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论坛

标题: 独自徒步横穿大藏北无人区 [打印本页]

作者: addj666    时间: 2010-10-27 11:42
标题: 独自徒步横穿大藏北无人区
经原作者“逆流之河”同意,特转到我们网站来,这个贴在网上的点击率已经超过220万了....

第二次穿越大羌塘无人区已过三月,期间不少志同道合者询问事宜,今儿便呈一贴,简叙过往。
   
    此次穿越从青藏高原的西端至高点界山大阪开始,时间4月20日,一路向东经邦达错、羊湖、若拉错、岗扎日,横穿整个藏北无人区后改由北上进入阿尔金无人区,经可可西里山脉、昆仑山脉、鲸鱼湖……在阿奇克库勒湖遇人,再三天车程至花土沟镇,时间七月五号,总历时77天。在离开界山大阪至阿奇克库勒湖的74天里独处无人区,此间行程1400公里左右,跨度四个月。

   【大羌塘】藏语“羌塘”意为北方的空地,狭义指藏北无人区,实则是所有北方未知的土地。大羌塘包含藏北无人区、可可西里无人区、阿尔金无人区、昆仑山无人区,这四个无人区连片在一起,构成了世界上独有的超级无人荒原。由于可可西里的概念被炒热,以至于大家一度用可可西里代替了这片广袤的荒原,实际上,可可西里不论是行政疆域还是地理疆域都只是大羌塘这片土地的一小部分。
    大羌塘,他是自由最后追逐之地……

穿越路线图.jpg (166.54 KB, 下载次数: 1760)

穿越路线图.jpg

作者: 50726433    时间: 2010-10-27 11:46
勇士呀 !佩服!
作者: addj666    时间: 2010-10-27 11:46
标题: 前戏
三月初入藏,一路烦心事。原装插头居然正负极接反,驮包铆钉再而三的轻易断裂,多个设备共用的充电器损坏……骑车前往阿里,作为前期体能拉练,一路上丢三拉四,先是遗了背包捡回,后失了相机包再寻回,第三次在警察林立的江孜县街头丢了一个大驮包,衣物、太阳能板等尽失。

    无奈,重返拉萨调整,整顿装备。随后与友人去了林芝赏桃花、泡温泉以求转运,更享得“十凤一龙浴”的传奇,想必晦气已散,再返拉萨,做着去阿里的准备。没想到又遇江湖客忽悠,失了小钱又耽搁一周,不得已自己找车速到阿里。谁料自行车竟在途中被颠掉了后轮快拆杆,一时在偏远的阿里无所适从,即便拉萨有零件走邮政快递也得十天不定。多啦同学凭借巧嘴托一司机将快拆杆从拉萨捎来。以为最后一遭,不曾想一次未用的新油炉又断了喷嘴。翌日到处寻焊接,一连三家皆无铜焊,第四家倒是可以,老板事先说明,“如果焊好给十块,坏了可别怨我。”我应下。只见电光闪烁,不消一分钟喷嘴便彻底毁了,无语。又是多亏多啦同学,将自用的MSR油炉及丁丁的睡袋托志鹏捎回了阿里。时间已4月16日了,我已没有多少时间再耽搁,翌日便找车前往界山大阪。

雅江大峡谷的桃花,遗世独立.jpg (120.91 KB, 下载次数: 799)

雅江大峡谷的桃花,遗世独立.jpg

山野中的原生态温泉,边酒边歌(此张友人拍).jpg (112.74 KB, 下载次数: 683)

山野中的原生态温泉,边酒边歌(此张友人拍).jpg

雅江上的漫天黄沙.jpg (81.76 KB, 下载次数: 1201)

雅江上的漫天黄沙.jpg

作者: addj666    时间: 2010-10-27 11:47
因取得了作者的同意,我现在是一字不差的在转帖,速度上会比较慢,大家见谅!
作者: addj666    时间: 2010-10-27 11:49
标题: D1(4-20),16K,宿营5192M
现在正式开始!!!

这是一辆装满废铁的卡车,到达界山大阪凌晨六点。夜黑酷寒中,司机冷得都不愿露头,我独自攀上废铁将自行车取下,慌乱中将跟随多年的鸭嘴兽水袋刺破。好在多带了个友人赠送的MSR水袋,否则我将再度功亏一篑。猛烈的寒风中第一次搭建新帐篷,若不是单层一体结构(1.5层),是搭不起来的。极冷,温度在–15℃下,把头钻进睡袋,却被呛了出来,丁丁睡袋的那个味可不一般。

    中午十一点醒来,大风依旧,全靠身体压着帐篷。烧水吃饭,忽四个边防官兵走近,他们诧异一个人竟在此季宿营界山大阪。我是万分紧张,生怕是堵我的人,去年便是被**从无人区“押”了出来,有此一遭更是疑神疑鬼。好在四个边防官兵不知我的去向,嘘寒问暖,不断叮嘱小心小心。官兵走后,我随即打包装车走向无人区的深处,恐再有变。

    车子沉重,车把难以掌握,途中一个小坡居然要拆掉驮包才能推上来。这对我打击很大,现在硬路且如此,后路漫无边际的荒原如何可行。此次从界山大阪进入荒原竟连一个人也没见着,而去年九月时无人区边缘游牧甚多,可想此时大风低温天气还不是放牧季节。十六公里处有一间羊圈,在龙木错东端,去年也经过,到了此地后再无力推行,决定宿营,好好整理下思绪。安顿好后便去了山谷中寻找湿地,去年多啦和流虻经过时发现,而我竟一无所知,所以这次要寻个明白。

    湿地中泉眼众多,是恒温的地下水,所以外面世界一片冰冻,水里却春意盎然,水草,游鱼……这是我在海拔5200米高原唯一见此的独特地貌。

地下水恒温,所以外面世界冰天雪地,水中一幅春意盎然,有鱼有草.jpg (160.27 KB, 下载次数: 608)

地下水恒温,所以外面世界冰天雪地,水中一幅春意盎然,有鱼有草.jpg

谷地里的积雪被大风吹成尖锥装.jpg (103.98 KB, 下载次数: 738)

谷地里的积雪被大风吹成尖锥装.jpg

此湿地由多啦和流虻发现,附近矿上的人也不知,我去年也是错过.jpg (143.08 KB, 下载次数: 762)

此湿地由多啦和流虻发现,附近矿上的人也不知,我去年也是错过.jpg

作者: 游钓四方    时间: 2010-10-27 11:50
先顶一哈!再慢慢看。#003#:)
作者: 班主任夸我帅    时间: 2010-10-27 11:50
厉害!佩服
作者: 湘H5B926    时间: 2010-10-27 11:51
坐地板上看.这才叫NB
作者: addj666    时间: 2010-10-27 11:51
标题: D2(4-21),0K,宿营5192M
一夜狂风,海啸般此起彼伏。第二日没有往前,而是在羊圈里思前顾后。的确,前事诸多不顺,体能尚未拉练,负重到了极限,咳嗽不见好转,寒风低温甚烈……我并不认为这是一场精心准备好了的旅行,身体和心理上都存有巨大的阴影。何去何往,一直纠结着。心里没底的还有装备,能否承受的住,还没怎么着,驮包铆钉又断了一个,前货架松脱。下午把所有驮包的铆钉撬掉换上准备好的螺丝,效果非常好,整个行程再无有过一次故障。前货架重新调整,由于没有带匹配的扳手,我并不认为一劳永逸了。晚上下定决心,继续往前,其实这个决定一点也不意外。

遍布湿地的小泉眼,水质清冽.jpg (120.55 KB, 下载次数: 651)

遍布湿地的小泉眼,水质清冽.jpg

泉水流出不久便上了薄冰.jpg (58.14 KB, 下载次数: 644)

泉水流出不久便上了薄冰.jpg

幽兰水草.jpg (106 KB, 下载次数: 716)

幽兰水草.jpg

作者: 实达仁    时间: 2010-10-27 11:52
横穿大藏北无人区,天了,这么美的图片,是天堂的圣画呀!赞不绝口!

