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论坛

标题: 在理想中前进 [打印本页]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2:47
标题: 在理想中前进
今生无悔,当青海湖成为我生命里的约定,轮回彼岸,夏去秋来。曾经的几度徘徊,几多彷徨,惰性外露的借口疯狂地吞噬自己,市井的黯然,蹉跎了红尘,也许错过了这次,我可能就错过了今生,错失了心灵的约定,老了岁月,伤了流年。
         我要圆梦里的守望,凝望天涯。彼时的承诺,我默默的走,奔向那样的遥远。
         我坚信,世上有一种意识叫纯净。



                                                                                 

2011年7月27日,接连几天的阵雨,使初入中伏天气的塞外明珠大同市,有了怡人的清爽。东方刚刚泛白,5点多,小刘就和我会合了。出发的日期是我决定的,在网上查看了连续10天的天气预报,为了骑行的凉爽,选择了有阴天和阵雨的天气,日程也是计划好的,到了青海湖,正好会是多云的好天。
      把小里程表归零 ,出发了,希望天气会和我的计划一样好。

[ Last edited by 弥陀佛 on 2011-8-11 at 21:10 ]

DSC_4146.jpg (197.84 KB, 下载次数: 114)

DSC_4146.jpg

DSC_4148.jpg (198.59 KB, 下载次数: 105)

DSC_4148.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2:48
6:10沿G208然后S206南下,旅途的计划,我们是先沿万里长城的走向前进,经怀仁,山阴,朔州,9:50到达小镇阳方口,为长城停下第一次脚步。北边山峦上鱼贯的烽燧依着边墙由远及近,逶迤南下。远方新建的风电,为这里的荒山添加了一些新的姿色。

DSC_4149.jpg (198.22 KB, 下载次数: 104)

DSC_4149.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2:49
转向神池的道口众多,令我不解的是,小刘的手机GPS却显示指向了身边宁武的芦芽山,经过询问路边的大婶,才确定了西行的方向,我们第一次对新版的GPS的准确性,产生了怀疑。
      11.00进入五寨县境,停车休息,解决午饭,两碗非常劲道的凉面。

DSC_4150.jpg (200.07 KB, 下载次数: 109)

DSC_4150.jpg

DSC_4151.jpg (196.55 KB, 下载次数: 107)

DSC_4151.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2:50
时至中午,万里无云,脚下的道路被昨夜的雨所淋湿,依然有着湿润,长城如约般又在这里显出了真容。

DSC_4155.jpg (192.4 KB, 下载次数: 99)

DSC_4155.jpg

DSC_4152.jpg (196.15 KB, 下载次数: 103)

DSC_4152.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2:51
路边看到一辆事故桑塔纳,风雨斑驳,不知已经废弃了多少时日了,侧立在那里就像一座提醒行车安全的纪念碑。

DSC_4153.jpg (197.67 KB, 下载次数: 107)

DSC_4153.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2:51
神保线上看到这样的路牌,是最令人头疼的事,煤车滚滚,心里希望距离短的那条是正确的。

DSC_4156.jpg (191.45 KB, 下载次数: 123)

DSC_4156.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2:53
忻州市高地堎隧道,我看到有个禁摩的标志,长长的隧道中间没有照明,戴好围巾打开车灯,在轰隆隆的煤车边上错过,出来就是收费站,映着阳光眼前一片迷蒙,头盔面板涂了一层灰。

DSC_4157.jpg (197.31 KB, 下载次数: 116)

DSC_4157.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2:53
高山里的民居群奇特宏伟,窑洞从谷底延续到山顶,可惜拍不出眼前的纵深冲击感。

DSC_4158.jpg (198.45 KB, 下载次数: 106)

DSC_4158.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2:54
峰回路转,至此,一直保持着连续的下坡进入保德。
保德县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忻州地区,地处吕梁山脉北段西块,黄土高原东部边缘地带,地势东高西低,呈一面斜坡。东界大山与岢岚县为邻,西面与陕西府谷县隔黄河相望,北面与河曲县接壤,南面与兴县毗连。全县总面积997.4平方公里,南北纵长约45公里,东西宽约21.7公里。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水陆两路连通四面八方,神朔铁路、神保线二级公路、沿黄干线公路、忻保高速穿境而过,是晋西北与陕西、内蒙联系的重要纽带。

DSC_4159.jpg (198.1 KB, 下载次数: 104)

DSC_4159.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2:55
在我猜想黄河就要到了的时候,它的出现却是那么的突然和平静。在庞大的煤车队伍里穿行而出,巨大的石山脚下,一条长长的河堤映入眼帘,一弯清水,一座电站,这就是黄河。

