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论坛

标题: 直播 重走切·格瓦拉之路 摩旅穿越南美洲 去世界的尽头流浪 [打印本页]

作者: Alejandro    时间: 2020-3-24 23:40
标题: 直播 重走切·格瓦拉之路 摩旅穿越南美洲 去世界的尽头流浪
[media=x,500,375][/media]


我的发在摩托迷上的视频全部都是乱码,
大家可以在我的微信公众号上看更详细的图文直播,摩托迷手机app能用的时候我也会一直更新摩托迷。
搜索“125看世界”

扫描二维码也能看到微信公众号的图文直播

十年前在南美洲工作过,离开南美洲洲后去了非洲、美国、欧洲还有每年都去的东南亚。
离开南美洲的五年中,我去了美国、欧洲、非洲和东南亚(泰国年年去),就是因为走了无数地方才更感觉南美洲这片土地我已经离不开了,遥远南美洲永远的留下了我的心。  
走得出的南美洲,走不出的南美洲。我这次骑行南美洲,是我多年来一直盼望的用一种最纯粹的方式去接触南美洲风、雨、太阳和南美洲的人。  
再次感受一下留下我青春最好年华的这片土地。
南美洲


距离中国最遥远的大陆
魔幻、飘逸、诗性
于是,渴望去流浪
南美洲太远了,
无论如何,飞机都无法一次性到达。
你需要穿越1/2个地球,经美国或欧洲转机,
忍受30+小时的超长飞行才能最终抵达。

23岁的阿根廷青年切•格瓦拉,
就是从这里出发,骑着摩托车流浪南美洲,
开始了热血革命的一生,成为全球偶像。
王家卫拍摄《春光乍泄》时,
无比迷恋阿根廷的颓废诗人气质,他说:
「我想不到在这个世界上,
还有什么地方比阿根廷更遥远,那里是天涯。」
如果你缺少充足的理由,
或者你手里没有一大把时间,
请不要轻易踏上南美洲的旅程

去南美洲流浪,你将付出巨大的代价。
但平庸的生活,难道就不需要代价吗?


南美洲夜景图.jpeg (74.86 KB, 下载次数: 57)

南美洲大陆 离中国最遥远的大陆

南美洲大陆 离中国最遥远的大陆

作者: 凉水井    时间: 2020-3-25 01:10
继续

作者: wglhpk    时间: 2020-3-25 01:23
先顶了


------------
发布于摩托迷Android客户端    下载APP
作者: dday    时间: 2020-3-25 02:51
又见川总的环球大作,祝一路顺风!

作者: 天涯一孤客    时间: 2020-3-25 08:11
前排留位。

作者: 自然.    时间: 2020-3-25 10:40
密切关注!

作者: 沙漠胡杨00    时间: 2020-3-25 11:28
顶了

作者: 刘生生    时间: 2020-3-25 12:54
顶起


------------
发布于摩托迷Android客户端    下载APP
作者: 播扬    时间: 2020-3-25 13:00
关注!关注!

作者: Alejandro    时间: 2020-3-25 23:47
摩托迷上传视频图片怎么老是失败?
作者: 熨斗    时间: 2020-3-26 02:32
关注

作者: 为kelly    时间: 2020-3-26 02:43
这个一定是精品,刘明马克

作者: 领先半步    时间: 2020-3-26 04:18
祝你一路顺风

作者: 捷行天下    时间: 2020-3-26 06:11
路过

作者: 温暖的骷髅    时间: 2020-3-26 10:26
追寻革命斗士的脚步
非常期待,坐等更新


------------
发布于摩托迷Android客户端    下载APP
作者: 随风飘动1957    时间: 2020-3-26 10:52
关注了

作者: Alejandro    时间: 2020-3-28 04:38
温暖的骷髅 发表于 2020-03-26 18:26
追寻革命斗士的脚步
非常期待,坐等更新

多谢关注,我已经更新了好几天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手机发出去的东西全都失败了。
这次出来感觉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跟这个摩托迷的手机app较量。


------------
发布于摩托迷Android客户端    下载APP
作者: Alejandro    时间: 2020-3-28 04:39
有点尴尬的事情,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我用手机app发上去,更新的东西好多,它都没有显示。但是也没有提示发送失败。这次出来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跟摩托迷手机app的较量。


------------
发布于摩托迷Android客户端    下载APP
作者: Alejandro    时间: 2020-3-28 17:10


作者: 为kelly    时间: 2020-3-29 02:16
Alejandro 发表于 2020-3-29 01:10

虽然这是个很操蛋的APP,还是希望你努力学习,早点精通

作者: Alejandro    时间: 2020-3-29 03:18







------------
发布于摩托迷Android客户端    下载APP
作者: Alejandro    时间: 2020-3-29 21:06
我的发在摩托迷上的视频全部都是乱码,
大家可以在我的微信公众号上看更详细的图文直播,摩托迷手机app能用的时候我也会一直更新摩托迷。
搜索“125看世界”

扫描二维码也能看到微信公众号图文直播

2020_03_06_12_14_18.jpg (169.1 KB, 下载次数: 48)

2020_03_06_12_14_18.jpg

2020_03_06_12_13_50.jpg (217.75 KB, 下载次数: 52)

2020_03_06_12_13_50.jpg

2020_03_06_11_45_19.jpg (172.78 KB, 下载次数: 43)

2020_03_06_11_45_19.jpg

IMG_20200303_205920.jpg (198.28 KB, 下载次数: 52)

IMG_20200303_205920.jpg

IMG_20200303_203514.jpg (145.28 KB, 下载次数: 42)

IMG_20200303_203514.jpg

南美洲夜景图.jpeg (74.86 KB, 下载次数: 44)

南美洲夜景图.jpeg

作者: 我是风儿    时间: 2020-3-30 08:43
漂亮,期待你的大作!

作者: 胡扯77    时间: 2020-3-31 02:25
向往

作者: lhyc2019    时间: 2020-4-1 04:18
加油!
作者: Alejandro    时间: 2020-4-2 17:41
Day3 一个禁行汽车而放行摩托车的城市
西班牙马德里汽车摩托一刀切,不准进市中心。
   布宜诺斯艾利斯禁汽车,放行摩托车。
   我喜欢!
   掏出手机打uber的时候弹出消息:市中心区域仅限出租车和公交车,乘坐私家车请移步市中心区外。
    一问酒店前台才知道这里只有当地居民自己的车辆和公交出租才能驶入,其他车辆一律不允许进入,但是摩托车不受此限制,让我放心把摩托车开来酒店。
    好家伙!布宜诺斯艾利斯居然禁汽车而放行摩托车!




作者: Alejandro    时间: 2020-4-2 17:47
发车第一天感受很多
一天内的事情居然写了三篇游记(关注公众号都能看到),
我想以后再也不会有这种感慨了吧。
不顾车辆、装备与人的磨合,
当地食宿情况也没有落实过,
更没在意的是出国第三天时差还没调过来,
一心只想着奔向世界尽头,
结果第一天只跑了350公里,
而跑完350公里比以往跑900公里还累,
这就是赶路带来的代价。
从明天起,
去感受路,
而不是赶路。

微信图片_20200402144341.jpg (105.55 KB, 下载次数: 44)

我比切格瓦拉的装备领先了一个世纪

我比切格瓦拉的装备领先了一个世纪

微信图片_20200402144352.jpg (133.06 KB, 下载次数: 61)

凌晨的酒店

凌晨的酒店

微信图片_20200402144358.jpg (191.74 KB, 下载次数: 44)

阿根廷国家标志 方尖塔

阿根廷国家标志 方尖塔

作者: Alejandro    时间: 2020-4-2 17:49
温暖的骷髅 发表于 2020-3-26 18:26
追寻革命斗士的脚步
非常期待,坐等更新

一直在跟新
只是摩托迷手机app经常报错  

微信公众号更快些
搜索“125看世界”

作者: Alejandro    时间: 2020-4-2 17:52
dday 发表于 2020-3-25 10:51
又见川总的环球大作,祝一路顺风!

