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论坛

搜索
楼主: 夏季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对加拿大夫妻摩旅世界(续)【转帖】

  [复制链接]

状态   [当前离线]

301#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21-2-28 04:02 | 只看该作者
2016年5月19日 星期四 猫尿再次来袭
斯普利特是克罗地亚第二大城市,正好位于达尔马提亚的中心位置,我们打算在这里住几天,把摩托车拿去保养一下。从泰国回来之后我就发现我的摩托车早上启动困难,另外发动机有也点杂音,这两个问题虽不大,但很烦人,需要检查一下。
我们是一辆辆拿去保养的,免得无车可骑。我那辆先去享受马杀鸡了,妮达这辆就成了我们共同的毛驴,骑着它去老城区逛荡了一圈。
▲巴克维斯海滩,斯普利特的大明星。
靠着这灿烂的阳光,碧绿的海水,斯普利特摇身一变,成了克罗地亚的旅游胜地,引得四方游客趋之若鹜。
▲视沙滩如命的向日葵们
“喂,妮达,那玩意儿你要吃吗?”
妮达经常给我说,她在普拉的时候老爱去海滩上找海鲜,从水里拿出来后便直接塞进嘴里。我甚为惊讶,觉得很搞笑,后来但凡去海边溜达,只要看到地上有莫名其妙的东西便拿她开玩笑,我因此得了好多欢乐。
▲这次失算了,妮达从沙子里抠出个水蜗牛,叫什么帽贝,说是天然的自助餐。
▲她一口吃了!我是既感到恶心,又想亲自来一口,纠结了半天还是放弃了。
▲我们在市中心刚停下车,没走几步就发现这只猫偷偷摸摸地向妮达的摩托车靠近……
“它要干嘛,你应该心里清楚吧?”我提醒妮达。
“又来!!!你大爷的!!!”
我们看着猫走到妮达的摩托车前停了下来,不打算在众目睽睽之下跑到妮达的座位上尿尿,回头盯着我们,玩起了木头人游戏,谁先动谁输。当然了,这种游戏一般都是猫赢的概率大。很快我就败下阵来,心想,你大爷的爱干嘛就干嘛吧,我可等不起。转身走人,发现妮达没跟上来,还在那里跟猫干瞪眼,只得回去把她拽走。
▲曾经的货运码头已变成了游轮码头
▲火车站就在码头上
斯普利特还有个国际机场呢,真是海陆空立体交通啊,难怪这么多人来这里旅游。
▲弗拉尼奥●图季曼,克罗地亚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统。
▲老城区好气派!
斯普利特这个地方妮达也只来过一次,那还是战前他们学校组织郊游的时候,之后很快就去了加拿大。重返达尔马提亚是她多年的夙愿,想要找回那些逝去的岁月,想要和我分享那些尘封的记忆。我不也一样么,一个月前在马来西亚的时候也迫不及待地想和妮达分享我的童年时光,虽然那段记忆太过久远,已经模糊不清了,但那种分享的快乐却丝毫没有减弱。
▲阳光灿烂,游客如云。
▲罗马人觉得这些人太惬意了,出来搞事情。
▲两千年前达尔马提亚属于罗马帝国,这里就是戴克里先宫,建于公元四世纪。
这两个西装革履的家伙走到台上,像是要高歌一曲的样子。肃静!!!等了半天没动静,只好跑他们背后拍了张照,然后继续游览。
▲皇宫的地下室
戴克里先宫属世界遗产,上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名录的,却有点名不符实,远不及《权利的游戏》第四季中那样牛掰。这个地下室可是丹妮莉丝关飞龙的地方,看看现在,这么多商铺摊点,哪像个地牢,真要把飞龙关这里那些商贩非倾家荡产不可。飞龙可比二哈还能折腾,所到之处皆为齑粉。
▲我等了半天这位女士都不动,只好把她拍进去。
▲这是戴克里先宫的前厅,进去就是皇上住的地方。
▲圣杜金教堂,建于公元七世纪,是现今还在使用中的最古老的天主教教堂。
▲皇宫外商铺林立,想买想看,随你。
▲斯普利特古城历史悠久
▲喷泉边歇一歇,养足精神再战。
▲妮达看着共和广场上晾的衣服浮想联翩
▲丽娃景观大道上挤满了餐厅咖啡馆,食客成了亚得里亚海一道亮丽的风景。
▲今天走了好多路,我也算个者行孙,半个修行人。
▲游客挤成一团,你牵着我,我拉着你,难解难分呐。
▲我可怜的宝贝
我们着急走,搞得专卖店的修车师傅没时间详细检查,没能找出具体的毛病在哪儿,只能凭经验判断有可能是喷油嘴的问题,建议我们下次加油的时候放点清洁剂看看。师傅把我带到摩托车前,抱着后轮左右摇了摇,看样子有个半厘米的间隙,说这才是他担忧的地方。
哎呀,牙包又出问题了,这东西修起来很贵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02#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21-3-2 10:21 | 只看该作者
2016年5月21日 星期六 波尔
斯普利特这个地方的宝马专卖店没有修理牙包的工具,也没有配件,工具要从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调,配件更远,得从德国订购,起码需要一周时间。虽说我们这趟亚得里亚海之行走得慢条斯理,不过也不是毫无节制,再滞留一周确实有点太影响进度了。
我给师傅说我们很急,问他没有没必要马上修理。师傅组织了一下语言,小心翼翼地说:“这个问题不是最近这一两天才突然出现的,牙包里的轴承那得经过几千公里的磨损才会出现这种情况。要是你现在就走的话,再跑几百公里轮子有可能会掉,当然了,也有可能再撑个几千公里……”
不知道是我想多了,还是没认真听别人讲,反正觉得他的言下之意是说维修这事儿可以拖一拖,但也不能拖太久,顺便也在替宝马推卸责任。和妮达商量之后,我决定继续我们的亚得里亚海之行,等回到萨格勒布之后再修。
我也不知道这个决定对不对,傻了吧唧的就把保证书给签了,从此之后就算我的后轮真的跑掉了,连人带车冲出护栏,掉进亚得里亚海里喂大鲨鱼也不干人家宝马啥事儿。
▲从斯普利特港坐船去布兰奇岛,海鸥一路相随。
我们在甲板上沐浴着温暖的阳光,看着鸟儿们俯冲下来,渴望着能从船尾翻滚的浪花中捉一条鱼上来。有些胆大的盯上了那些从船上的快餐店里走出来的顾客,冲上甲板,希望能偷点残羹剩饭。
又是美好的一天。
▲在达尔马提亚群岛中,布兰奇岛最大。
坐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布兰奇岛,乘客们纷纷挤到栏杆处,争相一睹苏佩塔尔的风采。苏佩塔尔是个港口城市,渡船将在那里停靠。下船后我们靠边让道,等他们的小汽车都过去了才继续走,反正我们也不急。
▲不知道妮达在那里摘啥东西,够不够不着。
▲“啥东西?”“我也不知道用英语咋说,我们叫它木娃。”
妮达把木娃扔进嘴里,啪的一声,酱汁儿四溢,看来,从地上、树上、海里捡东西吃这个习惯恐怕是一时半会儿改不了了。此乃神人,无需土地,就靠大自然馈赠的自助餐就能长命百岁,我很纳闷,那些极限生存类节目为什么不来找她呢?
我查了一下“木娃”,原来是桑葚!
▲好了,免费大餐吃够了,咱们走吧!
▲穿过苏佩塔尔,来到城外高处。
▲布兰奇岛海岸犬牙交错,路也随之蜿蜒曲折。
▲山村、田野、葡萄园,风光无限好。
▲北岸的小城波斯蒂拉
▲路转而向南,离开海岸往岛心窜,我们沿着不疾不徐的弯道越爬越高。
▲然后又往海边窜,最后到了普斯卡。此为妮达正在研究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这是要干嘛去?
▲接着爬,路越爬越弯。林越爬越密,一直爬到了维多瓦格拉山的最高处。
▲维多瓦格拉山也是达尔马提亚群岛的最高峰,在这里可能一览南岸全景。
看见没,上图中妮达右膝盖对着的那个地方叫尖角海滩,也叫黄金湾,待会儿我们就要去那里。路上应该不会再到处乱撞了,时间已经不早了。
▲拉近了看看吧。好像人挺多。
▲下山到了南岸找营地。这里到处是葡萄园。
布拉奇这个地方的物价不低,那么偏远的一个小城居然连个便宜的住处都找不着,到处都挤满了来度假的人,没办法,想省点钱就只能搭帐篷。
▲找营地的时候还顺便找了个朋友
▲今晚就在这里将就一下吧
今年还是第一次搭帐篷,一混有七个多月没露过营了,看着那堆杆儿、防潮垫,还有帐篷上飘着的魔术贴、卡扣,我脑子都整蒙了,不知道从何着手。妮达又爱上了户外活动,我暗自庆幸天气这么给力,没让我们在风雨交加中筑巢。
我们的营地就在尖角海滩旁边的小山头上,在帐篷外匆匆吃了点三明治,喝了两口汤,便急急地跑海滩上溜达去了。
▲出门就见鬼了,一个克罗地亚人在裸泳,不要脸。
▲这家餐厅的名字怪怪的,让我想起了那个裸泳的克罗地亚人露出来的那个东西。
▲根本就不是沙,而是鹅卵石,从远处看金灿灿的,很像沙,太神奇了。
我们到达尖角海滩的时候正好遇到太阳落山,那些来晒太阳的人见白日都依山尽了,没得晒了,便全都走了,整个海滩空空如也,就剩我俩优哉游哉地绕着这个小小的岬角闲庭信步,妮达还找了些薄薄的石片儿教我打水漂。我承认,咱是个城里人儿,既不会打水漂,也不会摘野果,可我会自己编写博客软件的代码,妮达啊,您老觉得这事儿够不够牛掰呢?
