是由于被摄体影像放大倍率的增加而减少了可接受的调焦清晰范围。
改变相机与被摄体的距离。如同我已提到的那样,景深是受相机到被摄体距离影响的。当你对非常靠近镜头的东西调焦时,所得到的景深就非常小。当你对较远处调焦时,景深就会更大,而且景深因焦距不同而改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25#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08-1-14 07:3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拍摄特写照片,比如微距摄影,要记住景深将以英寸来计算。相机的放置要能使其胶片平面与被摄体平面--也许是一只黑脉金斑蝶的翅膀--平行。你不必使用诸如f/32之类的细小光圈以使蝴蝶完全置于景深之内。使用较大的光圈就能用较高的快门速度,这将能减少因相机或被摄体移动而产生模糊影像的危险性。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大多数镜头在用中挡光圈时能提供较高的分辨率。  例如:你使用一只最近调焦距离为8英尺的300毫米镜头,假设选用光圈f/8。你在索诺拉沙漠中发现一株开花的仙人掌,并从车上抓拍了几张,此时仍嫌它太远,处在镜头标尺的无限远位置上。之后你就走上前去直到距离被摄体8英尺时再进行第2次拍摄。  
    在第1次拍摄的照片上美景中的仙人掌相当清晰,起码可以辨认得出来;而在背景上的仙人掌看起来也都表现得很清晰。然而在近摄的照片上,只有你看中的那株仙人掌是清晰的。那些在背景上的仙人掌成为看不出轮廓的浅绿的色块,而前景中的仙人掌则被浅景深所虚化了。在这两种情况下,仙人掌距离调焦点越远就显得越不清晰。
    切记:当你靠近或远离被摄体时,另外两个因素--取景框中被摄体的大小和透视也发生了变化。例如,在100英尺处的形体和线条的表现以及物体之间的表面距离要比在8英尺处时显得大不相同(此点可在取景器上看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26#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08-1-14 07:38 | 只看该作者
确定"正确的"焦点。作为常识,景深在通常的拍摄距离上是按下列方式分布的:景深向焦点前方延伸大约1/3,向焦点后方延伸大约2/3。你想得到大景深吗?那么就把焦点大致设在大场景的1/3处。  尤其是使用自动调焦的单镜头反光相机拍摄时,让相机来设定焦点是很诱人的。虽然"仓促拍摄"对于捕捉稍纵即逝的动态瞬间也许是必要的,但是在情况允许时控制确切的焦点是很重要的。即便对于使用自动聚焦相机来说这也是很简单的--通常在重新构图时只要轻按快门钮就能把焦点锁住。
    例如:当你处在赛车现场并看到停在附近的3辆高性能跑车:一辆黑色保时捷车位于前景,一辆红色宝马车处在其后,一辆白色莲花车处在背景中。这时,你发现一位名人靠在最近的一辆车上,他的蓝眼珠清晰可见。你必须马上做出决定:是把焦点放在接近中景的宝马车上以获得最大景深,使3辆车同时都清晰;还是仔细地把焦点调到前景的人物身上,这样你就能把他的照片拍得毫发毕现以展示给你的朋友看?
    当把现场中一个鲜明的目标作为主要被摄体时,通常你应把焦点调在最重要的地方:人物的眼睛,游艇船舷上的字母,或者洞穴壁上的岩画。尽管象在其他部分所谈到的那样你确实对景深保持某种程度的控制,但在此时景深却已成为次要问题了。
选用超焦距调焦。有一个能够产生最大景深的特殊点--把焦点准确地对准这个"超焦距"位置。它是仍然能够使无限远处的被摄体保持足够清晰的最近调焦点,这样景深就从调焦距离的一半处一直延伸到无限远。当然,景深会因选用的光圈和镜头的焦距不同而有所不同。然而,这一技术确实会让你拍出的画面增加景深而你又不必把光圈收缩到最小,以至于因相机震动或被摄体移动而造成影像模糊。(有关超焦距的计算公式请参见本刊今年第4期72页《读者来函选登》--编注)