一直在跟新
只是摩托迷手机app经常报错  

微信公众号更快些
搜索“125看世界”


作者: devil601    时间: 2020-4-11 02:03
小川,你是剑川的么
作者: Alejandro    时间: 2020-4-11 02:27
devil601 发表于 2020-04-11 10:03
小川,你是剑川的么

你怎么知道的?!厉害了 我是下关的


------------
发布于摩托迷Android客户端    下载APP
作者: Alejandro    时间: 2020-4-11 02:33
有故事的摩托车。
    终于见到了借给我拉力车圆梦的阿根廷车友RobertoMartinez。阿根廷JAWA的老板,还同时经营着其他的几个品牌,在internet上全世界摩友中相认相识全靠他那张嘉陵大公鸡的Facebook头像照片,而我的头像则是手绘漫画的嘉陵大公鸡。


“借你这台车是我一个已故朋友的车,他叫Fernando,跟我订车之后没多久就生重病(电解铝工厂的职业病,一种急性病),情况非常不妙。我去医院看望的时候Fernando已经处于弥留之际,但他一见到我第一句话竟然是“我订的摩托车到了没有?”说这话的时一米八几的阿根廷大汉哽咽了一下。。。。。
这台车从此被Roberto保留下来,不再出售,以寄托对好友的思恋。
相隔两万公里,两个来自不同国家的骑士都有相同的心愿:摩旅穿越南美洲到达世界尽头。而现在阻隔我们的不再是两万公里的空间距离,而是两个世界的距离,唯一传承下来的就是这台摩托车。踏上神奇魔幻的南美洲大陆,除了感受绚丽的自然风光,更让我感受到生命的重量,这份沉重的情绪化作一种不可名状的宿命感,冥冥中告诉我一定要走完这趟旅程。

出发!


作者: Alejandro    时间: 2020-4-11 02:36
我昨天前天又试着在摩托迷的电脑端上更新。也不知道是论坛的原因还是国外网速的原因。我的图片全部上传失败了。


------------
发布于摩托迷Android客户端    下载APP
作者: 为kelly    时间: 2020-4-11 03:18
贴是好贴,但更新太慢,看起来不流畅,难过

作者: Alejandro    时间: 2020-4-26 20:39
布宜诺斯艾利斯-Azul (蓝色) 350公里
              (电影摩托日记  切·格瓦拉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出发的场景)
我的车辆装备跟切·格瓦拉真是领先了一个世纪

发车第一天感受很多
一天内的事情居然写了三篇游记(关注公众号都能看到),
我想以后再也不会有这种感慨了吧。
不顾车辆、装备与人的磨合,
当地食宿情况也没有落实过,
更没在意的是出国第三天时差还没调过来,
一心只想着奔向世界尽头,
结果第一天只跑了350公里,
而跑完350公里比以往跑900公里还累,
这就是赶路带来的代价。
从明天起,
去感受路,
而不是赶路。
(深圳的吴江杰还我设海报)

11个小时的高铁,
30个小时的飞机,
两万公里的旅行,
拿到车后整个人都按捺不住了!
一看见车就感觉到南美洲大陆在向我招手。


准备了半年多的南美洲摩旅,
离开了很久的南美洲,
现在一切都准备就绪就等着明天出发,
发车前一晚失眠了,
也不知道是因为时差还是因为激动,
好像只有小时候妈妈要带我出远门才会激动得睡不着觉,
                         (凌晨六点的酒店大堂街道上空无一人)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方尖碑前留影后就出发了!
PS.方尖碑是类似于中国天安门的国家标示。


作者: Alejandro    时间: 2020-4-26 20:46
我不是那种吃饭睡觉都要抱着车的人,
但实在不敢让崭新的装备和摩托车离开视线,
好不容易把摩托车停到了餐馆的窗口外。
阿根廷牛排外酥内嫩肉质鲜美,
可每低下头切一块牛排都忍不住往窗口望一眼我的装备,
随时准备好跳出餐馆出去追小偷。
但是这个地方到处都是枪,
万一追上去小偷掏出一把枪来,
万一小偷也是骑摩托来偷东西,
我岂不是还得骑上我的摩托车去追小偷。。。。。
在南美洲的大城市里我的神经每分每秒都绷着。



    社会治安中国、日本、泰国这一类亚洲国家最好,其次北欧,然后是北美,全世界最危险的就在南美洲、非洲。

我的酒店属于布宜诺斯艾利斯那种警察整天巡逻的富人区。
前一天晚上九点出租车送到酒店门口时候我四下张望好久才摸出现金付钱,
出租司机看出了我的担忧,手一指远处说“看有警察巡逻 不用怕!”,
我看还真是一个腰上别着枪的Policia(警察)就在旁边巡逻。
但当地朋友跟我讲去年就在我那个酒店门口有游客被枪杀。
全国的高危区域全都集中在大城市,但出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出了城一切都会很好(后来才知道原来阿根廷百分之90的人口全在那三四个大城市里,剩下的地方基本上都是两百公里起步没有人烟,跟我们新疆的广袤土地有一拼)。

    第一次来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中国人往往被那明媚的天气,殖民者留下的全套欧式建筑街道迷惑,给人一种身在欧洲的感觉。殊不知街上虽然持枪巡逻的警察随处可见,但即便如此也无法阻挡藏身在城市角落里的各种风险。再说了阿根廷这个地方虽然可以合法持枪,但全社会枪支泛滥黑枪充斥着各个角落,据说军警所有枪支加起来也没有社会上黑枪数量多。2000年开始阿根廷就多次出现政治动荡和经济动荡,每次动荡的时候除了打砸抢之外就是各个超市商店被洗劫一空。被洗劫的超市经常是连正在使用的马桶盖都不能幸免。而这种动乱时期大规模哄抢很多大一部分都是断水断粮的普通老百姓、普通市民。没饭吃,没有卫生间的手纸都不应该是抢劫的理由,道德的底线一旦决堤就会像洪水猛兽一样四处泛滥不可收拾。

    大城市里的人总匆忙的,慵懒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号称“南美洲巴黎”这个实在名不符实,前两日走街串巷最大的感受就是,裹夹在滚滚人流中只要脚步慢下脚步,就会挡道后面走路的人,所有人都是急匆匆的。
    让我这个闲逛的游客实在有些无地自容。

阿根廷方尖碑是跟我们中国天安门一样的国家标志,
这里当然也是市中心的中心,
此处禁汽车(仅限本街区局面车辆通行)放行摩托车,
除了这个之外布宜诺斯艾利斯这座超级大城市是在是不爱了。



作者: Alejandro    时间: 2020-4-26 20:51
踏上行程的第一天只能用一个“紧”字来形容。

     “能够装下整个世界的三箱”今天在我这一大堆装备面前显得无比瘦小,80L的超大防水包硬是被我硬生生的捆到了后座上,露营装备还躺在一边无处安放,而且露营装备全是那种题体积超大的东西,睡袋、防潮垫、帐篷等。实在没法,只有把它们捆在尾箱的顶上,高高耸起。
      没想到尾箱上高高耸起的帐篷睡袋几个小时后在高速公路上给我带来了致命的危险。。。。。。。
(“马岛是阿根廷的”标志,离马岛还有三千公里就看到这种宣誓主权的标志,谁让阿根廷人跟英国人打仗之后就一蹶不振呢,马岛简直就是阿根廷人心中的痛)