▲这趟达尔马提亚群岛之行实在是太悠闲了。
▲我们离开岬角,走到更远的地方,看千帆归港。
离尖角海滩不到两公里有个叫波尔的小镇,这可是布拉奇岛上最为高档的地方。
▲波尔镇码头
码头边一溜的餐厅,个个打不得花枝招展。门口贴着价目表,瞧了半天也没找到一道我们吃得起的菜。我们多聪明,自己弄了饭,吃饱了才出来晃荡,反正晃荡又不要钱。
▲“妮达,你的摩托车在哪儿啊?我要去座位上尿一泡,宣示主权。”
▲再来张波尔的
布拉奇岛上的房子都是用一种白色的石头建的,采石场就在这个岛上。这种石头举世闻名,不仅斯普利特的戴克里先宫是用这种石头建的,连远在千里之外的美国白宫都得拜这种石头所赐。
▲路遇一教堂,窥探了老半天。
▲继续徜徉在波尔的美景中
▲不虚此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03#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21-3-7 01:45 | 只看该作者
2016年5月23日 星期一 跳岛游
今天我们要来个跳岛游,打算去赫瓦尔岛,就在布拉奇岛的南面。两岛相距不远,却没有船直接过去,只能从大陆绕道,也就是说得坐两次渡船。不知道究竟是因为两岛之间没啥生意呢,还是因为别的什么鸟事,无所谓,反正我们也是喜欢骑来骑去的人,多骑那一小段路根本就不是个事儿。
▲在布兰奇岛苏马尔廷的码头等渡船的时候,妮达跑去和几个骑跨子的德国摩友聊得火热,
▲我只好跟另一位骑雅马哈Diversion的德国人金特摆龙门阵。
▲渡船的尾流把布兰奇岛冲得越来越远
金特的英文还可以,至少比我们的德语强,渡船上就逮住他聊,聊摩旅,聊摩托,相当投机。他是个很容易相处的人,热情、好客,说要是哪天到了德国务必告诉他一声,到时候大家再聊它个天翻地覆。我们又何尝不想如此呢,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去那个方向了。
▲这张照片是金特给我们拍的,感谢之至,只可惜才刚认识便要道别。
▲船跑得好快啊,才一个小时就到了马卡斯卡。
金特要继续南下,我们则要去德伟尼克坐船到赫瓦尔岛,只好在马卡斯卡互道珍重,各奔前程。
沿着海岸走了不到三十公里,花了大概二十来分钟就到了德伟尼克。
▲趁等船的功夫去亚得里亚海里泡一泡,免得辜负了这么好的太阳。
下一班渡船要等几个小时,先去超市里买了点奶酪,克罗地亚火腿,然后来到海边坐着,懒洋洋的,头上的蓝天和太阳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太美妙了。
▲船终于来了,我们把停好车后又折腾了十五分钟才出发。
渡船已经满载,这时又来了一辆加长版的旅游大巴,我一看就知道装不下,还给妮达说,这一趟他甭想过去。人家船上的工作人员可不这么想,他们把车子全都赶到了两边,在中间硬生生的掏出了一个洞,比那辆大巴也就宽个几寸。司机操纵着那个庞然大物,像玩俄罗斯方块似的,硬是挤了进去,其高超的车技令在场观众无不拍手叫好。
▲35分钟后我们又获得了一次下船的体验。这一圈绕的,简直了。
▲上了赫瓦尔岛后沿着蜿蜒的海滨公路骑行
▲时间不早了,直奔斯塔里格勒。
其实我们现在离昨晚睡觉那个地方的直线距离不过区区10公里而已,却绕了差不多120公里,跨越了两个海岛,坐了两次渡船,有时候出门小跑一回也没跑这么远过。
▲我们进这家卖葡萄酒的店时里面没人,等我去了趟卫生间出来,
发现妮达正在纠结要点什么酒。这家伙从哪儿冒出来的?
▲坐在店外慢慢品尝克罗地亚葡萄酒的滋味
▲品完酒去码头溜达溜达
▲溜完码头再去中心广场逛逛
不知道为什么,妮达觉得斯塔里格勒是赫瓦尔岛上主要的旅游城市,但这地方看起来有点破旧,也很小。不过现在想跑已经来不及了,眼看太阳就要落山,赶快找个地方宿营才是当务之急。
▲圣斯蒂芬教堂
▲走在狭窄的石板路上,感受着典型的克罗地亚风情,那些主要的旅游城市也未必这么古雅。
▲“夏季工作时间——一丢丢!!!”
典型的岛民心态,一切以悠闲为准,不像内陆里的人,天天想着努力奋斗。
今天的营地是在网上瞅见的,循着地址一路找过去,到了一看,鬼都没得一个,所有的设施全都上了锁,只好返回城里,问了好几家酒店,都特么贵得要命。岛民心态真的要不得。
▲只得又回到那个荒无人烟的露营地搭帐篷
▲妮达优哉游哉地看电视节目,我则时刻警惕着,生怕被踢出去。
说实在的,完完全全在野地里露营我们是不大喜欢的,还是拉粑粑有马桶坐、洗澡澡有热水淋安逸些,问题是现在正值旅游旺季,岛上的酒店价格高企,我们又不想出血,那这一晚上就只能拉着野屎、闻着汗味入眠了。入眠的时候我还得竖起一只耳朵,因为这个营地我们是擅自闯入的,万一半夜三更老板突然来访,叫起来一阵臭骂之后撵出去可咋整。若是走了霉运遇到脾气大的,搞不好还会落个遍体鳞伤的下场。
就在一个月前,我们还在泰国住着富丽堂皇的走马转角楼,花几个大子儿便能享受到皇帝般的生活,如今却站在欧洲最便宜的酒店门口犹豫徘徊,我的亲哪,这就是传说中的桑田变沧海吧?
▲一晚相安无事,清晨的阳光下,妮达正在快乐地做花生酱三明治。
我们小心翼翼地收好帐篷,偷偷摸摸地骑车离开了这块无人看管的营地。走到大门口,过来一人,妮达操着克罗地亚语和他聊了一阵才得知,此人是这个营地的老板,说一般旅游旺季开始后一周才会开放,还说昨天半夜才看见我们的帐篷,要是早点发现会把设施打开,让我们使用。我正准备掏钱包,他又发话了:“别紧张,我没打算为了块草坪问你们要钱的。一路顺风!”吓死我了!
我们离开斯塔里格勒去找赫瓦尔岛的旅游C位,搞了半天原来是赫瓦尔城。
▲快到赫瓦尔城的时候看到山上有个城堡,城墙一直延伸到山坡上。
▲终于找到旅游C位啦!
▲比斯塔里格勒要大得多,也阔气得多。在克罗地亚语中“斯塔里格勒”是“古城”的意思。
▲妮达在农贸市场买了些草莓,我们在码头上边逛边吃。
▲中心广场
▲码头遛弯

▲看到山上这个城堡我就知道妮达肯定要拉着我爬上去的
▲看到这个罗马古井我忍不住拍了张照,妮达猛地拽了
一下我的衣服,说:“别磨磨蹭蹭的,还有一座山要爬呢!”
▲上山的路要从城墙下穿过
▲只要我停下来拍照,妮达就会急得双脚跳。
▲终于到了城堡,山下的城市和港口一览无余。
这个城堡叫Tvrđava Španjola,意思是西班牙城堡,十六世纪的时候由西班牙工兵建造的。由于要收费,我们就没进去。即便进去了也不会有啥看头,绝对没有外面的风景好。
▲好多漂亮的游艇,乘船在达尔马提亚群岛间巡游是很多人的终极梦想。
参观完赫瓦尔城之后我们就爬上摩托车,沿着来路回到了渡口。整个达尔马提亚群岛都没多大一点,这个赫瓦尔岛更不在话下,全长也就80来公里,分分钟就跑过了,分分钟就到了大陆,然后继续南下。
▲依然是弯弯的沿海公路
▲快到普洛切的时候,看到了注入亚得里亚海的雷特瓦河。
是在普洛切坐船继续跳岛游呢,还是沿着亚得里亚海岸继续南下?到了该做决定的时候了。赫瓦尔和布拉奇这两个海岛已经看过了,感觉没啥区别,继续跳岛游恐怕也没啥新鲜的,思来想去还是继续南下的好。
▲不过继续之前呢,妮达还得再买点东西。
妮达对果酱三明治的热衷没谁了,这次出来几乎每天早餐都吃这个,例外的情况屈指可数。看到在卖克罗地亚的果酱怎能稳得住,尤其还是手工做的,必须得停车看看。可惜这路边摊的东西太贵了,只好忍一忍,碰到超市再买。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亚得里亚海岸线在克罗地亚境内并非一气呵成,中间有九公里的一小片儿属于波黑。这一段叫做涅母走廊,把克罗地亚海岸线一分为二:
过涅母走廊要不要重新买车辆保险一事众说纷纭,尤其是在克罗地亚加入欧盟之后这几年更是没个准数,因为波黑并不是欧盟成员。在波黑买保险最少得买七天,费用25美元。涅母走廊十分钟就骑过去了,这也特贵了吧!
很多自驾游的人为了图个安稳,选择在普洛切搭乘渡船上佩涅半岛,绕过涅母走廊,然后再重新接上达尔马提亚海岸线,前往杜布罗夫尼克,如此一来就可以不用离开克罗地亚了。我们本来也打算随大流,好在新交的德国摩友金特先一步南下了,我们头天联系了他,说是过境的时候波黑人没叫他买车辆保险。
▲有了摩友的小道消息才有了从陆上跨越涅母走廊的机会
波黑境内这九公里海岸线和达尔马提亚没啥不同,内陆暂时就不去看了,现在就愿意在亚得里亚海边过悠闲自在的日子。进出波黑都很顺利,只要拿出欧盟护照亮一下便走人。
▲回到克罗地亚后去石丹镇吃了顿午饭,怎么说咱们也算是到过佩涅半岛的人。
石丹居然也有个像赫瓦尔一样的城堡,有点像《神秘博士》里的情节,博士和他的同伴们走遍了整座城市,最终又回到了当初出发的地方,如同一个时空转盘。这回妮达没说要爬上去看城堡,不知道是因为我时来运转呢,还是她已经看够了?
午饭很美味,吃完后便爬上摩托走人。
▲下一站:杜布罗夫尼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04#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21-3-8 14:16 | 只看该作者
2016年5月25日 星期三 《权力的游戏》又一圣地
我们抵达了克罗地亚海岸线的尽头杜布罗夫尼克,好东西自然得放到后头。这个地方属于达尔马提亚,号称皇冠上的明珠,游客云集。当然了,这些都是道听途说的,究竟怎样,我倒要亲自探究一番。
重点来了。我读这个地名的时候把重音放在了“布罗夫”上,读成 杜 '布'罗'夫 尼克。妮达每次都要纠正我,说应该把重音放在“杜”上,读作 '杜 布罗夫尼克。前两天和一对来自美国的游客聊天,他们就老说成 杜 '布'罗'夫 尼克,当时妮达就在我旁边,我能感觉到她内心翻江倒海的滋味。
我们在城北郊外租了个套小房子,房东手捧克罗地亚烈酒,洋溢着达尔马提亚人特有的热情欢迎我们的到来。请我们坐下后便将一大堆 '杜 布罗夫尼克 的风景名胜一股脑儿地倒出来,不过我们只对一个地方感兴趣——《权利的游戏》中的君临城。
快带我们去铁王座吧!
▲骑车进入杜布罗夫尼克古城
从我们住的地方出发,不到五分钟就能到古城,即便这么短的距离,我们还是骑着车过去的。没错,停车位确实很难找,不过那是对小车而言的,我们的摩托车找个城墙根一塞即可,然后再腿儿着去大门。
在第一季中,君临城的外景是在马耳他拍的,从第二季开始,君临城搬到了杜布罗夫尼克,这里便正式成了兰尼斯特人的家园。如今能亲眼目睹,兴奋之情无以言表。
▲上城墙是要掏钱的
而且还不便宜,每张票20美元,无奈这是参观杜布罗夫尼克的最佳方式,只能任人宰割。城墙围着古城修了一圈,在上面视野是最好的,纤毫毕现。
▲站在城墙上往里看,一片红瓦的海洋。
▲往外看则是悬崖峭壁下蔚蓝的大海。
城墙全长两公里,到处都有楼梯,爬上爬下非常方便。
▲走渴了有酒吧,走饿了有餐馆。
▲远处那个岛叫洛克鲁姆,除了徒步和游泳之外,还可以探洞。
▲明阙塔,杜布罗夫尼克的制高点。
在第二季中,明阙塔也兼做魁尔斯城里的不朽之殿,丹妮莉丝曾在这里寻找她偷来的飞龙。
▲小心飞龙从射击孔钻到塔里来
城墙和城市建造时间是一样的,都是建于七世纪,但现在这个石墙是到了12至14世纪才改建的,最初是木头的。
▲妮达曾经的国旗
▲古城外的房子也是一样的范儿,白墙红瓦。基本上都是些宾馆酒店。
▲杜布罗夫尼克港口这片水域有很多商贩在出租皮划艇
▲古城里也可以租房子,很贵,估计得三四百欧元一晚上,咱们只有羡慕的份儿。
▲古城里的教堂
▲古城也不是全都拿来搞旅游了,正中央还有所学校。
我们曾看见穿着校服的学生们放学后在城里逛,记得我们读中学的时候,趁午饭时间,还有放学后也到处逛,不过呢,我们是在商场里逛,人家却是在君临城里逛,比我们可拽多了。
▲墙上的我们
天气简直太好了,我觉得很不可思议,妮达却波澜不惊。她当然稳定住,自己的老巢能不了如指掌吗,这趟亚得里亚海岸线之行由她来安排自然是妥妥的,即避开了放暑假遭到学生们的围攻,又能享受到蔚蓝的天空,温暖的阳光,不早不晚,这时机把握得实在是妙哉。
▲多明我会修道院的塔楼
▲进多明我会修道院的阶梯
▲回到中心广场逛古城
▲他们说没有《权力的游戏》杜布罗夫尼克也一样火,我咋就不信呢。
妮达一副很不甘心的样子:“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啊,居然抵不住一部电视剧。”
我插了一嘴:“喂,人们来这里的原因不是红堡吗?”
