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论坛

标题: 为了心中的梦想,再次去寻找那黄河源头(川藏北线唐番古道) [打印本页]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0 11:22
标题: 为了心中的梦想,再次去寻找那黄河源头(川藏北线唐番古道)
             心中一直有个梦想,去寻找母亲黄河的源头,去年已经去了一次,但是因为没有了解透彻,以为我走到了黄河上游的鄂陵湖畔,上到黄河源头的牛头碑就算是已经到了黄河源。可是回到家里后又重新查阅了资料,才发现自己到的只是象征意义上的源头。并非真正的黄河源。于是就有了再去一次的念头。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0 12:07
             上面发的是我去年在牛头碑和鄂陵湖的照片,这次在我去之前,好多弟兄们都打电话说要给我送行,我大部分都一一推了,因我我希望低调出行,安全回来了,那怕再大的阵势我也不怕,呵呵。在这里一一感谢了,不过还有几个小弟兄不管三七二十一,非送不可,实在推不掉,只好在出发前一天晚上,和他们一起把酒言欢,大喝特喝。摩友的豪爽也是不得了滴













16.jpg (146.86 KB, 下载次数: 112)

16.jpg

18.jpg (153.84 KB, 下载次数: 118)

18.jpg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0 12:26
            头天晚上喝的舒服,得劲。好好休息了一晚上之后,第二天就和0531还有石头一起集合开始出发了。我们的路线是317,而焦作还有一帮弟兄们要走滇藏。我们约好了在巩义的黄河桥头见一面再一起出发。我们早早就到了,焦作的弟兄们还没到,而孟州的摩友听说我们要进藏,早早就在那等着我们,他们起的大早来送我们的,很感动。他们是海风,黄杰,白杰,零距离等。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0 12:32
           再等一会,焦作的弟兄们也都慢慢来到,人多了,也热闹起来,大家兴致都很高,聊天叙旧,祝福祝愿。感觉真好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0 12:36
         天色不早,大家决定合影留念,然后各自出发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0 13:02
        他们大部队是去了云南方向,我和0531去四川。一路都是熟悉的,然而出师不利,没到三门峡我的维迈通坏了,电话用不成,那心里就不点着急了。于是决定在三门峡再买一个,可是这个东西除了我们玩摩托的,别的地方还真不好买,于是想了想,我给晕倒打了个电话,让他帮我在三门峡找一个熟悉的摩友帮我。中午的羊肉汤也没心思喝了。没想到的是晕倒很快就联系上了七宝,而七宝马上找到我们,带我们去当地的一个俱乐部帮我又重新买了一个。在这里谢谢了

1110.jpg (51.55 KB, 下载次数: 110)

1110.jpg

1120.jpg (46.93 KB, 下载次数: 107)

1120.jpg

146 - 副本.jpg (136.6 KB, 下载次数: 117)

146 - 副本.jpg

1100.jpg (171.93 KB, 下载次数: 109)

1100.jpg

作者: 旗弟    时间: 2016-5-20 13:05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0 13:12
旗弟 发表于 2016-5-20 21:05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谢谢哥哥来顶贴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0 13:16
      一路无话,直奔陕西,晚上住蓝田。一人一碗面打发了自己。

作者: langzhixinsheng    时间: 2016-5-20 13:29
晚了一步,不然就半路拦截了!祝萝卜哥一路顺利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0 14:05
langzhixinsheng 发表于 2016-5-20 21:29
晚了一步,不然就半路拦截了!祝萝卜哥一路顺利

嘿嘿,欢迎拦截

作者: langzhixinsheng    时间: 2016-5-20 14:07
我在晋豫陕交接处,你已行驶过,哎!

作者: 梦想远航    时间: 2016-5-20 14:29
开心萝卜 发表于 2016-5-20 22:05
嘿嘿,欢迎拦截

祝愿兄弟们一路顺风,开开心心!!!顶顶顶顶顶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0 14:54
langzhixinsheng 发表于 2016-5-20 22:07
我在晋豫陕交接处,你已行驶过,哎!

机会多多,下次我们再相遇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0 14:55
梦想远航 发表于 2016-5-20 22:29
祝愿兄弟们一路顺风,开开心心!!!顶顶顶顶顶