DSC_4161.jpg (195.3 KB, 下载次数: 106)

DSC_4161.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2:56
摩托车沿石子小路颠簸着下到河滩,接触黄河。

DSC_4164.jpg (199.53 KB, 下载次数: 99)

DSC_4164.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2:57
黄河还算清吧,但水量不大,象破碎的湖泊,两岸随处可见抽水上岸的管道。

DSC_4163.jpg (196.19 KB, 下载次数: 125)

DSC_4163.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2:57
这是黄河里的绵鱼,体型象翘起来的尖刀。

DSC_4162.jpg (200.2 KB, 下载次数: 114)

DSC_4162.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2:59
沿着黄河走,哈,这算沿黄公路吗?这是山西的岸边。

DSC_4167.jpg (196.95 KB, 下载次数: 99)

DSC_4167.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3:00
对岸就是陕西府谷县,位于举世瞩目的“神府东胜煤田”腹地,府谷县是陕西省最北端,晋、陕、蒙三省区交汇处,东与山西省保德县、河曲县隔河相望,北与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阡陌相通,西、南与本省神木县地土相连。全县总面积3229平方公里,辖12镇8乡,331个行政村,1350个自然村。
     这里不仅蕴藏蜚声海外的煤炭资源,也盛产誉满全国的优质黄米,是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桥头堡”、世界稀有树种海红果的主产地,也是全国百强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西部十强县、省级双拥模范县、省级平安县、陕西文化先进县、陕西十强县和中国金融生态县。

DSC_4166.jpg (195.94 KB, 下载次数: 108)

DSC_4166.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3:02
过了黄河大桥,就到陕西了。 府谷县城里也是高楼大厦,但我最感兴趣的还是长城,迎面而来,又出现在我面前了。

DSC_4171.jpg (199.79 KB, 下载次数: 93)

DSC_4171.jpg

DSC_4170.jpg (195.72 KB, 下载次数: 116)

DSC_4170.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3:02
神木的方向,道路也是伴随着长城在延伸,欣喜地看到我们单位给神华集团制造的韶山4型电力机车,拉着万吨巨龙在前进。

DSC_4174.jpg (197.3 KB, 下载次数: 97)

DSC_4174.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3:03
沿线看到神木县的长城,山岭之上以烽燧居多,偶尔也有残墙闪现 。

DSC_4177.jpg (199.66 KB, 下载次数: 99)

DSC_4177.jpg

DSC_4176.jpg (199.14 KB, 下载次数: 119)

DSC_4176.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3:05
是我目光的幸运,还是长城的幸运,这个烽火台还有残留的包砖。

DSC_4175..jpg (197.97 KB, 下载次数: 116)

DSC_4175..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3:06
骑着摩托车,在县城里绕了一大圈,这里也是新老城交织,夕阳西下,人车众多。县中心位置的普通旅馆价格非常高,最低190元,在较远地带寻了一间,50元,条件凑和,吃饭洗澡。今天加油93#两次,40元+30元,测算油耗2.1


神木名片
陕西省第一经济强县中国第一产煤大县
2010中国百强县第44名
2010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
2010“中国十佳投资创业城市”
2010“中国十大最关爱民生县”
2010“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潜力县”
2010“中国西部最具投资县”第4名
2009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第17名
2009第四批中国金融生态市(县)
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
中国首开“全民免费医疗”县
宋代名将“杨家将”故里
“陕北民歌”源头

DSC_4180.jpg (197.15 KB, 下载次数: 117)

DSC_4180.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3:07
入夜,在街头闲逛,看到酒店舞厅下,少女少男叼着烟卷,钻进豪车。几个交警在查车,看到拦下来的数量众多的陆虎宝马基本都没有牌照,然后交警在车外等,车主在车里不停的电...
      经济在这里迅速的起飞,然后飞速的发展,夜幕下 ,这里带给你一种异样的冲击感,如汹涌澎湃而至的潮水。

DSC_4182.jpg (194.68 KB, 下载次数: 53)

DSC_4182.jpg

DSC_4181.jpg (195.47 KB, 下载次数: 54)

DSC_4181.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3:12
今天的旅途,会经过怎样陌生的面孔,陌生的景色,行走于大千世界,远眺陌生的城市,穿行,近了又远,没有尘世的束缚,平平淡淡,从从容容,然后驻在生命的某个角落里,安睡。一个人在骑行,就像一个人在流浪,一个人在坚持着自己梦想的流浪,在理想中前进。


                                                                                    
翌日,许是昨天的生物钟,天色蒙蒙,就再也睡不着了,唤醒小刘,清风凉爽中出发,5:40找到这家的油站竟然不是昼夜加油。对面可以看到二郎山。

DSC_4184.jpg (187.97 KB, 下载次数: 55)

