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论坛

搜索
楼主: chyangwa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3年4月,青蛙台湾行

[复制链接]

状态   [当前离线]

221#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 2013-4-16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沈葆桢修筑后山公路

  为使政令通达全省,打通台湾东西之间的联络道路,同治十三年七月(1874年9月),沈葆桢调集十三营兵力,分北、中、南三路,修筑横贯中央山脉的三条越岭道。

  1875年2月2日他委派海防同治袁闻析、福建水师提督罗大春率兵开辟南、北二路。北路由台湾道夏献纶与福建陆路提督罗大春率兵丁1300人、料匠200人修筑,由噶玛兰苏澳(宜兰苏澳)-(20里)-东澳-(30里)-大南澳-(35里)-大浊水-(25里)-大清水-(35里)-得其黎-(10里)-新城-(50里)-歧莱花莲港-(20里)-吴全城-(39里)-大巴笼-(22里)-周郎社-(22里)-秀孤峦水尾庄,全程总计174公里。这就是现在苏花公路的雏形,被称为苏花古道。北路开通前的交通贸易都靠海路,陆路则仅为东西向的原住民迁徙猎路。当时的北路沿着海滩和峭壁开出,相当狭小曲折,仅宽约三尺,能容步卒行军而已。

  由于此路修筑后不时受到番民袭扰,加上首尾相距较远、驻防兵勇、落石塌方、维护不易、瘴气疫病严重等问题,于1877年,完工后不及一年半即移扎驻营,任其废弃。1881年曾有清朝营官何秀林带兵重修,1889年刘铭传副将刘朝带再度疏通,但遭到番民伏击,所带官兵死伤逾半,在刘铭传大军围剿后原住民虽投降,但实际上清末苏花古道东澳以南路段已经逐步荒废。

  北路完工后,罗大春嘱下属在沿途设三块石碑纪念。历经一百三十多年,目前还剩两块石碑供人凭吊,台湾民众在碑石前放置香炉,加以祀奉。碑文经过漆金,字句清晰可读。

  南路分两部分推进,一路由海防同知袁闻坼率800军民,修筑自赤山(今屏东万峦乡赤山村)至卑南(今台东市)的赤山卑南道,总计175里。另一路由总兵张其光修筑凤山县射寮(今屏东枋寮),经立里社、南昆仓等地至卑南的南昆仑古道,总计214里。

  光绪元年正月十日(1875年2月15日),沈葆桢等又奏请增派官佐赴台,主持开山事宜。又分北中两路继续施工,北路纵贯道从奇莱、花莲南进,经吴全成、石碑柱等至宝桑,总计252里。

  中路由台澎镇总兵吴光亮率三营兵力,修筑自彰化林杞埔(今南投竹山)越中央山脉,经顶城、凤凰山等多处荒山险谷至璞石阁(今花莲玉里),与北路衔接,总计265里,这就是著名的“八通关古道”,也是今天的新中横公路的基础。

  至光绪元年十月(1875年12月)三路开路工程完工,新开路859里,费银20万两。其形制为平路宽一丈,山涧道路宽六尺,沿途设防工事,在台南族后海口凿山垒土,建炮台6座。三路开通使台湾东西海岸相联,道路修成后,汉人逐渐进入原住民地界,并教化招抚番民,设立招垦局招集赴台垦荒之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22#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 2013-4-16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是清水断崖已经坍塌废弃了近百年的苏花古道遗址,远处是得其黎断崖、崇德隧道一带,一般介绍清水断崖的照片,大多是这个角度,如果只是走公路,在公路边休息站停留,绝对看不到这种景观的。

苏花公路.jpg (99.89 KB, 下载次数: 20)

苏花公路.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23#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 2013-4-16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据时期修筑理蕃道路

  1896年日本占据台湾后,最初也是落脚在西部,直到为了有效控制山区的番民,方便军事运输,及觊觎丰富的自然资源,才逐步转移到东部地区。在1910年设立了蕃务署,订立理蕃计划,其后除对于不服统治的原住民加以讨伐之外,在山区大量设立住在所(警察机关),住在所之间则大量修筑警备道路以方便联络,其中多延袭原住民迁程路线及清代所开的路,并进一步开拓,沿途并修筑防御工事,在1914年至1928年,共修了十四条山区警备道路。除了这些大的警备道路之外,又进一步修筑规模较小的理蕃道路,其宽度大约仅容纳一人通行。