谢谢谢谢,一定开开心心的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0:30
       晚上住的舒服,睡的得劲,早上醒来才发现,居然下雨了,不过下就下吧,雨中游秦岭也是另一种滋味。不过多少有点冷,在山上冻的受不住,也懒得把羽绒服拿出来穿上,就把自己带的酒拿出来喝了俩口。哈哈,反正在大山里也没人查酒驾。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0:40
     住的舒服,睡的得劲,早上起来发现下雨了,不过在雨中游秦岭也是另外一种滋味。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0:59
        继续秦岭,除了冷,景色不错。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1:03
     再来几张,是又湿又冷的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1:07
   再来几张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1:11
     慢慢的就过了秦岭最高峰,开始下山,也就快到了洋县和汉中了。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1:15
      一天在山里跑了400多公里,晚上住到了勉县,条件不错,有个院子好停车。我来了一碗面皮,真得劲。热的现做的。和我们家里的不一样感觉。0531要了一碗面,感觉没有我的面皮好吃吧,哈哈 。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1:40
      这次从勉县出来没多远,不到宁强就开始修路,于是和0531商量了一下,决定不走国道了,走小路穿插到青木川,然后走青川到北川。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1:47
      下面来到古镇看看。感觉也就那个样子,多数都是新建的。对这些新的古镇没什么兴趣。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1:54
        既然来了,就再照几张吧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1:59
        继续出发,往青川出发,路上风景不错。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2:06
  羌寨,有感觉吗?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2:15
     走着走着就到北川了,到这里了就要看看地震遗址,要说当年的汶川地震其实北川有点亏,其实北川最严重,因为地震太严重,道路交通通信全部中断,而当时地震台网测定地震中心在汶川,而整个北川在没有问没人管的状态,只能自救,所以现在有了新北川,老北川县城整个不在建设,也就是说当年的地震把一个县城给毁了。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2:22
   惨,真是惨




















1052.jpg (249.88 KB, 下载次数: 82)

1052.jpg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2:29
     继续吧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2:35
      一个县城转了一个多小时,看得心里很不舒服。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2:41
      继续继续





















作者: Cloud20150210    时间: 2016-5-21 02:46
顶!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2:48
     再来几张,准备出发




















1111.jpg (206.99 KB, 下载次数: 78)

1111.jpg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2:50
Cloud20150210 发表于 2016-5-21 10:46
顶!

谢谢帮顶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3:00
          最后一张是生命之洞,当时打开这个洞,冒着生命危险从里边救出了好几个。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3:46
      参观完北川也就差不多很晚了,再往前一点到一个镇上也就住下了,是禹里镇,顾名思义就是大禹的故乡了。晚上喝了点小酒,睡觉。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3:59
       离开北川后,我们去往汶川,路上还是不错的,风景好,路也好。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4:10
      到茂县遇到羌族有个什么活动,载歌载舞的,看不懂,就拍了几张照片。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4:14
    路上的樱桃不错,又大又甜,买点尝尝。



















作者: 旗弟    时间: 2016-5-21 04:30
狭义上的秦岭,仅限于陕西省南部、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东以灞河与丹江河谷为界,西止于嘉陵江。[1] 而广义上的秦岭是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2] 长约1600多公里,为黄河支流渭河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水的分水岭。由于秦岭南北的温度、气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因而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了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
秦岭被尊为华夏文明龙脉,主峰太白山高3771.2米,在陕西省宝鸡市境内。秦岭为陕西省内关中平原与陕南地区的界山。[3]


作者: 旗弟    时间: 2016-5-21 04:31
广义的秦岭,西起昆仑,中经陇南、陕南,东至鄂豫皖大别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张八岭。其范围包括岷山以北,陇南和陕南蜿蜒于洮河与渭河以南、汉江与嘉陵江支流—白龙江以北的地区,东到豫西的伏牛山、熊耳山,在方城、南阳一带山脉断陷,形成南襄隘道,在豫、鄂交界处为桐柏山,在豫、鄂、皖交界处为大别山,走向变为西北—东南,到皖南霍山、嘉山一带为丘陵,走向为东北-西南。广义的秦岭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秦岭以南属亚热带气候,自然条件为南方型,以北属暖温带气候,自然条件为北方型。秦岭南北的农业生产特点也有显著的差异。因此,长期以来,人们把秦岭看作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

作者: 旗弟    时间: 2016-5-21 04:32
山脉分段
西段秦岭大致可分为西、中、东三段。西段分为三支,北支为秦岭,也称南岐山或大散岭;中支为凤岭,有黄土堆积,水土流失比较强烈;南支为紫柏山,在留坝的西北称柴关岭。这些山岭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而以紫柏山最高,海拔达2610米。秦岭西段分别成为清姜河与嘉陵江、嘉陵江左岸支流与沮水河干、支流以及褒河一些支流的分水岭和发源地。[1]
中段
陕西秦岭的中段称终南山,主要山岭有四方台首阳山、终南山和东光秃山等,海拔均在2500—3000米。是沣河涝河浐河子午河旬河金钱河等的发源地。由秦岭梁向东南延坤的平河梁,主峰是广东山,海拔为2675米。在句河和社川河流域,有近东西向延伸的古道岭、海棠山和羊山,山势低缓而破碎,海拔在1500米左右,是月河主要支流——恒河、付家河和蜀河、池何等于、支流的发源地。[1]
骊山是陕西秦岭中段北麓外延的断块山,主峰是仁宗庙,海拔为1302米。来自骊山的溪流,有的成为灞河的支流,有的直接流入渭河。[1]
东段
陕西秦岭的东段呈手指状,向东南展开。从北向南依次是:太华山蟒岭流岭鹘岭新开岭,海拔均在1500—2500米;南洛河、丹江及其支流银花河分布其间,成为山河相间的岭谷地形。秦岭主脊草链岭和太华山,是丹江、南洛河以及秦岭东段北坡山涧溪流的分水岭与发源地。[1]





