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论坛

搜索
查看: 6783|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再访韩城

[复制链接]

状态   [当前离线]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陕西省 2018-4-8 11:1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清明小长假末尾,有幸再访韩城,以解上次未临司马迁祠之遗憾。

折叠一、党家村

韩城市境内民居四合院遍布城乡,党家村是中国北方典型的传统民居村落。

国内外专家称赞为“民居瑰宝”“东方人类居住村寨的活化石”,现为国保单位。

党家村全村多数为党、贾二姓,因党姓居住在早,故称党家(贾)村。党家村位于城东北9公里西庄镇境内,占地16.5公顷。始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地处东西走向的葫芦状沟谷之中,全村330多户,1400多人。明成化年间,党、贾两姓联姻,合伙经商,生意兴隆,成为地方巨商富族,因而明清两代有较大规模兴建。清咸丰元年(1851年)在村东北高地建寨堡,使村寨相通,连为一体。现存四合院达成院123院,321座。党家村民居历史悠久,选址恰当,建筑精良,内涵丰富,有村有寨,群体保护完整,公用设施齐全,避难防御安全。村中有宝塔、祠堂、私塾、节孝碑、看家楼、暗道、哨门城楼、神庙、老池、古井、火药库等公共建筑和独特建筑。村中20多条巷道综合纵横贯通,主次分明,全部条石或卵石墁铺,古色古香,别具一格。

四合院每院一般占地260平方米左右,呈长方形,个别的是正方形,俗称“一颗印”。四合院由厅房,左右厢房、门房围成。厅房为头,厢房为双臂,门房为足,似人形,有喻意。厅房高大宽敞,前檐多为歇檐,为供祖和设宴之所,逢婚丧嫁娶,卸掉活动屏门,设席摆宴,显然发挥了厅房设施功能。门房和厢房为起居之室,长辈兄弟居有序。走进党家村,高大气派的,“走马门楼”列于巷道两侧,建筑装饰十分讲究,朴实精美,三雕俱全,是雕刻艺术荟萃。家门外有上马石、拴马桩、拴马环。门枕为方形或鼓式,均为石雕。有狮子门墩、鼓儿门墩、狮子鼓儿相结合的门墩,还有形体单纯的竖立双体线雕门墩。特别是狮子门墩,无论是粗犷简略或精雕细刻,都能将这一猛兽处理的形体生动,神态逼真。门楼两侧有美观的砖雕峙头,内容非常丰富,有琴棋书画、梅兰竹菊、鹿兔象马,虎牛麒麟以及几何图案、万字拐、八卦图等等,更为夺目的是门额题字,几乎家家都有,或木雕或砖刻,名家书写,相当讲究,成为书法艺术的展示。从内容上看,大致有炫宗耀祖、伦理道德、理想追求三类。大门内照墙多为砖雕,主题画面题材多样,有“鹿鹤同春”、“封(蜂)候(猴)挂印、“五福(蝠)捧寿”等等,有的则一个大“福”字或大“寿”字。院中家训砖雕,多在厅房歇檐两侧山墙上,内容多为道德修养之类,文化气氛浓厚,像这样把现实生活起居的空间拓展到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不仅有美化建筑空间,还具有跨时空对多代人进行教化的功能。这些建筑艺术,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是文学、道德、美学的融合,凝聚着一种潜在的乡村文化力量,是劳动人民在建筑装饰上创造的文明成果。

村中的看家楼,砖砌方形三层阁式,高14.5米,登高瞭望全村四周,是防御设施的瞭望楼。仿木砖雕节孝碑楼,雕制精美,建造独特,是党家村砖雕代表作品。村东南有文星阁风水塔,始建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共六层六角形,塔高37.5米,塔的各层内部供奉的牌位和外观各层都有砖雕牌匾,从内容上看,可以得知党家村人是如何巧妙地借风水塔,表达了更多的人文内涵,寄托着"修身治家"的一种生活理想。党家村在明清两代经济富裕之后,不仅大兴土木,也追求文化的提高,全村明清两代进士举人5名,秀才44名,几乎半数家户取得功名。随着党家村古民居群体的发现,中日两国专家学者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上宣读考察党家村文章后,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此考察,中日两国有关建筑专家编写了《党家村—中国北方传统的农村集落》和《韩城村寨与党家村民居》专著。可谓:“元明清三朝建筑耀高堡,欧亚美百国专家赞古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陕西省 2018-4-8 11:16 | 只看该作者