DSC_4184.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3:13
二郎山
位于榆林神木县城西1公里处。二郎山山势蜿蜒跌宕,巍峨险峻。窟野河、秃尾河会流于山前,雄伟的长城穿行于后。西边沙石相间,一片果林,东面石壁陡峭,松柏挺立。明代正德十三年(1518),武宗皇帝支神木时曾来此山,他观山状如似笔架,所以将此山御此日:“笔架山”。后来文人学士来此,有观其貌似驼峰,故多称:“驼峰山”。在二郎山前后相距1公里多的山脊上,因地就势、错落有致地分布着100多座殿、庙、亭、阁,如八仙洞、地藏洞、三身佛洞、浩然亭、二郎庙、诸神殿、三教殿、玉皇阁、娘娘庙等。这些古建筑疏密相间,形体各异,布局合理,虽险若固。其间尚留有完整的石刻九龙照壁和石刻卷顶一处,还有壁画2幅、碑石10余通,以及石刻楹联、题字等。这些石刻,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史料价值。由于二郎山的山势雄奇秀丽,古建筑如串珠般遍布在1公里多宽的山峦上,多姿多彩,所以它闻名于山西、内蒙古、陕西等省(区),一年四季游人络绎不绝,成为一方胜境。

DSC_4185.jpg (190.07 KB, 下载次数: 47)

DSC_4185.jpg

DSC_4186.jpg (179.41 KB, 下载次数: 51)

DSC_4186.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3:14
在黎明的山上见到几家老旧油站,但都是加柴油的,终于见到一家崭新的油站,加油的美眉,不知为什么加油时,把油枪弄得一停一停的,加了58元,才加满。很明显,油给的不够。我问她为什么这样加油,她一句话也不说,边上杀出个程咬金:“我们昨天才开业,有问题你按牌子上的电话去投诉!”
      
    7点了,眼前的景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道路的两边,毛乌素沙漠的边缘地带,高大的沙丘无边无际,覆盖着斑驳的植被。天空阴霾,就这样迎来了一个毫无生气的日出。

    今天的旅途,会经过怎样陌生的面孔,陌生的景色,行走于大千世界,远眺陌生的城市,穿行,近了又远,没有尘世的束缚,平平淡淡,从从容容,然后驻在生命的某个角落里,安睡。

DSC_4189.jpg (189.15 KB, 下载次数: 73)

DSC_4189.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3:15
到了榆林,国道上的车辆分成三排在行驶,两边是庞大的煤车大军,摩托车灵巧地在其中穿梭,间隔几公里,便会有交警在调度车流有节奏的停驶 。

DSC_4196.jpg (194.57 KB, 下载次数: 62)

DSC_4196.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3:16
找地方停车吃早饭,发现道边一家客人很多的羊杂碎店。烧饼做的是精致诱人,价格2元一个,长这么大,我还是头一回吃这么贵的烧饼。

DSC_4192.jpg (193.27 KB, 下载次数: 56)

DSC_4192.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3:17
烧饼是酥饼,一层一层的又酥又香,非常的可口美味。老板娘告诉我,市里面统统卖到两元五呐!

DSC_4193.jpg (198.21 KB, 下载次数: 61)

DSC_4193.jpg

作者: 08独步天下    时间: 2011-8-11 13:18
沙发坐下,欣赏。:)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3:19
这羊杂碎可就一般了,除了粉条,没怎么见到杂碎,就是多了点油炸土豆丝,五元一碗,看在酥饼的份上,没什么怨言。

DSC_4194.jpg (187.06 KB, 下载次数: 59)

DSC_4194.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3:20
前方马上就要向西进入靖边了,天气依然非常的凉爽。

DSC_4197.jpg (195.06 KB, 下载次数: 58)

DSC_4197.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3:21
S204其实根本没有爬山,就慢慢感到两边一路伴着土山,这说明一直是在沟谷里前行。这条路,仿佛是林荫大道,沿路两旁有翠绿相伴,而且来往的车辆较少,跑起来非常的惬意。

DSC_4206.jpg (198.59 KB, 下载次数: 51)

DSC_4206.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3:22
靖边的长城,若即若离

DSC_4199.jpg (197.6 KB, 下载次数: 44)

DSC_4199.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3:23
在这很少有村庄的荒郊野谷,也有令人眼前一亮的这般景色。

DSC_4205.jpg (196.47 KB, 下载次数: 52)

DSC_4205.jpg

DSC_4202.jpg (196.31 KB, 下载次数: 58)