作者: 旗弟    时间: 2016-5-21 04:33
地质形成
秦岭山地是古老的褶皱断层山地,秦岭北部早在4亿年前就已上升为陆地,遭受剥蚀;秦岭南部却淹于海水之中,接受了古生时期的沉积。在距今3.75亿年的加里东运动中,秦岭南部隆起,露出海面。2.3亿年前晚古生代的海西运动时,秦岭北部也崛起上升,至三叠纪时,因距今1.95亿年的印支运动的影响,秦岭与海完全隔绝,雄伟的身姿基本成型。进入中生代以后,秦岭林区以剥蚀为主,是周围低洼地区的供给地。距今约8千万年的燕山运动使秦岭在形成以断块活动为主的南北褶皱带构造格架后,秦岭又在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强烈改造下,经大幅度的块断式垂直升降运动而最终形成了现今秦岭的格局。
秦岭的演变,在中生代以前和以后的变化是非常大的。中生代三叠纪时期,中秦岭和南秦岭地区形成了褶皱山隆起带,成为一个广阔的侵蚀地区;以南和巴山地带,是一个广阔的沉降地区;北秦岭(包括渭河断陷谷地)是介于中、南秦岭剥蚀地区与鄂尔多斯沉积区之间的过渡地区。当时,南秦岭的河流往南流入巴山四川海相盆地,中秦岭的河流往北流入鄂尔多斯内陆盆地。
侏罗纪时期,秦岭地带,包括北秦岭、中秦岭和南秦岭,成为具有差异震荡运动的古老准平原,并形成了凤县、商县、勉县和紫阳等许多侏罗纪含媒盆地。秦岭两侧广阔的沉降、沉积地区在逐步收缩,分别向南向北后退;而秦岭地带隆起剥蚀地区却在逐渐扩大。从地貌上看,起伏突出变为平缓,而流域盆地增多且规模变小,分布分散,因而形成了许多侏罗纪的含媒盆地。而两侧河流仍流向陕北和四川盆地中。
燕山运动时期,秦岭地带进一步隆起,并伴有岩浆运动。由于秦岭巴山的隆起,南坡河流向四川盆地移动。由于岩浆活动和差异隆起,绝大多数内陆小型含媒盆地逐渐沉降得越来越低,河流侵蚀更为强烈。因此在秦巴山区两侧的内陆盆地中沉积的白垩系地层的底部和秦岭山地中的盆地里,形成了大量的砾岩。
新生代早第三纪,由于构造运动和缓,因而在这个广泛的均夷作用时期,山地又一次逐渐剥蚀成准平原。在秦岭地区广阔的准平原上分散着许多小盆地,其面积逐渐扩大。在这一时期,除了如徽县和商县这种已经扩大了的中生代盆地外,还发育了如商洛和安康盆地等新盆地。秦岭地区的古老河流自然流入了这些分散的盆地。其时,汉江可能已经大体上发育成现今的形态。汉江的源头当时可能向西穿过嘉陵江,而现今的嘉陵江河源可能就是那时期汉江的源头。因此,汉江可能是秦岭山区早第三纪准平原上早已形成的古老大河。
早第三纪到晚第三纪过渡时期,通过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秦岭又进行了隆升。这次隆升开始分裂成许多倾斜的断块,并在以前沉积的基础上,形成了许多断块盆地,如徽县盆地、洛南盆地、商县盆地和安康盆地,以及在其它区形成的盆地,如汉中盆地。渭河断陷谷地以深断裂与秦岭带分开。秦岭大小断块的形成,分割了早第三纪的准平原,形成了最高一级的夷平面——今天海拔2300-3500m的太白山跑马梁面;其次一级的海拔2600-2900m,以终南断块和佛坪断块岭脊为代表,包括玉皇山、首阳山、终南山、兴隆岭、草链岭的夷平面和海拔1600-2200m,以华山、蟒岭、流岭、马道岭、柴关岭为代表的共三个夷平面。而通过三趾马和在蓝田公王岭地层中发现的大量南方来的动物群的遗迹可以推断当时秦岭的海拔不会超过1000m,从而证明三个夷平面如此大的高程是在第四纪时期中逐步形成的。在分水脊以南的大多数河流都向南流入汉江,而黑河由于水量丰富,足以抗衡秦岭和缓的抬升运动,所以继续向北流入渭河断陷盆地。
到了晚第三纪和早更新世时期,秦岭又发生强烈的垂直升降运动。进入中更新世时期,秦岭山地的上升运动以区域性间歇式抬升为主。以后随着地壳的宁静和上升的交替,逐步形成了第三、第二和第一级阶地。秦岭山地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