[ Last edited by 实达仁 on 2010-10-27 at 19:56 ]
作者: addj666    时间: 2010-10-27 11:53
Originally posted by 湘H5B926 at 2010-10-27 19:51:
坐地板上看.这才叫NB



谢谢顶贴,我转折篇帖的最大本意有二,一为纪念我升为银牌#003#  二呢就是想让大家看看跟我们坛子里不一样的旅行方式
作者: addj666    时间: 2010-10-27 11:54
标题: 继续
继续上图

黄昏中的龙木错,如果图片有声音,可以听见排山倒海的风声.jpg (51.11 KB, 下载次数: 587)

黄昏中的龙木错,如果图片有声音,可以听见排山倒海的风声.jpg

黄昏中的湿地.jpg (58.99 KB, 下载次数: 546)

黄昏中的湿地.jpg

羊圈,睡袋下是门板,没有挪动过,和去年一样,感觉昨日.jpg (116.58 KB, 下载次数: 731)

羊圈,睡袋下是门板,没有挪动过,和去年一样,感觉昨日.jpg

作者: addj666    时间: 2010-10-27 11:56
标题: D3(4-22),52.4K,宿营5145M
早起,东西竟塞不进包里,无奈扔掉了三碗糌粑、护肘、冰爪才得以顺利装包。顺着铅锌矿的路找到进入荒原的岔路,岔路在河床上,很难发现,去年就错过,后回头直接插进去的,所以今年寻的特别仔细。接着便是翻越大丘陵,坡顶海拔5275米,也是此程最高点。下午两点过了去窝尔巴错的“岔路”,至此全新的旅程开始,前方的路不再是熟悉的了。随后吃了一块压缩饼干,冻得硬邦邦,用铁锹砸碎。到了下午六点,边推边骑走了32公里,如果轻装的话速度至少能提高一倍。风越来越大,我打开“伞帆”测试了一下,利用风能的效果远大于预期,一路飞驰。八点后开始留意路边水源准备随时宿营,地图上显示路边有连续泉水并聚集成沟,但我高估了此季的水资源,山谷里一边荒芜,滴水不见。随着天色黯淡,不免有些紧张,“伞帆”被吹断了三个辐条,当天便彻毁,并不可惜,只是个试验(被风直接吹了20公里,今后大有利用价值)。

    到了九点半,渐黑透,只好放下自行车,先去了北侧山谷里找水。这是一片宽阔的沙地,连条沟也没有,再远点的地方什么也看不见。我回头取了GPS查看等高线,发现南侧沙地离山势较近便寻去。终于在一条沟壑里发现一块冰,用铁锹砸了20升,冰块很浅,还夹杂着羊粪。回程时逆风,把眼睛给吹坏了,两天里都半眯着。等把帐篷搭好,已经快23点了,融冰又用了40分钟,倦的不想吃东西,喝了点牛奶。没想到,这么快就开始缺水,如此狼狈。

此河汇入马头湖,而湖的北侧有个卫星湖,绝好的溜冰场.jpg (84.25 KB, 下载次数: 556)

此河汇入马头湖,而湖的北侧有个卫星湖,绝好的溜冰场.jpg

途中的溪流,冰层触底.jpg (106.99 KB, 下载次数: 792)

途中的溪流,冰层触底.jpg

夜深融冰,需要40分钟.jpg (56.42 KB, 下载次数: 530)

夜深融冰,需要40分钟.jpg

作者: addj666    时间: 2010-10-27 11:57
标题: D4(4-23),31K,宿营5028M
一整天阴霾,大风不断,不时有冰雹云从身后袭来,又忽而一晴。沙土极重,基本推行。下午3点到了鲁形湖,此处有一间土房,是最后一处人类固定建筑。去年,多啦和流虻曾在土屋里住了三天,无人。今年似乎也如此,但房子前一辆卡车不免让人浮想联翩。我先去羊圈侦查了一番,只有几次小羊羔,它们见了我后就一直跟在身后,心中平添不少暖意。用望远镜查看四周,不见人与羊群,确定无人后用螺丝刀拧开门栓。屋子里很干净,地上有两箱饮料,里屋挂了一串风干的羊腿。炉子上有壶水,微热,说明主人并未远去。我把水袋灌满后出来,将门栓螺丝再拧上,不留一丝有人潜入的痕迹。然后在卡车的工具箱里顺走一把匹配的扳手,解决了最后一个装备上的障碍。前货架每两个小时就松脱一次,组合钳子根本拧不紧,如果没有匹配扳手是迟早要回头的。即便有了扳手,前货架依然每天都要松脱,驮包太重了,所以每天晚上把前货架拧紧成了例行工作。

    快速离开土房子,有了去年一遭,牧民成了我最不想见的人。离开土房子数百米后车辙骤然变的稀疏,沙重的下坡也推不动车子。从路的角度来看,过了鲁形湖才是真正的进入无人区。很多天以后,常怀念起屋子里的羊肉,可惜那时食物充足,车子太重,恨不得多扔掉些东西。

鲁形湖边的土房子,无人,最后的人类建筑.jpg (86.41 KB, 下载次数: 587)

鲁形湖边的土房子,无人,最后的人类建筑.jpg

早晨继续融冰,光线好,羊粪都被捡了出去.jpg (86.14 KB, 下载次数: 548)

早晨继续融冰,光线好,羊粪都被捡了出去.jpg

营地,面对的小山就是昨夜取冰处.jpg (126.8 KB, 下载次数: 623)

营地,面对的小山就是昨夜取冰处.jpg

作者: 人民    时间: 2010-10-27 11:58
在下佩服。
作者: addj666    时间: 2010-10-27 11:59
标题: D5(4-24),19.8K,宿营4951M
十点半出发,天气依旧。可能此段路从界山大阪开始是台地风口,所以风难止歇。风速通常保持在六级,瞬间风速到九级。沙土依然很重,双手适应了沉重的车头,前日被风吹坏的右眼疼痛加剧。下午三点,瞥见右侧山头上有一截凸起物,貌似天线,于是爬上去细瞧,原来是一个铁塔(大地三角点)。上世纪71年,三大军区联合对羌塘做了初步测绘,留下大量三角点和水准点,今天终于得以见识实物。

    傍晚来到邦达错附近的一处泉眼,泉水流进冰封湖区,冰面上黄斑遍布,是风携来的黄沙与尘土。近湖冰面有很多裂口,我推测下面有泉眼,而非冰层融化所至。邦达错西侧便是通往克里雅山口的岔路,越野车可以直接开到山口,我一路留意,却没有发现车辙。阴霾天空终于呼啦啦飘下雪来,我不慌不忙搭好帐篷,附近有如此一口清冽的泉水,便再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了。

伏地风暴团,扫过时天昏地暗.jpg (47.8 KB, 下载次数: 535)

伏地风暴团,扫过时天昏地暗.jpg

71年三大军区联合测绘羌塘时竖立的大地三角点.jpg (69.14 KB, 下载次数: 633)

71年三大军区联合测绘羌塘时竖立的大地三角点.jpg

邦达错冰层上的空隙,推测下有泉眼.jpg (105.13 KB, 下载次数: 508)

邦达错冰层上的空隙,推测下有泉眼.jpg

作者: 江西乐勤    时间: 2010-10-27 12:00
牛,真牛,要顶绝对要顶
作者: addj666    时间: 2010-10-27 12:00
标题: 继续上图
继续上图

风雪说来就来,这个季节天气不应该频繁的阴霾.jpg (112.06 KB, 下载次数: 581)

风雪说来就来,这个季节天气不应该频繁的阴霾.jpg

邦达错一片冰封,野鸭更显旷寂,他也是藏西北四大错之一.jpg (70.52 KB, 下载次数: 612)

邦达错一片冰封,野鸭更显旷寂,他也是藏西北四大错之一.jpg

作者: 边看边走    时间: 2010-10-27 12:01
风景如画。真漂亮。
作者: addj666    时间: 2010-10-27 12:01
标题: D6(4-25),4.3K,宿营5002M
此处风化地貌丰富,充满气泡的火山石随处可见。推车转过小山是一条大冰河,此河是饮水河,从窝尔巴错流出汇进邦达错,去年走过上游,它也是一条动物迁徙通道。饮水河下游极为宽阔,冰层厚有一米,中间是未冰封的主河道,很深。河岸边有很多泉眼,水质极好。