  日据时期苏澳至花莲开凿道路,主要是为了便于日军讨伐番民,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首先,在北段开辟苏澳至东澳底速浪的大南澳路,全长37.06公里。接着在南段凿通沿岸理蕃道路,避开起伏不平的危险路段,筑成总长122公里的苏花临海徒步道。最后再将只能行人的徒步道拓宽成可以行驶车辆的苏花临海道,前后历时13年9个月,这便是今日苏花公路的前身。苏花临海道路线起自苏澳终点花莲,约只是清代罗大春修筑北路的三分之二,但路线几乎没有重叠,原有苏花古道彻底废弃。

  苏澳至花莲道路连通,实际上是到大正3年(1914年),日军攻打太鲁阁后才完成的。8月22日攻打太鲁阁的战役结束,紧接着于9月22日成立警察搜索队,开始建设沿岸理蕃道路,将新城经得其黎至姑姑子的路段首次打通,此时距离清代苏花古道荒废,已有38年之久。沿岸理蕃道路在浪速以南至姑姑子是依海而行,与清代苏花古道走向相同。在姑姑子以南,则沿着新开辟的道路,先攀爬上山,再切山腹起伏前进,然后往下走,如此交替,避开危险阻碍,最终抵达新城,沿线设置七个警驻所防止番民袭击。

  大正5年(1916年)台湾总督府认为蕃情稳定且花莲港厅与宜兰厅提出开凿道路的建议确实可以做到,在同一年的6月开始由土木局负责修筑东海徒步道。至1919年开凿宜兰听辖境(苏澳-大浊水),总共花了四年的时间。1920年开始开凿花莲港厅辖境的部分(得其黎-大浊水)。1922年11月,苏澳至得其黎之间的路可以徒步通行。1923年修建三栈桥,1924年东海徒步道至三栈延伸至花莲。1925年4月东海徒步道大致完成。前后历时9年。

  在东海徒步道完成之后,最多只能徒步行走。1927年起,为了使此路能通行车辆,从苏澳到太鲁阁口间铺设砂砾路面,部份路段铺设两道混凝土供车轮行驶,路宽3.56米,太鲁阁口到花莲港间则大幅拓宽,使用砂砾铺路,路宽14米。沿线设有大型桥梁9座,隧道14处,全长121.2公里,于1931年6月通车,称为“临海道”,维护费用由地方经费支取,临海道路的运输由东海自动车运输株式会社经营。1932年5月苏花临海道全面完工。由于临海道开通,风光险峻的太鲁阁峡谷,名气越来越响,被评为台湾八景之一,来此观光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24#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 2013-4-16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花公路上的纪念碑

苏花公路上的纪念碑.jpg (89.21 KB, 下载次数: 29)

苏花公路上的纪念碑.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25#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 2013-4-16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国民政府修拓苏花公路

  1945年台湾光复后,国民政府将日人留下的“临海道路”改名为“苏花公路”,经过几十年的不断进行改善与拓宽,逐步形成现今的规模。这个时期苏花公路的改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民国34年至民国63年(1945-1974年)为第一阶段,经过前4年抢修破损路面,苏花公路逐步恢复道路通行。1947年修建了40米长的粉鸟林隧道(即鸟石鼻隧道),1950年修建了80米长的旧和平隧道,1956年修建了337米长的崇德隧道,1971年在旧和平隧道附近,修建了840米长的和平隧道。1972年修建350米长的和中隧道,1973年28米长的和中隧道南段开通。

  这个阶段的苏花公路仍然实现交通管制,只能单向通行。当时最窄的路面仅有3.5米,弯道的最小半径则仅有15米,相当险峻。修建如此多隧道的原因大多是原来的路面受到地震影响而坍塌,需开凿隧道通行,以免发生危险。随着1971年和平隧道完成,苏花公路不再绕行姑姑子断崖,日据时期开凿的8-11号短隧道也就废弃了。

  第二阶段为民国63年至民国79年(1974-1990年),又可称为拓宽时期,前12年进行双车道拓宽,后5年进行隧道新凿。这个时期,有一事件重创苏花公路的行车营运,那就是1980年北回铁路的通车。在早年单线通车时期,南下北上车辆均需在各管制站依管制规定放行,从北往南约为东澳、南澳、和平和崇德。此时车队多为日间通行,头车必为公路局的金马号客车,行经断崖路段,车中旅客往往无法看见狭窄道路的边缘,只能看见低处海色蓝白,驾驶车行左旋右回,让人惊恐不已,印象无法磨灭。但在台湾铁路管理局北回铁路通车后,铁路挟著安全、舒适、快速、便宜的优点,使得苏花公路定期客运路线慢慢走入历史,虽一度有民营客运业者经营台北花莲客运路线,但和70年代海路的花莲轮一样,重要的客货运运输,均已转向铁路,苏花公路则转为以景观公路、采石运矿和区域性交通为主。