DSC_4202.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3:24
陕北横山县响水堡,属榆林境内长城古堡,位于今横山县响水乡所在地,西距县城96里。明正统2年(1437)始筑,后属绥德卫。成化2年(1466)移建黑河山并更名夷堡。成化7年该堡因泉水干涸,不利屯守,于是又迁回原址,仍称响水堡。与归德堡距40里。

DSC_4208.jpg (198.16 KB, 下载次数: 47)

DSC_4208.jpg

DSC_4224.jpg (199.4 KB, 下载次数: 45)

DSC_4224.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3:25
响水堡,  历为边守重地,居落山坡,周围凡三里三百一十步,易守而难攻。晚清甘回猖乱,沿路杀到响水堡,当地乡绅曹家自发组织地方武装,逼退回匪,使响水城堡免遭涂炭,是邑曹家名重一时。

DSC_4220.jpg (199.72 KB, 下载次数: 53)

DSC_4220.jpg

DSC_4218.jpg (199.45 KB, 下载次数: 46)

DSC_4218.jpg

作者: 小进    时间: 2011-8-11 13:27
.....................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3:28
就在响水堡古民居,耳畔听见阵阵直排般的轰鸣,两夫妻驾驶一辆天禧TX150-8来了,热情奔放的两口子,陕北的口音,来自延安。他们已经离家出行一千三百多公里了。分享着他们的幸福和感伤,车型骑姿太累,感慨地,途中差点要把摩托车卖掉。

DSC_4226.jpg (197.67 KB, 下载次数: 59)

DSC_4226.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3:29
简单的相互介绍,天下摩友是一家,我们便自然的组合在一起,继续前行。在陕西印象最多的便是宝塔很多,路边又遇到一个,停车驻足,观赏一番。

DSC_4228.jpg (193.2 KB, 下载次数: 56)

DSC_4228.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3:30
这个塔,看到就觉得惊奇,是我头一次看到用石片和红砖用泥沙砌筑而成的,高大粗旷,名为响铃塔,却不见有任何的铃铛。虽然残破不堪,但依然屹立不倒,充满了风雨雕琢的古韵。
     响铃塔,原名鸿门寺响铃塔,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横山县塔湾镇西南一公里处的红石岩上。据《横山县志》和《陕西延绥镇志》记载:“响铃塔建于元代泰定年间(1324—1328年)与塔下的鸿门寺石窟为同一时代”,距今有八百余年的历史。响铃塔在远处望去像巨人一样高高耸立,塔的整体色彩呈红褐色,与地面几乎要糅合为一体(被誉称为陕北的“铁塔”)。塔共计十一层(传说是十二层),残高27米,底周长24米,塔砖规格23厘米×5.5厘米×19.5厘米(外观呈八边形,密檐阁式砖石塔,内部空心由木棒支撑,一到三层由石版砌成,四到十一层由红褐色的砖垒砌而成,至今保留的较为完整。

DSC_4233.jpg (199.02 KB, 下载次数: 48)

DSC_4233.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3:32
截至目前,响铃塔壁画保留较为完整,但是保护和研究不够。      
  塔内还供奉着神灵,平时前来朝拜和瞻仰的人们还不少。壁画主要绘制了“礼佛”佛教题材的作品,现存22身画像,表现形式形态不一,主要表现的是罗汉礼佛的场景,有的拿着鞭子,有的手握龙头(似“如意”)拐杖,有的双手闭合,有的双手抱礼品,其他典故具体不详,待考。整个壁画面积可达十余平方米,环绕塔内一周,壁画的人物背景都有一个光环,但光环大小不等,绘制的手法较为熟练且老辣,给观众有心理舒畅敬畏之感。壁画着色独特而新颖,主要以裋褐、石青、石绿、紫罗兰、大红和深红等石色彩绘制而成。人物神态感人至深,动作各异,几乎无重复。色彩绚丽,惟妙惟肖,场面宏大的礼佛图彩绘壁画,是研究宗教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对陕北文化发展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依据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夫妻俩告诉我们,传说中,陕西的塔底都埋着一个小塔

DSC_4232.jpg (198.25 KB, 下载次数: 67)

DSC_4232.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3:33
塔下看到赶路的当地老乡经此休息,他们热情地邀请我们吃一种小颗粒的青杏。

DSC_4234.jpg (194.43 KB, 下载次数: 44)

DSC_4234.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3:34
影像谁能记录下内心的感动?漫长的坡道,坚韧的脚步,我们一直目送他们远去。

DSC_4235.jpg (195.64 KB, 下载次数: 38)

DSC_4235.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3:36
湖泊,是沙丘里的眼泪。

DSC_4241.jpg (192.88 KB, 下载次数: 37)

DSC_4241.jpg

DSC_4239.jpg (198.12 KB, 下载次数: 45)