    今天只推行了四公里多,却走了二十多公里探路,主河道是过不去的,北侧邦达错更别想,只能向南寻路找一处浅滩,谁知南侧是更大一片湿地,一直把路逼向西方,彻底南辕北辙,令人琢磨不透。花了四五个小时不得过河的路径。下午横下心一直沿着湿地走,直到山脚下,湿地才止住得以东寻。此处火山地貌丰富,还发现了游牧痕迹,和用火山石垒起的玛尼堆。此处也是最后一处游牧痕迹,想必是一个夏季牧场,再之后的路,荒原彻底与人类社会断绝了关联。寻路一直到天黑,确定了明天行进的方向。

河边泉水众多,平添一丝绿意.jpg (107.57 KB, 下载次数: 249)

河边泉水众多,平添一丝绿意.jpg

此处类似雅丹地貌很多,同时又是火山地貌带.jpg (112.54 KB, 下载次数: 276)

此处类似雅丹地貌很多,同时又是火山地貌带.jpg

从窝尔巴错流出的饮水河.jpg (94.46 KB, 下载次数: 248)

从窝尔巴错流出的饮水河.jpg

作者: 黑白斑马    时间: 2010-10-27 12:02
强人啊 ..
作者: addj666    时间: 2010-10-27 12:03
暂时出去下,兄弟们别等着看啊,还有好多好多的,我也是刚刚收到他同意我转载的短消息,立马就来转啦,我吃饭去咯,晚点继续!
作者: 梦中骑宝马    时间: 2010-10-27 12:03
顶牛哥了!!!
作者: 梦中骑宝马    时间: 2010-10-27 12:04
风景真美呀
作者: 赶着驴车去拉萨    时间: 2010-10-27 12:07
Originally posted by addj666 at 2010-10-27 19:42:
经原作者“逆流之河”同意,特转到我们网站来,这个贴在网上的点击率已经超过220万了....

第二次穿越大羌塘无人区已过三月,期间不少志同道合者询问事宜,今儿便呈一贴,简叙过往。
   
    此次穿越从青藏 ...

(y)(y)(y)(y)(y)(y)(y)(y)(y)(y)(y)
作者: 实达仁    时间: 2010-10-27 12:07
羊圈,睡袋下是门板,没有挪动过,和去年一样,感觉昨日!
       LZ是世界凡人海军陆战队队长,准将,将军极,咱佩服。
作者: 天中摩驴者    时间: 2010-10-27 12:14
此乃神人也!
作者: xiaojingxj    时间: 2010-10-27 12:17
强人咱中国还是不缺的
作者: 天涯无名    时间: 2010-10-27 12:18
只能说佩服
作者: 无名指    时间: 2010-10-27 12:21
太牛了,太神气了,超人啊
作者: hzh76    时间: 2010-10-27 12:26
牛人,顶起。
作者: 天高云淡风清    时间: 2010-10-27 12:33
是男人就应该不断的挑战自己,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才会真正获得灵魂的洗礼。楼主应该不断更新图片,图文并茂地向大家介绍。
作者: 安心鱼    时间: 2010-10-27 12:34
天堂的圣画
作者: 核动力小妖    时间: 2010-10-27 12:43
此贴绝对牛逼呀
作者: 贺昌慢摩游天下    时间: 2010-10-27 12:46
很牛…………
作者: 爱在秋天★云    时间: 2010-10-27 12:53
标题: 新手上路
确实是不错,梦想的地方
作者: Supo    时间: 2010-10-27 12:54
这个要支持
作者: 月亮吴钢    时间: 2010-10-27 12: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成风    时间: 2010-10-27 13:02
勇士~~
作者: 羊丘山    时间: 2010-10-27 13:05
可惜没有装备篇!!!
作者: 老幸福125    时间: 2010-10-27 13:13
痛并快乐地顶。。。。
痛苦地逃避社会的奸诈,快乐地寻求大自然的美丽
作者: semimiyang    时间: 2010-10-27 13:16
强人一个
作者: 土豆游记    时间: 2010-10-27 13:19
(y)(y)(y)
先顶个!!!!#003#
作者: 苍蝇    时间: 2010-10-27 13:21
猛士真男人
作者: 苍蝇    时间: 2010-10-27 13:22
猛士真男人
作者: 与狼共眠    时间: 2010-10-27 13:25
牛人,顶
作者: 土豆游记    时间: 2010-10-27 13:28
期待后继中~~~~~~~~~~~~~~~~~~~~
顶起~~~~~~~~~~~~~~~~(y)

http_imgload.jpg (83.98 KB, 下载次数: 162)

http_imgload.jpg

作者: 何必认真    时间: 2010-10-27 13:29
(y)(y)真是强人
作者: 日照张升    时间: 2010-10-27 13:48
太棒了,佩服。
作者: 山巅孤旅    时间: 2010-10-27 14:17
如果勇气、智慧、装备、知识都有了,最后还得靠运气。
作者: pu777    时间: 2010-10-27 14:26
标题: 建议
感觉楼主善于野外生存,佩服之余建议楼主淘一些新装备,参考一下南极科考装备。
多积累一点机械和电器知识
作者: wxiaosi571    时间: 2010-10-27 14:34
在中国当今的内陆旅行中只有两个地方可以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探险,一个是夏季从楼兰方向单人徒步或自行车无后援横穿罗布泊腹心地带至玉门。(避开罗布镇的那条公路)还有就是徒步由北线穿越羌塘无人区。行走这两处线路除了行程的极具艰辛外,还具有极大地风险性和挑战性。其它的旅行都无法与之类比。
佩服之极,超牛之人啊!
这是真英雄,相比之下,许多的人都没有理由自大。


[ Last edited by wxiaosi571 on 2010-10-27 at 22:42 ]
作者: zyy8475    时间: 2010-10-27 14:39
人家就不是一般人儿。。
作者: addj666    时间: 2010-10-27 14:57
标题: 继续发图
回来了,继续发图

此图才是饮水河南来主道,分叉无数,其右侧是大片泉水滋养的湿地.jpg (106.24 KB, 下载次数: 232)

此图才是饮水河南来主道,分叉无数,其右侧是大片泉水滋养的湿地.jpg

冰层很厚,冰面呈凹陷状,是风吹所至.jpg (90.57 KB, 下载次数: 238)

冰层很厚,冰面呈凹陷状,是风吹所至.jpg

主河道很深,下午碧水间夹杂着黄水带,那是融化的冰雪携带的泥沙.jpg (82.28 KB, 下载次数: 264)

主河道很深,下午碧水间夹杂着黄水带,那是融化的冰雪携带的泥沙.jpg

作者: 桑塔纳    时间: 2010-10-27 14:57
自行车啊,,,
作者: addj666    时间: 2010-10-27 14:59
标题: 继续发图
对啊,我很是佩服他

营地,从上图中可看见遥对的此山.jpg (84.76 KB, 下载次数: 296)

营地,从上图中可看见遥对的此山.jpg

绕路东寻探路,发现游牧痕迹,这是火山石堆砌的玛尼堆.jpg (108.06 KB, 下载次数: 326)

绕路东寻探路,发现游牧痕迹,这是火山石堆砌的玛尼堆.jpg

作者: addj666    时间: 2010-10-27 15:01
标题: D7(4-26),11K,宿营5009M
D7(4-26),11K,宿营5009M

朝着昨天探路的方向前进,绕过湿地转向东方。下午两点再度遇到曲折的饮水河,这次是躲不过去了。河面近700米宽,覆冰,冰面由外至里呈现不同形态。岸边有悬冰、褶皱冰、堆积冰、冰窝、冰凌等。见此情形我断定河水会在傍晚时分消融,所以才造就了如此多的冰形。换上拖鞋探到主河道时发现主河道至少有三条,冰面厚薄不一,水深至膝。我长吁,如过了此河便无法回头了。有很多路都是如此,只能走一次,第二次便没了胆。

    推车强渡,有些冰软,卡着轮胎,得用脚破冰,有些冰厚,底部且半融彻底陷住车子,有些冰水下面是软沙,寸步难行。最后一段冰河拆了驮包才得以过去。整整用了四个小时才过河,腿上被冰块划了数道血口。六点钟时,冰面基本化尽,水面大涨,混沌一片,恰时狂风卷着冰雹袭来。我想,若迟疑一刻,赶上此时怎么也横不下心过河的。

    河岸沙重的超乎想象,且垂直,又卸了一次驮包才推上去。到了日落时分,天气又出奇的好起来,霞光,蓝宇,明月……喜欢这样颜色的羌塘,喜欢这样颜色下的营地。

冰面硬,下而半融,最怕下面还有一层软沙.jpg (76.45 KB, 下载次数: 336)

冰面硬,下而半融,最怕下面还有一层软沙.jpg

这种情况下车轮会被卡的很死,很难弄出来.jpg (115.84 KB, 下载次数: 345)

这种情况下车轮会被卡的很死,很难弄出来.jpg

这类冰薄而悬空,远离主河道.jpg (126.23 KB, 下载次数: 202)

这类冰薄而悬空,远离主河道.jpg

作者: addj666    时间: 2010-10-27 15:03
标题: 继续发图
继续!!!