《权力的游戏》主题曲在古城里到处回荡,我想要是大家齐心协力来次快闪,拍个视频放网上一定大火。
▲哈多!妮达还没看过这段情节,不知道我要干嘛……哈多。
▲圣伊格内修斯会教堂内景
▲《权力的游戏》粉丝们,这个台阶看着眼熟吧?
▲这是第六季中瑟熙被扒光衣服游街示众时的拍摄地。
看到没,他们在背景中加了个信仰激进分子教堂。钟后面实际上有个非常漂亮的城市广场,结果被他们P了个丢死人的玩意儿。羞死你先人!
▲大麻雀?
▲都还没到旺季呢,游客就已经挤满了古城的街道。
▲庞查宫殿的里面好漂亮,这里是举行婚礼的圣地。但愿新娘中没有红袍女……
▲在街边卖克罗地亚传统布艺的小贩
▲古城外面就是罗维里耶纳克城堡,它是《权力的游戏》中红堡的原型。
▲这个小海湾就是《权力的游戏》中的黑水湾,在粉丝们的推动下,这里已然成了名胜。
▲第二季中,提利昂曾在这里用绿色的野火抵抗
入侵的史坦尼斯·拜拉席恩船队,如今硝烟散尽,一片祥和。
▲旺季确实还未来临,黑水湾边那个小小的卵石滩还不那么挤。水好清澈啊。
君临城是个多么漂亮的地方,不过这里也足以让我缅怀《权力的游戏》里面的点点滴滴了。期待第七季赶快到来。
对了,杜布罗夫尼克也不错,值得一看,推荐指数三颗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05#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21-3-13 00:19 | 只看该作者
2016年5月27日 星期五 黑山寻亲
今天我们要离开克罗地亚啦!沿着亚得里亚海岸逛了两周,优哉游哉的步伐就像这段时间的天气一样令人心旷神怡。妮达自打爱上摩托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嚷嚷着来上这么一段摩旅,现在终于完成了她多年的夙愿。她一边翻看着照片,一边感慨:“克罗地亚太美了!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
▲妮达在与邻居话别
这位我已经和他聊过一次了。几天前他在启动摩托车的时候,我正好从旁边经过,听见了一阵咔咔咔的声音,妮达的车也出现过,我心里门儿清,便随口提了一句:“小链条张紧器”。没想到他的英文杠杠的,于是便接上了火,聊了一阵KTM,宝马,还有我们的旅行。
▲海景一如既往的壮美
▲别了,君临城。
▲路上碰到一个车队,全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生产的雷诺4,好像是个汽车俱乐部在搞活动。
车门上写的是“享受克罗地亚吧!”,后车窗上写的是“科纳维尔”,不大的一块地方,位于杜布罗夫尼克南侧,也就是我们现在经过的这个地方的南面。我以此断定他们肯定是当地人,趁着天气好出来压马路的。这些车在北美都绝种了,有幸看见实属难得。在克罗地亚,他们把雷诺4称之为“Mali Div”(小巨人),有的干脆直接叫做“četvorka”(4)。
▲杜布罗夫尼克到黑山共和国边境不到40公里。这个海关不喜欢公牛……
过克罗地亚边境的时候遇到点小麻烦,要我出示绿卡保险原件,说是不认复印件。我有点光火,妮达刚刚过去也没问她要什么保险,而且我们是离开申根区,干嘛要检查保险,还专门针对我,一个骑着加拿大牌照的摩托车、拿着英国护照、长着一副亚洲面孔的人有那么值得疑神疑鬼吗?看人下菜碟嗦!
出关他们只是想看一眼原件,实在没有也就算了,可回来咋整?看来得知会保险公司一声,到时候恐怕得派个人跑一趟才行哦。
相比之下黑山就是小菜一碟了。边检人员攥着我们的护照,指了指不远处的保险办理处。我们走进去,交了10个欧,办了14天的保险,把收据给他瞧了瞧便拿回了护照。
▲国名虽不同了,模样却差不多。
▲山好像要多一些
前南斯拉夫一共有六个加盟共和国,黑山曾是其中之一,铁幕落下后,黑山又和塞尔维亚结了盟,直到2006年才独立。妮达的妈妈就出生在黑山,这也是我们来这里的原因之一。我们是带着妮达她外婆的任务来的。外婆是在蒂瓦特附近长大的,此地离边境只有30公里,听说我们要沿着亚得里亚海岸骑行,便要我们去趟蒂瓦特,还有她曾经生活过的那些地方,拍点照片回来,她自打离开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想看看有啥变化。
外婆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前面就是科托尔湾
科托尔湾的湾口有个狭窄的水道通向一个它还大的湖,绕这个湖去蒂瓦特要多走30公里,但沿途风景优美,路趣盎然,可惜今日有要事在身,只好乘渡船越过水道,抄了近路。
▲勤劳的小蜜蜂——抢到了头名
▲各位,上船啦!
▲只有15分钟的时间,太短了,只够拍一张照片。
▲一路风驰电掣,很快就到了蒂瓦特。
蒂瓦特以前很小,1979一场地震几乎将其彻底摧毁,那时妮达的外婆和妈妈已经去了普拉,重建之后的模样她们从未见过。2014年建了个大型旅游码头,专门停靠豪华游轮,配套的豪华餐厅和商店自然也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冒了出来,为那些高配版的游客们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这条海滨路曾是外婆爱情的萌芽之地
我们去看望外婆的时候,听她讲过和外公邂逅时的情景。那时外婆才16岁,一天和她哥哥在海滨路上正走着,过来一小青年,对她哥哥说:“你可真有福气,有这么漂亮一个女朋友!”外婆说,这个油嘴滑舌的小子就是年轻时的外公。那也是将近70年前的事了!至于故事的发展嘛,大家应该心知肚明。
▲为招揽贵人种的棕榈树
▲不知道外婆从照片上看到蒂瓦特这些新修在房子时作何反应
我们把头伸进了港口边上的几家餐厅,众领班打量着我们,从脏不拉几的鞋,到沾满死虫子和机油的破旧骑行服,仔仔细细看了个遍。我们也不甘示弱,把他们那些穿着皮夹克的精美菜单上上下下瞧了个遍,没一道菜吃得起的,只能落荒而逃。
▲但在旅游中心外面我们找到了这家感人肺腑的鱼馆
中午吃的是海鲤配甜菜,味道好极了,更妙的是,进去的时候服务员根本就没管我们有没有像土豪那样戴着大金表。
今天的下一站是个小镇,离蒂瓦特只有两三公里远。这个小镇是妮达她外婆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也是妮达她妈妈的出生地。妮达的表姐给了个地址,确切地说应该是给了个大概的方向,这地儿就不存在地址这一说。表姐给我们是这样说的:“上山,顶上有两栋房子,其中一栋就是了。”在一个城市里长大的娃儿眼里,这种说法完全是在和稀泥,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定位。
骑着车到了妮达她妈妈出生的那个小镇一看,发现只有一条大道穿城而过,出城后便开始往山上爬,非常陡峭。看来确实不需要什么地址,一根肠子通到屁眼,跟着走就是了。我们顺着山路往上爬,路上经过了几栋房子,爬到山顶一瞧,果然只有两栋房子,看来妮达那位表姐所言非虚。
▲有一栋好像没人,另一栋有个人在看我们停车,妮达走过去问哪一栋才是她妈妈的老宅。
原来这人是妮达她妈妈的堂兄,叫兰科,现住斯普利特。这栋房子现在还是妮达他们家的,只是平常没人住,只在夏天的时候当作避暑山庄用,兰科这周上来纯粹是个意外。真是无巧不成书。妮达从来没有见过她妈妈的娘家人,不认得他,他却认得我们,外婆一直和他有联系,普拉那个家里发生的新鲜事外婆都会及时告诉他。
▲兰科带我们参观了老宅。妮达的妈妈就出生在右边那间屋子里。
▲后院里的樱桃树
兰科带着我们房前屋后转了个遍,给妮达讲这个地方的历史,讲他和妮达她妈妈的往事。小时候他们很亲。妮达的叔叔和兰科的弟弟比较调皮,每次两家人聚的时候他俩就爱跑出去玩;兰科和妮达她妈妈则好静,喜欢一起聊聊天,看看书,因此他俩挺合得来。
每一间屋子都有妮达她妈妈的印记,兰科一间间挨着讲。妮达的妈妈去世快两年了,我知道她很想念她妈妈,每一天都在想,看着她在聆听她妈妈那些往事时的深情,我能感觉到她的心和她妈妈走得更近了,那些曾经的空白填上了,她妈妈年轻时候的模样变得更加的清晰。
我们和兰科呆了两个多小时,也在家族史里徜徉了两个多小时。告别的时候兰科邀请我们第二天再来,说是到时候全家人都会上来,大家一起吃个午饭,还执意要我们跟他们再呆一个下午。我们求之不得呢!
▲第二天下午我们又回去了,这次多了个家庭成员。
▲这是兰科的妻子塔玛拉,她正在烤肉,一道克罗地亚的传统美食,非常好吃。盛宴将至!
▲兰科带我们去街边打井水
外婆经常跟妮达讲,说她每天都会来这个井里打水,一打就是一家人一天要用的量,今天终于亲眼看到了这个传说中的井。我拍了很多照片,等回普拉之后拿给外婆看,她一定会很高兴的。
▲这是兰科的姑妈,嫁给了外婆的堂兄,一直住在老宅旁边那一栋房子里。
▲水打来了,菜上齐了,猪也喂好了,终于轮到我们大开筵席了,战场就摆在兰科的姑妈家里。
克罗地亚语我虽然不太懂,跟美食有关的词儿我可记得不少,饭桌上我便大显身手,用渊博的克罗地亚美食方面的知识让全家人对我刮目相看。
▲午饭后塔玛拉和兰科拿出旧时的照片给我们讲逸闻趣事:
“还有啊,婚礼结束后,这些人还跑到外面放枪以示庆祝。”
▲还真是哦,他们确实跑外面放枪,这是结婚呢还是打战呢?