  这个时期同时也是苏花公路新凿隧道最为密集的阶段,汉本隧道(500米)、和仁隧道(780米)、仁清隧道(200米)、和清隧道(320米)、大清水隧道(520米)、锦文隧道(400米)、清水隧道(520米)陆续完成。尤其锦文隧道的开通,使得公路不再绕行小清水至石硿仔的清水断崖,由此日据时期开凿的1-5号短隧道也被废弃。

  随着70年代台湾经济起飞,及东部产业的开发,苏花公路不断进行双车道拓宽与双向隧道的开凿,最终目标是为了解除双向行车管制,使全线自由通行。为此新开凿的隧道要求高4.6米、宽8公米,隧道外的路基由5.5米拓宽为7.5米。1987年7月,苏花公路和平至崇德段解除行车管制,但南澳至和平段还是单线车道,仍有行车管制。此后,该路段继续予以拓宽。1990年10月25日,苏花公路最终实现全线解除行车管制。从1932年苏花公路单向通行巴士,至此经历了58年时间。

  第三阶段为1990年至今,又可称为自由通行时期。虽然苏花公路已经解除行车管制,但东澳至南澳段的新澳隧道(只有右线)是靠灯来引导车流的进出,直到1993年新澳隧道左线完工后,东澳至南澳的交通才可以畅通。

  还有,北回铁路通车后,虽然苏花公路不断改善行车状况,将原来由台北至花莲近8小时的车程,缩短到6小时,还是竞争不过铁路,而民众对搭乘长途大巴的意愿逐渐降低,以致影响营收,1997年2月1日行驶了66年的苏花公路大巴最终停驶。

  另外,在交通管制年代,苏花公路只让车辆结队通过,大多数人都是坐车旅行,留下的印象只是车窗外的移动风景,在那个时代很少有人能步行欣赏苏花公路景观。而汇德隧道的完成让公路不用绕到直面太平洋的得其黎断崖外侧,此后苏花公路的大部份临海路段都在隧道里,车行的速度变快畅行无阻,可是也错过了隧道外面的壮观风景。因为这些壮观的风景需要步行到已经荒废的临崖隧道,或者是从更高的山腰和沙滩上才能感受到。

  苏花公路经过几十年时间开凿大量新隧道之后,在新凿隧道外侧留下了历经百年沧桑的苏花古道,和日据时期的临海道路面,被移交太鲁阁国家公园进行规划与利用,共开辟仁清、和清、大清水、锦文北、锦文南等5条临海景观步道,可下到海滩边上。可惜好景不常,1993年发生了落石击中游客的意外事件,太鲁阁公园管理处随后封闭了容易落石的危险路段,仅开放仁清、锦文南步道通行。到了1996年锦文南步道也因崩塌而封闭,目前仅仁清步道可以通行,而其他步道则逐渐被荒草埋没,乏人问津。随着行车速度的加快,景观步道减少利用,那直面太平洋的世界级景观,也逐步隐没在乱石荒草背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26#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 2013-4-16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省道9号线苏花公路段里程碑

宜兰县苏澳镇:白米桥→苏东苏花路口104.726K(左台2线终点岔路)→左往南方澳岔路(与台2戊线共线终点)→东澳119.866K(左宜59岔路)→新澳隧道→南强里130.700K(左宜56岔路)→南澳桥
南澳乡:东澳119.866K(派出所前左宜59岔路)→南澳130.700K(分驻所前左宜56岔路)→武塔→观音146.930K→谷风152.800K→大浊水桥155.520K(宜花县界)

花莲县秀林乡:和平157.620K→和仁166.684K→卡南桥南端167.123K(太鲁阁国家公园界碑)→崇德179.130K
新城乡:太鲁阁大桥新城端185.100K(右台8线终点岔路)→三栈189.100K(左县道193号起点岔路)→北埔196.300K(乡公所前)(新兴路→博爱路→中正路→光复路→嘉里路)
花莲市:中正中山路口花莲邮局前205.280K(花15乡道岔路)(府前路→中美路→中正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27#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 2013-4-16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花公路历史简表

时期  年代  起讫地点  建设里程 隧道数量  路宽

清朝、苏花古道        (1874-1976)、苏澳-花莲溪口、115公里、无隧道、山路6华尺(1.92米)。
清朝、苏花古道重修    (1881-1889)、苏澳-花莲溪口、118公里、无隧道、平路1华丈(3.25米)。

日据、大南澳路     (1908-1914)、苏澳-浪速、37公里、无隧道、平路(2.7米)、山路(0.9米)。

日据、沿海理蕃道路    (1914-1916)、苏澳-花莲港厅、   不详、无隧道、山路(0.9米)