卸包过河,很是繁琐.jpg (144.68 KB, 下载次数: 236)

卸包过河,很是繁琐.jpg

转瞬,河水混沌,冰雹袭来.jpg (113.04 KB, 下载次数: 288)

转瞬,河水混沌,冰雹袭来.jpg

终于找到曾经的羌塘,金色的黄昏,暖冷色调相间.jpg (121.06 KB, 下载次数: 309)

终于找到曾经的羌塘,金色的黄昏,暖冷色调相间.jpg

作者: addj666    时间: 2010-10-27 15:06
标题: D8(4-27),14.6K,宿营5112M
D8(4-27),14.6K,宿营5112M

昨夜忘了收码表,冻坏,之后路程远近靠GPS数据。

    双路温度计探头冻坏,内置探头到了–10℃就乱码,只能用水银温度计临时采集数据。夜间温度基本在–15℃—–20℃之间,帐篷内温度在–10℃左右。一体式单人帐的好处就是限制了空气流动易于保温,缺点同样大,就是结露现象严重,每天早晨帐篷里的冰霜有半升之多,穿衣服时先把连衣帽戴上,不然冰块呼啦啦的往脖子里掉。

    另外,羌塘的风终于回到了我之前预测的规律上,早晨无风,或极小的风,下午两点后风起逐渐加大,傍晚八点左右风逐渐小,这个规律准确率达到80%。

    今天路况很糟糕,下午在一条古河床的软沙里艰难前行,需拼得全力才前一步,然后停下大喘,速度也就可以在蜗牛面前吹。挣扎了五个小时后,当我看到草岸时,眼睛蓦地湿润一下,终离苦海了。

内帐结露严重,每天都清理出近半升的冰霜.jpg (60.98 KB, 下载次数: 253)

内帐结露严重,每天都清理出近半升的冰霜.jpg

这样的朝阳预示着今天的天气依旧阴霾为主.jpg (49.14 KB, 下载次数: 285)

这样的朝阳预示着今天的天气依旧阴霾为主.jpg

清冷的早晨.jpg (124.59 KB, 下载次数: 272)

清冷的早晨.jpg

作者: 九江老五    时间: 2010-10-27 15:08
除了佩服还是佩服。。。。。(y)(y)(y)(y)(y)(y)
作者: addj666    时间: 2010-10-27 15:09
标题: D9(4-28),18K,宿营5072M
D9(4-28),18K,宿营5072M

上午又进入一段重沙路,苦不堪言。GPS专用的太阳能板短路,查修是二极管坏了,好在备了零件。由于采用了最新的三结非晶硅太阳能板单独给GPS供电,使得GPS高耗电成了历史,七十多天里只因故障换过一次电池,节省了需携带的大量碱性电池。同时备了一块功率5.4W的太阳能板,专给7.4V的相机、DV及其他数码设备供电,路上没缺过电只缺水。

    下午七点抵达普尔错,此湖冰面怪异非常,岸边的冰卷扬上翘,湖岸裂开,推测是大风推冰拱岸所至。冰体夹杂的黄色,应是碱渍。湖对面有很多野牦牛,及两头闪烁不定的棕熊。湖东面是一座深入湖心的半岛,我与之犄角之势扎营。晚上砸开岸边的冰取水,碱味很大,只采了冰回去。第一次煮麦片,第一次带麦片旅行,只因在阿里装包时发现还有一点空间,就买了包两斤的麦片。很不好吃,还是碱水味太重?反正是倒掉一半,其实还是负重的阴影,能轻点就轻点。

早晨晒装备必不可少.jpg (122.79 KB, 下载次数: 308)

早晨晒装备必不可少.jpg

普尔错黯淡的黄昏.jpg (73.49 KB, 下载次数: 245)

普尔错黯淡的黄昏.jpg

被冰拱起的堤岸,再加上羌塘强大的风化力,便如拉链般敞开.jpg (97.1 KB, 下载次数: 201)

被冰拱起的堤岸,再加上羌塘强大的风化力,便如拉链般敞开.jpg

作者: addj666    时间: 2010-10-27 15:12
标题: 继续发图
继续发图

日落前一刻,一道金光照在普洱错上,一切变了模样.jpg (66.51 KB, 下载次数: 233)

日落前一刻,一道金光照在普洱错上,一切变了模样.jpg

不断挤压的冰面.jpg (76.27 KB, 下载次数: 215)

不断挤压的冰面.jpg

取水处,踏过冰锥有一薄冰处.jpg (89.8 KB, 下载次数: 233)

取水处,踏过冰锥有一薄冰处.jpg

作者: 野人无聊    时间: 2010-10-27 15:15
在8264欣赏过~~~~ 确实了得。。。
作者: addj666    时间: 2010-10-27 15:15
标题: D10(4-29),16K,宿营5141M
D10(4-29),16K,宿营5141M

上午绕行普尔错北面,岸边是此起彼伏的大坡,稀疏的草地生出嫩黄,野牦牛多三两结伴各霸一处。忽然有五头结群的野牦牛向我冲来,一时尘土飞扬,雷霆万钧之势,非常有震撼力,对野牦牛脾性不熟悉的人定会被惊吓一番。结群的野牦牛并不会伤人,冲人只是在表述领地,在离人近时会突然九十度转向,绝尘远去,然后停在一处高地远远的观察你。身躯重达一吨的野牦牛其实是荒原中生性最胆小的动物,他们遇人最初的反应是尾巴翘起,前蹄磨地,犄角向前,双眼发红,披身长毛不时抖动,一副不干死你就不叫牛魔王的凶狠劲头(示警)。这种举动是内心恐惧的反馈,期望用凶狠的表情吓退外来之物,你只要壮着胆子不去理睬,当靠近野牦牛群时,他们会突然溃败转身逃去,和先前狠劲截然相反,情势转变之快令人错愕。只有胆大的野牦牛群才会短暂的冲向人,但绝对不会真有胆量查看你的护照。野牦牛群的数量越少,这种恐惧的反馈机制越明显。在羌塘,有经验的司机是不会从两三头野牦牛前经过的,远远的就避开了,实在绕不过去,就点上一根烟等牛吃饱草自然走开。因为野牦牛是会真的顶车,而非流言,能把越野车轻而易举的顶翻。我曾向他们求疑,为什么我推着自行车没遭到过一次恐怖袭击?老师傅给我的答案是我的车太小,牛看不上!离群或发情的孤牛的恐惧反馈机制就更大了,我路过它们时也是心里没底的,那种对峙令人窒息。我个人经验是极慢速度靠近,不要对视牛的眼睛,不要在乎他做什么凶恨的动作,但只要他的前蹄往前迈一步,那怕一小步的挪动,就要利马停下来,给对方一个缓气调整心态的时间。如此反复前行。若逼急了,野牦牛将是地球上最具杀伤力的动物,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一般的***子弹打在它的皮上根本穿不透,顶多一个小眼。以往,无人区附近的牧民会把捕获到的野牦牛皮切下来做菜板,几十年都剁不坏。