和妮达的家人一起过了一段开心愉悦的时光,之前只存在于妮达她妈妈口中的他们如今就鲜活地站在我们面前,那么的友善,那么的热情,好像我们一直在一起,从未分开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06#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21-3-15 10:30 | 只看该作者
2016年5月29日 星期天 科托尔的蛇和猫
我们打算在科托尔郊外住两天,进城走走,或者骑车去周围转转。这里的景色和山路都美得很,况且天气这么赏脸,咱也不能辜负了他老人家,说不定哪天忽然就变脸呢。
▲城门外摩托车云集
我们看了看地图,发现这一带的路弯来绕去,九曲回环,难怪街上有这么多摩托车、跑车,从早到晚没个消停。
▲一条护城河将古城围在当中,颇有威尼斯的风采。
▲城内到处是酒吧餐馆
科托尔是上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名录的,老外云集自然也在情理之中。科托尔湾是邮轮们的最爱,把成千上万的游客倒在古城里挑选T恤和纪念品。
▲圣特里丰天主教堂
▲科托尔到处是猫,都想到妮达的坐垫上尿尿。
据我考证,科托尔曾是个繁荣的商埠,世界各地的商船云集,猫们从船上溜下来,玩过了头,船走了,便留在了这异国他乡。要说此地喵星人的祖籍,那应该遍及全球。
▲居然有个“猫博物馆”,可见此地猫之繁荣昌盛。
▲城墙外的庭院挺漂亮
▲古城紧靠科托尔湾
沿着城堡的城墙一直爬到山顶那个破庙是妮达这类徒步爱好者的一大乐事,要不是她说山顶上能纵览古城,遥望海湾,我才懒得像个跟屁虫似的陪她去受罪呢。更惨的是,我们就没准备要爬山,还穿着双人字拖,收费那个大姐见我们这幅打扮,好心提醒梯坎儿损毁严重,不好走,可妮达哪里听得进去。
▲圣乔瓦尼教堂还高高在上
▲到山顶共1350个台阶,且很窄,仅容一人通过,若是狭路相逢只能侧身而过。
上来的人几乎都穿着登山鞋,当看到我们的人字拖时几乎都相当佩服:“你们就是这样上来的?!?”明天我的腿肚子肯定是用不了了。该死的徒步,谁XXX发明的!
▲等我气喘吁吁追上妮达时,人家已经站在城楼观山景了。
▲站得高就是望得远,古城、海湾一网打尽。
▲俯瞰这些古建筑对我来说是件美事
▲圣乔瓦尼教堂已经在脚下了
▲黑山共和国的旗帜在科托尔湾上空飘扬
我们回到城郊的公寓里窝着,完成了那球长的徒步之后放松放松也是完全应该的吧。
房东是个上了些岁数的妇人,办理入住手续的时候发现妮达会讲克罗地亚语高兴得很,要知道平常来租房子的不是德国人就是意大利人,偶尔来个英国人,没法跟他们交流,我们一来,妮达便用一通克罗地亚语俘获了她的心,从此后对妮达就像亲闺女似的。
▲妮达的放松方式就是晒着太阳玩绣花针
▲对我而言则是写游记,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磨洋工,都落后好远了。
自从离开清迈以后我们就一直在奔波,慢是慢了点,但从来没停下过脚步,不是做路书,就是骑行、徒步,搞得我都时间更新游记了。妮达啊,我求求你啦,下次徒步就别捎上我了吧,这样我就能多磨点洋工了。
▲俄罗斯套娃也可以作为我磨蹭的工具
▲小猫咪:“快点拉吧,待会儿来人了!”
现在住的这个地方猫多得要命!我们的摩托车有车罩,它们天天晚上都要爬到座位上过夜。妮达那辆以前被猫尿过,残留有气味儿,猫们闻到后很不爽,便要再尿一泡,以此宣示自己的主权。问题就这样持续恶化,不管我们住哪儿,每天早上揭开车罩,妮达就会闻到一股新鲜出炉的猫尿味儿,她都快烦死了。每次妮达都洗得很卖力,洗到她自己都闻不出味儿来为止,可别忘了,喵星人的嗅觉之灵敏岂是她比得上的。
猫们没在我的座位上尿过,实乃万幸。
怎样才能让猫们放过妮达的座位呢?为此我做了不少研究,看到有人说猫怕锡箔纸的声音,只要它们踩到,一响就会落荒而逃。来点辣椒面儿说不定……
▲和猫相比,妮达更喜欢乌龟,它们不会爬到她座位上尿尿。而且还走得慢,和我们有着共同的趣味。
光也观够了,该出门去骑骑车了!妮达费尽心思对科托尔周围的路做了研究,决定要去一个名叫科托尔蛇形线的路上跑一趟。究竟有多蛇形,请看上图!
▲幸好今天出门玩去,这么大条游轮得拉出多少货来,还不把科托尔给挤爆了?
▲进入洛夫琴山国家公园瞬间感觉这个世界清净了
▲站在公园的最高处,古城、海湾尽收眼底。那个游轮确实大得很,比科托尔古城还大。
▲正在科托尔蛇形线上往下走
昨天爬到圣乔瓦尼教堂的时候听见了拉力车的声音,就来自这里,好像在进行爬山赛似的,即便离这么远也能听得清清楚楚,现在明白这是为什么了。
▲从黑暗走向光明
▲看来我得把相机收起来了,再玩单手骑车绝技怕是要报销。
▲黑山国的海岸线不错吧
▲还有个小洞洞
▲回城途中
▲妮达的杰作
▲美妙的一天
科托尔不能再呆了,黑山国还有很多地方值得一看呢。准备走的时候正好这两个美女路过,非要跟我们那两大坨环游世界的摩托车留个影不可。
▲如今咱们可是名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07#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21-3-20 04:03 | 只看该作者
2016年6月1日 星期三 黑山国的黑山
我们打算离开亚得里亚海岸,进入黑山国内陆,到山区转转。
▲离开科托尔,准备去扎布利亚克,就是路牌右上角那个。
▲路随着科托尔湾转,我们则随着路转。
进入尼克希奇北部之后,路便掩映在了茂密的丛林中,穿行其间,神清气爽。地形也变得起伏不平,路一会儿蜿蜒而上,一会儿逶迤而下,一会儿赫然出现在眼前,一会儿又远远落在了身后。发卡弯一个接着一个,连绵不绝,逼得我们的摩托车左倾右斜,东倒西歪。不管你是两辆发烧友还是四轮爱好者,科托尔北边这片地区都堪称天堂。
▲压弯压安逸之后绕道前往纳维迪尔峡谷
▲路更窄,弯更急。
▲沿着科马尼卡河便能抵达峡谷
▲把泰森的纹身移到我脸上之后就是这个样子
▲脚悬在峡谷上方
▲没穿溪降运动装备,可惜了了。
也不用自己带装备,这里有专门干这事儿的,他们会带着你深入到峡谷中,沿着马尼卡河或涉水,或游泳,穿越整个峡谷。到了外面的开阔地段还可以划船,那玩意儿也很受青睐。
妮达问我:“你知道“纳维迪尔”在克罗地亚语中是啥意思吗?”
明明知道我好这一口,还撩我:“快讲!”
“意思是“看不见”。据说这个峡谷又深又窄,连三只眼的二郎神都看不见里面。”
“这故事牛掰!”
▲扎布利亚克坐落于峰峦叠嶂的杜米托尔国家公园
扎布利亚克是个阿尔卑斯山的小城,清洁干净,由于靠近滑雪胜地,每年冬天都热闹得很,淡季人就少了,也就几个徒步的,或者像我们这种摩旅狂人。经过一个酒吧,里面挤满了本地人,老人们喝醉了,高声歌唱,典型的欧洲格调。我们不敢靠近,生怕来个醉鬼搭讪,说不定还邀请你进去一起高歌。我连歌词都不知道,唱个屁啊。
转到城中心找到了一家卖黑山国传统美食的餐厅,看样子还不错。不像克罗地亚,黑山国人喜欢吃肉,吃奶酪,喝牛奶,从餐厅的菜单上就可见一斑,不是烤羊就是烤牛,简直是肉的世界。我们确实饿了,但不至于饿成这样:
▲天哪,我吃这么多!
上面这张照片中妮达看起来是不是有点气鼓鼓的样子?没错,确实被气着了。她本来点了份黑山热狗,结果端上来后发现就是份热狗,跟黑山没啥关系。我点的是烤肉,有羊肉,有牛肉,分了点给她,谁叫咱是个有品相的大赢家呢。
午饭后,我们挺着个大肚子一摇三摆地回到摩托车边,爬上座位,差点把减震压报废了。妮达在网上通过AirBnB订了住处,离城也就两三公里远, 是个小木屋,人字形屋顶,两边很陡,这种房子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地区很常见。
▲小木屋
▲我们住楼上,卧室在阁楼,从地板上的活板门进入,好房。
▲第二天下雨,又住了一天。
回欧洲将近一个月了,这是第二次遇到下雨,天气一直都相当不错,这个季节确实很给力。
▲早上发现有人把我们的车罩当成了雨伞
这次死猫们玩阴的,我们来的时候连他们的影子都没瞧见。我俯身下去在自己那辆摩托车的座位上闻了闻,一切正常。看妮达骂骂咧咧那个样子,也许应该有可能尿了。
离开扎布利亚克后进行北进,杀向黑山国北部山区。
▲离开扎布利亚克后走半个小时就到了塔拉河峡谷大桥
▲大桥站在365米的高处静静地看着塔拉河奔向塞尔维亚
▲到此一游的罪证
▲河边零星的房子和庄稼地,连个村都算不上。
▲塔拉峡谷欣赏够了,接下来该去哪儿了,妮达?
▲又绕来绕去绕了半天发现自己到了古西涅,一个边境小城。
妮达买晚上吃的东西去了,我留下来负责看管摩托车,不幸被这俩黑山国的小孩盯上了,成了他们好奇心爆棚之下的猎物,围过来用塞尔维亚语问了好多问题,有我的,也有摩托车的,那小嘴,像打机关枪一样,连绵不绝。克罗地亚语虽和塞尔维亚语是同宗,可惜本人才疏学浅,整不出几句像样的,难以抵挡那些高深莫测、刨根究底的问题,搞得人家急急乘兴而来,匆匆败兴而归,没能坚持到妮达回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孩子们,对不起啊!
▲妮达在城外订了个住处,不为别的,图个便宜而已。
没想到离城那么远,老板还得开车来接,我们跟着他往山里走了十几公里才到。风景很优美,小楼也不错,就是不够完备,当初承诺的WiFi并没有。倒不是说我们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而是这几周来,我们天天自由发挥,毫无计划可言,明日何去何从哪里管得了那么多。现在要过境去一个新的国家了,一个未知的地方,什么签证、货币、路书、住宿,都得上网查询才能搞定。
▲回到古西涅,找了好几家才找到了一个20欧元的酒店。
离开黑山之前给你们来点趣闻轶事。为啥这个国家叫“黑山”?看上图的大山便知。黑山原文为Montenegro,Monte是“山”的意思,Negro是“黑”的意思。这个名字是威尼斯人叫出来的,据说由于山上的松树太过茂密,黑压压一片,他们就把这地儿取名黑山。
▲知道这个酒店为啥这么便宜吗?