日据、东海徒步道      (1916-1927)、苏澳-花莲港厅、119.87公里、11处隧道、平路(3.6米)。
日据、临海道          (1927-1945)、苏澳-花莲港厅、121.18公里、11处隧道、平路(4.0米)。
苏花公路改善时期(1945-1974)、(1947年粉鸟林隧道)、119.5公里、12处隧道、山路(5.5米)。
苏花公路改善时期(1945-1974)、(1950年旧和平隧道)、116.39公里、13处隧道、山路(5.5米)。
苏花公路改善时期(1945-1974)、(1956年崇德遂道)、116.39公里、13处隧道、山路(5.5米)。
苏花公路改善时期(1945-1974)、(1971年和平隧道)、115公里、10处隧道、山路(5.5米)。
苏花公路改善时期(1945-1974)、(1972年和中隧道)、115公里、10处隧道、山路(5.5米)。
苏花公路改善时期(1945-1974)、(1973年和中隧道南段)、115公里、10处隧道、山路(5.5米)。
苏花公路拓宽时期(1974-1990)、(1983年新澳隧道右线)(1990年汉本、和仁、仁清、和清、大清水、锦文、清水隧道)、113.5公里、11处隧道、山路(7.5米)。
苏花公路自由通行时期(1990-2003)、1997年新澳隧道左线、109.6公里、12处隧道、山路(7.5米)。
苏花公路自由通行时期(1990-2003)、2000年汇德隧道、109.6公里、12处隧道、山路(7.5米)。
苏花公路自由通行时期(1990-2003)、2002年太鲁阁大桥、103.1公里、12处隧道、山路(7.5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28#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 2013-4-16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花莲远眺,这里是苏花公路南端起点

花莲远眺,这里是苏花公路南端起点.jpg (90.43 KB, 下载次数: 18)

花莲远眺,这里是苏花公路南端起点.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29#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 2013-4-16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花公路四车道路段

苏花公路四车道路段.jpg (83.81 KB, 下载次数: 13)

苏花公路四车道路段.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30#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 2013-4-16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花公路双向两车道路段

苏花公路双向两车道路段.jpg (93.18 KB, 下载次数: 24)

苏花公路双向两车道路段.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31#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 2013-4-16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云雾缭绕的苏花公路

云雾缭绕的苏花公路.jpg (50.81 KB, 下载次数: 17)

云雾缭绕的苏花公路.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32#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 2013-4-16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花公路汇德隧道入口处

苏花公路汇德隧道入口处.jpg (126.14 KB, 下载次数: 20)

苏花公路汇德隧道入口处.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33#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 2013-4-16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到汇德步道后,远望清水断崖,虽然崖壁上似乎依稀有路跡、旧隧道可见,但要试图进入,恐怕得从锦文隧道中的涵洞或者从十三号隧道旁的路口往南走,才有探勘成功的可能。和最近一两年前人探勘的纪录对照,现在的苏花临海道真是愈来愈不容易进入了

苏花公路.jpg (126.29 KB, 下载次数: 22)

苏花公路.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34#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 2013-4-16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花公路沿线最著名的景点是清水断崖,主要界于崇德到和仁之间,约有十数公里。断崖峰顶之清水山海拔2407米,断崖之北端台九线168公里处为太鲁阁国家公园北界。“清水断崖”在日据时期曾经由日日新报社读者票选为台湾十二胜之一,战后也曾被台湾省政府列为台湾八景之一。

苏花公路沿线最著名的景点是清水断崖.jpg (85.66 KB, 下载次数: 20)

苏花公路沿线最著名的景点是清水断崖.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35#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 2013-4-16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望清水断崖、得其黎断崖,开凿于其上的临海道清晰可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36#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 2013-4-16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到了清水隧道南口,隧道内设施尚在,这个只使用了十年的隧道,不知是否是苏花公路史上最短命的隧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37#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 2013-4-16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在90年代行经清水断崖,应该会对隧道外侧开的一个个「天窗」印象深刻,现在可以在深邃黑暗的隧道中悠游漫步了,隧道里面不会有植物佔据,却可能是各种动物的新栖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38#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 2013-4-16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清水隧道的涵洞可以通往隧道外更早的旧苏花公路,不过道路损坏情况太严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39#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 2013-4-16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废弃的旧苏花公路

已经废弃的旧苏花公路.jpg (146.8 KB, 下载次数: 17)

已经废弃的旧苏花公路.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40#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 2013-4-16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崩塌的旧苏花公路

已经崩塌的旧苏花公路.jpg (154.07 KB, 下载次数: 17)

已经崩塌的旧苏花公路.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摩托迷网

GMT, 2024-6-19 23:2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