    中午时候,夹在背包外侧的360度遮阳帽丢了,还未用一次,没有回去捡,导致以后的日子里一顶抓绒帽白天黑夜里戴到底。好在皮粗肉糙,否则对脸部的伤害是致命的。一点半的时候发现一辆废弃的吉普车,翻了个身,有十几年的历史了,推测是盗猎车。如今,羌塘的野生动物保护的特别好,至少藏羚羊的盗猎极罕有了,但盗猎野牦牛的却应孕而生。盗猎者把野牦牛的头割下弃之,然后扒皮,再把肉剁碎,拉出去当家养牦牛肉买。因为没有硕大的头骨且肉剁烂,难以检查其肉家养野生,这让盗猎者赚了空子。盗杀一头野牦牛肉的利润在万元左右,铤而走险的人不少。盗猎者通常冷季进入无人区,活动直径两百公里左右,所以无人区深处的野牦牛对人的恐惧心里要比外缘的低很多。

    在阿尔金无人区曾发生过一起野牦牛报复盗猎者的行为,母牦牛寻到前日打死小牛犊的盗猎者,钢刀般的犄角穿过那人胸膛,顶在头上,十几天不放下来。母子之情,撼动人心。   

    三点左右出了普洱错盆地,下一坐标是红山大阪,然后下到土则岗日的月牙湖。此时,发现了一条南北纵向的车辙,探了半天路不知走向。我带上地图、GPS、指南针爬上一座小山测算红山大阪方位。山势浑圆,山口难寻,确定大阪位置后抄直线前行。经过一片烂草地时,不想看见的一幕来了,草地上零散着百个劈开的野牦牛头,无疑是盗猎现场。之后是漫长的古河床,软沙铺地,缓上至山脚。

[ Last edited by addj666 on 2010-10-27 at 23:18 ]

野牦牛舌头上长有一层肉齿,可以做梳子,俗称肉梳,牧人用他一头青丝梳到银发..jpg (169.54 KB, 下载次数: 232)

野牦牛舌头上长有一层肉齿,可以做梳子,俗称肉梳,牧人用他一头青丝梳到银发..jpg

野牦牛舌头上长有一层肉齿,可以做梳子,俗称肉梳,牧人用他一头青丝梳到银发.jpg (169.54 KB, 下载次数: 283)

野牦牛舌头上长有一层肉齿,可以做梳子,俗称肉梳,牧人用他一头青丝梳到银发.jpg

野牦牛舌头上长有一层肉齿,可以做梳子,俗称肉梳,牧人用他一头青丝梳到银发...jpg (169.54 KB, 下载次数: 168)

野牦牛舌头上长有一层肉齿,可以做梳子,俗称肉梳,牧人用他一头青丝梳到银发...jpg

作者: addj666    时间: 2010-10-27 15:22
Originally posted by 野人无聊 at 2010-10-27 23:15:
在8264欣赏过~~~~ 确实了得。。。



他的帖在那首发的,呵呵,我也是在那看的....经得作者同意转发过来的
作者: addj666    时间: 2010-10-27 15:24
标题: 继续发图
继续发图

废弃的车子,疑是N年前盗猎者遗下.jpg (93.06 KB, 下载次数: 195)

废弃的车子,疑是N年前盗猎者遗下.jpg

被宰杀的野牦牛,头被割下,硕大,可比车圈,有的头骨被劈开,不知因何,难道是取舌做肉梳子?.jpg (141.21 KB, 下载次数: 215)

被宰杀的野牦牛,头被割下,硕大,可比车圈,有的头骨被劈开,不知因何,难道是取舌做肉梳子?.jpg

大阪下的营地,夕阳金辉,明日还是个好天气.jpg (101.42 KB, 下载次数: 210)

大阪下的营地,夕阳金辉,明日还是个好天气.jpg

作者: addj666    时间: 2010-10-27 15:28
标题: D11(4-30),20.4K,宿营5120M
D11(4-30),20.4K,宿营5120M

上红山达坂的地面很硬,碎石为主,加上下了一个大坡,今天推行距离在过鲁形湖后首次超过20公里。山口平坦,似一条宽阔山脊,海拔最高5256米。上了平坦山口,海拔6356米土则岗日便映入眼帘了,山顶浑圆,丝毫没有一座雪山的筋骨。羌塘深处的雪山大多如此,在经过数次夷平地质运动后不再有鲜明的棱角。谷地里藏羚羊很多,多是十几只成群。自去年在某河谷里看见迁徙的绵延不绝的超大藏羚羊种群后(可能是近年发现的最大种群),便对这种小型羊群完全没了兴趣。

    羌塘的食草动物种群恢复的极快,例如野牦牛、藏羚羊、原羚、鼠兔、旱獭等。深入羌塘深处,你绝不会对突然出现在眼前的藏羚羊感到惊喜,因为太平常了。此季藏羚羊已经公母分群,路上多见带孕的母藏羚羊,公藏羚羊不知迁往何处出了。近年研究,藏羚羊繁育中心不仅只有卓乃湖,整个大羌塘无人区有四个藏羚羊繁育中心,一是卓乃湖,二是兔子湖,三是黑石北湖,还有一个记不清了。我认为,藏羚羊的繁育中心远不止四个,多数种群并没有不可想象的长途迁徙。他们的生育性迁徙大致南北走向,南到中央山脉附近,北到横亘天际的昆仑山脉。   

    藏羚羊看似胆小,其实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羌塘深处的藏羚羊并不十分怕人,最近距离可至30米。它们会安静的看着你,揣测着你是什么玩意,为何走的这么慢。它们会在你的前方来回穿插,时而佯作一副胆小的神情踌躇不定,实则逗你玩。性格决定命运也适用动物,藏羚羊就是典型代表,它跑的快,身姿矫健,最厉害的是头顶一对长角,其硬度和锋利是数一数二的。如果它们转了性,三头藏羚羊戳死一头狼是很简单的事情。可它们倒好,这对角是在发情时和竞争对手玩命用的,一剑封喉啊!

    下达坂有段路陡直,试着骑车顺坡溜一段,却被厚重的沙土绊了大跟头,前货架松脱,一驮包直接飞到沟壑里。至山下就是土则岗日脚下的月牙湖,湖面冰封,近岸稍融,依然是个重矿水湖。月牙泉岸边有许多露头的岩石,风化的极为厉害,一道道的排列,有如城墙,有如房舍,因此也使得我数次停下侦测。心里是明白的,只是那些风化的岩石造型太拟物了。其中一人形石头还折腾我躲到一沟里用望远镜看了许久,太逼真了。湖岸散落的黑色火山石也很多,总之这一处地貌非常奇特。

    过了月牙湖进入一片不见边际的古湖床,我的GPS地图显示这一带是一个触须般的大湖,如今放眼望去,四周一片荒芜,不见一水一冰。粗略测算,这片古河床将近1200平方公里。羌塘是一个没有大比例地形图的地方,也没有过大比例尺度的地面实测,地图上的有些地标往往只是一种记忆,比如脚下这片古湖床,几十年前或许还碧波荡漾着。推行在古湖床平坦的沙砾中,极易混淆方向,心理也是,仿佛这就是一片没有方向的疆域。

上达坂的路,碎石地面,硬,已经非常理想的推行地貌了.jpg (119.89 KB, 下载次数: 159)

上达坂的路,碎石地面,硬,已经非常理想的推行地貌了.jpg

借用去年拍的一张动物迁徙的照片.jpg (109.17 KB, 下载次数: 338)

借用去年拍的一张动物迁徙的照片.jpg

土则冈日下的月牙湖,雪山浑圆,没有山骨,一瞥之间有时难以分清山和云.jpg (65.8 KB, 下载次数: 222)

土则冈日下的月牙湖,雪山浑圆,没有山骨,一瞥之间有时难以分清山和云.jpg

古湖床,地上的白渍是盐碱,常会和冰雪混淆.jpg (238.66 KB, 下载次数: 157)

古湖床,地上的白渍是盐碱,常会和冰雪混淆.jpg

作者: addj666    时间: 2010-10-27 15:30
标题: 关于野生动物(上)
关于野生动物(上)
申明:个人体会,非书本,仅参考。



    对于在荒原中行走的旅人,野兽是亘古不灭的话题。
    以羌塘为例,野兽主要有两种,一是狼,二是棕熊。还有两个替补野兽,分别是野牦牛和乌鸦,把他们列入残忍一类随后解释。如何防范野兽伤害,首先自己不要有害它之心,人与动物在本能上的情感是一样的。

