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论坛

搜索
楼主: sanyechi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今早新闻报了沪牌的行情,也提到了黄牛。

[复制链接]

状态   [当前离线]

21#
发表于 上海市 2017-2-9 00:53 | 只看该作者
开心路上跑 发表于 2017-2-9 08:20
至少不会一刀切变铁皮,别人是拍卖来的,或几十万买的,物权。

如果属实的话,你的回复是本贴最有含金量的回复了,物权想随便搞的话,ZF动手前可能会想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2#
发表于 上海市 2017-2-9 01:0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3#
 楼主| 发表于 上海市 2017-2-9 01: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VICTORCHU 发表于 2017-2-9 08:27
你说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说说看

看帖要仔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4#
发表于 上海市 2017-2-9 01: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5#
 楼主| 发表于 上海市 2017-2-9 01: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真屌丝-1 发表于 2017-2-9 09:32
三叶大夫总是特别想证明自己是对的,是不是以前被周围的人否定过啊

事实如此没办法呀,你们预见到媒体反应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6#
发表于 上海市 2017-2-9 01:43 | 只看该作者
看似客观中立的报道,怎么感觉刀指黄牛,意思价格高是黄牛的责任,这波涨幅黄牛也无能为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7#
发表于 上海市 2017-2-9 01:46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新闻大标题阿,一张牌抵一辆奔驰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8#
发表于 上海市 2017-2-9 01:47 | 只看该作者

黄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9#
 楼主| 发表于 上海市 2017-2-9 01: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真屌丝-1 发表于 2017-2-9 09:32
三叶大夫总是特别想证明自己是对的,是不是以前被周围的人否定过啊

马后炮是没有用的,新闻晨报和899新闻是谁的喉舌你们不会不知道吧?

IMG_4287.PNG (126.01 KB, 下载次数: 50)

IMG_4287.PNG

IMG_4288.PNG (40.01 KB, 下载次数: 56)

IMG_4288.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0#
发表于 上海市 2017-2-9 01: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也实在是蛋疼,就一个实习记者发布的坊间新闻就把你们怕成这样,这个新闻比黄海波嫖娼都不够份量,如果没有后续的新闻继续炒作,一周时间就没人关心了,你们自己对比一下四轮的新闻和两轮的新闻看看,哪个多,哪个才是社会热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1#
发表于 上海市 2017-2-9 01:52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按我昨天说的4点操作,牌照短期会下跌,但长期一定是上涨的。但看现在的情况政府未必能如此仁慈。
作为公共资源品被这样炒作价格本身就说明管理的缺位,说严重点就是不作为就是失职。
马上两会了。会有什么政策只有天晓得了。大家且行且珍惜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2#
发表于 上海市 2017-2-9 01:53 | 只看该作者
12万至13万的高价位让沪摩车牌照逆袭成"最贵铁皮"
     2014年1月3日 02:56
   来源:东方网 作者:胡玉荣 选稿:丁雯佳
  