作者: 旗弟    时间: 2016-5-21 04:34
主要山峰[url=]编辑[/url]

太白山
太白山跨太白县眉县周至县三县,主峰拔仙台在太白县境内东部,海拔3767米,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7°41′23″~107°51'40"和北纬333°49'31"~343°08'11"之间,直距太白县城43.25公里。太白山山顶气候严寒,冰冻时间很长,常年有积雪,天气晴朗时,雪峰皑皑,因而以“太白”命名。[4]

华山
华山(Mount Hua)古称“西岳”,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在西安市以东120公里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守着大西北进出中原的门户。
华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现存(截至2013年)七十二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其中的玉泉院都龙庙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终南山
终南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的圣地,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西起宝鸡眉县、东至西安市蓝田县,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
诗经·秦风》有“终南何有,有条有梅”的诗句。唐代官绅多在此建有别墅,其中以王维的辋川别墅最负盛名。王维所作的优美山水诗大多是描写此处景色。唐代诗人祖咏的《终南望余雪》有“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的诗句。山中分布有明清以来建造的太乙宫老君庵等大小庙宇40余处,是关中游览避暑的良好场所。

资源概况[url=]编辑[/url]

动物资源
秦岭地区野生动物中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贵品种,鸟类有国家一类保护对象朱鹮黑鹳。秦岭现设有国家级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佛坪自然保护区。其中,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被并称为“秦岭四宝”。在秦岭里,还藏匿着鬣羚斑羚、野猪、黑熊、林麝、小麂、刺猬竹鼠、鼯鼠、松鼠等数不清的哺乳动物,以及堪称世上最为丰富的雉鸡类族群。[6]
秦岭南北的动物也有较大差别。就兽类来说,以秦岭为分布北界的有23种,占兽类总数的42%。秦岭以南的兽类中,有不少南方成分,如华氏菊蝠、金丝猴、大熊猫、猪獾大灵猫小灵猫云豹、羚牛、苏门羚豪猪等。而分布于秦岭以北的兽类,只有8种,占兽类总数的10%,主要有白股阔蝠和黄鼠等。[4]

植物资源

秦岭植物 (23张)



秦岭地区的秦巴山区跨越商洛安康、汉中等地区,一直延伸至河南省,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之美誉。特色产品繁多,如核桃、柿子、板栗、木耳、核桃、板栗、柿子产量居全省之首,核桃产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它还是全国有名的“天然药库”。中草药种类1119种,列入国家“中草药资源调查表”的达286种。

比较而言,秦岭被子植物中约有木本植物70科、210属、1000多种,其中常绿阔叶木本植物占38科、70属、177种,除个别树种外,南坡都有生长,而北坡只有21属、46种。
秦岭以南柑桔、茶、油桐、枇杷、竹子等亚热带标志植物均可生长良好,而秦岭以北柑桔绝迹,却盛产苹果、梨等温带水果。[4]

矿产资源
秦岭地区的关中平原盆地区南部山地矿产资源丰富,不仅金矿、钼矿等蕴藏丰富,而且有大量的非金属矿和建材石料,为发展冶金、建材工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其中潼关、太白的金矿,金堆城钼矿,蓝田玉石等最为著名。
秦岭地区的秦巴山区矿产资源含量高,主要矿产金、银、煤、、铝、锌等,钾长石储量位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钒矿亚洲第一。

水资源
渭河: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今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主要流经今甘肃天水、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7]
汉江:长江最大的一级支流。在源地名漾水,流经沔县(现勉县)称沔水,东流至汉中始称汉水,自安康至丹江口段古称沧浪水,襄阳以下别名襄江、襄水。[8]
嘉陵江:发源于秦岭北麓的陕西省凤县代王山。干流流经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重庆市,在重庆市朝天门汇入长江。
洛河:陕西省内长度最大的河流。它发源于白于山南麓的草梁山,由西北向东南注入渭河,途经黄土高原区和关中平原两大地形单元。

旅游资源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馆”,位于秦岭山脉西段,山体悬崖壁立,状若积麦。自后秦时期开始凿刻,窟龛凿于高20-80米、宽200米的垂直崖面上。存有窟龛194个,其中东崖54窟,西崖140窟,泥塑、石胎泥塑、石雕造像7800余尊,最大的造像东崖大佛高15.8米,壁画1000余平方米。
秦岭七十二峪
秦岭的山谷众多,因而得名七十二峪,它们分布在北坡的潼关县、华阴县、华县渭南市蓝田县长安区户县周至县眉县内,其中著名的山峪有华山峪、大敷峪、文仙峪、蒲峪等。[9]