    例如:你用一只50毫米镜头在一条马路中央拍摄时代广场。你想把整个地区都拍摄清晰,但又无法把光圈收缩到超过f/11(再小的光圈就要求使用1/30秒的慢速快门,这会使行驶中的汽车模糊)。使用超焦距的办法,你可以把焦点设在30英尺处,这样做就取代了会把焦点对在前景上的金发美人的自动对焦系统。在取景屏上,因为大部分影像似乎处在焦点之外而会显得不顺眼。你坚持拍下了这张照片,结果发现在印出的照片上从15英尺到无限远的所有景物都相当清晰,即都处在景深之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27#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08-1-14 07:39 | 只看该作者
少用无限远调焦。我在拍摄田野和城市风光中很少用无限远调焦,因为用这种方法,任何前景部分都有可能是模糊的,而这类被摄体对画面来说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为二维的照片增添三维的效果。再者,用这种方法大部分景深都会处于无限远的后面,而对画面失去实际价值,"浪费"了景深。然而,在拍摄体育运动、赛车和野生动物时,如果被摄体位于很远的地方,那么,无限远调焦可能是有用的。在这类情况下,你能够容忍取景器中一部分影像是模糊的--因为你的主要目的是拍出一个绝对清晰的被摄主体。 拍水景的技巧 喜雨 摄影者常坐船在江河湖海上尽情游玩,拍摄水景同样是一件饶有趣味的活动,但也有其独特的拍摄要求。  
    一般拍水景时,不能曝光不足。因为自然界的水源常常受到天空的映衬,有强烈的反光,宛如一个巨大的发光体一般。拍摄时如仅依靠相机的测光指示来处理曝光量,常常会出现曝光不足,这是因为天空与一般景物的亮度相差非常大。拍摄具有天空反光的水景时,至少需按照相机测光指示再加2挡左右的曝光量。拍摄波光舟影的画面要讲究用光,根据画面中的明暗关系来突出被摄对象的主体。  
    为使拍摄的水景有特殊效果。一种方法是采用高速快门,比如1/1000秒以上来凝结运动的水,如海浪等。取景合适、曝光得当的话,可能获得喷珠溅玉般的效果,我们在一些表现海浪的摄影作品中常可以看到类似手法。
    另一种方法是借助慢速快门获得画面中流水虚幻迷茫的效果。这种方法拍摄的照片艺术特点非常鲜明,流水常呈现出宛如云霞的缥缈感。附图拍摄于江西某村口,这个地方实际上并不十分出色,但通过慢速快门的作用,小溪的流水有了新的魅力,使原来很平常的一幅山村小景变得富有趣味。
    必须指出的是,要反映出流水的运动感,需要根据流水的速度缓急来选择快门速度,水流的速度快,所选快门速度宜高,水流速度慢,选择的快门速度就应低一些。在选择低速快门时,最好使用三脚架来稳住相机,以免晃动相机影响画面的清晰度。如果有长焦镜头,还可利用其压缩空间的特性来拍摄水的波纹,当波浪经长焦镜头压缩后,会呈现出非常有韵律的线条,妙不可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28#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08-1-14 07:40 | 只看该作者
景深玩虚实
看电视剧和电影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的场景:两个人离镜头一远一近,一虚一实。离画面较近的人先说话,说完以后突然他的样子变得模糊,而后面的人又变得清晰起来,并接着对话。其实这就是景深的运用。景深可以理解为有多少物体的光线能正确的在CCD上汇聚,大景深就是有更多的物体可以清晰地显示在画面上,小景深则反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29#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08-1-14 07:40 | 只看该作者
每一张照片都有一个或多个主体,去除一切不必要因素突出主体是摄影的基本要求。比如拍人像的时候,如果能找到一个纯色的背景当然最好,但很多时候我们是没有这样的条件的,这时候就可以运用景深了。通过小景深将背景虚掉,就能突出主体。
  但在拍风光照片的时候,就反过来需要大景深将尽可能多的信息包涵其中,如下图,前后背景都清晰。

