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同志们,消消气,伤身体不起说还伤感情,给新人们带来更不好的影响,
千里修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清康雍乾时期的三朝元老张廷玉老家亲属因为盖房子抢地皮的事情,与隔壁叶家发生了冲突。张老夫人便写信要儿子出面干预,张挺玉从京城往老家安徽桐城寄了一封信,信中是一首诗:
千里修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老夫人看后,主动退让了三尺,叶家一看,人家风度如此之高,也羞愧不已,同样退了三尺。做为桐城一景的六尺巷至今仍在向人们告诫着:让是一种美德。
人往往在气头上容易不考虑后果,逞一时之气,不想落了下风头,在失去理智的情况下说出过激的话,甚至做出过激的行为,最终触犯法律,事后冷静下来后悔末及,但是什么都晚了。欠考虑的语言和行为,往往使事态扩大,于人于己都毫无益处。遇事多想想,说之前,做之前再想想,事情的前因后果,自己是否有不当之处,别人是否情有可原。若自己吃些亏,而能化干戈为玉帛,岂不好?人与人之间并非仇人相见,不是什么大原则的问题,何必要刀兵相见呢?人生这么短暂,不要让这些美好的时光硝烟弥漫吧。在只要不涉及原则,大多可以一笑而过,退一步海阔天空嘛。换过角度想想,你肯定有了令对方不满意的地方才会这样,自己是不是都正确呢?给你自己一个反省自己的好机会,也许你还能从那些事件中吸取教训,增长智慧,那更是受益非浅。
据说在秦兵马俑博物馆“镇馆之宝”的跪射俑,是惟一一尊未经人工修复的、保存最完整的陶俑。它如何能保存得如此完整?这得益于它的低姿态!由于低姿态,在经历了两千年的岁月风霜后,它依然能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由跪射俑想到处世之道。如果我们能像跪射俑一样,保持生命的低姿态,避开无谓的纷争,避开意外的伤害,分清主次,专心做事,就能更好地发展自己,成就自己。有时候,柔软胜过坚硬。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保持适当的低姿态,绝不是懦弱和畏缩,而是一种聪明的处世之道。
愿人生多些愉快,少些烦恼,朋友多一些,敌人少一些,和谐多一些,矛盾少一些,遇事常记:让他三分又如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