就在太阳要下山的时候,从大堂和餐厅里突然传来尖利的电子舞曲。我们走到窗边往外一瞧,看见一群十几岁大的孩子身着盛装,聚集在停车场里等着进来,看上去像是今晚要在这里举行毕业舞会。那些小一点的孩子趴在窗台上看着里面,口水长流。不远处还有个黑山国的农民正赶着羊儿从主干道上穿城而过。
▲黑山自有黑羊在
▲便宜的“好处”就是没厨房,妮达只能凑合。俩穷鬼!
明天将探索一个崭新的国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08#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21-3-22 11:48 | 只看该作者
2016年6月3日 星期五 初次体验阿尔巴尼亚人的热情
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几个地方还尚未进入现代文明,给人一种神秘莫测之感,比如通布图,比如加德满都,比如黑压压的秘鲁,还有就是阿尔巴尼亚,尽管这个国家我几乎一无所知,单就这个名字就有一种神秘莫测之感。我离得远也就罢了,连妮达这个曾在几百公里远的地方生活过的人也对这个国家知之甚少。既如此,那就让我们去探索与发现吧。
▲我用绵羊为相机开了张
今天走得很早,一来对过境事宜没把握,二来前面的地形也变幻莫测。在这山里面,早上起来还挺冷的,不过看起来是个骑行的好日子。
▲走了七公里便来到了黑山国的边境。这是妮达最后一次使用克罗地亚语的机会了。
▲扑向阿尔巴尼亚一侧。Mirsivini!我学到的第一个阿尔巴尼亚词儿。
昨晚我们仔细研究过阿尔巴尼亚,发现他们的语言跟世界上任何一门语言都没关系,自成一派。边境人员会点英语,对我们的摩托车颇为好奇,而且这里的边检很简陋,简直像窝棚。走海滨大道既宽敞,又近,谁会跑到山里来过境呢。
这个地方太偏了,就是个小村庄,连卖交强险的都没有,让我们到了大城市再买。这个边境过的舒坦,好像连我们的护照都没看。
▲走了不到一百米就变成了松软的烂路,只得停下来放气,提高轮胎的抓地力。
我们知道阿尔巴尼亚的路很差,许多二级公路都没铺装,稀巴烂,到处坑坑洼洼。准备迎接挑战吧!
▲这条“路”叫SH20,沿着一个山谷走的。这个山谷是阿尔巴尼亚和黑山共和国的天然分界线。
▲山坡上有很多地堡
这些地堡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铁幕倒台那段时间,总共建了75万个,甚至这样的荒郊野岭也不放过,听说每5.7平方公里就有一个。耗资巨大,国库都搬空了,哪来钱建住房,修公路。整了这么多坚固的堡垒有哪个到了预期的目的?没有,一个都没有!
▲“就放一分钟,我马上弄走。”
最近一直没怎么越野,疏于练习,手艺有点回潮,这不,才走了几公里烂路妮达就决定让她的摩托就地打个盹儿。开始这一段全是拳头大小的乱石,有些甚至可以和小孩的头比肩,给我们重返越野战场来了个下马威。我们是何许人也,岂能被这点威风吓倒,把妮达的摩托车弄醒之后继续前进。
▲这是这天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这位骑马的
大叔给我打招呼,看来阿尔巴尼亚人是很友好的。
路上车没见几辆,工地倒不少。阿尔巴尼亚是欧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2014年欧盟捐赠了5100万欧元用于改善山区的交通状况,希望借此振兴经济,发展教育,让农产品可以卖到城里去,让孩子们可以坐车上学。我相信再过几年这条路就会完全铺好,到时候哈雷也能到此一游。
▲地堡变库房
▲最近肯定下过雨
▲在大山间跋涉
▲这一段路还不错
▲时不时地还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妮达喜欢跑烂路,这种前轮不受控制的骑法本人没啥兴趣,还是在那种弯来绕去的柏油路上翻飞舒坦些。当然了,烂路也有烂路的好处,常常会在那种铺装起来劳民伤财的地方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精彩,比如高山之巅的隘口。还有个好处就是没人跟你抢道,至多也就一两匹马与你共享,你会有种包场的感觉,真的。
▲过了山口后下了点雨,我开始担心会不会变成泥浆路。我很不喜欢泥巴!
▲气势恢宏啊
▲沿着Ljimi i Cebit河骑行
走了大约30公里后烂路突然变成了柏油路,新鲜出炉的,还冒着热气呢,应该是承欧美所赐。
这段烂路太好玩了,我还一度担心要花很长时间才能走完呢,没成想还不到中午就苦尽甘来。
▲又回到铺装路面上啦!看样子又要享受压弯的乐趣了。
▲征服了大山之后,妮达带着愉悦的心情为我们做三明治。
▲走完了烂路之后,我带着愉悦的心情为我们的轮胎补气。
▲走了一会儿,看到九曲回环的下山路惊现眼前,
停车欣赏之际,这辆小车在旁边停了下来……挡道了?
可能是因为这条柏油路的尽头是烂路的原因吧,路上完全没有人,突然出现一辆车停在旁边,我以为这是要我们去宽一点的地方停车。
结果不是,车里的人看见我们的车牌不是本大洲的,问我们来阿尔巴尼亚干嘛,但没有恶意,只是好奇我们为什么来拜访他们国家。我们转着圈地各种比划,告诉他们:“你们的国家很漂亮!”他们集体陷入沉思,像是第一次听见有人说这事儿似的。看来应该没啥人来阿尔巴尼亚旅游,真是件憾事。
我们站在路中间聊了几分钟,然后挥手告别,气氛一片祥和。好人啊!
▲在九曲连环的一个弯道上我们再次停下来拍照
▲在这个凌空而起的观景台上,阿尔巴尼亚人用一根绳索为生命保驾护航。
▲看到没,这就是我们即将要享受的路。
▲再以绵羊为相机画上圆满的记号
阿尔巴尼亚的第一天给我们的印象是美好的,好人好路好风景,未来可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09#
发表于 河南省 2021-3-30 15:27 | 只看该作者
感谢辛苦翻译了,三年前有幸欣赏了美文,迫不及待去英文原版追了一年哈
体会译者辛苦,本想帮帮忙,奈何水平有限,作者的翻译拿捏的很好,
“摩托文化”+“汉化”后的语境不亚于原版,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10#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21-3-31 00:15 | 只看该作者
2016年6月5日 星期天 阿尔巴尼亚也并非都是美好
“我已经安排好了,要是你不满意,你来!”
我搞砸了。
这几年不管是制定旅行计划的方式,还是执行旅行计划的方式,都在悄然变化。一开始我倆在做路书、找住处这事儿上那是相当齐心协力的,你拿着地图,我抱着笔记本电脑,叽叽喳喳,兴奋得很。如今,为了养精蓄锐,延缓旅行疲劳,做计划搞后勤这种劳心费神的事儿我们开始分工合作了,一人主理一段,轮休制,让大家的身心都能得到适当的调理。
到目前为止还算顺利。在亚洲的时候,好像当地人更喜欢和我聊,而且我对马来西亚也熟知一点,也就挑起了那段行程的领导责任,担起了打理吃住行的重任。到了亚得里亚海岸就相当于到了妮达的地盘,她既会讲这里的语言,又熟悉这里的地界儿,自然就把我的那些重任责任统统都接管了去。
可惜好景不长。自离开泰国之后我就老是埋怨东西贵呀,驻地不方便呀,蹲在摩托车上一动不动,就这么看着人家跑来跑去找住处,殚精竭虑地跟老板讨价还价。我的絮叨终于彻底惹恼了妮达,把大印啪一声扔我脚边,就差没吐我一脸口水了。
还没轮到我呢。我在亚洲干了两个多月,到欧洲这段才不过一个月时间又轮到我上位了。好好的舒坦日子不过,自己给毁了,只能奔波在这个中等大小的城市里,穿梭于各个酒店之间,竭力寻找价格便宜、配套设施又齐全的驻地。妮达蹲在摩托车上一动不动,一言不发,看这个架势我就知道她心里一定在念叨:“不像看起来那么容易吧?我都给你说过了!”
由于头天没有预定酒店,我只能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四库台这个城市物价太高了,凡我们觉得合适的地方价格都不菲,最少也得40欧元,黑的还要60。我们骑着车围绕着繁华的市中心转圈圈,一圈又一圈,圈圈越转越大,好容易才在一根路灯杆子上看到有块牛皮癣,上面印着住宿广告。我们循着牛皮癣上的地址找了好一阵才找到,停车的时候看到这个酒店有些地方好像在重新装修。老板迎出来,虽然一句英文都没讲,可仍然成功地向我们传递了这样一条信息:价格20欧元,不含早餐。美得很!