(红色这台是我国内的500cc拉力车,顶配车型)

     Roberto借我的这台车跟我在国内是同款的拉力车,但阿根廷这台低配(严格讲阿根廷这个配置版本国内没有,阿根廷是低配减震+高配轮毂)。低配车前后三根减震品牌不一样。
      阿根廷这台低配车跑起来以后明显感觉到整个操控发软,高速转弯的时候车辆稳定性比我国内那台高配减震差太多,高速公路上通过各种沟坎的时候也明显发觉三根减震的支撑不足,试了试高速刹车整个车头下沉的速度给我国内那台高配完全不同。
     高配车型的高端减震那种阻尼感只有换了这台低配普通减震才体会到。
     车辆调教的奥秘和驾驶感受真的就是这么妙不可言。

     阿根廷双向两车道的国道上汽车全都是超速行驶的(虽然国道限速110,但出了阿根廷市区大家就开始放飞自我了),真的是放飞自我,所有车全是地板油往前跑。
     但坦白的讲这种能够放飞自我的环境正是我喜欢的,而其他那种严刑峻法严管的国家我真是不爱,或许因为我内心深处就不是一个按部就班人,或许骑是因为骑上摩托车以后我就拥有了整个世界,而路边的那些限速牌真是渺小到无法入眼的地步。
(当年在美国交一张罚单之一)

     2015年初到美国,路况好得不了。在一个前后一百英里都见任何没有人烟的公路上放飞了一下自我(70迈限速我跑了85迈)。结果一个美国警车居然就拉着警报追上来了,真是跟电影里一摸一样!这么多年过去我也没搞明白美国警察那台野马警车是从哪冒出来的,难道是隐形的?
    上来查证件开罚单,对我这个外国人只是罚款。听说美国人吃了交通罚单除了罚钱还会留下污点影响他们的credit(暂且叫信用记录,他们那个系统跟我们差别很大,总之就是吃了罚单会影响你一辈子)。


                (尾箱顶上高耸的行李带来高速行驶致命的危险)
     我一百码巡航的时候竟然一台奇瑞QQ超过我飞驰而去,那QQ速度最少130公里,小QQ估计是地板油巡航,从后挡风花哨的装饰看应该还是女车主。其他什么皮卡车、SUV更是在公路上都要飞起来了。我这一百码巡航的摩托车反而有点阻碍交通了。
     超越卡车。加速、接近、变道、并行、超越,当摩托车和卡车车头齐平的那一刻就是最危险的一瞬间,大卡车带起来混乱的气流在这个时候到了最高峰。尾箱顶上捆了睡袋帐篷,高高耸起在尾箱顶上。每次超过卡车的时候无情的气流都会拉扯一下我,提醒我行李太靠后而且太高。好几次卡车车速较快,我超车时候的尾速已经接近130公里,而这个时候车尾任何的抖动都让我惊出冷汗。虽然每次超卡车都有预判,都会提前做好准备,但今天这个气流的强度完全超过了国内行驶状态。
       想来想去只有尾箱顶上的行李有问题。明天一定要把尾箱顶上的行李去掉。


作者: Alejandro    时间: 2020-4-26 20:52
来之前Roberto看了看我堆成小山的露营装备说全程沿路都有城镇,有住宿,很容易找到酒店,网上预订很方便。对我们我们这个热心车友我是百分之百信任的,心想手机app在手说走就走,说住就住。可第一天晚上我却被现实击败了。

(夕阳很美  可是没吃没住的情况下根本没心情欣赏)
  查了查气象资料,晚上7点半日落。下午6点时候跑了350公里,在一个叫Azul(西班牙语蓝色的意思)的小镇子休息。6点半很快就要天黑,在小镇口。
    掏出手机准备定一个酒店。可booking、Expedia、agoda、priceline、携程、去哪啥都不灵光!附近十公里所有酒店都显示不可预订!离我最近的酒店都在80公里外面,不论怎么刷新也无法查找到周围的酒店。可眼前这个小镇地图上看街道密集,车流量大不可能连个酒店都没有。不甘心,再把googlemap、waze拿出来搜索附件的酒店。好家伙!原来酒店都在这两个导航软件上,但不同于中国、欧洲、美国和泰国,导航软件上没有预定按钮更看不到价格!只有无数的review。无奈只有一个个打电话问空房情况,问是否有早餐,是否有电梯或者一楼房间。这些都确认过之后我开着导航就去酒店,去了第一家房间实在太小太压抑,第二家停车场到房间距离足足三百多米一条街。。。。就这样天黑了,而我现在刚好到阿根廷第三天,时差还没倒过来,困意就像无数的蚂蚁爬上满了我的全身,坐在路边靠着墙就要睡着,居然还留出了一滴口水!

  而此时天彻底黑了,一天奔波后连饭都没有吃。身在遥远的南美洲大陆,一个人这时候真是崩溃了。但当你离开家人、离开朋友任何事情都得自己扛。
  停下车在下头盔,吹吹风冷静一下:其实只要还有网络导航问题就不大。现在的问题最大的阿根廷小镇里的酒店没有线上预订渠道,酒店还是有的。再接再厉继续打电话,当我差不多打了五六个电话的时候终于找到一家15公里外的别墅式酒店,车可以直接停在房间门口,明早还可以在酒店吃早餐。
  开上导航一路狂奔,到目的地后开进一片别墅区里,停在游泳池边却没见酒店工作人员更没看见前台。一打电话酒店的人问我在哪,我说就在酒店里的游泳池边,没有看见前台工作人员,电话另外一边的阿根廷人声音依旧很淡定让我在酒店前台等,此时已经晚上八点,饥寒交迫时差上来的我明显已经失去了耐心。恶狠狠的挂了电话。从酒店退出来到公路上一看路牌,猛然发现居然是我自己走错了酒店!我打电话预定的那家酒店马路对面500米处,而我之所以走错路就是因为着急入住直接在导航上就选错了目的地。
  到酒店后果然和预先想象的一样,到处都是小别墅。饥寒交迫又犯困的我问酒店前台老爷爷,附近哪有商店买点面包牛奶啤酒之类的零食,老爷爷一阵指路之后我发现这里离商店还有两公里,而我也是在记不住他说的那几个街区,这时候差不多已经晚上9点,时差、饥饿、困意已经到了我的极限,跟老师爷爷说我困得不行只有回去睡觉了。当我还在拆行李的时候老爷爷叫住我“un regalo!(一个礼物)”一瓶冰镇啤酒递到手中,的时候一整天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想到刚才急吼吼的打电话又恶狠狠的挂电话脸上都有点发烫了。


作者: Alejandro    时间: 2020-4-26 20:55
Day 6 逃离大城市 整个拉丁美洲展现在面前 从今天开始我只相信我的500X拉力车[color=rgba(0, 0, 0, 0.298)]原创 [color=rgba(0, 0, 0, 0.298)]125ADV [color=var(--weui-LINK)][url=]125看世界[/url] [color=rgba(0, 0, 0, 0.298)]3月31日

Azul --- la Adela  500km
喧嚣的大城市在我背后渐渐远去,
整个拉丁美洲大陆展现在了眼前,
从今天开始我只相信我的凯越500X。
(昨天[color=var(--weui-LINK)]逃离大城市的感觉还历历在目)
切·格瓦拉和他的伙伴逃离大城市