       东方网1月3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说起上海私车牌照,大多数人反应就是“世界最贵铁皮”,近几个月在政策组合拳作用下,价格回落至7万多元。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其实“最贵铁皮”早已易主,由于“只出不进”政策造成的资源稀缺,加上“大贸”玩家大量增加和黄牛的炒作,“沪A”黄牌摩托车牌近二三年来价格飞涨,2009年在35000元左右,去年初达到15到16万的天价,虽然目前稍有回落,但价格依然维持在12万至13万之间,让私车牌照望尘莫及。
  摩车牌照价格后来居上
  上海摩托车牌照有四种,市民常见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黄色的,排量在50CC以上的摩托车按规定要悬挂黄色牌照,分沪A、沪B、沪C,其中沪A和沪B基本上哪儿都能去,沪C禁止进入市区,黄牌照车允许带一人;另一种是蓝色的,为蓝底白字,排量在50CC以下的按规定要悬挂蓝牌照,所有蓝牌照车都禁止带人。此外,还有警察用的白色牌照、黑色的领事馆牌照等。
  上世纪九十年代,本市各类摩托车随处可见,最高峰时注册登记的有60多万辆,其中轻便摩托车50万辆。随着“禁摩”及“摩转汽”政策的实施,上海的摩托车牌照“只出不进”,目前总量不到5万张,其中限制范围最少的黄色牌照更少。
  尽管摩托车牌照没有像私车牌照一样,因为拍卖而产生了官方价格,但“摩转汽”的政策,可转汽车牌的摩托车牌二手市场价格一直与私车牌照价格如影随形。但是近两年,摩托车牌照价格突然“逆袭”,去年年初,“沪A”黄牌摩托车牌甚至达到了15到16万元,远远超过了同期9万元左右的上海私车牌照价格。
  玩“大贸”的大有人在
  “现在玩‘大贸’的大有人在,而摩托车牌照的资源越来越少,不像小汽车那样每年还在放额度,物以稀为贵,价格就涨起来了。”本市西区一家进口高档摩托车专卖店的销售人员这样解释。记者在这家店内看到,七八十平方的展示大厅内,门口摆放着十几辆该品牌不同型号的摩托车,价格从十几万到三十多万不等,其中几辆车还挂着醒目的标志“此车已出售,请勿触摸”。在大厅的里面,全是手套、皮夹克等各种摩托车手专用的配饰。
  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所谓的“大贸”就是通过正规渠道进口的大排量高档摩托车,比较流行的有哈雷、宝马等。“十几万甚至三十几万的价格,完全能顶一辆中档汽车了,会有人买吗?”面对记者的疑惑,该销售人员表示,像他们这个店,每年销售的摩托车在200辆左右,买家一般还不能马上拿到现车,要等上一个月到三个月。玩这种车的人一般都是有钱有闲的人,还有就是摩托车发烧友,购买群体从90后到60多岁的都有。“就因为买得起这种价格的摩托车,十几万的牌照费对他们来说也不算什么,现在政府已经不放摩车牌照了,牌照越来越少,要想上牌只能找黄牛,基本上一天一个价,这两天黄A在12.8万元左右。”
  黄牛有很大“定价权”
  面对“天价”的上海摩车车牌,有知情人士表示,除了“大贸”玩家大量增加造成的供求紧张外,黄牛在其中有很大“定价权”。
  这位人士称,由于摩托车属于小众消费,因此市场上专门做摩车车牌的黄牛很少,大多还经营着其它的二手车生意。记者随后在浦东旧机动车交易市场采访时,碰到了一位兼营二手摩托车的店主李先生,他告诉记者,这两年玩摩托车的人越来越多了,摩车车牌确实价格飞涨,特别是从前年开始。以前收到牌照后,总着急着找下家,赚个一二千就算了,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收到牌照后就待价而沽,“我和不少摩托车专卖店有合作,只要他们店里的客户需要上牌,就会来找我,一般都不还价,反正找别人也是这个价。”这位老板表示。
  记者调查发现,这位老板有如此底气,原因在于现在二手摩车车牌掌握在一个很小的群体之中,由于是小众消费再加上供求渠道不畅,卖家找不到买家,买家找不到卖家,黄牛成为唯一的“中转站”。“按照上海私车牌照七八万元的价格,摩车车牌最多也就在10万元,目前这个价格,肯定有炒作的成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3#
发表于 上海市 2017-2-9 02:00 | 只看该作者
2009年3.5w-2014年1月13w,5年,3.7倍
2014年1月13w-2017年2月41w,3年,3.1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4#
 楼主| 发表于 上海市 2017-2-9 02: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摩托小白883 发表于 2017-2-9 09:49
也实在是蛋疼,就一个实习记者发布的坊间新闻就把你们怕成这样,这个新闻比黄海波嫖娼都不够份量,如果没有 ...

进入聚光灯下不是好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5#
 楼主| 发表于 上海市 2017-2-9 02:0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VICTORCHU 发表于 2017-2-9 09:47
黄牛?