DSC_4239.jpg

DSC_4238.jpg (197.82 KB, 下载次数: 47)

DSC_4238.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3:37
夫妻俩一直打头阵,他们出游没有固定的目的,但就是不想回家,尽享摩旅的惬意。进入安边镇,天空终于下起雨来,我们要冒雨继续赶往定边镇,他们选择停留安边镇。至此我们互留联系方式,微笑祝福,挥手分别。
             相识是缘分,祝你们永远快乐。

DSC_4244.jpg (198.51 KB, 下载次数: 49)

DSC_4244.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3:38
午饭在安边镇,炒面8元,量大,勉强吃完。

DSCF3637.jpg (199.58 KB, 下载次数: 47)

DSCF3637.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3:39
雨停了,国道笔直的伸向远方。

DSC_4245.jpg (196.56 KB, 下载次数: 37)

DSC_4245.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3:40
看到安边的长城,也已是风影残墙,象疲惫的黄土长龙隐在村落里。

DSC_4249.jpg (197.35 KB, 下载次数: 56)

DSC_4249.jpg

DSC_4254.jpg (195.68 KB, 下载次数: 37)

DSC_4254.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3:42
G307的1111号路标,留影纪念,默默祝福我们一路顺利。

DSC_4259.jpg (200.41 KB, 下载次数: 43)

DSC_4259.jpg

DSC_4256.jpg (195.25 KB, 下载次数: 45)

DSC_4256.jpg

DSC_4260.jpg (197.82 KB, 下载次数: 51)

DSC_4260.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3:43
17:30到达定边镇,为了预防明天早起油站不营业,加满油箱。保养摩托,调整链条,洗漱夜宿。住宿:40元双人间。加油58+50。
     
      刚刚安顿好一切,雨,就善解人意地从天而降了,凉爽,在心里是荡漾开来的。   
















精彩在后,敬请期待
作者: 快乐老汉    时间: 2011-8-11 13:49
朋友,你发帖的速度好快吆。#003#
作者: xf601    时间: 2011-8-11 14:29
弥陀佛的文字太优美了,历史文化又讲解的很全面,盼望有朝一日和你出行,听你娓娓道来历史故事
  以后发文要窃取你的文字了,很煽情啊,
  看来我们在神木至伊金霍洛旗途中见到的摩友应该是你们
  :handshake我们30-31号漂流在那条线路上
作者: 金玉老人    时间: 2011-8-11 14:52
(y):handshake#003#终于盼来资深摩友西行的大作。坐下好好欣赏.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6:07
Originally posted by 快乐老汉 at 2011-8-11 21:49:
朋友,你发帖的速度好快吆。#003#

哈哈,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说,感谢前辈关注和支持。:handshake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6:28
Originally posted by xf601 at 2011-8-11 22:29:
弥陀佛的文字太优美了,历史文化又讲解的很全面,盼望有朝一日和你出行,听你娓娓道来历史故事
  以后发文要窃取你的文字了,很煽情啊,
  看来我们在神木至伊金霍洛旗途中见到的摩友应该是你们
  :handshake我 ...

哈,鸣笛招手,我的帖子里面,有关考证历史方面,除了我了解的,有的是引用百度百科里的,开放式的,那里面的一般都比较正确,你可以参考。
   摩旅, 每个人帖子的风格都不一样,但情感应该还是占主要成分的吧,这也是支持我们在前进的动力,相信您理解了这一点,你的文字会越来越精美的。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1 16:31
Originally posted by 金玉老人 at 2011-8-11 22:52:
(y):handshake#003#终于盼来资深摩友西行的大作。坐下好好欣赏.

非常感谢前辈的鼓励和支持,匆忙而就,还没有整理完。
作者: 不倒    时间: 2011-8-11 17:17
弥勒精彩!#003##003##003#
作者: 面拖黄鱼    时间: 2011-8-11 18:42
终于盼来资深摩友西行的大作
作者: 风雨两轮    时间: 2011-8-12 03:15
美图美景,和校尉这下可耍美了



#003##003#
作者: 窑黑摩驴    时间: 2011-8-12 10:52
(y)顶(y(y)随佛兄西行大片感受心灵之旅~~~#003#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2 14:37
Originally posted by 不倒 at 2011-8-12 01:17:
弥勒精彩!#003##003##003#

感谢前辈鼓励:handshake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2 14:38
Originally posted by 面拖黄鱼 at 2011-8-12 02:42:
终于盼来资深摩友西行的大作

哈,感谢您的关注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2 14:39
Originally posted by 风雨两轮 at 2011-8-12 11:15:
美图美景,和校尉这下可耍美了