[color=var(--weui-LINK)]迫不及待的仓促出发(按捺不住出发上路的心情  好多细节都没落实好,第一天行程是最崩溃和窘迫的)

昨天出发时候行李实在捆不下,最大的那个几个露营装备让我捆到了尾箱顶上。昨天就这样仓促的踏上了旅程,结果尾箱上高耸的行李在每一次超车的时候都毫不示弱的表现了他的存在感。

早上起来重新调整行李,原先在尾箱顶上的睡袋帐篷移到到后座上。但即便如此心中还是打着小鼓,毕竟昨天每次超越大卡车时都气流混乱抖动完全超过平常的正常状态。
管他的,要试试才知道。
一百码巡航,前方出现大卡车,果断把速度拉到125公里 ,500cc的摩托车很轻松的超上去,两车并行的一瞬间身体提前做好准备,随着混乱的气突然轻轻拉扯我一下,顺利超越了大卡车。我仿佛找到了国内那台车的感觉,满载行李的摩托车毫不拖泥带水的把卡车甩在后面。重新捆绑行李后车辆明显稳定多了,给我每次超车都带来极大的信心。

撤掉尾箱上高耸的露营装备后整个车的操控又回到了我熟悉的那台500x拉力车。




作者: Alejandro    时间: 2020-4-26 20:57
蹭吃蹭喝蹭睡 一个你们不知道的切·格瓦拉[color=rgba(0, 0, 0, 0.298)]原创 [color=rgba(0, 0, 0, 0.298)]125ADV [color=var(--weui-LINK)][url=]125看世界[/url] [color=rgba(0, 0, 0, 0.298)]3月31日

(电影摩托日记里面切·格瓦拉+他驴友伙伴蹭吃喝睡   看人家年轻那搭讪的本领!不愧日后成为领袖型伟人)  
晚上本来订了酒店,快到酒店时候突然发现旁边全是各种露营的房车,到处都是帐篷。多么熟悉的场景!车上的帐篷睡袋好像都要呼之欲出了,毕竟昨天今天存在感最强的就是那堆露营装备。果断退酒店,来露营。摩托车交了450比索后就进到了大营地里。
  整个营地宛若一个诺达的公园,扎营区全在树荫下。随便进去一个位置都是绿树成荫,烧烤架、桌椅、水管、卫生间、洗衣服一应俱全,到处都是阿根廷烤肉那种独有的香味。我分分钟帐篷、睡袋、防潮垫、充气床全部操持好,到了最关键的做饭阶段,可这个时候新买的汽油炉却不给力了,烧了两分钟就堵住了喷油嘴。
旁边的一家阿根廷人这时候已经吃完了烤肉,正在做手工披萨。其实我的那个汽油炉用针捅一下喷油嘴就行,但旁边的披萨香味实在太诱人,再说我的口粮方便面可是从国内带来的,等着解馋用,怎么能一开始就吃完?
“晚上好!我的炉子坏了今晚没法做饭吃了,你们能不能帮帮我给我点吃的?”(哈哈 我西班牙语没有切·格瓦拉那么灵光,只有坦白的向人求助)
“没问题!来试试我的手工披萨,我们自己烤的,来趁热吃”
说着女主人就切了一大片披萨递给我。
披萨是典型的意大利披萨,非常薄,但上的芝士和水果火腿却很厚,刚从火上取下来还冒着热气,一口下去芝士还会黏在嘴上,外酥里脆,色泽诱人,我真是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披萨!
吃着披萨就聊了起来,顺便把我从中国带来的蓝牙耳机送了一套给男主人Diego(阿根廷这些电子产品比中国贵2倍倒3倍,蓝牙耳机这种3C配件基本上比中国贵5以上,来之前我就买了20套蓝牙耳机带着,随时准备送小礼物)。
男主人果然开心的要死,我们南美洲的人就是这么性格鲜明,开朗。高兴难过全写在脸上(南美洲人基本没有难过的时候)。Diego是警察,他看到我拉力服上的闪光装置表示很好奇,说隔得很远都能看见红光闪。我这才想起夜光警示器没关。让Diego帮我按后背的按钮,结果他在我后背的控制板上摸索了半天也没关掉我的闪光灯,可能是他们从来没见过这种夜间安全装置的缘故吧。
   Diego左手接过我送的蓝牙耳机右手竖起大拇指跟我合影

来自Comodoro的Diego一家,妻子Andrea+两小孩,老公是公务员(警察)、老婆生了四个小孩后就当全职妈妈。现在利用假期开车去布宜诺斯艾利斯看病。老婆肿瘤,小孩心脏有问题。但一家人开着一台雷诺两厢车其乐融融,有说有笑,去看病的来回路上时间基本都花在到处游玩上,阿根廷人最爱的烤肉基本一顿都少不了,丝毫看不出是一个家里有两个重疾病人对家庭,或许这就是南美洲人的乐观性格。后来翻看Diego脸书的时候才发现他小儿子一生下来就有心脏问题,这几年时不时就去布宜诺斯艾利斯看病,Diego脸书上最爱发的就是他的小儿子,看得出全世界父亲对儿子的爱都是一样的。
  第二天像他们告别的时候,想祝愿他们全家健康平安,但这句话忍在嘴边一直没说出来,感觉人家那个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送这种祝福实在不妥,只有在心里默默祝福他们一家。
  或许只有我们亚洲人面对苦难的时候会思想比较沉重,思想负担大于其他实际的负担病痛、经济压力,是不是我们亚洲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国家都这样?不知道,但南美洲的人一直都是天生乐观,好多人吃了上顿不会愁下顿,过得了今天不会想明天。存钱对他们是可能的事情,超市买生活日用品都要分期付款下个月还。





作者: Alejandro    时间: 2020-4-26 20:57
公路上最怕大卡车,不论你是小汽车还是摩托车,不论中国还是外国。

加速,
变道,
并行,
超越,
变道。

经常摩旅的人都知道跟大卡车并行是很危险或者说很难受的,特别是摩托车跟卡车车头平行那一瞬间,混乱的气流到了最强劲的时候,摩托车就感觉被突然拉了一下。
当然有经验的人都会提前在骑行姿势上做好准备,对这种突然拉扯的气流有所准备。而不是受到惊吓而去乱碰刹车和油门。

第一天,行李又高又靠后,露营装备直接捆到了尾箱顶上,行李被放倒了气流最乱的中心。国内我的车跟现在阿根廷这台是同款,所以每次超车时候气流的力度我都能感觉到明显差异。
第二天把尾箱顶上的行李挪走一切都解决了!