【狼】

    此次遇狼七次,其中五次是对狼。狼现在的基本社会属性是神雕侠侣模式,至于集团军似的狼群很罕见了。闲扯一句羌塘的生态问题,现在不是藏羚羊等少了,而是位于食物链顶端的野兽一直没有恢复,导致荒原生态另类失衡。尤其是失去天敌的鼠兔、旱獭把荒原折腾的够呛,直接显现结果就是草原沙化。早在上世纪中叶,狼还是这片荒原的主宰,他们为非作歹,无恶不作,然后政府决定号召牧民打狼除害,就变成现在这副情形了。最近一次关于狼群袭人的有效记录是七几年的一次科考,在巴毛穷宗遇到狼群围困,队员们开枪射狼,而狼前仆后继,饿的以为子弹真是花生米。如今,狼绝对是孤独的。

    我此次第一次遇狼是对狼,一只在前面佯攻,一只在后面守着,这种一前一后是基本战略。首先不要紧张,野兽是能嗅到人的恐惧气息,其次不要后退,后退就等于承认自己是猎物,不要做过大的肢体语言,觉得安全时拍个照片没问题,然后凝视对方的眼睛僵持着。僵持时间少则几分钟,多则半小时,当狼搞不懂你后且不觉得你有什么危险,就会汇集一处从山坡后溜走。要知道,狼不缺食物,搞定一只鼠兔比搞定一个比自己身形大的人要轻松的多。即使他饥饿,他首先也要评估自己能不能搞定你。而你要传达给狼的信息就是我对你没兴趣,也不怕你,更不会给你看身份证。

    至于狼群?真的,好多年没听见过了,如果遇上,且他们只有你这一块肉的话,就看造化了。事实上,这么多年来,鲜有狼伤人的事件。但这么多年来,恐狼的流言依旧漫天飞,尤其是新藏线上。

此行与狼最近的一次,小沟遭遇,无一点过激反应.jpg (108.89 KB, 下载次数: 319)

此行与狼最近的一次,小沟遭遇,无一点过激反应.jpg

作者: addj666    时间: 2010-10-27 15:32
标题: 【棕熊】
【棕熊】

    这家伙伤人是真的,每年在昆仑山北麓的新疆地区和藏北草原上,都会发生几起熊伤人甚至致死事件。不仅如此,熊还会袭击你家房子,用板砖拍碎你家玻璃,偷吃你家羊……以至于,在藏北有些县区有种补贴,就是熊给牧民造成的破坏政府买单,不允许你致命反击,除非人身危险了。曾经有一个牧民教我防熊术,就是捡一根棍子给熊吃,熊以为是你的手,咬了一口棍子觉得不好吃就走了。听完我笑的把糌粑喷出来,即使此计可行,在藏北荒原上找根棍子的难度比中彩票都高。

    熊是杂食动物,对人肉是不感兴趣的,很多熊致人死伤事件中并没发现肉被吃了,****个开瓢玩。那熊为什么伤人了?答案是生态冲突,牧民侵犯了熊的生存领地,长期摩擦导致。另外熊的智商很高,他也可能认为偷吃羊圈里的羊比抓鼠兔轻松多了。

    此次旅行遇熊五次,有两次距离特别近,其中还和一只同走了一段路,就像约好了散步似的,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与遇狼一样不要后退、不要恐惧。把熊惹火了,他的冲刺时速是40公里,你能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跑过他吗?

   但另外一种情形就很危险,就是遭遇战,被恐惧激活的绝地反击是停不住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去年有次急转山谷,忽然撞见前面一头熊,他也吓一跳,竟直立起来双手挥舞口中嗷嗷。我坐在地上不理他,不回应,他嗷几下就跑了。羌塘深阔,绝对不会发生贴面遭遇战,假使了,看造化。(熊的嗅觉极为灵敏,所以个人比较坚定的认为至少在深阔羌塘是不会贴面遭遇的。)

此行与熊最近的一次,他后来混入野牦牛群中不见了,还找了他一会,奇怪.jpg (130.91 KB, 下载次数: 347)

此行与熊最近的一次,他后来混入野牦牛群中不见了,还找了他一会,奇怪.jpg

作者: addj666    时间: 2010-10-27 15:34
标题: 关于野生动物(下)
关于野生动物(下)
申明:个人体会,非书本,仅参考。



【野牦牛】

    鉴于他以往业绩,把他列为替补野兽。对他的描述“D10”天帖子里有,不再叨叨。

此行与孤牛相持最滑稽的一次,遭遇型,他无警示动作,我坐下他就坐,我往前他就站,不知脑子里琢磨啥.jpg (93.45 KB, 下载次数: 220)

此行与孤牛相持最滑稽的一次,遭遇型,他无警示动作,我坐下他就坐,我往前他就站,不知脑子里琢磨啥.jpg

作者: addj666    时间: 2010-10-27 15:35
标题: 【乌鸦】
【乌鸦】

    把乌鸦列为替补野兽是因为当你昏倒在荒原中的时候,第一个吃你肉的绝对是他。羌塘里的乌鸦不似内地,它们体型如鹰,飞过头顶时似乌云掠过。它们是食腐动物,但更渴望鲜肉,曾有牧区婴儿被它残忍叼死过,而葬送它嘴下的羊羔不计其数。曾有牧民问我索要鞭炮,目的就是要吓走偷吃羊羔的乌鸦。(神鸟,不能搞死。)

    防范乌鸦很简单,永远保持自己的斗志,不要在荒原里倒下。

去年照片,一次小憩,乌鸦就落在旁边守着,打错算盘了.jpg (147.52 KB, 下载次数: 254)

去年照片,一次小憩,乌鸦就落在旁边守着,打错算盘了.jpg

作者: addj666    时间: 2010-10-27 15:36
标题: 【此行防范措施】
【此行防范措施】

    在界山达坂遇到官兵时,他们就用野兽吓唬我,并问我是否带了电击器?若知道我一个人进无人区估计得搜身有无带枪。我的防卫装备只带了鞭炮和辣椒水,实际使用情况是一次也没用。鞭炮过河时打湿了仍了,辣椒水都没打开过。(注: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辣椒水防卫,因为野兽大多靠嗅觉搏生,嗅觉毁了就等于要他命了。)晚上宿营没考虑过防范,觉得实在没有必要。白天遇野兽连贴身小刀也没摸过,徒步探路时基本无防范。羌塘真的很大,有什么东西早发现了。

    另外,离发情期的野兽越远越好,发情期的兔子都咬人。

    如果棕熊、野牦牛之类的攻击你恐怕带枪也不行,所以说心态最重要。

    闲扯一句,比野兽厉害的是狗,被藏狗追过,被发情狗扑过,被十来条土狗围了一晚上……防范狗更实用些。


    再申明:上述经验只限于羌塘环境。防范野兽越周全越好,不能逞强斗勇。
作者: addj666    时间: 2010-10-27 15:37
标题: 食物篇
回楼上,食物稍后细说,想必很多人都关心这个问题,先大致说下,总携带了一百斤食物,主食75斤。总负重(含车、装备、食物)200斤左右,水是变量,越往后越轻。
作者: addj666    时间: 2010-10-27 15:39
标题: D12(5-01),23.8K,宿营5117M
D12(5-01),23.8K,宿营5117M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一直走在地图上已消失的湖区。湖盆平坦而坚硬,所以今天推行距离超过了20公里,算是羌塘对我五一节的奖励吧。十二点过后天空阴沉起来,大风随行。自昨天过了月牙湖,之后一直到羊湖,期间路上再无大湖(将从碱水湖和拜惹布错中间走),连轻度的盐碱水都没了,所以特别留意寻水,随时补充水袋。途中倒是有几个很小的海子,均是盐碱水洼地,水极浅,淹不过半指,上面托着一层盐冰混合状的硬壳,走近可明显闻到一股腐臭的味道,毒水也。此类型海子的岸边是一片软泥,很难接近,没有丝毫冻土形象。