二、韩城古城

韩城素有三秦大地“小北京”之称,皆因市内至今仍有上万所保存完整的明清

四合院民居,又有大量唐、宋、元、明、清古建筑,是一座富含内涵的城市。到韩城,就不能不到它的古城走一走,这座座落于山坡下的隋代古晨个,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至今已有悠悠1500年的历史。它是韩城的身世,承载了世代的技艺,是新城之侧的一座文化园地。

隋文帝开皇18年(公元598)改夏阳为韩城。韩城的正式名称从此开始。隋炀帝大业11年,开始筑土城。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游韩城时就作有《夏日登韩城门楼序》。

金大定三年(公元1173年)修建了六级八角宝塔,现在是古城的标志,所以又把古城称作金城。

古城南临涺水,西依梁山,东北有原,山环水抱,就是在风水家看来,也是一块宝地。这块宝地到了清代,又有了发展。现在古城有一条贯通南北的明清商业大街,全长近千米,此街也是古城的一条中轴线,把古城分为两部分,东部为文化活动中心,有文庙、城隍庙、九廊庙等,西部为政治活动中心,现存有县衙大堂、龙六书院、壮远祠堂等。街道两侧为明清建筑的古式店铺,共87栋326间,店铺分两屋,上仓下店,青砖灰瓦坡面顶,古雅的建筑配上青石板路,一派典型风貌。

老城是韩城的文物荟萃之地。高耸的金塔,城片集群的古建庙宇,令人叹为观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陕西省 2018-4-8 11:28 | 只看该作者
     三、古城三庙景区      古城三庙景区是一座将文庙、东营庙、城隍庙三个古建筑群一气贯通

,集元明建筑与文物陈列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三座庙宇的建筑正好在一条轴线上,贯通之后,108座古建筑依次排开,气势非常惊人。建筑风格上,三庙都以元代为主,涵盖宋、元、明、清风格,以保存完好的原貌成为一座古建筑的博物馆。

该馆现有藏品6822余件,另有古钱币32000余枚,其中等级文物183件。这些藏品包括史前古生物化石,新旧石器时代石器、骨器,商周及其以后各个历史时期的青铜器、陶器、金银器、铁器、玉器、瓷器等名贵器物,还有大量古代工业品和古代书法绘画佳作。其中尤以汉代陶器收藏数量最多,品级普遍较高。

馆内所有文物历史序列完整,种类齐全,器形多样,地方文化特色显著,是韩城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缩影。 古城三庙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30 收起 理由
tlyzg + 3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陕西省 2018-4-8 11:47 | 只看该作者
    四、司马迁祠

司马迁祠墓坐落在韩城市南10公里芝川镇的韩奕坡悬崖上,始建于西晋永嘉4年。

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位。司马迁祠墓建筑自坡下至顶端,依崖就势,层递而上。登其巅,可东望滔滔黄河,西眺巍巍梁山,南瞰古魏长城,北观芝水长流,可谓山环水抱,气象万千。壮观的自然形式和秀丽的风光,映衬出司马迁的高尚人格和伟大的业绩。

祠墓建筑群自下至上迭有坊矗立。坡下东北方竖一木牌坊系清代重建,上书“汉太史司马祠”六个大字。由此沿坡上行,经太公庙至岔道口,坡南有平台之地,建有新迁的元代建筑“禹王庙”、“彰耀寺”、“三圣庙”等,现已辟为展室。自岔道而上,又有一牌坊,系元明建筑物,上书“高山仰止”四字,喻司马迁德高如山,世人至为敬仰,从此迤逦而上,牌坊上书“河山之阳”四字,语出《太史公自序》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走完99级台阶登道就进入了祠院,祠院大门上书“太史祠”寝宫,古柏参天,环境幽静,置身其中,如登青云,如临仙境。