阿根廷绝大多数的人口都集中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爱丽丝和另外两个超大城市里,一旦出城就像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三百万平凡公里国土,是中国的三分之一,完全是一个原始荒芜的世界。
公路基本都是双向两车道,路上限速牌写着:小车110,大客车100,大卡车80。
为了安全我巡航速度都是一百码,但超车的时候还是毫不含糊的,500cc的动力绝对是可以碾压100码行驶的各种汽车的。超车就讲究个干净利落,这一点500CC的车做得很好,不像250的车降档加油,急吼吼的冲到一个跟大卡车平行的位置结果半天超不上去。长时间占据对向车道,和巨无霸卡车并行的那几秒钟是最危险的。



作者: Alejandro    时间: 2020-4-26 21:00
Day7 la adela-Genreal Conesa  160km

中国到阿根廷30是小时的飞行,
12个小时的时差,
时差发作的时候,
人要么困得要死要么就是想睡睡不着,
帐篷里睡到凌晨5点钟时候就醒了。

昨天La Adela的科罗拉多河就正是进入巴塔哥尼亚地区
([color=var(--weui-LINK)]世界尽头,巨人之地,巴塔哥尼亚),
早上还有点冷,
爬出帐篷穿好衣服,
三两下修好了汽油炉子,
准备烧一壶开水装不锈钢瓶里抱着取暖。
调时差这种事情真是急不来,
本来想抱着暖水瓶再继续睡,
结果躺回去去一点睡意都没有了,
真尴尬!
只有起来接上营地的电源上上网,
敲敲电脑键盘打发时间。

(凌晨5点的巴塔哥尼亚天还没亮)

七点来钟天亮了,
拿出国内带来解馋的方便面,
开水里煮三分钟是我一贯保持的方便面黄金时间,
但煮好面准备吃的时候发现这次出来即没带筷子更没带刀叉,
锅里的方便面可不会等我,
试了试用喝汤的方式“喝”泡面,
却根本无法入口,
只有抄起两根树枝洗了洗当筷子用,
吃泡面的时候我居然想到了,
西方人连吃饭都用铁器,
要是他们没刀叉那可就无解了


        收拾好露营装备,慢悠悠的跑了160公里,到了一个废弃的加油站。斑驳的墙壁和古董般的加油机让我瞬间感觉到了一种往日辉煌但现在没落的沧桑感,至少这种跳字的加油机在我的记忆里从没见过。
(谁要是急着加油而跑到这个加油站肯定要崩溃)
     午饭是烤羊排+米饭,当然啦没有老干妈的阿根廷烤羊排是没有灵魂的。阿根廷的牛肉羊肉就是好!难怪中国超市里面最贵的那几片进口生牛排都是阿根廷的。只要随便加工一下就是一顿美味,外酥内嫩香脆扑鼻的烤羊排让我实在无法不喝一支冰啤酒。


    冰镇啤酒加烤羊排,几口下肚我都有点飘飘然了,突然想起来酒后不能继续骑车了。而这个时候正好是中午犯困的时候。虽说前两天因为种种原因比如说行李捆绑([color=var(--weui-LINK)]迫不及待的仓促出发),比如说不适应车辆([color=var(--weui-LINK)]关于车辆高速巡航时候大卡车带来的横风),前两天跑得很少,但今天居然跑得更少,才跑160公里就准备休息。
    还好我不是请假出来的上班族,
    还好KPI跟我没关系,
    不用着急赶一个收假时间,
    说走就走不容易,
    但是想停就停却更难。

    饭馆隔壁就是一家看起来很干净整洁的小旅馆,果断入住。可没想到就是在这个看起来荒无人烟的地方我这个东方面孔居然遇到出国两周来的第一次盘问。
     旅馆老板娘是那种纯血的欧洲人,一双蓝色的眼睛虽然迷人却透露着一种冷冷的高傲,好像就是在展示他们的祖先就是北欧高寒地带的人。
    老板娘不慌不忙的问了我来阿根廷多少天?从哪个国家来的?要去哪?慢条斯理,而此时的我由于午饭后犯困,真是有点失去耐心。这时候我又想起了第一天晚上酒店的尴尬,那一晚脸红的感觉又上来了[color=var(--weui-LINK)]让我脸红的阿根廷乡村酒店。其实就是酒店老板在阿根廷查出首例感染者之后的警惕,盘问过之后我也就顺利入住了。

这也许是单日里程最少的一天,风和日丽,跑到中午12点就决定收车,单日160公里。



作者: Alejandro    时间: 2020-4-26 21:02
巴塔哥尼亚 巨人之足[color=var(--weui-LINK)][url=]125看世界[/url] [color=rgba(0, 0, 0, 0.298)]4月1日

过了科罗拉多河就正式进入巴塔哥尼亚高原。

现代人类的祖先,大约在十几万年前从非洲出发,走向全世界。大约在3万年前,他们到达了黄河流域,直到1.5万年以前,才到达了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地区,这里成为现代人类走向全球的远征终点。由于人迹罕至,地势险峻,气候极端,巴塔哥尼亚地区保留了大量远古地貌风景,成为冒险家、诗人、艺术家、旅行者的挚爱。



作者: Alejandro    时间: 2020-4-26 21:07
Day 8 拧到底的油门也无法释放自己,眼泪水在头盔里哗哗往下流[color=rgba(0, 0, 0, 0.298)]125ADV [color=var(--weui-LINK)][url=]125看世界[/url] [color=rgba(0, 0, 0, 0.298)]4月2日

Day 8 General Conesa—Perto Madryn  360km
(大理出来8天了,第一次看见乌斯怀亚的路牌)
Ushuaia(乌斯怀亚)2117公里,
经过一个星期里两万多公里旅程后第一次看见Ushuaia(乌斯怀亚)的路牌,
只在网上看过的乌斯怀亚,
今天真正见到了绿底白字实实在在的7个字母USHUAIA!
这是多少年来我所期待的穿越南美洲终点,
油门拧到底,
500CC的拉力车在平直开阔的公路上甩开所有汽车向前冲,
十多年前在南美洲工作时候的一幕幕像放电影一样在眼前闪现,
第一次出国,
第一次领工资,
第一次因为记账错误而熬夜查账,
第一次和一个国家元首对话,
第一次和同事利用周末两天时间通宵坐车出游,
第一次在南美洲被抢得身无分文,
。。。。。。
头盔外风的声音越来越大,
就要爆炸一样,
摩托车泛美公路上以将近140多码速度破风向前,
往日的所有情愫好像都要在这个时候释放出来,
当年多少人立志此生一定要自驾南美洲泛美公路直达世界尽头乌斯怀亚,
而我今天就这样实现了,
世界的尽头已经触手可及,
拧到底油门似乎都无法释放自己,
眼泪水竟然在头盔里哗哗的往下流,
我都想不起多久没有这样释放自己的情绪了,
还好这是一个喜形于色的大陆,
还好这个地方的人民悲伤快乐全写在脸上,
还好这是一个脏脏乱乱五彩缤纷的大陆,
我所有的缺憾在这里都不是问题,
还好此生跟南美洲有过这么一段青葱岁月。。。
       阿根廷乌斯怀亚(Ushuaia),世界的尽头,全世界最南端的城市。这里离布宜诺斯艾利斯三千多公里,离南极却只有800公里。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坐船去南极至少要一周时间,而又乌斯怀亚起航,越过德雷克海峡两天便可到达,这个小镇是通往南极的必经之路。
     南极洲这种摩托车不能去的地方跟我是没什么关系的!

    十多年前在南美洲工作时候随处可见的长途车上都有Panamerican(泛美公路)的标志,每每看到长途车一路向南呼啸而去我的心中都像是有什么东西被扯了一下。
      无奈当年身份只是单位里的一个西班牙语翻译,最多也就周末两天自由时间可以在附近走走。记得当时周末出行最高纪录是跟另外一个西班牙语翻译连夜坐车往南边跑了三百多公里,过一个周末又连夜坐车回公司,虽然累得要死,但那种抓紧一分一秒贪心的多看多玩多吃却是一种再也找不回的感觉。
     离开南美洲后我又去了非洲、美国、欧洲,东南亚几乎是每年都去,去的地方越多越是怀恋南美洲的好。不仅因为在这里挥洒过青春年华,更是因语言相通;人民可爱友好;
南美洲那种充满泥巴味的西班牙语才是我的最爱(chao chao),
欧洲西班牙人那种冷冰冰的(Adios)我不要;
或许我性格中那种热情好动的成分跟南美洲很般配;
或许是因为参加工作第一份工作就在南美洲;
很多方法论的东西都在南美洲的中资公司形成;
不敢讲价值观世界观是在南美洲形成的,
但南美洲已经深深走入了我心中;
或者说我这辈子都走不出南美洲了。
(当年和我同吃同住的西班牙语翻译在南美洲和他的真爱结婚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那片大陆 )


出来的第三天越走越顺,
基本上都是125的速度巡航,
感觉十多年前一直留存在心中的梦想就要实现了!