    将近六点半才在一条土沟里发现一处雪锥,也是今天唯一可利用的水源。雪锥附近地表融有一层薄水,薄水不仅捞不起来且被地面盐碱渍严重污染。雪锥是未化厚雪,在大风的吹打下呈尖锥状,雪质干硬,充满小孔隙,貌似冰。碾碎了几根雪锥装进水袋,今晚的饮用水解决了。此处雪锥是今天荒原中的唯一,它未消融的原因是下方土壤里含有大量地下水凝结成的冰块,起到了冰箱效果。

    晚上大风,帐篷抖动的巨响让人受不了。小型单人帐的好处就是只要帐内有人就不会被吹走,但搭帐篷时要极小心,每个步骤都不能大意,先前搭帐时一不注意,大风将帐篷吹走,似个大灯笼在地面滚动……把帐篷追回来时,那个累。靠帐钉完全固定帐篷是不可能的,小帐篷的地钉在大风天气里只是一种摆设。23点开始下雪,先伴着呼啸的西风,后只有安静的雪花纷落在帐篷上,终于可以安静的睡去。

途中洼处的小海子,超重矿,极毒水.jpg (84.03 KB, 下载次数: 173)

途中洼处的小海子,超重矿,极毒水.jpg

平坦的古湖盆,为今天行距超二十公里立下汗马功劳.jpg (102.83 KB, 下载次数: 252)

平坦的古湖盆,为今天行距超二十公里立下汗马功劳.jpg

雪锥,今天唯一可利用的水源.jpg (105.47 KB, 下载次数: 175)

雪锥,今天唯一可利用的水源.jpg

作者: addj666    时间: 2010-10-27 15:41
标题: D13(5-02),0K,宿营5117M
D13(5-02),0K,宿营5117M

    早晨醒来,掀开帐篷一看,这雪大的完全是羌塘强迫我五一节休假。

    睡了个小懒觉便出去踏雪寻踪,一些羚羊群映入眼帘,他们很容易发现,在雪地里似一条黑线分外明显。取了相机追拍去了,无奈他们始终和我保持着相当长的距离,是一群受孕的母藏羚羊,本能防护吧。

    水是不缺了,雪水是极品,问题是非常耗费汽油。此行带了8.6升93号汽油,油炉是多啦的MSR耳语,大锅1.5升,主要是烧水用,经过几天下来的实测,烧水需时如下:液体水,早晨要用16分钟烧开,晚上则快些,14-15钟的样子。化冰35-40分钟左右,化雪耗时最长,45-50分钟。化雪极耗汽油,所以在雪和轻度盐碱水同存的情况下,我多数会选择后者作为水源。

    躺在帐篷里听歌,边抽着烟,边注视着经过帐篷外的越来越多的藏羚羊群。因为天气很冷,所以进羌塘以来一直都是穿着鞋子进出帐篷,趁着好天气晒了下郁闷的脚丫子。手上出现了三个裂口,脚掌上有一个,裂口有四厘米长,看着很恐怖,其实一点感觉都没有。脚趾有一半磨透皮了,有针痛感。取出药品袋发现只带了四片创可贴,严重失误。手指关节处的裂口自有了后就再也没有愈合过,直到出了无人区,几十天里总觉得手指随时会掉下来。其余的裂开不知不觉就好了,然后其他地方新裂口出来,周而复始。裂口产生和干冷天气、缺少维生素有关。

    雪消失的很快,这是此季羌塘特有的现象,由于湿度低,太阳辐射高,雪会很快被蒸发,蒸发的速度远大于雪自身融化的速度,所以雪消失后的地面还是干透透的。(这也是羌塘雪线特别高的原因。)一般情况下,雪会在下午两三点后蒸发的只剩下2/5了,小块地面路出,到了第二天就完全可以行路了,第三天只有些阴坡、沟壑、潜冰上会存有些小块雪。所以,一场大雪可以维持三天饮用水。

    一个后驮包裂开了,DEUTER最贵的一款防水驮包,关于驮包的问题日后详说。

听着音乐,抽着小烟,暂且还有愉悦的心情.jpg (66.15 KB, 下载次数: 219)

听着音乐,抽着小烟,暂且还有愉悦的心情.jpg

大雪覆地,今天是走不了了.jpg (45.94 KB, 下载次数: 335)

大雪覆地,今天是走不了了.jpg

大雪覆地,今天是走不了了1.jpg (53.07 KB, 下载次数: 176)

大雪覆地,今天是走不了了1.jpg

作者: 南岭峰    时间: 2010-10-27 15:43
单人  单车  自行车  77天每人说话 单单这点 有几人受的了?
作者: addj666    时间: 2010-10-27 15:43
标题: 继续发图
继续发图

迁徙的母藏羚羊,估计是去黑石北湖方向集中生育1.jpg (61.48 KB, 下载次数: 156)

迁徙的母藏羚羊,估计是去黑石北湖方向集中生育1.jpg

迁徙的母藏羚羊,估计是去黑石北湖方向集中生育.jpg (56.82 KB, 下载次数: 194)

迁徙的母藏羚羊,估计是去黑石北湖方向集中生育.jpg

作者: addj666    时间: 2010-10-27 15:45
标题: 继续发图
继续发图

雪水是极品,但太消耗汽油.jpg (66.53 KB, 下载次数: 153)

雪水是极品,但太消耗汽油.jpg

天气尚很冷,一直穿着鞋子进出帐篷.jpg (68.48 KB, 下载次数: 167)

天气尚很冷,一直穿着鞋子进出帐篷.jpg

逐渐被蒸发的大雪.jpg (104.63 KB, 下载次数: 188)

逐渐被蒸发的大雪.jpg

作者: addj666    时间: 2010-10-27 15:48
标题: 继续
由于单人所以自己的照片很少。
带了线控和遥控,线控拍星轨用,遥控自拍,两个都没用过一次,白带了。
用DV自拍了些。上了张“裂口”照片,有人背景,勉强入眼。
今天估计不更新了,写字挺累,还消耗香烟。

防水驮包这么快就不防水了,更担心的是他彻底脱线.jpg (48.84 KB, 下载次数: 237)

防水驮包这么快就不防水了,更担心的是他彻底脱线.jpg

最坚持的裂口之一,两个来月不愈(DV拍).jpg (152.51 KB, 下载次数: 205)

最坚持的裂口之一,两个来月不愈(DV拍).jpg

作者: addj666    时间: 2010-10-27 15:50
标题: 关于食物
关于食物


    装备总重在200斤左右,包含车子本身。其中食物总计100斤左右,分列如下。

    主食:糌粑50斤(丢弃一斤),压缩饼干25斤。

    辅食:大蒜4.5斤(腐烂半斤),酥油4斤,花生米4斤,盐2斤,麦片2斤(丢弃一斤),紫菜1.5斤,辣椒粉1.5斤,奶粉1斤,白糖1斤,茶叶1斤,巧克力0.5斤,虾皮0.5斤,调料包0.5斤。

    食物以糌粑和压缩饼干为主,零食可忽略不计。在羌塘大体力环境下,每日摄取热量至少应在5000大卡,显然食物携带量要达到这一指标是不可能的。上世纪早期以斯文赫定为代表的西方人首次触及这片神秘疆域,虽然他们带了大批活羊鸡什么的,但捕猎还是非常重要的补给手段,那时野生动物太多了,也没有现在的动物保护观念。能坚持就不要打动物的主意,再则一个人在没有机动装备情况下猎杀动物是非常难的,没有想的那么浪漫。言归正传,本次旅行每天摄取食物热量有如下四个阶段。

    一、克制期,前45天里每天摄取热量在1400大卡左右,大致4两糌粑和2.5两压缩饼干,一些汤料为辅。摄取热量属于中度饥俄状态,下午四点以后基本就无力了。此阶段食物控制的极为严格,以至于45天里消耗的主食才30斤(另有三天意外补给,后文详述)。

    二、提升期,由于前期食物控制非常成功,所以总行程过3/5,食物却消耗2/5,因此每日口粮提升至5两糌粑和3.75两压缩饼干。但仅一周后,食物就完全失控了。

    三、失控期,从第52天开始,食物完全失控,原因既有生理上的需求,也有精神上的欲望,每天夜不能寐,脑海中总是一幅山珍海味的蜃景。控制力低下时,干吃糌粑粉都能吃掉半斤,如零食般。