#003##003#

感谢您的分享,这次非常的快乐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2 14:40
Originally posted by 窑黑摩驴 at 2011-8-12 18:52:
(y)顶(y(y)随佛兄西行大片感受心灵之旅~~~#003#

问好了,荆哥。:handshake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2 14:41
放飞的生活真好,放飞的心底自由触手可及,走出所有的烦闷,把枯燥的生活抛在了遥远的背后,让心随着炽热的阳光去西方的世界,我注定要走向那太阳还巢的地方。



    被楼下房客一阵唤门声弄醒,是凌晨四点多了,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伴着附近阵阵的犬吠,国道上不时地传来过往的汽车在雨幕里穿行特有的呼啸声,由远及近,由近极远。天空朦朦胧胧的泛起灰色,翻身再睡,却再无睡意。

      索性下地洗漱,然后站在窗前看着远处闪烁的灯光,忽明忽暗的霓虹。

DSC_4264.jpg (193.72 KB, 下载次数: 66)

DSC_4264.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2 14:42
自在花飞轻似梦,无边烟雨细如愁。九点钟离开定边镇的时候,雨也彻底停了。长城向西北方向延伸,进入盐池县境。城墙象一道不高的土梁,前后望不到尽头。

DSC_4266.jpg (183.45 KB, 下载次数: 53)

DSC_4266.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2 14:43
1940年秋天,我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四支队千余名官兵,在支队长苏鳌、政委龙炳初的带领下,奉命到盐池县城以东16公里的盐场堡打盐,开展生产自救。

        为了不给地方和群众增加负担,四支队的官兵挥动镢头,在靠近盐场堡的明代长城遗址上掏挖了一百多孔窑洞住宿和生活。战士们一边向当地盐民请教打盐技术,平整盐坑,修筑坝畦,一边组织食盐生产。捞耙不够就用脸盆、用子弹箱子扛。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奋斗,他们克服极度艰苦的生活和工作困难,生产食盐近30万驮,3000万公斤。这些食盐不但被运往陕甘宁边区各县,满足了群众的生活需要,更主要的是突破封锁线输出到白区,换回了边区急需的粮食、布匹、药品、钢铁等紧缺物资,为巩固和发展陕甘宁边区,支援伟大的抗日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五九旅掏挖的住宿窑洞遗址

DSC_4270.jpg (195.35 KB, 下载次数: 60)

DSC_4270.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2 14:45
没有什么能阻挡人类前进的脚步,长城被G307切开一条大口,边墙的北面可以看到一个小水库。

DSC_4276.jpg (192.42 KB, 下载次数: 54)

DSC_4276.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2 14:46
9:30进入宁夏界。

DSC_4278.jpg (195.51 KB, 下载次数: 36)

DSC_4278.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2 14:47
国道和边墙并行,可以看到奇特的地貌,有许多类似坟冢一样的土包,大小不一。

DSC_4288.jpg (198.99 KB, 下载次数: 56)

DSC_4288.jpg

DSC_4284.jpg (195.54 KB, 下载次数: 50)

DSC_4284.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2 14:47
10:20告别盐池县,向西南方向继续前进

DSC_4291.jpg (198.51 KB, 下载次数: 70)

DSC_4291.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2 14:49
奔向大水坑镇,一路进入茫茫的草原。

DSC_4293.jpg (192.13 KB, 下载次数: 148)

DSC_4293.jpg

DSC_4292.jpg (196.25 KB, 下载次数: 58)

DSC_4292.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2 14:49
空旷的道路上只有我们在奔驰,喧嚣不如沉寂,这里属于我们,抬眼望去,只为心悦。

DSC_4295.jpg (198.23 KB, 下载次数: 62)

DSC_4295.jpg

DSC_4296.jpg (199.32 KB, 下载次数: 65)

DSC_4296.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2 14:51
13:20进入红寺堡。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是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主战场,位于烟筒山,大罗山和牛首山三山之间,东临盐池、西接中宁、南起同心、北连利通区、灵武,东西长约80千米,南北宽约40千米,区域面积1790平方千米。已开发土地31.64万亩。
  海拔1240~1450米,为山间盆地,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区。

DSC_4301.jpg (183.91 KB, 下载次数: 50)

DSC_4301.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2 14:53
红寺堡的烧烤比较有名,停车品尝,一元一串,肉大味美,来瓶西夏啤酒,一消劳顿。

DSC_4310.jpg (198.25 KB, 下载次数: 53)

DSC_4310.jpg

DSC_4308.jpg (198.44 KB, 下载次数: 48)

DSC_4308.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2 14:54
风景,离开红寺堡,便有点进入画中游的味道了。融入西北特有的苍凉丘陵伴着荒漠,天地遥无尽头。