走泛美公路一路向南便到了世界最南端的城市,
这座最南端城市的最南端,
有一座灯塔,
再往南800公里,就是南极了。
于是,它被定义为真正的「世界的尽头」。

单单因为一座灯塔、一座冰川,一片荒野,就要飞行30多个小时,再长途跋涉一万多公里公里,听起来很酷。但是,值得吗?

答案在于你自己,
成熟的旅行者会明白:
流浪的意义在于
当生命和地理走到了尽头,
你是选择继续走下去,还是转回头。

这些故事,对于长途跋涉的旅行者而言,
也是风景的一部分。
我想不到在这个世界上
还有什么地方比阿根廷更遥远,
那里是天涯。

去南美洲流浪,你将付出巨大的代价。
但平庸的生活,难道就不需要代价吗?
(转自“时差岛”)



作者: Alejandro    时间: 2020-4-26 21:23
Day9 一个骑士的墓志铭[color=rgba(0, 0, 0, 0.298)]原创 [color=rgba(0, 0, 0, 0.298)]125ADV [color=var(--weui-LINK)][url=]125看世界[/url] [color=rgba(0, 0, 0, 0.298)]4月3日

    此行骑的摩托车的主人本应该是阿根廷马德林市的Fernando。2018年他预定了一台500拉力车,可付了之后却很快因为工作的电解铝工厂职业病去世。
摩托车经销商RobertoFernando的好友,Roberto去探望弥留之际病人的时候Fernando第一句话竟然是“我买的摩托车到货了没有?”后来这台500拉力车到货后Roberto没有出售,一直保留下来作为对故人的思恋。
(Fenando 、Roberto 和我都曾经是嘉陵600的车主)
阿根廷40号公路在欧美国家骑士眼中有一种圣神的地位,就像我们中国骑士都梦想着走一遍318一样。这条40号公路上每年成千上万的欧洲摩旅者穿行着。Roberto作为阿根廷当地老牌摩托车经销商和当地知名的摩旅俱乐发起人,多年来从来没见过中国人骑摩托车出现在40号公路上,尽管阿根廷当地经商的中国人随处可见。这次把一台意义非凡的车借给万里之外素未谋面一个中国骑士,可见阿根廷车友对中国人是多么的好!
到马德林市后随Fernando家人去公墓探望了长眠于此的车友。这个城市的公墓,面朝着大西洋,看着每天/潮起潮落,公墓在家人上下班的必经之路上,家人经常都会来扫墓。2018年是Fernando生命的终点,他没能战胜病魔,离开了这个世界。Fernando在电解铝工厂上班,工作环境造成的职业病,从发病到病故总共时间都不是很长。Fernando的墓碑上既有家人的思念,又有摩友的祝福。三块刻字的碑:一块是名字和生卒年、圣经经文,一块是家人的名字和表达思念的文字,还有一块是摩友表达对故人思念的牌子。摩友用他们每个人的名字把Fernando骑车的图案围成一圈,上面写着“旅途愉快骑士朋友,我们都很想念你”,表达着摩友们对他的思念。我想一个骑士的墓碑就是应该这样,有家人的理解,摩友的支持,最后和自己心爱的摩托车一起永恒。
看到Fernando离世的时间2018年12月8号,我的心中忽然一紧:Fernando去世后12天我在地球的另一边发生了很严重的车祸。这难道是冥冥中的巧合吗?!
我骑摩托车停在路上,后面一台越野车竟然直勾勾的以八十多码速度把我连人带车撞飞。头盔碎掉,人昏迷,我老婆赶到急诊科的时候我刚刚醒过来。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竟然对昨天的事情毫无印象,如果不是身上到处是伤痕根本无法相信昨天经历了一场车祸。
车祸当天的记忆就像电脑硬盘被拆走一样,什么痕迹都没有了。这种感觉让我毛骨悚然:人脑子里面的记忆要是被这样全部删除,那曾今有过的一切一切不都一笔勾销了吗?这个人还活着,但是他已经没有了自己记忆,他不记得生命中出现过的所有人,他不记得曾今生命中出现的所有酸甜苦辣,所有经历消失殆尽,过去三十多年就白活了!肇事车行车记录仪视频
同年我还有一个高中女同学也香消玉殒了,而且生病跟Fernando一样都是跟工作环境有关系。大家当时还准备搜集证据跟雇佣方打官司,可后来也没有下文了。不管怎么样人没有了!即便打官司出现最好的结果也只是经济补偿,人呢?最重要的人呢?人怎么都回不来了,我们的同学就这样只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了。
每个人都会死,而我们都在假装不知道这件事情的存在,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任何人。Fernando长眠在这个面朝大海的地方,而我却还能骑上摩托车继续上路,这不是生命给我的机会吗?这仅有的一次生命难道不应该让他绽放吗?

[color=rgba(0, 0, 0, 0.9)]



作者: Alejandro    时间: 2020-4-26 21:26
Day10 “中国摩托车军团”聚首南美洲[color=rgba(0, 0, 0, 0.298)]原创 [color=rgba(0, 0, 0, 0.298)]125ADV [color=var(--weui-LINK)][url=]125看世界[/url] [color=rgba(0, 0, 0, 0.298)]4月4日

    Day10 Puerto Madryn — Caleta Olivia 500km
    在一个加油站里远远看见两台摩托车,骑过去发现居然是“老熟人”
    你们看是不是“老熟人”?
天下摩友是一家  这句话绝对放之四海而皆准
这就是我们的“老熟人”  春风 钱江 ,中国国产三大品牌聚首南美洲
      骑春风的老爷爷Guli用手在胸口划了长长一道,说上个月刚刚做完心脏手术,今天是康复后第一天出来骑车放风,约了好友来沿着大西洋边跑。说做手术的时候真操蛋(原话就是这么讲的que joder!骑摩托车的人果然都很豪放)就怕死在医院里不能再骑摩托车了。跟我讲这个的时候还很紧张的比了个不要声张的手势,说他的家人不知道他出来骑摩托车。哈哈,看样子是家人担心他的身体所以不让他出来骑车。但老爷子讲了,住院的时候我最怕死在病床上,只要能出院我就要骑摩托车!
    果然是真爱!
    Guli老爷爷蓝颜色的眼睛真是好看!有一种鹤发童颜的感觉,最关键是骑上摩托车以后整个人都精神焕发了!怎么看得出来是大病初愈的人呢?!
看着老爷爷那乐观开朗的状态,
想起那句话“骑摩托车的人永远年轻”,
肉体总是会老去,
容颜也必将衰败,
唯有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才能一直焕发活力。
跨上摩托车,拧下油门,
去感受自由的力量,
这种力量会让你心永葆青春。
     希望Guli老爷爷能健健康康,分手之前加上了Facebook,我会一直关注这位满身正能量的阿根廷车友的。


     这两天遇到的人都太让我感动了,昨天的Fernando([color=var(--weui-LINK)]Day9 一个骑士的墓志铭)今天的Guli老爷爷,他们的生命都是燃烧的,而不是苟且的。
     Fernando在重病之际想着他买了但还没到货的摩托车,Guli老爷爷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骑车。
     加油站分手后他们向北,我继续向南,期待下一次的相遇!