你的白皮书里有这条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6#
发表于 上海市 2017-2-9 02:19 | 只看该作者
我很奇怪的是,为何瞄准黄牛去了……

目前这个市场需要极大的资金量,大黄牛也不能完全搞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7#
 楼主| 发表于 上海市 2017-2-9 02: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francishao 发表于 2017-2-9 10:19
我很奇怪的是,为何瞄准黄牛去了……

目前这个市场需要极大的资金量,大黄牛也不能完全搞定的

牌照是通胀性资产,钱太多,都在找合适的资产配置,几十万也不是大钱,买了可以用还能增值,大家趋之若鹜,你喜欢摩托的你和老婆说要买摩托车肯定一耳光,你说买牌照增值很快说不定就成了。
这事情和黄牛没任何关系,但是一旦曝光,市场乱象难道公开说我们政府人民币印的太多了?说我们限摩导致仅有的牌照满足不了市民的需求?说我们市场监管不力,没有制止投机行为?官方不会自己找事,肯定要有个说法。如果这次的媒体声音读不懂这个警告,那么后续到底是政策限制投机还是拿黄牛背这个锅,还是双管齐下,拭目以待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8#
发表于 上海市 2017-2-9 02:35 | 只看该作者
摩托铁皮上新闻显然已经不是第一次,实际上,以前的涨幅并不比现在的更小。

就价格而言,相对人均工资来说,
1985年上海人均年工资1400元,黄A5000元,3.5倍,四轮未普及,作为机动车的二轮是最现代交通工具
1995年上海人均年工资0.92w,黄A1.5w,1.6倍,燃油助动车进入市场,化解二轮刚需,入股没有燃油燃气助动车及以后此后出现的电动二轮,摩牌的价格早就飞起来了。
2005年上海人均年工资2.68w,黄A4.5w,1.6倍,汽车进入家庭,摩托车曾经一时被看作拉客的主要工具,档子很低。
当前人均年工资收入10w,黄A4w,4倍,摩托娱乐化兴起,黄A数量逐步减少。

1985年工资1400到现在的10w,30年年工资增长70倍,黄Afile:///C:\Users\expo\AppData\LocalLow\Baidu\BAIDUP~1\dict\Default\F08B5F~1.PNG从5k到40w,80倍,很离谱么?要知道,80年代普遍贫穷,并且二轮摩托是当时的主力非人力交通工具,现在的富裕程度已经完全不是当年可比,弄个玩具,搞的贵一点,是不是很正常啊。

看新闻也要看门道,作为曾经在媒体有过从业经历的人看来,2014年和本次关于黄A的报道,主要是从奇闻轶事这个角度看,这两次报道里面都提到了炒作,但是都没有把这个事情和人民生活、群众呼声、社会秩序联系起来,也没有进行所谓的呼吁,要求政府部门出手之类的强烈要求。跟60年前的茅台卖到100w一瓶、一张金丝楠木桌子卖到70w报道是不是很类似。同时,报道也提到这是一个牌照是小众群体,这是新闻媒体对该事件的一种定性。

去看一下关于四轮牌照的报道,尤其是二手牌纳入拍卖以前的报道,所有报道都可以读出四个字:怨声载道。当一个新闻报道开始不停的报道民怨、开始呼吁政策介入,这个就是要下手的节奏了。基本敢断言,黄A40W的报道也就是一次性的报道,媒体圈也好、读者也好,大部分都会看了咂舌,然后说一句,这些人脑子是不是华特了。如果后续继续有报道、有所谓群众呼声,然后又官员表态发表看法,那么政策干预可能性就增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9#
发表于 上海市 2017-2-9 02:4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sanyechi 发表于 2017-2-9 10:02
进入聚光灯下不是好事情

确实不好,不过我觉得这个新闻就和坊间新闻差不多,茶余饭后聊聊笑笑就好了,毕竟摩托群体太小了,肉包铁一脸踹的印象太深了,我99.99%的同事都不会去玩摩托,相信这个可以窥见整个社会摩友的比例。另外也可以参考汽车之家这个新闻能出现在首页的时间来确定是否成为热点,反正前天的一个黄A四十万的帖子我已经快找不到了,这还是上海论坛,不少两轮四轮一起玩的人群密集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40#
发表于 上海市 2017-2-9 02:50 | 只看该作者
开心路上跑 发表于 2017-2-9 08:20
至少不会一刀切变铁皮,别人是拍卖来的,或几十万买的,物权。

会想办法让你们交流转税,保有税。。。

还要什么请大家补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摩托迷网

GMT, 2025-9-27 23:3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