秦岭 南梦溪 风景相册 (41张)



南梦溪

南梦溪,西安南110公里,宁陕县境内,生态也没被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清水瀑布到处都是,有很多千年古树、奇花异草绝峰怪壁,溪水石潭,随处可见,气候湿润温和,森林茂盛,百草葱郁,古木参天,四季鸟语;林中藤萝缠绕,隐天蔽日,山风过境,林涛阵阵,不绝于耳,峡谷众多,层岩叠嶂,溪水石潭,静影沉壁。
春:翠绿缤纷,莺歌燕语。
夏:红果伴花,虹霁如弦。
秋:万山红遍,落果天酿。
冬:叶干鹿行,鸟兽踏雪。
“谷底山岭小道阡陌,溪水横出,隐天蔽日,即便正午时分,也若处迷宫,不知南北。”[10]

地貌特点
秦岭风光
秦岭山势雄伟,由东向西逐渐升高,陕西境内岭脊海拔约2000米,高峰都在2000-3000米,如华山主峰海拔为2400米,太白山主峰为3771.2米,高出汉水及渭河河谷近3000米之多。秦岭北坡山麓短急,地形陡峭,又多峡谷,南坡山麓缓长,坡势较缓、但是因河流多为横切背斜或向斜,故河流中上游也多峡谷。秦岭山脉入陇南境内后,其走向为西北-东南,主脉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丛山之间形成一些小的盆地。[1]

秦岭北邻渭河平原,其间有大断裂,为北仰南倾的断块构造,因而山势陡峭,形成千崖竞秀的壁立山峰,总坡长不到40公里,河流短促,多急流。[1]

地质特点
秦岭北坡是一条极大的断层,秦岭循着断层上升,而渭河谷地则循断层下降。站在西安一带平原上远望秦岭山脉,山岭自西向东排列十分整齐,崖陡壁峭,巍然突起,成为中国南北之间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而秦岭山脉到了河南省西部的南阳一带突然中断,但再向东又出现在湖北、河南与安徽三省边界,这就是桐柏山大别山。这些山地海拔仅1000-1500米左右,走向略呈西北—东南方向。到了湖北省的广济北面,走向略呈西南—东北向,山势更低,一般为海拔200-300米左右的低矮丘陵,如张八岭等。这些丘陵和桐柏山、大别山连起来构成了一条向南突出的弧形山脉,因为都在淮河以南,故总称为准阳山脉。[11]

气候特点
秦岭山地对气流运行有明显阻滞作用。夏季使湿润的海洋气流不易深入西北,使北方气候干燥;冬季阻滞寒潮南侵,使汉中盆地四川盆地少受冷空气侵袭。因此秦岭成为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以南河流不冻,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土壤多酸性。秦岭以北为著名黄土高原,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冻结,植物以落叶阔叶树为主,土壤富钙质。秦岭山地、白龙江流域尚保存连片森林,并有珍贵动物和植物。佛坪为大熊猫栖息地之一。商洛地区的核桃、岷县的当归等均以高产优质著称。

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
秦岭——淮河线
秦岭淮河一线是东西走向的,它是一月份0度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通过地,再加上冬天的时候,秦岭能够阻挡寒潮南下,夏天又能阻挡潮湿的海风进入西北地区,导致这条线的南北地区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也就成为了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分界线了。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4:50
      来到汶川,自然也要到映秀看看,和北川比起来,这里已经建设的很好了,主要也就是去旋口中学看看,别的已经建好了。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4:52
旗弟 发表于 2016-5-21 12:34
主要山峰编辑

太白山

         谢谢哥哥在这里给我科普秦岭的知识哈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4:55
         继续继续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4:58
       这个学校下面也不知道……哎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5:02
       看得心里不舒服,走人。看风景去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5:06
     看这些比看楼上的图片舒服的很吧,呵呵。继续往马尔康出发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5:13
      继续,再来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5:17
       快到马尔康的路边很漂亮,可惜我的破手机照不出效果。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5:23
        中午在马尔康吃了一碗面,继续出发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5:28
      下午正走着,忽然狂风暴雨,说下就下,还好我们俩个运气好,更好在一个镇子边上商量,是住下还是走。一看要下,赶快躲避到人家一个小超市里。风都快把小超市的门刮掉了,0531一直帮着人家扶门,既然下雨了,住下休息。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8:39
         从襄塘出来路非常难走,不过景色不错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8:42
        继续往色达进发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8:47
          路上很多猴子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8:50
       路也修好了,一路看景,心情不错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8:55
    继续再继续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8:59
    终于来到了色达,先来看五明佛学院,太壮观了,真震撼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9:03
      再来几张,真漂亮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9:09
      再来几张,走人。吃点中午饭去看天葬去。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9:12
    吃过饭,来到天葬台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9:16
      天葬的照片就不发了,发点秃鹫的吧,有些东西看看就行了。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9:19
     基本上是铺天盖地的,很壮观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9:22
    再现几张,回去休息,另外要把车子的主量孔换一下。化油器车,上高原有高反。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9:25
       换主量孔,把原厂的118的换成105的,打火机也打不着火了,只能换成高原打火机,呵呵。看我那个小圈里边的就是主量孔。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9:41
      从色达出来又重新回到317国道,经炉霍,甘孜翻雀儿山,德格翻矮拉山,到江达县。这一天跑了14个小时,543公里。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9:44
     再来继续





