20欧元的住宿费是我们在欧洲能争取到的理想价格,这些钱要是在泰国的话我们能住上有20人尽心服侍的豪宅,而在这里只能买个小房间。小就小点吧,至少干净、舒适、便宜。
▲逛四库台的旅游中心
四库台是个很现代的城市,完全不像我想象中的阿尔巴尼亚。旅游中心搞得不错,但一旦到了外边,比如我们现在住的这个地方,这个城市就显得有点老了,破败不堪倒不至于,但也不能说是光鲜亮丽。
▲这是我们住的那个酒店附近的街道,孩子们玩得很嗨。
▲走不多远,我们便进了一家阿尔巴尼亚传统烧烤店,准备吃晚饭。
从前南斯拉夫到阿尔巴尼亚,虽然语言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吃的东西还是挺熟悉的,跟黑山和克罗地亚一样,以肉和奶酪为主,不过我们最喜欢的波黑糕点布雷克,在这里不仅换了个称呼,成了拜雷克,而且已经有点像希腊的千层饼了。
▲羊肉牛排在坑里的烤架上滋滋地冒着香气
四库台并非我们的目的地。早上我们收拾行李的时候,老板的千金过来打招呼。她的英语很不错,我们得以对她和她的家人有了更多的了解。秋天她要去首都地拉那上大学,四库台这个酒店新开业,她只是过来帮忙的。她家好像挺有钱的,再次打破了我对阿尔巴尼亚人的成见。不过在谈到我们的摩旅时,她似乎挺羡慕的,因为他们国家的人想出趟国不容易,去哪里都要签证,不像我们加拿大人,去很多地方都畅通无阻。
阿尔巴尼亚哪些地方好玩,这位新朋友给了不少建议和意见。没错儿,我现在是担负着规划局局长的重任,但并不意味着我就能胜任,我们依然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不过我觉得今早穿越阿尔巴尼亚的线路应该是有了着落。
我们向新朋友表示了感谢,祝她在新学年里顺风顺水,然后便准备在后视镜里向四库台挥手告别。
▲收拾行李准备走人
走之前还得办理车辆保险,离城14公里就是边境,那里肯定有买保险的地方。去海边的路弯来绕去,本来是享受压弯乐趣的好机会,可惜被阿尔巴尼亚司机给毁了。他们常常越线,迎面而来的车子中十有八九会跑到我们的车道上来,遇到盲弯我们只能紧贴右边,生怕被撞个稀巴烂,哪还敢肆无忌惮地压弯、享乐。
我在网上看到,说阿尔巴尼亚开车还是个新鲜玩意儿。1991年的时候全国只有六百辆小车,大都由政府官员享用,其他人只能骑骑自行车,骑骑马,至多也就坐个马车,现在还能在路上看到骑马马出行的人。柏林墙倒塌之后人人都争先恐后地跑去买车,又没学会怎么开车,考驾照等于是个摆设,一点都不严格,导致车祸频发,整得我们胆战心惊,如履薄冰。
阿尔巴尼亚人可认牌子了,专买大奔,别的车一概看不上,而且全是新款,实在让人怀疑这是传说中的欧洲最穷国度吗?我怕担上造谣的罪名,想看看车架号,确定一下是不是德国货,可惜他们开得太快了,嗖嗖嗖的贴着耳边略过,实在太危险了,因此上也就没看清。
不说大奔了,还是说说保险的事儿吧。边境上号称卖保险的地方倒是不少,全都关门闭户,找了半天才发现个家里缺钱的,虽然瞧着像个窝棚,不过看起来很正经的样子。花了15欧元买了15天的保险,这个价只要是真家伙也不是不能接受。
拿着貌似正经的保险单,在更多大奔的血盆大口中继续南下。
▲阿尔巴尼亚的天气好安逸。看,山顶上有个城堡,已经有两天没见这玩意儿了。
▲地拉那市中心
我俩都对地拉那没啥兴趣,阿尔巴尼亚首都又能咋滴,也不过又是个睡觉的地方而已,我们的目标还在这个国家的南方。博物馆我们是去了一趟,不过没啥意思。
▲老板的女儿强烈建议我们去看看培拉特,果不其然……
培拉特有着2500年的历史,上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名录的,整一个“老外旅游城”,这就是我们打算在这儿住两天的缘由,要知道我们可是“老外旅游城”的狂热信徒。
▲和欧洲其他地方一样,这里停摩托车也不要钱,而且到处都可以停,
比如现在我们就停在人行道上,开开心心地跑去看奥苏姆河。
▲吃午饭那个小餐馆也能看到我们的摩托车
阿尔巴尼亚人很喜欢披萨,其实世界上其他很多地方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突然想到两个冷知识,给大家分享分享:在国外生活的阿尔巴尼亚人比国内还多。在纽约,阿尔巴尼亚人开的披萨店正在迅速取代意大利人开的披萨店。
▲这就是让培拉特成名的东西
奥苏姆河两岸的山谷中布满土耳其式的房子,白泱泱一大片,墙上全是洞洞,因此培拉特也被戏称为“千窗之城”。河的一边以商业为主,除了餐厅就是商店;河的另一边以住家为主,也有些民宿之类的小旅馆供背包客们留宿。
▲过桥看白房子
▲培拉特共有三座桥,其中两座为行人桥。
▲还是去看看住的地方咋样吧
在培拉特以商业为主的那一边,我们沿着一条陡峭的石头路爬到了位于山顶的卡拉城堡,里面有几个教堂,也有一些咖啡馆、商店、餐厅什么的。
▲城堡大门
▲把屁股都颠成了两块才进入了卡拉
古城墙上挂满了各种衣物、饰品,在商贩们期待的眼光中我们没有犹豫,直接飘过。人家都是来看风景、游教堂的,我们千辛万苦爬上来只是想睡觉觉而已。
▲骑石头路的乐趣我也有一份,另外也证明了我也是骑着摩托车上来的。
▲这是我们驻地的院子,院子里除了我们的摩托车之外,还有个卖衣服和饰品的老太太。
我们每次骑车进出老太太都得把她的小摊挪开,给我们让道,不仅从无怨言,还总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样,非常友善。
▲右边有伞的那栋房子就是我们的驻地
▲转了一圈,发现城堡里实际上没住几家人。
▲妮达对大自然的把戏了如指掌,龙头花居然也能说话,笑死我了。
▲这是辆前捷克斯洛伐克产的摩托车,叫佳娃,不管当年如何
叱咤风云,此时垂垂老矣,只能靠城墙而立,供人一赏。
▲走过这道城门,下面的山坡便尽收眼底。
▲天上碧空如洗,地上绿野千里。
▲天气太好了,培拉特古城几公里外的新城市中心都看得清清楚楚。
▲这张脸有点古怪,显得格格不入。
▲又见阿尔巴尼亚女士晒着太阳观山景
▲残破的古城墙成了妮达的平衡木
▲此为卡拉城堡内的教堂之一,名叫培拉特三一堂,美吧?
▲妙哉,培拉特!
不好意思啊,我得回去做穿越阿尔巴尼亚的路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11#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21-3-31 00:33 | 只看该作者
OldOldCat 发表于 2021-3-30 23:27
感谢辛苦翻译了,三年前有幸欣赏了美文,迫不及待去英文原版追了一年哈
体会译者辛苦,本想帮帮忙,奈何水 ...

如果能为摩友们打开一扇了解国外摩托文化的窗口,这点辛苦便是值得的。况且本来我也喜欢,又没催稿的压力,兴趣来了就翻译一篇,也不觉得很辛苦。

一开始本想把他所有的游记都翻译了,现在看来胃口未免太大了些,要是兄弟能把其他那些搬过来,那就太好不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12#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21-4-2 04:01 | 只看该作者
2016年6月7日 星期二 阿尔巴尼亚的顶级骑行线路
继续阿尔巴尼亚之旅。
▲流着泪离开了我们在城堡里的驻地
▲沿着陡峭的石头路去培拉特古城
天气一如既往的好,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我们该有的东西。西欧的朋友们纷纷发来私信:“你们在哪儿?天一直在下雨,是你们进城了吗?你们要为此负责不?”不好意思,我们不在你们的城里,我们这里美得很,雨神已经蒙圈了,不知我们的去向。烧高香。
▲离开培拉特之后我们往北走了点回头路,准备越过费里区前往发罗拉。
▲到发罗拉之后转向内陆,进到山里。看看,前方多让人向往!
▲美丽动人的景色整得我走不动道
SH76顺着发罗拉山谷修建,开凿出这个山谷的Shushicë河在我们脚下老远处若隐若现。路面平坦,车辆稀少,弯道众多,加上优美的风景,晴朗的天气,骑行的乐趣已经不能用无限来形容了。
▲之所以跑到这条烂路上来是因为妮达在网上发现了个考古遗址
那个考古遗址叫阿曼提亚,一个石头建的城堡,古希腊遗迹,位于一个山头上。本来从发罗拉往南走大约40公里就该是了,但路牌不明确,我们找了好一阵才找到了通往城堡的那个岔路口。
▲“哇!古代遗迹!我好兴奋啊!”
我们把车停在山脚下。阿曼提亚在公元前三世纪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了,除了建有卫城之外,还拥有专属自己的神庙。公元六世纪被遗弃之后遭到疯狂掠夺,挖的挖,偷的偷,如今只剩了些残垣断壁,留给考古工作者发掘出来供世人参观。
▲妮达对阿曼提亚这个体育场很不屑,认为这不过是个足球场,跟普拉那个圆形剧场比差远了。
这个体育场没达到我们的预期,于是便到处找,看还有没有其他遗迹,找半天一无所获,就只有一块路标指着山顶。路很陡,也很烂,骑车上去有些冒险,只能走上去。我实在没啥兴趣,不过这次很乖巧,努力克制自己不要抱怨,免得做路书、当领导这些重担永远落在肩上。
我们手脚并用爬了差不多一公里才到山顶,气喘吁吁,一身臭汗,早知道就该把骑行服放车上,抱着衣服,挂着相机,好累赘,但我没有抱怨,至少没有太过分,起码我是这样认为的。
▲爬到一半就看到了送我们来这里的那条路,不错。
▲这位阿尔巴尼亚人看到我们爬山,颇为奇怪。
“你不是有马吗,干嘛走路呢?”
“是呢,阿尔巴尼亚伙计,你这种马我有上百匹呢,全在下面那块儿窝着。”
千辛万苦爬到山顶一看,那些石头垒起来的东西哪里像个古希腊遗迹,分明就是个小村庄。我们又走到另一边,
▲这些是遗迹?从这里看过去没一点感觉……
妮达却想下去一探究竟,可那个地方跟我们停车那个地方相比,基本上处于同一高度。我赶快悄悄计算了一下奖赏和努力的比值,得出的数字实在是太小了,于是便求妮达放我一马。
▲趁妮达走下去这段时间,我在山顶拍了些照片。
▲我把相机的变焦功能用到了极致才拍到了妮达的影子
▲妮达说:“我辛辛苦苦爬下去就为这?不值当啊!”
在山顶上的我颇为得意,节约了好多卡路里!我坐等妮达爬上山来,再一起爬下山去。多出来的这节锻炼妮达好像并不介意,真是个怪胎。
回到停车场,或者说回到停车坪更合适,看到两辆挂着奥地利牌照的摩托。大家聊了一会,交换了一下彼此的摩旅故事之后他们就跑了,把我们独自留下。也不完全“独自”,还有这么个阿尔巴尼亚玩意儿陪着:
▲这家伙比我们爬得还慢!不过也慢不了多少……
我们选择往北原路返回发罗拉,如果继续沿着SH76往南穿越库尔维莱什山脉的话,会体验到更多压弯的乐趣。
▲这种纪念战争的物件儿在阿尔巴尼亚农村随处可见
▲终于到了发罗拉,中午饭的饭点都过去多时了。
发罗拉是个美丽的海滨小镇,就是披萨太多,我们沿着海滨大道走了半天才找到一家不是卖披萨的店。吃了点油腻腻的意大利面条之后赶紧跑回摩托车上,准备去吃今天的主菜,听说这片儿有条非走不可的路,我们之所以原路返回发罗拉正是为此而来。
▲发罗拉之南、通往萨兰达这条沿海公路在各大“欧洲最佳线路”排行榜上从未掉下过十佳行列。
▲这条路也不总在海边,有时候也会钻到山上的乌云里,逼得你不得不拿出雨衣。
▲钻进了奇卡山的云海里
▲钻出云海,到了奇卡山的另一侧。
山势雄伟,景色壮丽,路随峰转,九曲回环,我们的头就像拨浪鼓,不知道究竟该看景还是该看路。经过一番纠结,我们还是选择看路,实在是没时间看景啊:
▲爬下这楼梯就到海滨公路了
▲海边的景色美得更加惊艳
▲妮达正奔向夕阳
那个古希腊遗址实在是不咋地,幸好有这段让人回味悠长的骑行线路。到目前为止,阿尔巴尼亚是很让我惊艳的,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不仅是我这么觉得,妮达也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13#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21-4-4 23:32 | 只看该作者
2016年6月9日 星期四 阿尔巴尼亚的里维埃拉
我听说过法国里维埃拉、玛雅里维埃拉,就是没听说过阿尔巴尼亚居然也有个里维埃拉。
上个月我们沿着美丽的达尔马提亚海岸慢悠悠地一路向南,越过了克罗地亚,走穿了黑山共和国,来到阿尔巴尼亚之后原本犬牙交错的海岸变成了一望无际的平原,没了海滩的点缀我们便一头扎进了茫茫大山,去尽情享受蜿蜒盘旋的山路带来的骑行乐趣,一直到了发罗拉我们才重返岸边,回到了熟悉的风景里。
阿尔巴尼亚里维埃拉的景色迷人,堪称遗落的明珠,吃住的价格却只有法国里维埃拉的十分之一,物美价廉的海滩引得东欧人纷至沓来,波兰人、捷克人,成全结对,你来我往,好不热闹,我看被欧洲人、乃至全世界人发现是迟早的事情。
▲萨兰达的海滩
我们是在傍晚时分到达的萨兰达,在大家心目中,这里是阿尔巴尼亚里维埃拉的首府所在。物价跟阿尔巴尼亚其他地方一样,一如既往的便宜,不过我们还是到离海滩稍远一些的地方找了个住处,可以省不少钱呢。况且也没多远,走路的话,到海边也就一里的样子,就是驻地周围有点破旧。
▲我们住的那片儿虽然破破烂烂,奔驰照样满大街。
▲这就是我们的驻地
房东不大会英语,又是一番手舞足蹈方才解决问题。不管到哪里,我都要学上一句当地的常用语,以此展示咱是文明人。“费敏德瑞特”在阿尔巴尼亚语中是谢谢的意思,可我每次跟人说的时候换来的不是微微一笑,就是哈哈大笑,有可能是因为很少有人学这门语言的原因吧,也可能是因为突然冒出来个长着一张亚洲脸的家伙飚阿尔巴尼亚语有些奇怪。你还别说,我来这地儿这么长时间了,还真是一个兄弟姊妹都买见着过。
▲在萨兰达的海滨路上走耍
放好行李之后我们直奔海滩,想在晚饭前抓住最后一缕阳光。这里可是城市管理者们下了血本的地方,那海滨路修得漂亮极了,把全城人都勾了来。
▲萨兰达以前是个小渔村,现在变成了阿尔巴尼亚里维埃拉的旅游一枝花。
▲夕阳下,船儿劈波斩浪而来;海岸边,旅游公寓一字儿排开。
▲跟沙滩比,妮达更喜欢这种鹅卵石滩,有家乡普拉的味道。
▲当地人在海滩上闲逛
▲小家伙也来散步
我和妮达都喜欢打望,特有意思,你会发现共同的面部特征决定了种族的划分,比如阿尔巴尼亚人的前额就比较突出,主要是男性。我发现在所有的文化中,种族特征好像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放大。除了头发和皮肤的颜色这两个明显的差异之外,我们所有人看起来都跟小孩没啥区别,随着我们鼻子耳朵的软骨继续生长,随着我们脸上的皮肤开始起皱,种族差异也变得越来越大,就好像我们细胞中的DNA在极力夸大这些差异似的。我们基因中的种族图谱很让我着迷。
▲在海滩上吃完饭,看太阳慢慢落下之后才沿着海滨路回到住处。
阿尔巴尼亚的风景虽然似曾相识,虽然和亚得里亚海岸同祖同宗,不过还是给了我大大的惊喜,没想到会这样舒坦,这样迷人,卵石密布的海滩,碧绿深邃的海水,辉煌灿烂的晚霞,就算基础设施差一点,但这里没有拥挤的人群,没有高昂的价格,一点也不输给克罗地亚。我们爱上这里了。
▲走了。哇塞,好多大奔。
前几天我看到一则广告,取笑阿尔巴尼亚旅游业的,挺有意思:“来阿尔巴尼亚吧,你的大奔已经到了!”