作者: Alejandro    时间: 2020-4-26 21:31
[color=rgba(0, 0, 0, 0.9)]Day11 这里的草泥马比318的牦牛还多![color=rgba(0, 0, 0, 0.298)]原创 [color=rgba(0, 0, 0, 0.298)]125ADV [color=var(--weui-LINK)][url=]125看世界[/url] [color=rgba(0, 0, 0, 0.298)]4月5日

摩托车上那点摄影器材拍长焦我尽力了,画质一般的图片都是我的作品,剩下那些都是野生动物摄影大师的作品。
草泥马出没
进入巴塔哥尼亚后,成群的草泥马随处可见,密度远远大于318沿线的牦牛

政府对驾驶员有如下规定
行驶中出现草泥马请立即
  • 降低车速;
  • 打开双闪灯;
  • 禁止鸣笛。

他们就这样淡定的横穿马路

看!那骑摩托车的在偷拍我们!

那纯粹干净的眼神只在这些无人区的野生动物上才能看见
随处可见的铁丝栏杆草泥马根本不放在眼里
身手不是一般的敏捷
虽说你们是同属骆驼科下面的四个不同品种动物,但我这个学西班牙语的还是喜欢管你们叫“草泥马”
但是还是要“一本正经”的为我们的“神兽”正名。
驼羊(Llama)羊驼(Alpaca)原驼(Vicugna)骆马(Guanaco)

有点糊涂吗?不要紧,让我把我们家的家史跟各位讲一讲。早在4500万年前,只有兔子大小的骆驼的祖先就在今天北美大陆上漫步了。在随后的岁月里,它们越来越高大,腿越来越长。嗯,高开叉大长腿是我们骆驼与其他有蹄动物很大的一个不同,所有骆驼科动物的后腿都在髋关节那里与躯干连接,而牛啊马的,在膝盖那里就与屁股融为一体了。大长腿让我们拥有了一项绝技:卧下的时候整个身体都可以趴在自己腿上,不用让妈妈担心肚子着凉的问题。
左驼羊,右马。
大约1200万年前,骆驼史上的远征开始了,一支跨过白令陆桥,穿过苦寒的北极来到亚洲和非洲,演变成今天的双峰驼和单峰驼。另一支则下南洋,穿过刚形成的中美地峡来到南美洲。来到南美的这一支,继承了吃苦耐劳的祖训,在南美洲最艰苦的安第斯山高海拔山区扎下根来。

骆驼家族的“发家史”,箭头示意远征路。图片:wik commons

现生的骆驼科物种。名字对不上号别着急,马上讲。图片:Rodolfo Orihuela
羊驼、驼羊、骆马、原驼,这简直就是鳎马、喇叭、哑巴和喇嘛,怎么分啊?

首先,它们都很萌(废话,我们骆驼科的各个长睫毛杏仁眼,不排队占一周的日历绝对是日历娘眼光有问题。(日历娘:???))。站在那里跟人一般儿高的,是驼羊(Llama,喇嘛)和骆马(Guanaco,关口,不是口关);你能摸摸头说好乖的是羊驼(Alpaca,奥帕卡)和原驼(Vicugna,卫裤涅)。

看好了,高大的是驼羊(驼羊属)和骆马(骆马属)。图片:pinterest

南美之外的人类见到羊驼,是地理大发现之后的事。十五世纪,欧洲人来到南美,对于南美骆驼来说,那是一段黑暗的历史。欧洲人除了猎杀羊驼和其他南美骆驼,更要命的是向这里引进了羊。羊驼们被赶到高海拔高寒低氧的山区,在羊群无法生存的地方,它们艰难的生存下来。

羊的引入,让羊驼的生活更加艰难。图片:Reddit
命运的转机也有赖于欧洲人。十八世纪末,英国有毛纺工厂主见识到了羊驼绒的优良性能,羊驼绒织品赢得了上流社会的青睐。羊驼养殖业在南美、澳洲、北美相继发展起来,虽然没法与羊绒产业的规模相比,但是这依然让羊驼为更多人所知。羊驼也用它们的乖萌征服了越来越多的人。


乖萌的样子和羊驼绒的优良性能,让羊驼走出了美洲。图片:wiki commons
互联网的兴起助推了羊驼的第一波全球热潮,在jpg和gif诞生之前,我们只能从教科书中认识它们,那些插图完全无法展示这种动物的魅力。
羊驼真正封神,发生在中国。那是2009年前后,web2.0时代的到来,不知道从哪个贴吧开始,有人把羊驼与“草泥马”划上了等号。其实,这个名号的诞生要更早,据我的不完全考证,早在那之前,有天津的动漫爱好者设计了一个拖把竹马的形象,命名为“草泥马”。只要你口诵法号,就能感受到里面的狗不理的气味。而那个把拖把头和乱蓬蓬的羊驼联系起来的无名网友,就是给羊驼封神的人。

既然鸡是恐龙后代,过年也要让祖先露个脸呀。来来,一起祝大家龙马精神~绘图:翼狼Elang
2009年,国内还只有不多的动物园可以看到羊驼和驼羊,今天,它们已经是中国动物园里最常见的动物了。

这么多神兽当前,是不是很难控制你既几,已经萌哭了?图片:Information Bolivia South America




如今草泥马已经是中国动物园里最常见的动物之一,你们那动物园里的草泥马是哪一款呢?

引用文献
瘦驼 果壳
guokr.com





作者: Alejandro    时间: 2020-4-26 21:33
Day12 各国摩友的驿站 千里荒漠中的小木屋旅馆[color=rgba(0, 0, 0, 0.298)]原创 [color=rgba(0, 0, 0, 0.298)]125ADV [color=var(--weui-LINK)][url=]125看世界[/url] [color=rgba(0, 0, 0, 0.298)]4月7日

[color=var(--weui-LINK)]巴塔哥尼亚de巴塔哥尼亚  巨人之足
Day12 San Julian- Rio Gallego 380km
进入巴塔哥尼亚腹地,风越来越大,停车头盔里都有五六十码跑的那种风噪,人迎风走很困难,满眼都是灰黄色,景色越来越单一。

偶尔离开公路到非铺装路面野一下
一年365天都这气流  难怪干旱少雨
巴塔哥尼亚地区虽然靠大西洋非但却没有得到暖湿气流,反而长年遭受来自安第斯山脉的气流,终年大风不止降水很少,土地呈现了一种风蚀地貌,外观上跟新疆的戈壁滩看起来很像,但走进一看全是裸露的碎石,植物就只有那些全是刺的耐汗植物。
茫茫几千公里都是在这种荒漠中行进(再也不敢把无人机拿出来嘚瑟了)
虽说我在新疆的百里风区还是见过世面的,但百里风区和千里风区毕竟差了十多倍,大话不能讲太早,否则后面就该出洋相了。
前面至少还有4千公里(巴塔哥尼境内往返总共要跑4千公里)要在这种强风中骑行,想想还是把油门收了收,保持80到100码的速度在柏油路上巡航。
毕竟任何时候安全第一

外国车友在巴塔哥尼亚拍摄的照片
巴塔哥尼亚骑行的真实写照,斜着骑。路基下全是荒漠隔壁

天快擦黑的时候突然发现荒漠中竟然有一个小镇,
小镇外一潭湖水在几百公里的大漠中显得格外清切,
要是这潭湖水边再多种些树那还真像我们敦煌的月牙泉呢!

湖水边散落的小木屋全是度假酒店,今晚就住这了!