作者: 零下四度的清凉    时间: 2016-5-21 09:46
开心萝卜 发表于 2016-5-21 12:58
这个学校下面也不知道……哎

看完后除了震撼就是痛心了,有机会的话,一定去看看!顶!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9:48
    路上景色迷人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9:49
零下四度的清凉 发表于 2016-5-21 17:46
看完后除了震撼就是痛心了,有机会的话,一定去看看!顶!

           痛心,是什么意思?

作者: 零下四度的清凉    时间: 2016-5-21 09:51
开心萝卜 发表于 2016-5-21 17:49
痛心,是什么意思?

地震遗址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9:54
     继续发图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9:57
     这是雀儿山脚下,特别是这个湖,美的是不要的不要的,可惜相机真照不出效果来,山上仔细看的话,可以看到,是个冰川。好美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09:59
零下四度的清凉 发表于 2016-5-21 17:51
地震遗址

嗯嗯,是的,非常不舒服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10:04
    下面我们爬第一险的雀儿山。名不虚传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10:07
      翻过雀儿山,再翻矮拉山,感觉就没有那么高和险了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1 10:10
     这就算是真正的进了藏啦,也算是阶段性的胜利






















作者: 旗弟    时间: 2016-5-21 14:10
天葬是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的一种传统丧葬方式,人死后把尸体拿到指定的地点让(或者其他的鸟类、兽类等)吞食,天葬核心是灵魂不灭和轮回往复,死亡只是不灭的灵魂与陈旧的躯体的分离,是异次空间的不同转化,西藏人推崇天葬,是认为拿“皮囊”来喂食秃鹫,是最尊贵的布施,体现了大乘佛教波罗蜜的最高境界—舍身布施。而非网络旅游指南中说的“天葬可以让灵魂上天堂”之类的谬传,藏传佛教里没有“人死了可以上天堂”的说法。跟土葬水葬,火葬一样,是一种信仰,一种表达对死者的哀悼的一种方式,其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从其起源、形式、内容以及仪式的实施,都要受到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业方式以及外来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民族乃至不同的社会阶层都会形成不同的天葬仪式。
2015年西藏审议通过关于制定《西藏自治区天葬管理条例》的议案。[


作者: 旗弟    时间: 2016-5-21 14:11
在中国古书中就有关于天葬的记载。例如,“古之葬者厚衣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周易·系辞传》,“盖上也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蚊嘬之。” ——《孟子˙滕文公上》。在现代社会的一些地区的人群中天葬仪式依然存在。

作者: 旗弟    时间: 2016-5-21 14:12
活在非洲东部地区的马赛族人,他们死后将死者的全身用水洗干净之后,细细地涂上一层奶油,放在屋内中央位置,亲属们默跪在遗体四周做一天的祈祷,随后村中长老引路,众人抬着遗体来到荒郊野外,将遗体放在那里,任野兽吞食,飞鸟叼啄,借此表示马塞人死也不同土地结缘。再如,印度境内的帕西人中仍然存在天葬仪式。帕西人中“绝大部分成员仍信仰琐罗亚斯德教,保持原生活习俗”。在琐罗亚斯德教现存的经典《曾德-阿维斯陀经》(Zend-Areta)中有记载,琐罗亚斯德教徒“要把死者放在鸟兽出没的山顶上,让噬鸟喙”。