▲上次参观考古遗址不大成功,打算再来一次,去一个叫布特林特的地方。
从萨兰达往南,沿着海岸走到一条狭长的半岛上便是布特林特了,全程不过半小时。布特林特可谓历史沧桑,希腊殖民过,罗马占领过,拜占庭侵略过,威尼斯奴役过,几个历史时期的遗迹全都齐聚于此。
▲这个东西叫威尼斯塔,位于布特林特国家公园门口,建于十六世纪晚期。
▲这是罗马剧院的后门。妮达在给我讲解布特林特的历史。
妮达之勤奋好学,在我所认识的人中无出其右,本人实在是难望其项背。每到一个新地方,她都会把旅游小册子上的字儿一个不拉地看个遍,连路边的牌子也不放过。我则正好相反,只会抱着个相机东游西逛,咔嚓个没完没了。说老实话,要不是她,我将对参观过的地方一无所知,就晓得好看得很。
▲你专研来我拍龟
▲市场,一个布特林特人的聚集地。
▲妮达围着这个罗马剧场转了一圈,觉得还是不如她那个普拉剧场来得漂亮。

▲妮达啊,等这趟摩旅结束后干导游吧,我觉得你很适合。
▲布特林特位于海中一小片儿地上,和大陆之间一衣带水。
▲发现个密道
▲威尼斯城堡里的博物馆
▲这是个澡堂子,妮达正在给我讲解它的管网系统是如何运作的,
▲可惜这只巴尔干绿蜥蜴转移了我的注意力。隐蔽得太好了,我差点没发现。
▲洗礼堂,布特林特最为著名的历史遗迹,却让人大失所望。
这些石子儿下面的地是用马赛克铺的,非常漂亮。这地方一开始是罗马人建来洗澡的,到了十六世纪才改成了洗礼堂。马赛克一直都保护得很好,人称布特林特的门面。为了保护这些马赛克,每隔一段时间会盖上石子儿,我们运气太差,刚好遇到保护期,大失所望。
▲洗礼堂旁边的教堂
不管怎么说,这个地方还是相当牛掰的。接下来我们要去的国家将是几乎所有古迹的老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14#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21-4-7 11:51 | 只看该作者
2016年6月10日 星期五 快如闪电
我们面前这座翠碧西娜山脉海拔6500英尺,无山口可过,要想去内陆,只能绕道。萨兰达离希腊边境虽然只有15公里,但我们想沿着阿尔巴尼亚南边那条路绕过去,因此转身往北而去。
▲跨越吉诺卡斯特区和发罗拉区之间的公路弯弯曲曲
▲翻过一道山梁后迎来了平坦的山谷,速度也快了起来。
中午是在一个路边的饭馆里解决的,好多阿尔巴尼亚肉肉,味道好极了,关键还便宜。我们对阿尔巴尼亚语一窍不通,只能拿指头对着菜单上的图片一阵猛戳,完了我来了句“费敏德瑞特”,老板冲我笑了笑,一股暖流顿时灌注全身。这里的人多友好啊,为什么没人来阿尔巴尼亚旅游呢,简直是暴殄天物。
终于走到了翠碧西娜山脉一道裂缝前,沿着裂缝绕了个弯,很快便到了佩尔梅特,晚上就在这里过夜了。
▲在城里转了半天才找到一家符合我们20欧元消费水平的酒店。正好在市中心,还不错哦。
▲第二天早上准备走SH75翻山
听说这条路稀烂,连阿尔巴尼亚人都觉得不好走,不过都说风景秀丽得很,我们也就不惜拼死一试。原以为会像先前在北边走过的那条SH20一样,走着走着柏油路就变成石子路,石子路变成泥巴路,结果没出现那种情况,路是有点窄,但不是很烂,全程柏油,看来当初的担心纯粹多余。
▲右边这些山昨天我们就在围着它们转
▲这里是哈塔瓦冷杉国家公园的外围,是最大一片保加利亚冷杉林。路够弯。
这个国家公园是阿尔巴尼亚最大的一片保护林,主要是保护冷杉,以免被黑心商人贩卖一空。
▲阳光普照,流水潺潺,多么难得的骑行日子。
▲一人侧身坐于马上看着我们飞驰而过
▲这个城市在吉诺卡斯特区算大的
▲妮达在压弯
▲堵了,幸好有牧羊犬帮忙开道。
▲一路上看到好多画家跑到乡野来挥毫泼墨,看来这个地方挺有魅力。
▲好吧,有些路段确实不怎么样……
▲科尔察没停,直接飘过。这里最著名的景点就是这个教堂。
科尔察是个很不错的城市,人很多,经过的时候看到有些小饭馆也不赖,这么好的地方本来应该停下来吃点东西的,可我们已经心有所属。
▲从科尔察进入希腊
希腊是个申根区国家,我们只能再次出示护照。这个国家有点像个孤岛,被非申根国重重包围。当然了,这种情况正在慢慢改变,很快就能突出重围了。
又到一个全新的国家了,兴奋之情溢满全身。想来希腊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去年就差点到这里来越冬了,结果鬼使神差去了泰国。小时候看了好多希腊神话,常常梦见自己一会儿成了大英雄珀耳修斯,所向披靡,一会儿又成了凡人,被女妖怪美杜莎追得屁滚尿流。现在终于到了众神们的诞生地,终于可以一睹众神们的风采了。
▲刚过境就下雨了,难道我们的好日子结束了吗?
我以为很了解希腊,其实不然,骑行在北部地区,发现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我心目中的希腊应该是阳光普照,黄沙漫漫,庙宇神坛布满每个犄角旮旯,可这里的风景和刚刚看到的阿尔巴尼亚乡村景色没啥区别,依然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神庙呢?!?
▲湖对面是卡斯托里亚
运气还不错,雨只下了不到一个小时,也不大,等我们到达卡斯托里亚的时候天已经放晴了。准备在这里吃个便饭,至于吃什么我心里门儿清,非索瓦兰吉莫属,羊肉做的,那滋味,不摆了。找了家看上去还可以的餐厅,拿起菜单瞧了半天也没瞧见羊肉的索瓦兰吉,他们拿猪肉取而代之了,配了一大盆萨特司吉,用来蘸着吃。味道么,嗯……
吃完一看账单傻眼了,这一顿饭比阿尔巴尼亚贵了两倍还多,什么鬼!?!看来在希腊期间得少下点馆子了。不是说这个国家的经济正在衰退么?!
▲就在这家餐厅吃的饭。这希腊文我很喜欢,让人有种身在异国的感觉。
城里这么贵,能住这里吗?当然不能。我在一个名叫思迪柔邱瑞的村子里找了个好地方。在山里,出城几公里就到。
▲这地方不仅价格便宜,条件也不错,而且还能享受到迷人的乡野趣味。
我们打算在这里歇两天。
▲妮达又开启了她的新篇章,这次要秀什么呢?猜猜。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爬起来看日出,想体验一下这希腊北部山区的晨景。
▲对面那个养蜂场一片忙碌。我好想扔个水球过去,嘿嘿嘿……
房东是位女士,希腊人,很友好,就是看起来不像我想象中的模样。在我心目中,希腊人应该个个都是黄皮肤黑头发,她则皮肤白皙,一头金发,而且英文杠杠的,说屋后有条路,骑摩托车的人特喜欢。此路可去泥发油,一个传统的希腊小村庄,号称希腊北部最美村庄之一。终于可以看到庙宇和古迹了,赶紧的!
▲去泥发油的路上又看到写着希腊文的路牌,这字儿好有意思。
▲刚离开停车场,只见一群马从山上跑下来迎接我们。
▲“我们把它带走吧?”我没意见,问题是你的油箱包装得下吗?