德国摩友的大金翼晚上天黑才到,德国人一钻进屋子里就倒头大睡
世界各地的旅行者在这条公路上留下了自己的标志  
只见到徒步,自行车,摩旅这三种旅行者贴标哦!其余的类似自驾游之类的标志可是一个都看不到
这些标志有的是讲述旅行故事
有的是自己和好友的照片
有的是展示自己的旅行的意义,比如说纪念某个人
还有就是纯粹标记旅行路线的
世界各地的旅行者在这条公路上留下了自己的标志  
只见到徒步,自行车,摩旅这三种旅行者贴标哦! 其余的类似自驾游之类的标志可是一个都看不到

全世界车标都有了  怎么能少了我们中国人的 考眼力  看见中国车标了吗?
哈哈 就是啥都看不懂也知道这是个女骑了!
巴西骑友,这条线路上最多的车友就是巴西人,毕竟离得近
凯旋虎带老婆出来摩旅  红色那个是哪国国旗有人认识吗?
这个简约实用 Ro和Eva相信他们老了之后拿出来看一定会很有感觉
看这个小白帽应该是穆斯林
意大利人骑宝马R80GS  哈哈哈那个复古车也来跑大长途摩旅了
这个图片怎么看着像圣雄甘地?
动不动都是环球摩旅的大侠
意大利人骑他们自己的“国产车”来跑这条线
看样子每个国家的人都爱自己的国产车



作者: Alejandro    时间: 2020-4-26 21:36
Day12 各国摩友的驿站 千里荒漠中的小木屋旅馆[color=rgba(0, 0, 0, 0.298)]原创 [color=rgba(0, 0, 0, 0.298)]125ADV [color=var(--weui-LINK)][url=]125看世界[/url] [color=rgba(0, 0, 0, 0.298)]4月7日

[color=var(--weui-LINK)]巴塔哥尼亚de巴塔哥尼亚  巨人之足
Day12 San Julian- Rio Gallego 380km
进入巴塔哥尼亚腹地,风越来越大,停车头盔里都有五六十码跑的那种风噪,人迎风走很困难,满眼都是灰黄色,景色越来越单一。

偶尔离开公路到非铺装路面野一下
一年365天都这气流  难怪干旱少雨
巴塔哥尼亚地区虽然靠大西洋非但却没有得到暖湿气流,反而长年遭受来自安第斯山脉的气流,终年大风不止降水很少,土地呈现了一种风蚀地貌,外观上跟新疆的戈壁滩看起来很像,但走进一看全是裸露的碎石,植物就只有那些全是刺的耐汗植物。
茫茫几千公里都是在这种荒漠中行进(再也不敢把无人机拿出来嘚瑟了)
虽说我在新疆的百里风区还是见过世面的,但百里风区和千里风区毕竟差了十多倍,大话不能讲太早,否则后面就该出洋相了。
前面至少还有4千公里(巴塔哥尼境内往返总共要跑4千公里)要在这种强风中骑行,想想还是把油门收了收,保持80到100码的速度在柏油路上巡航。
毕竟任何时候安全第一

外国车友在巴塔哥尼亚拍摄的照片
巴塔哥尼亚骑行的真实写照,斜着骑。路基下全是荒漠隔壁

天快擦黑的时候突然发现荒漠中竟然有一个小镇,
小镇外一潭湖水在几百公里的大漠中显得格外清切,
要是这潭湖水边再多种些树那还真像我们敦煌的月牙泉呢!

湖水边散落的小木屋全是度假酒店,今晚就住这了!

德国摩友的大金翼晚上天黑才到,德国人一钻进屋子里就倒头大睡
世界各地的旅行者在这条公路上留下了自己的标志  
只见到徒步,自行车,摩旅这三种旅行者贴标哦!其余的类似自驾游之类的标志可是一个都看不到
这些标志有的是讲述旅行故事
有的是自己和好友的照片
有的是展示自己的旅行的意义,比如说纪念某个人
还有就是纯粹标记旅行路线的
世界各地的旅行者在这条公路上留下了自己的标志  
只见到徒步,自行车,摩旅这三种旅行者贴标哦! 其余的类似自驾游之类的标志可是一个都看不到

全世界车标都有了  怎么能少了我们中国人的 考眼力  看见中国车标了吗?
哈哈 就是啥都看不懂也知道这是个女骑了!
巴西骑友,这条线路上最多的车友就是巴西人,毕竟离得近
凯旋虎带老婆出来摩旅  红色那个是哪国国旗有人认识吗?
这个简约实用 Ro和Eva相信他们老了之后拿出来看一定会很有感觉
看这个小白帽应该是穆斯林
意大利人骑宝马R80GS  哈哈哈那个复古车也来跑大长途摩旅了
这个图片怎么看着像圣雄甘地?
动不动都是环球摩旅的大侠
意大利人骑他们自己的“国产车”来跑这条线
看样子每个国家的人都爱自己的国产车



作者: Alejandro    时间: 2020-4-26 21:38
南美洲深夜醒来 想起当年校园时光[color=rgba(0, 0, 0, 0.298)]原创 [color=rgba(0, 0, 0, 0.298)]125ADV [color=var(--weui-LINK)][url=]125看世界[/url] [color=rgba(0, 0, 0, 0.298)]4月7日

酒店每个房间都是一个单独的小木屋,全部都有暖气,进去后就是那种在北方冬天室外进室内的感觉,很舒服。
南半球已经入冬,早晚很冷,但在这个暖融融的房间里就只管吃喝睡。
看一集电视剧,喝一只阿根廷红酒,洗洗睡

熟睡中也不知道是几点,隐隐约约觉得脚很冷,把被子裹来裹去还是觉得冷,翻来覆去终于醒了。
居然被冻醒了!
多少年没有暖气罢工而被冻醒!
朦朦胧胧中好像回到了大学时代的8人间宿舍。当年不知为什么大学宿舍经常半夜停暖气,后半夜就很冷。会被冻醒,那种感觉就现在一模一样!
上铺的张家口兄弟比较抗冻,每次都是一宿舍人全被被冻醒了才轮到他起身,然后他操着那坝上草原的口音来一句“我操  怎么都醒着呢!?”

伸手摸了摸暖气片,一片冰凉。一瞬间这种桥段让我想起了我的母校:青岛农业大学。学校曾经因为节省供暖费开支而把寒假延长,暑假缩短,弄出来了个45天的寒假,一不小心就成了“史上最长寒假”还因此上了CCTV新闻,直到今天随便一搜“史上最长寒假”都能看见我母校在CCTV上的亮相。而半夜停暖气这种桥段上大学的时候经常遇到,没想到时隔多年在南美洲又让我再次回味了大学时半夜停暖气被冻醒的经历。

回顾往昔
大好时光已经逝去   
珍惜当下
过好每一天



作者: zmkailxq    时间: 2020-4-28 07:03
建议各位摩友,去微信公众号去阅览。

作者: 兆虎出击    时间: 2020-4-28 09:31
给楼主点赞,一个人单独撑起一个app!请你保重身体,注意安全!


------------
发布于摩托迷Android客户端    下载APP
作者: Alejandro    时间: 2021-10-9 15:10
测试

作者: 外卖叔    时间: 2021-10-9 18:02
Alejandro 发表于 2020-04-27 04:51
踏上行程的第一天只能用一个“紧”字来形容。
     “能够装下整个世界的三箱”今天在我这一大堆装...

在锅内都很难看到QQ了,拉美还有那玩意?


------------
发布于摩托迷Android客户端    下载APP




欢迎光临 摩托车论坛 (https://www.chyangwa.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