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浙江省 2022-1-7 12:46
|
只看该作者
溅式润滑---GY6发动机落后的原罪,改善出路浅析活塞组件作稳定可靠的往复运动条件之一是活塞裙部与缸壁间有良好的润滑油膜。当活塞组件润滑不良时,会极大影响发动机工作可靠性,且使用寿命大幅降低。国内生产的GY6发动机在使用中出现最多普遍的故障现象是早期烧机油,达不到原型车无故障标定寿命状态。相关厂家均采取控制活塞环、汽缸、气门油封等关键零件质量,仍不能有效控制。从大量售后信息反馈和台架100h、200h强化测试机以及故障机分解后状态显示:活塞组件存在润滑不良的现象。活塞排气侧裙部上有沟条状拉痕和熔着磨损痕迹,活塞排气侧裙部表面磨痕光滑且正常;汽缸内壁进气侧有沟条状拉伤痕迹,排气侧正常。曲轴连杆小头原白色加工面已变成瓦蓝色、内孔有拉伤;活塞销上有环状瓦蓝色拉痕。出现此种状态是机油润滑油量偏少、润滑不良引起的。笔者认为GY6活塞组件润滑不良是GY6机活塞环失效、早期烧机油的重要原因。GY6发动机曲轴、活塞组件与缸壁、连杆小头与活塞销均是飞溅机油滴附着润滑,与CG125、CB125、CH125机曲轴采用压力稳定供油方式差异,其曲轴与箱体的配合间隙、曲轴机油道分布及孔径大小都会影响供油量取决于曲轴右侧离心油壳所接收的飞溅机油是无压力且不稳定的,曲轴连杆大头及活塞组件的润滑油量取决于曲轴右侧离心油壳所接收的机油量、右箱体上机油对曲轴浇注的油流压力、曲柄销出油孔径大小和连杆大头飞溅出油口槽口的宽度。GY6活塞组件润滑油路是:机油从箱体与曲轴轴承组成的油道压出,浇注在曲轴右侧离心油壳内,因离心力作用进入曲柄销储油孔、连杆大头滚针轴承组件,并从连杆大头槽口飞溅出油滴润滑活塞组件与连杆大头组件。GY6机是卧式平置汽缸,从连杆大头槽口飞溅出的油滴在重力作用下,大部份飞溅落在活塞、缸壁的排气侧,如果飞溅在活塞进气侧裙部与缸壁上的机油油量不足,会使活塞与缸壁进气侧不能形成良好的润滑油膜及连杆小头的润滑油量不足。而GY6机活塞销孔心偏向进气侧0.50±0.10mm,在作功压力分解下,活塞对进气侧缸壁的侧压力要比排气侧大得多,理想状态是要求活塞进气侧裙部与缸壁有良好润滑油膜存在才能满足其往复运动工况.如润滑油膜形成不良,极易导致活塞进气侧裙部与缸壁在往复运动中处于干摩擦状态,引起活塞高温、尖峰载荷下出现剥落和缸壁拉伤、活塞环在环槽中径向震动和早期磨损。特别是连杆小头组件润滑油量偏少,极易引起连杆小头与活塞销咬合现象,使活塞在汽缸中运动状态改变、受力不正常,导致连杆侧压活塞偏磨汽缸壁的故障,引起活塞环早期失效。笔者认为像上述GY6活塞组件的润滑方式是存在缺点的,应给予改善。首先严格检查曲轴润滑孔道保持良好导通,保证离心油壳内机油能充足顺利地进入连杆大头滚针轴承组合和从连杆大头槽口飞溅出的机油量充足。GY6曲轴曲柄销出油孔径有1.80mm、2.50mm等规格,控制选用曲柄销出油孔径为2.50mm型,同时控制曲柄销与右曲柄销的压合状态,曲柄销比右曲柄端面压合后高出1mm多是不正常的,易引起离心油壳内机油进入曲柄销储油孔困难.正确压合是:曲柄销略低于右曲柄端面,曲柄销上进油口应靠近曲柄外周,降低进油口高度。另连杆大头出油槽口选用较宽的槽口连杆,连杆大头轴向间隙控制在0.08-0.15mm为宜。其次控制合箱后曲轴在箱体内的轴向间隙,如轴向间隙偏大,会引起向曲轴离心油壳内浇注的机油产生泄漏和油压降低,影响浇注效果和油量。左右箱体作深度检测并作配对,控制装配后曲轴在箱体中的轴向间隙小于0.02mm。为改善GY6机现有活塞进气侧裙部与缸壁间润滑不良现象,采用给活塞进气侧裙部补偿供油方式,来弥补这种原活塞润滑不均匀和连杆小头组件油量不足的缺点。基本润滑油路是:在活塞处于下止点,活塞裙部裸露出缸套约10mm,直接从后曲柄外周油道飞溅出机油润滑裸露的活塞进气侧裙部,以改善活塞进气侧裙部与缸壁的润滑油膜良好形成和保证连杆小头组件油量充足。在活塞处于下止点时,在右曲柄外周靠近活塞进气侧裙部处,与连杆呈30度右曲柄外周上加工斜油道与油壳相通,加工A孔用以引导离心油流从此油道飞溅出直接附着在活塞气裙部裸露部份,加工孔径为1.00mm,曲轴旋转一周,直接飞溅在活塞进气侧裙部的机油只有一次,其余相位则飞溅在曲轴箱体内壁面上,以及汽缸缸套上。同时在汽缸缸套进气侧距下端10mm处圆周方向加工三只孔径2mm的回流油孔、孔间距为10mm。其作用是将曲轴连杆飞溅在缸套上的机油从回流油孔进入润滑活塞进气侧中部,通过活塞上行与缸壁在中上面形成足够厚度的润滑油膜。选用内转子高为10mm的机油泵(原高7mm),保证油压正常和油量充足。通过上述措施,在台架强化测试近200h后分解,活塞组件磨损正常,连杆小头、活塞销无变色发蓝现象;活塞进排气侧裙部磨痕正常,无沟条状拉伤,活塞顶面只有一些薄灰白色附着物;汽缸内壁光滑、无拉伤痕迹;活塞环第二环(锥面环)仍有3/5黑色,锥面本体未被磨损,活塞环工作状态良好,燃烧室内干净、无焦黑积碳,无烧机油现象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