景深玩虚实
  对“傻瓜机”来说,景深是很难控制的,通过选择不同模式,如人象模式,或使用微距功能,尤其R1,RX等的1CM微距都可以做出很好的景深效果。但对于带手动功能GX来说就没有问题了,尤其它带有2.5光圈,比一般f2.8还要大。再加上光圈优先模式(A),紧记这“大光圈小景深,小光圈大景深”的原则,拍单一物体时将光圈调到尽可能大(以能够正常曝光为限),而想容纳更多东西时就将光圈调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30#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08-1-14 07:41 | 只看该作者
2.1.6 正确曝光

什么是曝光,非常浅显的说,曝光是胶卷或者数码感光部件(CCD等)接受从镜头进光来形成影像。我们在照相的时候,如果照片中的景物过亮,而且亮的部分没有层次或细节,这就是曝光过度(过曝);反之,照片较黑暗,无法真实反映景物的色泽,就是曝光不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31#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08-1-14 07:41 | 只看该作者
从最明亮到最黑暗,假设人眼能够看到以下范围(见图4),那么胶片(或CCD等电子感光器件)所能表现的远比人眼看到的范围小的多,而这个有限的范围就是感光宽容度。了解这个概念之后,我们就不难了解,为什么在逆光的条件下,人眼能看清背光的建筑物(暗)以及耀眼的天空云彩(明)。而一旦拍摄出来,要么就是云彩颜色绚烂而建筑物变成了黑糊糊的剪影,要么就是建筑物色彩细节清楚而原本美丽的云彩却成了白色的一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32#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08-1-14 07:42 | 只看该作者
感光宽容度”原理,正确的曝光云层,而让建筑成为剪影,使片子有一种神秘而又威严的感觉。如果需要将建筑色彩细节能够表现出来,那么天空就会全白的一片。

图6:曝光正确
  图6、考虑到感光宽容度问题,在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选择阴天拍摄,使得前后景的光线差别不大,因而拍摄出前景曝光正确,而后景也有细节反映的片子。如果在光线强的时间拍摄,可能前景曝光正确的同时,后景几乎全黑没有细节。
  可见,合理利用曝光和了解感光宽容度问题,能够创造出不同感觉的照片。
通过上面的拍摄实例我们了解“曝光”、“正确曝光”、“感光宽容度”的概念。要得到正确的曝光,必须通过评测来确定需要多少曝光量。下面让我们来了解如何测光,在不同情况下需要使用不同的测光方式,才能让我们得到正确的曝光。同时,掌握好测光,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发挥光影创意,在平常的场景中,拍摄到非凡的作品。
   
  首先我们来了解相机测光的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33#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08-1-14 08:04 | 只看该作者
测光模式:现在地单反相机和数码相机基本上都有以下3种测光模式:
  1、平均测光:对整个取景区平均计算测光值。
  这是一般相机默认的基本测光模式,使用率最为普遍。在取景范围内光线比较均匀,明暗反差不大的情况下,几乎都能让你得到一张满意的照片。

图7:平均测光
  图7、仙人掌:当时的场景光线很平,取景区内的仙人掌色彩和光线都比较平均。使用平均测光模式,就能得到一张曝光正确的照片。
  2、中央平均测光:是以取景范围中部的30%左右的区域平均测光为主的测光模式。
  当需要表现的主体在取景范围中间部分,而环境明暗与主体有较大的差别时,选择中央平均测光,偏重对中央大部分区域测光,能使主体的曝光较为准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34#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08-1-14 08:05 | 只看该作者
使用中央平均测光模式,整体测光以在取景大致处于中间部分的城楼为主,拍摄出主体曝光合适,前景成为剪影的照片。符合构思目标。如果使用平均测光模式,主体可能曝光稍过,而前景的阴影中留下太多细节,使画面显乱。
  3、点测光:又称重点测光,是对取景范围中的1%-5%区域内测光。
  点测光模式用的极少,也不易掌握。但在某些情况下,点测光却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了解在何种情况下应该使用点测光,并能正确使用点测光,一方面可使主体曝光精确,另一方面利用“感光宽容度”来创造出现实中无法看到的奇妙图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35#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08-1-14 08:06 | 只看该作者
运用点测光:以下,将对如何用好点测光模式作图例说明。
  点测光模式适用的情况:点测光方式在取景内光线分布不均而且反差很大的情况下适用。这种情况如果不用点测光,可能会造成需要表现的主体曝光不正确,太亮至白或者是太暗没有细节。
  曝光锁定:在使用点测光模式前,需要了解曝光锁定的使用。相机点测光的测光点在取景区的中心。使用点测光的时候,需要把取景区中心点(点测光的测光点)对准需要表现的主体来测光。如果在你想要表现的取景中,表现主体并不在中心点,可以先用点测光的测光点对准表现主体进行测光,并使用相机的曝光锁定功能锁定对主体测光的数据,最后根据自己的想法,重新构图,对焦后按下快门。大多数相机的曝光锁定都有专门的按钮,能够使我们得以轻松的在曝光锁定后重新考虑构图。但也有一些相机曝光锁定和对焦都是通过半按快门实现,假如测光点和对焦点并不一致,例如图2的测光点是太阳边的云彩,而对焦点是建筑物,就需要先对云彩点测光后曝光锁定,然后重新构图对建筑物对焦。有些相机不能提供单独的曝光锁定和对焦锁定,也可以先对主体点测光后记下曝光数据,然后把相机的拍摄模式设置为M档,按点测光的数据设定曝光数据,然后进行构图和对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36#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08-1-14 08:07 | 只看该作者
几种测光模式的标识:

图14:测光模式的标识
  读本文,将能帮助初学摄影者:
  1、了解平均测光模式、中央重点测光模式和点测光模式的适用情形。
  2、了解曝光锁定的使用方法;
  3、利用“点测光”方式,得到精确的主体曝光。
   
  通过对以上基础知识到了解和掌握,再经历实际的尝试和经验积累,相信初学摄影的朋友也能够拍摄出令人满意和惊喜的照片。
   
  本文所用的摄影图片由黎俊辰、刘正杰、兆昕拍摄。
长时间曝光的运用
一些特殊的摄影技术如长时间曝光对摄影师的挑战非常大,尽管手端相机、用快速快门能有更多拍到好照片的机会,但在夜间或晨昏进行长时间曝光,一旦成功,照片必定会十分迷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37#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08-1-14 08:08 | 只看该作者
根据众多摄影师的经验,长时间曝光的最佳结果往往不是在黑夜中获得的,而是在早晨或黄昏时产生的。这时,各种光源的亮度不同,色温也不同,从而形成非常有意思的色彩组合。那些不重要的区域,很容易就会被弱光或黑暗淹没,而重要的东西则很容易就显露出来。这种拍摄场合通常具有非常强烈对比的光,因而非常有必要正确选用胶卷,同时,必须保证最起码的正确曝光设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38#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08-1-14 08:08 | 只看该作者
灵活性和质量必须协调
  严格来说,你可将这些照片分成两个部分:
  拍摄时,不用三角架,使用大光圈(即快速镜头),如f2.8或1.8)及快速胶卷如ISO400及400以上来拍摄自然可用光进行摄影。
  用三角架和1秒~几分钟快门时间拍摄到的真实夜景照片,中~小光圈以及中等速度的胶卷可保证最高的图片质量。
  有效光中的主体很多都是移动物体,这是另一个使得长时间曝光摄影变得很困难的原因。相机的曝光速度必须非常短,以在快门释放的瞬间里,相机不会被震动,快门速度的选择取决于拍摄主体的速度。因为夜间物体的运动速度很难把握,这往往使夜间拍摄很难控制成像的效果,唯一的办法是用不同的设置多拍几张,以供选择。
  手端相机拍摄时,快门速度尽可能要和焦距保持倒数的比率,比如你将变焦定在125mm时,你就必须将快门速度设置为1/125秒或更快。
  当你使用中速或高速胶卷时,曝光时间就可以更短一些了,但同时你会发现你需要使用尽可能大的光圈,这样就会使得景深非常小。一些镜头的光学性能并不是最好的,若在相同的快门速度时而又需要大景深时,那你要使用高速胶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39#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08-1-14 08:09 | 只看该作者
落日余晖
  拍摄落日余晖是摄影者们津津乐道的拍摄场合,因为这时拍出来的照片往往具有非常好的效果,而具体操作如曝光、取景、光线控制等都不会十分的复杂。似乎在什么情况下你都可以拍到令人喜欢的照片,如曝光不足时会出现轮廓效果的照片――当然这并不是摄影者应该使用的方法,摄影者应该人为地控制效果。那么在强光的背景下或在阴影里,如何才能体现更多的细节?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40#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08-1-14 08:09 | 只看该作者
将曝光纠正设置为+1~2f级
  稍稍倾斜相机,并在曝光内存中输入相应的值。
  用平均亮度对整个区域进行点阅读。
  如果你用彩色胶卷曝光的话,专业冲印室可对照片进行调整,比如你不喜欢一种色调或影调,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让冲印店给你重新制作一张。 ??幻灯片摄影师最好使用梯级曝光法进行拍摄,分别用+0.5,+1,+1.5和+2f级进行曝光,在处理好胶卷后,你就可以选择准确曝光的照片了。
  数码摄影师则可以随时在LCD上检查结果,并根据需要纠正曝光。同时,即使你在后期处理时,不满意图片效果,你仍然可以用软件很轻松地使用你喜欢的色调。一般情况下,你往往需要分别在高亮和阴影处改变亮度和对比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摩托迷网

GMT, 2024-4-29 22:3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