献殿是祭祀时陈列祭器,致敬尽礼的地方。寝宫在献殿之后,建于北宋宣(1125年)。宫正中有一尊司马迁全身坐像,长须飘拂,两眉入鬓,神态逼真,栩栩如生,现出严肃和抱负不凡之气概。祠内碑石林立,为宋、金、元、明、清各代名人凭吊吟咏之作,诗文雅健,书法挺秀。祠后为司马迁墓,如筑于西晋嘉4年(310)经金、元、清四次修葺,至今完好。墓系砖砌,呈圆形,高2.15米,周长13.19米。墓壁周围嵌有砖雕八卦图案和花卉图案16幅,墓顶古柏一株,树分五枝,枝干苍劲,盘若蛟龙。墓前竖立着一块石碑,上刻“汉太史司马公墓”,为清乾隆陕西巡抚毕沅题书。



P1020709.JPG (192.64 KB, 下载次数: 56)

P1020709.JPG

P1020717.JPG (171.26 KB, 下载次数: 68)

P102071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5#
 楼主| 发表于 陕西省 2018-4-8 12:54 | 只看该作者
        1984年撤县设市后,为了解决好名城的保护和建设问题,当时市上决定要保护老城(即韩城古城),在老城之北的塬上另建新城。
当年的韩城市中心区,就是现在的新城区,是位于金城区以北,南自陵园坡上,北至火车站,西起西禹公路,东至董村,总面积2.99平方公里。
1970年底,西韩铁路建成通车后开始兴建,至1989年已建成南北走向的龙门、黄河两条大街、人民路和东西走向的普照路、状元路、太史路、金塔路、乔南路。
龙门大街
南起陵园坡上,北至火车站广场,长1342.95米,宽40米。1985年以混凝土铺筑,街中为22米宽的快车道和慢车道,两侧以绿化带相隔,各为7米宽的人行道。南端有市人民医院、卫生防疫站、房地产开发公司、商业大厦,邮电大楼正在建筑。北端有棉花公司纺纱厂、棉绒加工厂、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保险公司。跨乔南路有市交通运输管理站、市焦煤管理处、冶金工业公司等单位。
1984年撤县设市后,为了解决好名城的保护和建设问题,市上决定保护老城,在老城之北的塬上另建新城。这一基本方针确定后,就请当时的西安冶金建筑学院作规划设计,并于1986年5月建成了新城第一条大街——龙门大街。
黄河大街
南起柿谷坡顶,北至普照路。长1186米,宽38米。1986年以混凝土铺筑。街中为22米宽的快车道和慢车道,两侧以绿化带相隔,各为6米宽的人行道。韩城市委、房地产管理局、粮食局、煤炭工业公司、棉织厂、农机二厂、提花织物厂、苏东乡信用社、聋哑福利厂、航运开发公司、建筑工程公司、地方公路管理站、监理站、交警大队、黄河北干流管理处、龙门水电站仓库等单位驻此街。
普照路
西起薛峰水库材料厂,东至黄河大街北端。铁路工人俱乐部、铁路服务大楼、市上产公司、外贸公司、税务所、储蓄所、市二运司、邮电所、工商所、液化气供应站等单位驻此路。
乔南路
西起姚庄路,东至黄河大街,是西禹公路横跨中心区的必经道路。生产资料公司、百货公司、木材公司、粮油议价公司和粮食车队、农机公司、公车汽车公司、运输公司汽车修理厂、水电物资供销站、消防队、药材公司、自来水公司水暖安装队、水暖器材供销站、建筑材料管理站、油加工厂、饲料加工厂、市容园林处、城建管理处等单位驻此。
状元路
西起西禹公路跨龙门街,东至黄河大街,东西路口各筑仿古牌楼1座,两旁共建成30栋282户临街商品房。其中两座综合楼(1座3层,1座4层),建筑面积3440平方米。全部建筑为砖混、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柱用各色瓷砖贴面,室内用各种涂料粉刷。既是现代化新型建筑,又表现出古韩城建筑特色。驻有房产开发公司、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储蓄所等全民所有制单位8户;城区信用社等集体单位8户个人247户。
太史路
西起西禹公路,跨尤门大街,东至黄河大街。路中为26米宽快车道和慢车道,两侧以绿化带相隔,各为7米宽的人行道。市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财政局、税务局、建设银行、韩城宾馆驻此路。
金塔东路
西起龙门大街南端,东至黄河大街。驻有市电力局、副食工厂、实验小学、矿务局招待所、土建一队、城建局、金塔公园等单位。
人民路