DSC_4311.jpg (195.23 KB, 下载次数: 62)

DSC_4311.jpg

DSC_4314.jpg (191.11 KB, 下载次数: 53)

DSC_4314.jpg

DSC_4315.jpg (197.11 KB, 下载次数: 50)

DSC_4315.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2 14:57
宁夏,位于北纬35°14~39°23,东经104°17,~107°39,之间。

         宁夏位于“丝绸之路”上,历史上曾是东西部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作为黄河流经的地区,这里同样有古老悠久的黄河文明。早在三万年前,宁夏就已有了人类生息的痕迹,公元1028年,党项族的首领李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并形成了独特的西夏文化。
  

DSC_5020..jpg (136.4 KB, 下载次数: 60)

DSC_5020..jpg

DSC_4316.jpg (189.4 KB, 下载次数: 32)

DSC_4316.jpg

DSC_5020.jpg (128.87 KB, 下载次数: 45)

DSC_5020.jpg

DSC_4318.jpg (195.89 KB, 下载次数: 75)

DSC_4318.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2 14:59
宁夏地处中国地质、地貌“南北中轴”的北段,在华北台地、阿拉善台地与祁连山褶皱之间。高原与山地交错带,大地构造复杂。从西面、北面至东面,由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相围,南面与黄土高原相连。地形南北狭长,地势南高北低,西部高差较大,东部起伏较缓。

DSC_4324.jpg (196.42 KB, 下载次数: 51)

DSC_4324.jpg

DSC_4321.jpg (188.46 KB, 下载次数: 52)

DSC_4321.jpg

DSC_4329.jpg (195.45 KB, 下载次数: 57)

DSC_4329.jpg

DSC_4328.jpg (199.86 KB, 下载次数: 53)

DSC_4328.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2 15:02
一路无语,忆境若梦,为自己真实地在这样的景象中存在,而充满快乐。

DSC_4339.jpg (198.2 KB, 下载次数: 47)

DSC_4339.jpg

DSC_4336.jpg (199.68 KB, 下载次数: 74)

DSC_4336.jpg

DSC_4337.jpg (192.44 KB, 下载次数: 56)

DSC_4337.jpg

DSC_5008.jpg (200.81 KB, 下载次数: 58)

DSC_5008.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2 15:03
贺兰山绵亘于宁夏的西北部,南北长200多公里,东西宽15~60公里。山地海拔多在1600~3000米,主峰达3556米。古人称之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山势巍峨雄伟,既削弱了西北寒风的侵袭,又阻挡了腾格里沙漠流沙的东移,成为银川平原的天然屏障。山中有丰富的煤炭等矿产资源。山麓部分,1500米以下为荒漠草原带;贺兰山的山脊是中国荒漠草原与荒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分界线。山岭中间,也有一些较低矮的山口,成为东西交通要道。

DSC_4346.jpg (195.52 KB, 下载次数: 46)

DSC_4346.jpg

DSC_5011.jpg (130.9 KB, 下载次数: 52)

DSC_5011.jpg

DSC_4342.jpg (197.08 KB, 下载次数: 66)

DSC_4342.jpg

DSC_4343.jpg (195.69 KB, 下载次数: 74)

DSC_4343.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2 15:05
焉或千军万马,焉或波涛翻滚,面对这里,除了震撼,什么都说不出来!

DSC_4349.jpg (193.97 KB, 下载次数: 45)

DSC_4349.jpg

DSC_4348.jpg (200.19 KB, 下载次数: 49)

DSC_4348.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2 15:06
七点进入甘肃省白银市, 走进喧闹的城市。住宿40元双人间。 桃山加油50元。至此旅程1330公里。

                                           从陕西出发带着宁夏的风在甘肃入梦。

DSC_4350.jpg (188.45 KB, 下载次数: 37)

DSC_4350.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2 15:07
.待续.
作者: xf601    时间: 2011-8-12 16:33
贺兰山脉真壮观
作者: lhf521521    时间: 2011-8-13 03:46
我来助阵,,楼下排好队了,欲知后事如何!!!啪!!!且听下回分解!!:laugh::laugh::laugh:
作者: 太行之鹰    时间: 2011-8-13 09:20
一直关注着。
图文并茂、情感真挚;展摩旅之情怀,述人文之内涵。
兄弟一路辛苦!
帖子高亮并两星精华了!
期待着你的后续报导。
作者: plzty    时间: 2011-8-13 12:04
楼主好文采  非常喜欢的摩旅纪实。期待后续更精彩。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3 12:32
Originally posted by xf601 at 2011-8-13 00:33:
贺兰山脉真壮观