蒙古族
蒙古族天葬(蒙古语为“腾格里·奥如希拉嘎”),如同土葬沙葬、火葬、双葬、水葬风葬树葬洞葬秘葬一样,是蒙古族丧葬仪式之一。
蒙古族天葬,从其起源、形式、内容以及仪式的实施,都受到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业方式以及外来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在蒙古族天葬仪式中渗透着古老蒙古民族社会文化的深刻内涵,并在其朴素的形式背后蕴含着极其合理的生态大智慧。这种智慧自觉或不自觉地维护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对脆弱的内蒙古生态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如今,蒙古族天葬已经伴随着内蒙古生态环境状况的日益恶化而成为一种历史记忆,甚至已被人们所遗忘。
蒙古族传统的天葬仪式,是将“死者的尸体面孔朝天,盖上一块写有经咒的布,放在荒郊野外,任狐狸、狼、食肉性禽吞食。三天后,亲属前来探视,如果尸体被鸟兽吃得干干净净,或所剩无几,意味着死者生前行善,灵魂归天。如果动得很少或原封未动,就被认为生前作恶,连鸟兽都不愿啄噬。这时,就请喇嘛诵经超度,直到骨肉进入鹰狼之腹,才认为算是尽到了对死者的心意。”
随着时代的变迁,蒙古族天葬的形式在不断地演变,按照丧葬方式我们将其大体分为“同房葬”、“野葬”和“草原葬”三种形式。
同房葬
“同房葬”,在《蒙古风俗鉴》中有所记载,“在古时,蒙古氏族视死亡为不吉祥,死者家中有一‘部日格·格日’(由三个木头支撑而起,在三个木头周围圆形地插入柳条或竹条的粗的一端,在一米左右的地方把细的一端紧紧地用捆绑起来而形成的圆形的简易房),尸体放在‘部日格·格日’中,其他人则牵着牛羊,推着勒勒车远居,即人死后,尸体与‘部日格·格日’同丢弃的葬俗”。在《蒙古族简史》中也有所记载:元朝时的蒙古族“如有人医治无效,在门前插上一把黑毡子裹起的矛,此时照顾病人的亲属外,其他人则不允许进入病者的房中。如皇后因病即将去世时,放在毡子上转移至宫殿外,去世之后放入那个‘格日’(即部日合·格日)。”而“部日格·格日”为了使死者“在另一个世界里,可以有一顶帐幕以供居住”。由此可见,“同房葬”是一种有别于藏族天葬的蒙古族天葬形式。
草原葬
草原葬,是蒙古族天葬三种形式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也是有别于藏族天葬的一种丧葬形式。草原葬又称“‘葬草原葬’、‘丢野葬’、‘露天葬’、‘明葬’、‘升天葬’”。它是将“尸体露天放在鸟兽可以叼食的地方,以便将尸体叼食进鸟兽腹中的丧葬仪式”。“‘草原葬’根据死者的社会地位、家族关系也可分为不同形式”。“对于过世长辈的尸体,儿女将其尸体朝右侧卧放在绿绸上,同时在尾椎骨下放上白色羔羊皮”。此目的是“担心长辈永眠在绿莹莹的大地上时受凉”之意。普通人进行草原葬时“哈达上面铺上白色大帆布,尸体朝右侧卧放。如果故者是男性,右手中指手指肚塞进右耳朵,使其两腿微曲,左手塞进两腿之间(女性则相反),脸对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并用哈达盖住,头枕在用哈达裹起来的石头或稻草上”。这里也体现了蒙古族非常重视右侧这一习俗。如果故者家人重视尸体自然从车(马、骆驼)上倒地过程,“送葬人会把尸体放在勒勒车上推到无人区后,用蛮劲推着勒勒车跑,尸体掉在哪里,那里就是尸体的归处,送葬人说三声‘这里就是你通往长生天的起点’后不回头推车返回”。
野葬
野葬”,野葬也称‘置野葬’、‘弃野葬’等。它是将“死者尸体放置野外后,肉食性禽类将尸体吃掉的丧葬仪式。不过野葬在蒙古高原没有广泛流传,主要在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那里的蒙古族认为土葬不能使死者的灵魂转世,故采取野葬。他们将尸体放置固定地点,天葬师燃起柏烟后无数食肉禽飞至尸体附近,天葬师为死者念超度经,举行野葬仪式。