南起太史路,横跨状元路,北至乔南路。共建成商品楼9栋;下层为商业门面,上层为住宅的商品房73户,总面积1.46万平方米。
注解:新城街道命名的基本原则是:以南北走向的街道为经,称街,以韩城名山名水命名;以东西走向的街道为纬,称路,以韩城著名人文景观命名。山水与人文交织,基本上就可体现出韩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
这个原则确定之后,就将当时规划了的两条南北走向的大街称“龙门大街”和“黄河大街”,因为“龙门”是韩城第一大自然名胜景观,“黄河”是韩城境内第一条大河。
将韩城火车站以南的六条东西走向的道路自北而南,分别命名为: 普照路,由此路往东,可达普照寺,这既是对这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纪念,又含佛光普照之意。
乔南路,由此路向东,可抵刘乔南故里。刘乔南即刘荫枢,号乔南,清康熙时贵州巡抚,人称“刘巡院”,于贵州开发和韩城城市建设曾做出过卓越贡献。以“乔南”命路名,既是对刘荫枢的纪念,也是对历史地名的挖掘和传承,因为现已并入新城区的原苏东镇,建国前及建国初即称“乔南乡”。
香山路,此路往西,进板桥镇,有香山寺。以香山命路名,是为了纪念乡贤、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号香山居士,原籍韩城)。
太史路,此路是六条东西走向的道路中最宽阔的一条道路,位置居中。以“太史”命路名,是为了纪念史圣、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司马迁。
状元路,此路之东,可抵清乾隆时状元宰相王杰陵园。以“状元”命路名,是为了纪念状元王杰。
金塔路,此路毗邻金代修建的六级浮屠谭法塔。因建于金代,故俗称“金塔”,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系新老城区的标志性建筑。以“金塔”命名,是为了传承金代的历史和文化。
韩城自1984年撤县设市到现在,已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回首韩城的发展历程,从县改市,到规划设计新城区格局,一步一个脚印,走到现在,是书写了多少韩城人的奋斗史,记忆了那一代人逝去的芳华历程,让人倍感敬佩。
    写在后面的话:这次再访韩城,印象非常深刻。刚刚进入韩城界内,就让人眼睛一亮:排排耸立的新楼、宽阔干净的大道、丰富多彩的绿植、碧波荡漾的公园、造型漂亮的路灯、鲜艳多姿的彩塑,一幅现代化都市的风采映入眼帘,不由得使人心旷神怡,感慨之今非昔比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6#
发表于 陕西省 2018-4-10 11:0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好帖赞了/:stro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7#
发表于 陕西省 2018-4-15 11:16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8#
 楼主| 发表于 陕西省 2018-4-15 12:1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朋友们的欣赏。{:1_91:}{:1_9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9#
发表于 陕西省 2018-4-16 14:05 | 只看该作者
好久没有看到哥哥发帖了!顶帖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0#
 楼主| 发表于 陕西省 2018-4-18 13:18 | 只看该作者
闲下来,就想把这几年跑的地方整理一下,慢慢发上来,以供摩友欣赏,慢慢来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新帖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摩托迷网

GMT, 2024-6-20 03:5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