是的,一路欣赏到的贺兰山脉从色彩、容貌、气势各有不同,尽显西北风格,令人大开眼界,。
作者: 道友    时间: 2011-8-13 12:34
喜欢LZ精彩的摩旅纪实。谢谢分享!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3 12:35
Originally posted by lhf521521 at 2011-8-13 11:46:
我来助阵,,楼下排好队了,欲知后事如何!!!啪!!!且听下回分解!!:laugh::laugh::laugh:

哈哈,感谢助阵(b)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3 12:43
Originally posted by 太行之鹰 at 2011-8-13 17:20:
一直关注着。
图文并茂、情感真挚;展摩旅之情怀,述人文之内涵。
兄弟一路辛苦!
帖子高亮并两星精华了!
期待着你的后续报导。

非常的感谢您的鼓励,痛苦快乐,只因,美景在前方...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3 12:45
Originally posted by 道友 at 2011-8-13 20:34:
喜欢LZ精彩的摩旅纪实。谢谢分享!

感谢您的关注,我们一起分享。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3 12:47
白云是流浪的诗人,说过一定要离去,飘逝天外,随风远离。心灵的放飞,我象驾一叶小舟,向着迷离水雾的远方而来。







我俩悠闲地把摩托车骑进油站,加油的美眉脸上充满了好奇,像打量从武侠片里出来的一对儿骑着马初进小镇的游侠。

DSC_4356.jpg (195.55 KB, 下载次数: 57)

DSC_4356.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3 12:49
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是看到了G109第1666个路标。

DSC_4363.jpg (198.11 KB, 下载次数: 47)

DSC_4363.jpg

DSC_4364.jpg (187.69 KB, 下载次数: 57)

DSC_4364.jpg

DSC_4360.jpg (194.92 KB, 下载次数: 39)

DSC_4360.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3 12:51
光影, 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揉合着国道上承载着的疾驰过往,淡定从容。

DSC_4366.jpg (192.57 KB, 下载次数: 47)

DSC_4366.jpg

作者: 大海的水    时间: 2011-8-13 12:52
Originally posted by 弥陀佛 at 2011-8-12 22:53:
红寺堡的烧烤比较有名,停车品尝,一元一串,肉大味美,来瓶西夏啤酒,一消劳顿。

这串看着就香#003#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3 12:53
顺着晨光,我一下子就到了那个遥远的城市。

DSC_4368.jpg (195.89 KB, 下载次数: 40)

DSC_4368.jpg

DSC_4367.jpg (195.02 KB, 下载次数: 41)

DSC_4367.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3 12:54
兰州是甘肃省的省会,处在东经102°30"-104°30"、北纬35°5"-38°之间,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在大西北处于“座中四连”的独特位置。市区南北群山对峙,东西黄河穿城而过,蜿蜒百余里。城市依山傍水而建,层峦叠嶂,既体现了大西北的浑壮雄阔,又展现了江南的清奇秀丽。

DSC_4370.jpg (187.88 KB, 下载次数: 45)

DSC_4370.jpg

DSC_4372.jpg (191.08 KB, 下载次数: 39)

DSC_4372.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3 12:55
兰州厂有我分别20载的同学,握手拥抱,感怀悠悠岁月的流逝,淘尽最珍贵的无价宝,那便是生命里最纯真的友谊。

DSC_4378.jpg (196.56 KB, 下载次数: 46)

DSC_4378.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3 12:57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兰州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1907年(清光绪33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中山铁桥长234米,宽7.5米,有6墩5孔的铁桥,桥上飞架5座弧形钢架拱梁。清光绪33年(1907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了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1954年,整修加固了铁桥,又增加了五座弧型架拱梁,使铁桥显得坚固耐用,气势雄浑。

DSC_4408.jpg (196.86 KB, 下载次数: 36)

DSC_4408.jpg

DSC_4420.jpg (198.55 KB, 下载次数: 39)

DSC_4420.jpg

DSC_4382.jpg (199.67 KB, 下载次数: 45)

DSC_4382.jpg

作者: 弥陀佛    时间: 2011-8-13 12:58
中山桥的前身系黄河浮桥.黄河浮桥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7里处始建的,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4只大船.横排于黄河之上.船与船之间相距5米.以长木连接.铺以板.围以栏,南北两岸竖铁柱4根.大木柱45根.有两根各长50米的粗铁绳.将船固定在河面上.冬季黄河结冰则拆除.春季则又重搭浮桥.[伫看三月桃花冰.冰泮河桥柳色青"的诗句.就是当时浮桥的写照.兰州古八景之一的[降龙锁蛟"也是指这种景色。

DSC_4388.jpg (197.81 KB, 下载次数: 38)

DSC_4388.jpg





欢迎光临 摩托车论坛 (https://www.chyangwa.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