藏族
天葬是在一定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中形成的葬俗。在远古的西藏社会,曾经出现过“原始天葬”或“自然天葬”。根据一些藏族历史文献的记载,藏族天葬习俗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7世纪以前。据《红史》记载: 古代苯教把世界划分为天、地、地下三个部分,其中天神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吐蕃的第一代赞普和他以后的六个赞普都是顺着天梯降到人间的天神之子,并且都是在完成天神授意的人间事业之后,又顺着天梯回到天上,这就是历史上说记载的“天墀七王”。天葬之说也就被人们宣扬得更加神秘了[2]。
天葬的实行与藏传佛教的兴起及印度文化的输入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学者根据汉文史籍《大唐西域记》中关于天竺(古印度) 有“送终殡葬,其仪有三,三日野葬,弃林饮兽”风俗的记载,认为西藏所行之天葬风俗源于印度古代的“林葬”、“野葬”。而不是藏民族祖宗传承的本土仪式。在藏文史籍中也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并明确地说天葬之俗是在11世纪末12世纪初,由在藏区创立希解和觉宇两教派的著名印度僧人唐巴桑杰带来的。据说他在西藏传法时,大力提倡这种葬俗,并亲自到天葬台为死者超度。由于佛教徒们认为把遗体献给鹰,这是一种功德,能赎回生前罪孽,且利于灵魂转世,因而认同了这一葬法,逐渐在藏区流行成为一种风俗。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西藏一年内大部分时间为冻土层,坚硬难掘且又因树木稀少难以棺葬,便因地制宜地采用了天葬形式。另一种更为可信的说法是天葬与佛教教义相吻合。在佛教中,“布施”是信徒的标志之一,布施中的最高境界就是舍身,佛经中就有“舍身饲虎”的动人故事,况且,按照佛教教义,人死之后,灵魂离开肉体进入新的轮回,尸体就成了无用的皮囊,死后将尸体喂鹰,也算是人生的最后一次善行。[3]
天葬台呈长方形,东西朝向,由一块块厚实的长条形方正花岗石毛坯垒成,西侧有一根碗口粗的石柱,石柱上系着一条哈达,大概是固定死者头颅之用。东侧并列着两块高出天葬台基座约50厘米的大石头,其中一块石头上还置有一把斧子,西侧山坡上散放着尖刀、利刃之类,是天葬师行天葬时用的工具,开葬台上血迹斑斑,透着几分阴森。[3]
到了天葬台,见天葬师首先用随身携带的牛粪生火,火燃着后敷上糌粑,青烟袅袅,直上云天。之后,天葬师盘腿而坐,诵念超度经文,手摇卜朗鼓,吹起人骨做的号子,伏于周围群山之中的鹰鹫得到鼓号声,便纷纷腾空,盘旋于天葬台的上空,陆续降落在天葬师周围,围成一个圆圈,静静地注视天葬师的一举一动。[3]
天葬开始后,天葬师打开裹尸包,将尸体脸朝下置于天葬台上,头部用哈达固定在石柱上。第一刀落在背上,先竖三刀,后横三刀,意思是:“安息吧”接着肢解四肢,割成小块,取出内脏,待这些处理停当,天葬师就向周围的鹰示意。得到天葬师的招呼,鹰鹫纷纷上前,不多时,所有的肌肉和内脏都被子吃得干干净净。天葬师再把余下的骨头砸碎后,拌以糌粑,捍成团团,再把地上的血水粘干,然后扔给鹰鹫,直到没有一点遗漏。做完这一切,天葬师就到山下去洗手和刀具,整个天葬过程宣告结束。[3]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2 01:36
     从江达出来过昌都就要翻朱角拉山了,原来翻过一次,也是五月份,那次下雪,非常难走,我记得是全程一档,慢慢的挪过去的,没想到这次老天照顾,路好走的多。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2 01:39
      这次好多了,估计明年就不用翻山了,318现在全线修好,估计317也快了。路好了,景色也少了。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2 01:42
     这次的朱角拉山让我过的很愉快,不像上次,提心吊胆,感觉像是鬼门关。生怕一不小心就掉下山崖。不过听说丁青地震,就住下不走了,准备打听一下路况再说。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2 01:45
     在类乌齐住下,把衣服洗洗,全部整理一下,问了问路,说是地震和国道没有关系,不过现在的路已经全部修好,也就是说没啥意思了,于是我们决定直接从玉树去黄河源,不再走那曲了,因为青藏线我们也走了几次了。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2 01:49
       往玉树方向的路也很漂亮,让我这次专门换的150车没有用武之地,本来想着317国道非常难走的。结果不是那回事,几乎全是好路,真想念我的250啊。这么好的路跑不快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2 01:52
       到玉树后就转入县道了,没想到的是县道一样的漂亮,好走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2 01:56
    蓝天白云,看着心里真舒服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2 01:58
一直在山里跑,远远看到一滩水,也感觉心里很兴奋的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2 02:01
    再来几张继续出发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2 02:04
     一山又一山,一川又一川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2 02:08
     高原的天,说晴就睛,说下雨马上就下,眼看着前面有点乌云,就会下雨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2 02:10
     一路山路,我们来到了智多县,晚上住在当地的一个武装部招待所。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2 02:13
  雨后彩虹非常漂亮,只是不会照,照片上看不出来

  


























作者: 旗弟    时间: 2016-5-22 04:41
风景好图片美一切尽在不言中

作者: 孤独巡航者    时间: 2016-5-22 06:40
7878好好圆梦。
作者: 孤独巡航者    时间: 2016-5-22 06:43
天葬最环保。

作者: 开心萝卜    时间: 2016-5-22 08:19
旗弟 发表于 2016-5-22 12:41
风景好图片美一切尽在不言中

谢谢哥哥,我也不懂摄影,反正就是随手拍





欢迎光临 摩托车论坛 (https://www.chyangwa.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