▲转了一圈,既没看见寺庙,也没看见古迹。
可见希腊的历史不仅有古希腊,还有其它时代。这个城市第一次有人住是在十四世纪的时候,到了十八世纪才发展成了一个重镇,想在这里看几千年前的寺庙古迹是不可能的,继续找吧。
▲村里卖各种纪念品的商店,妮达看了半天没买,跑去菜市场买了些车厘子。
▲这个村子也不是一点意思都没有
▲不管到哪个地方,妮达都一定要闻闻花香,听听鸟语,看看云卷云舒。
▲“妮达,接下来去哪儿啊?哦,差点忘了,现在而今眼目下,我才是那个负责搞后勤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15#
发表于 湖南省 2021-4-8 05:53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分享!阿尔巴尼亚原生美景貌似比去西藏的318还美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16#
发表于 江苏省 2021-4-12 02:29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了不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17#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21-4-12 14:11 | 只看该作者
2016年6月12日 星期天 迈泰奥拉的隐士
在希腊北部寻找古希腊神庙和古希腊遗迹的努力无果而终,我们决定向南挺进。
▲温暖的阳光再次光临
▲群山起伏,绿野千里,不经意间还能偶遇一个教堂立于山顶之上。
▲此物名奶蓟草,在古希腊人心目中具有清热解毒的奇效。
▲眼看快到今天的目的地了,
▲突然看见一堆巨石拔地而起,直指苍穹,蔚为壮观。
这些巨石叫迈泰奥拉,希腊文是Μετέωρα,看起来是不是很像一个数学定理?林肯公园有张叫好又叫座的专辑就是用这个地名命名的,意思是“天上”,或者“飞翔”,或者“天堂”,英语中的“气象”一词的词根也源于此。
我说它们拔地而起确有其事。大约六千万年以前,这些石头还在海里抱成一团,一场大地震把它们推出水面,再经过岁月的洗礼便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模样——一根根巨大的石柱。
▲仅凭一张照片实在难以体现这些巨型石柱的气势
▲特别是走到石丛面前之后更能感觉到相机的无力
▲这是我们的驻地,位于卡斯特拉基,就在石柱的旁边。
卡斯特拉基根本不能叫作城,顶多算个小村庄。当初考虑在迈泰奥拉住哪里的时候,有两个选择,一是卡斯特拉基,小巧,安静,但配套设施基本没有;另一个是卡兰巴卡,也在迈泰奥拉旁边,相对大一些,商店、餐厅什么的,基本都在那边,但贵,我们想反正有摩托车,所以最终选择了卡斯特拉基。卡兰巴卡更适合那些背包客,那里坐车方便。
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是对的,这里的乡村气息才是我们的菜,悠闲,惬意。若想买点东西了,或者想下馆子了,咱有两轮呀,到卡兰巴卡不过区区3公里,一拧油门就到了。
房东给了我们一张迈泰奥拉的地图,惹得人心痒痒,放下行李就赶紧爬到摩托车上。先出去探索一番再说。
▲为了给这张迈泰奥拉的地图腾个地儿,妮达只能忍痛抛弃了
她油箱包里的狗狗、贝壳,还有辛辛苦苦采集来的各种树叶。
当地的旅游部门建了条公路,车子可以直接开到石柱边上围着转一圈,既如此我觉得骑摩托车上去才是正经,只有神经病才会腿儿着上去,妮达,您说呢?
▲这次妮达决定不当神经病。呃,房子怎么跑到石头上去了?
▲还不是一般的房子,是中世纪的修道院。
这里的中世纪修道院可不止一个,有六个,这个叫圣三位一体修道院。
几千年来,迈泰奥拉周围的洞穴一直有人居住。公元十一世纪的时候来了一群和尚,跑到迈泰奥拉上的洞穴和缝隙里定居,离地数百米,看来真的是不想和人接触。到了十四世纪,他们开始在四百多米高的石柱顶上建修道院,建材全靠绳子吊上去,堪称建筑奇迹。
此后一直靠绳梯上下,用完便收,始终和普罗大众保存距离。我小时候最爱躲猫猫了,因此完全能懂得这里头的乐趣。
▲我对绳梯过敏,好在有索道。
▲可惜没运营,只好走到石柱下面再爬到那个三位一体上头去。遭此戏弄我很不爽。
下去四百米,上去又是四百米,回来还得再来两个四百米,这步徒得相当令人惊喜丫,比上学的时候老师突然拿着试卷闯进教室还要来得刺激。
▲六百年后,旅游局出钱硬生生地在石头里挖了条路,让绳梯成了历史。
非常感谢旅游局的同志们,只是这样搞那些一心想与世隔绝的和尚们会不会不高兴呢?
高不高兴不知道,反正现在还有四个和尚住在这个修道院里。整天人来人往的,他们还能守身如玉、潜心修炼么?
▲女人进修道院还挺讲究,就算穿着长裤也不行,还得用一块布把下半身围住。
▲圣三位一体修道院的艺术品,进去瞄了一眼。
▲这个修道院最大的看点是在外面,整个山谷尽收眼底。
▲下面那个叫桑奴修道院,一个纯纯的尼姑庵,现有十三个修女住里面。
▲卡兰巴卡城
有个叫圣瓦兰三位一体的修道院看起来挺有意思,我们便骑车过去,一瞧,发现有座桥飞架于鸿沟之上,根本用不着撅着个屁股爬上爬下。搞了半天我们选了个最难上去的地方打头阵,随便去哪一个修道院都没那么累。
▲对面的圣尼古拉斯修道院一览无余
▲圣瓦兰修道院的院子好大啊,都可以举办NBA了。
这个瓦兰比先前看的那个三位一体要大得多,因为旅游局的同志们为了让远道而来的游客能体验一把中世纪的和尚是如何过日子的,特地另外盖了些房子。
▲这些水果是假的,不要问我是咋知道的……
▲这些玩意儿不用尝也知道肯定是真的
▲献给神灵的香烛才是我最爱拍的主题
▲还有比在石柱上建房子更牛掰的事情吗?
没有了,除了这些跟神灵可以通气儿的人,谁还敢在这种砂岩上盖房子,瞅瞅,风化得多快,说不定哪天连人带房子就滑下去了。
▲这景儿怎么看也看不够
▲迈泰奥拉不仅仅只有修道院才有看头
五点了,修道院不再对公众开放。关就关吧,反正我们也不想看了,每个修道院都要收钱,收得还不少,每人三欧元。听说看迈泰奥拉这些石柱的最佳时间是在落日时分,色彩变幻,光影婆娑,一副绝美的景致。可现在也快到夏至了,上网查了一下,太阳要熬到八点五十才肯下山,那得等三四个小时啊。回宾馆吧,最多也就待个两小时,然后又得忙天火地的赶过来。斟酌再三,决定还是不回去了,这里风和日丽、景色宜人,多好,回酒店去面壁思过、捣鼓电脑有啥意思。
▲我们骑着车沿着山谷边缘转,想找个好地方看日落。这条狗一直跟着,要吃的。
▲感觉像是这家伙临时收养了我们,我们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
好在有这条狗跟着,打发了这段无聊的时光,我还一度想给这家伙发个忠诚奖,当其他人出现的时候我决定给它发根打狗棍,它居然扔下我们跑到别人那里去献媚。不行,我们得自己养一条,养一条只爱我们的狗,只爱我们!!!
▲妮达在那里玩瑜伽,看得狗狗直打瞌睡。我也觉得没啥看头。
▲我和我的R1200GS比例有点失调
狗子把妮达的零食骗完之后就跑了,跑到别人那里去继续讨要,不过没关系,反正太阳也眼看要下山了。这太阳一掉下去气温也跟着掉下去了。
▲沿着峡谷边缘跑来跑去,把迈泰奥拉翻来覆去地看了个透。
▲这是个看日落的好地方,悬崖边上,抬头可瞭望天边,低头可俯瞰石柱。
多么熟悉的一幕,在傍晚时分找个地方静静地看着太阳徐徐降落,这样的时刻在摩旅中我们有过无数次。摩旅之前有过这样的时刻吗?不记得了,也许有过吧。我很喜欢现在这种状态,闲看庭前花开花谢,漫随天外日升日落。把握当下吧,不要让时间变成卷扬机,用一点点所谓责任就卷走了我们的生活,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空气中最后一点余热正从我脸上慢慢消失……太阳要下山了。
▲好勒,终于可以回宾馆了。☺
妮达,现在去哪儿?哦,还是我的事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18#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21-4-12 14:27 | 只看该作者
湘军平头哥 发表于 2021-4-8 13:53
感谢楼主分享!阿尔巴尼亚原生美景貌似比去西藏的318还美哦

美景都在没去过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19#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21-4-12 14:28 | 只看该作者
立新 发表于 2021-4-12 10:29
感谢分享,了不得。

了不得的人不是我哦,我只是个搬运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20#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21-4-15 01:40 | 只看该作者
2016年6月14日 星期二 在希腊过周年庆


▲从迈泰奥拉出发的时候天有点儿阴沉沉的
▲继续向希腊南部挺进
今天没什么要看的东西, 就是想挪个地方。沿着发源于阿尔巴尼亚南部的品都斯山脉边缘南下,途中被几场零星小雨打断了几次,每次下雨我都在想:“啊呀,雨神来了?我们的好日子不会到头了吧?”
▲途中在一个小村子停车吃饭
▲这碗意大利面贵是贵了点,但终于等到雨停了。
希腊的馆子下不起啊,太贵了。我们一直在说自己做自己做,无奈在西欧这段时间已经习惯了下馆子,便宜呀,有啥办法。
▲天气一如既往的好。走了250公里后到达了德尔斐。
找便宜地方住是我们的一大特长,就算希腊比周边国家的物价高那么多,我们仍然能够做到平均每晚25欧元的住宿费支出,这本事不得不为自己点个赞。
▲这家宾馆的老板对我们非常上心,我估计就只有这一单生意。
▲窗外风景如画吖
▲居然还有个小小的阳台,可以在这里悠哉悠哉地吃吃东西。
之所以在阳台上吃除了天气好、风景美之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我们特别爱吃希腊费罗饼。费罗饼有很多种,斯帕诺就是其中之一,馅儿里有菠菜,有奶酪,还有肉肉,好吃得很啊,一日三顿都吃不腻,就是皮儿太酥脆了,一咬便如天女散花,满地都是碎屑,这玩意儿显然不合适在屋里吃。
▲这就是传说中的费罗饼
越往南走越热,看在阳光灿烂的份儿上,我们还是出去溜达了一圈。
▲哇塞,希腊骑警。跟着他,看他要去哪儿。
▲“……罪犯驾车逃窜,我追上去,掏出枪,对着油箱一阵扫射……嘭轰哐咔嚓……”
我很喜欢希腊小镇里的悠闲,人们或在咖啡馆闲坐,或聚于街边聊天。这里的慢节奏生活倒是合了我们在东欧的这段骑行,一村又一村,慢慢悠悠,优哉游哉。
▲店主人太好了,聊着聊着就买了些橄榄。阳台上又多了一样嚼头……
▲德尔斐建在斜坡上
这一带全是山,压弯的乐趣肯定满满的,要是能来点古希腊遗迹什么的就更好了。明天得出去找找。
▲德尔斐夜景
▲热烈庆祝
又在路上过了365个日子,值得一庆。我们不爱回忆过去,就好展望未来,只是这些天有点光是展望了,没有看到切合实际的未来,看来是该回忆回忆了,把曾经去过的地方,曾经干过的事情,倒腾倒腾,找点乐子。
“离开多伦多那天你还记得吗?当时是什么感受?”我问妮达。
“当然是兴奋啊,不过也有自豪,自豪我们终于行动了。练嘴皮子练了那么久,一直说要来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摩旅,我很担心成了光说不练的假把式。”
我清楚地记得当初离开多伦多时的感受,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拼命地跑啊,跑啊,跑向那广阔无垠的世界,跑向那充满魅力的远方。终于解放了,终于自由了,终于摆脱了生活的束缚,我一门心思想着要去的地方,要看的东西,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简直无以言表。
一直这样马不停蹄地跑了几个月,好像这个漫长的假期突然就会终结似的,每天都是长途行军,生怕星期一就要回到那个百无聊赖的办公室,这种拼命三郎的精神持续了好久才慢慢缓和下来。
最初那段日子可真是疯狂啊,像千里马一样不知疲倦地奔跑,即便现在这股子疯劲儿依然还会偶尔冒出来。
为我们在路上的又一年干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摩托迷网

GMT, 2024-6-7 14:0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