    四、超控期,第64天开始至74天遇人救助,每天食物热量摄取不足800大卡,少于身体基本代谢量。

    从食物种类上可以看出,为了控制负重,食物以热量转换效率高的碳水化合物为主。零食基本没有,花生米都觉得不该带,因为后期会控制不住,花生米会被当做美食很快消耗掉。全程无肉,吃过一次蔬菜,微量元素靠金施尔康。没有动物脂肪的缺点是,抗寒力和身体耐力会下降,例如生活在北极圈的爱斯基摩人,不吃肉是没法长久活下去的。

    水,始终是个大问题,期间断水多次。后期虽雨季水多,河系泛滥,但水质多混杂不堪,时而无奈。纵观全程,饮用清洁地表水的天数约占20%,融雪和矿水(包括轻度盐碱水、泥沙水等)各占40%。可见若无雪则命不保,当然轻度盐碱水喝多了麻烦是非常大的,后文详述。

自制辣椒酱,不带成品辣椒酱进无人区,重量大,辣椒粉自制重量比高(借用去年照片).jpg (112.98 KB, 下载次数: 201)

自制辣椒酱,不带成品辣椒酱进无人区,重量大,辣椒粉自制重量比高(借用去年照片).jpg

标准早晚餐,糌粑+辣椒+大蒜(借用去年照片).jpg (149.17 KB, 下载次数: 259)

标准早晚餐,糌粑+辣椒+大蒜(借用去年照片).jpg

作者: addj666    时间: 2010-10-27 15:53
标题: D14(5-03),25.2K,宿营5118M
D14(5-03),25.2K,宿营5118M

    通过坐标确定了今天日出时间,八点十分(时差比北京时间晚两个小时左右,前期日出在八点左右,后期稳定在七点四十分左右),目地就是要感受下清晨低温,羌塘一天气温最低时刻是日出前半小时内。自离开硬路每天均速才16公里,而我必须要达到均速20公里才有可能完成计划中的旅行,否则……加上大雪封路、地况特糟、生病、洪水、偷懒睡大觉等突发事件,所以每天行距尽量超过20公里才行。根据去年经验,均速20公里是很难达到的,推行不仅比徒步慢的多,还对地况严苛。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早起,在冻土最甚的时候多赶些路。

    羌塘早起是很痛苦的事情,蚁力神,谁吃谁知道。前几天都是等太阳先起我才起,然后烧水、晾装备、收拾打包等琐碎,实际上路时间都十点多了。帐内温度-11℃,外面-16℃,无风,没有想象的冷。一番折腾后9.37分正式上路。虽只比以往早走半小时多些,但地面感觉却好的太多,加上今天红土居多、大雪湿气,地面冻的更硬,仅三个小时,推行距离就有12公里,将近当天一半路程。羌塘日照时间长,剩下的一半路就是慢慢耗,能走多少是多少,一般耗到下午八点左右扎营。当天8.49分扎营,行距25.2公里,等于后面八个多小时耗十三公里。重装推行是徒步者难以感同身受的。我也有过多次极限徒步经历,那种煎熬远没法跟推车比(大负重除外)。

    早起痛苦最大表现在呼吸道上,大运动大呼吸量,使得更多冷空气进入体腔,有如一根冰凌直接插进气管直触胃部,鼻涕哗啦啦的。口罩?有经验者会明白为什么不戴口罩,不多说。下午六点进入稀疏的草地,彻底绕出湖盆,部分地面稍融,大雪还是有些影响,地面看似干燥,但轮胎一过就沾满泥沙,卡死轮胎。最后选择一处坡地扎营,因为这里的野生动物很多,藏羚羊、野驴、野牦牛都有,人多热闹。

今天藏羚羊很多,却很难发现,片雪白云混淆,动物草色相近.jpg (145.15 KB, 下载次数: 174)

今天藏羚羊很多,却很难发现,片雪白云混淆,动物草色相近.jpg

羌塘一天温度最低时刻在日出前一秒.jpg (129.31 KB, 下载次数: 267)

羌塘一天温度最低时刻在日出前一秒.jpg

早行半小时,地面的硬度就有明显的差距.jpg (151.77 KB, 下载次数: 213)

早行半小时,地面的硬度就有明显的差距.jpg

作者: 拉风老汉    时间: 2010-10-27 16:00
没有最牛,只有更牛!
作者: addj666    时间: 2010-10-27 16:13
标题: 继续发图
兄弟们的留言我就不回复啦,其实别看转帖,转帖也是很辛苦的啦,还得每张照片对照着复制编辑什么的,你们就看大片就行啦,觉得好的话顶下,等作者有空我让他来看看我们摩托迷的网友是多么的热情!

帐篷坡顶慢悠悠掠过的羚羊,好奇的会瞥上一眼.jpg (136.39 KB, 下载次数: 186)

帐篷坡顶慢悠悠掠过的羚羊,好奇的会瞥上一眼.jpg

当天宿营地,附近野生动物多,热闹,近九点的光景,相当于北京时间七点.jpg (90.43 KB, 下载次数: 168)

当天宿营地,附近野生动物多,热闹,近九点的光景,相当于北京时间七点.jpg

轮胎时被卡死,沙土并不烂,却是粘性十足.jpg (117.64 KB, 下载次数: 200)

轮胎时被卡死,沙土并不烂,却是粘性十足.jpg

稀疏的草地,土质很粘,看似干燥.jpg (134.64 KB, 下载次数: 189)

稀疏的草地,土质很粘,看似干燥.jpg

作者: addj666    时间: 2010-10-27 16:15
标题: D15(5-04),26.2K,宿营5011M
D15(5-04),26.2K,宿营5011M

    今天是个小节点,之后日子只要天气不特殊,早起时间都将比太阳公公早半小时,尽量早行,充分利用冻土硬度。因此晾装备也取消了,好在丁丁的防水睡袋非常好,但里面的湿气却没了时间排除,明显重了一些。

    因为今行又比昨日提前半小时多,那地面硬的居然可以小骑一段,小骑绝对指下坡,丘陵地貌,但前货架在颠簸下会松脱。最郁闷的是清水鼻涕,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黏在胸襟上不久即冰。

    当下午开始留意片雪时竟无发现,茫茫大地真绝情。一直推行太阳快下山才在一处坡顶发现一米见方的积雪,缘分。扎营时间常态下不会在太阳下山以后,太冷,光线也不利于观察地貌。

    今天比较累,时间长,翻了不知几个大坡,铲雪融水也折腾了一番。晚上第一次用了湿巾,擦脚,脚是荒原旅行的命根子。

前日大雪融的难见踪迹,茫茫荒原真绝情.jpg (144.6 KB, 下载次数: 208)

前日大雪融的难见踪迹,茫茫荒原真绝情.jpg

中途一处特殊地貌,山坡上突兀着众多城垛模样的沙石堆,查看确是自然形成.jpg (160.14 KB, 下载次数: 257)

中途一处特殊地貌,山坡上突兀着众多城垛模样的沙石堆,查看确是自然形成.jpg

作者: addj666    时间: 2010-10-27 16:16
标题: 继续发图
继续贴图

营地不远的坡上有一片小积雪.jpg (146.33 KB, 下载次数: 196)

营地不远的坡上有一片小积雪.jpg

光线作画,绚烂的黄昏,绚烂的大地.jpg (142.38 KB, 下载次数: 219)

光线作画,绚烂的黄昏,绚烂的大地.jpg

烧水空隙,掀开帐篷,拍了这张火烧云.jpg (100.58 KB, 下载次数: 211)

烧水空隙,掀开帐篷,拍了这张火烧云.jpg

作者: addj666    时间: 2010-10-27 16:18
标题: D16(5-05),19.5K,宿营5033M
D16(5-05),19.5K,宿营5033M

    今天起的更早,这两天十分干冷,帐内都在-10℃上,怕赖床,定了两个闹钟。今天按地图线路指示从碱水湖和拜惹布错之间插到羊湖方向。实测地形才知两湖由此起彼伏的山坡阻隔。通往两湖之间的路极为荒凉,死寂,动物不见一个,少见。地软,今天在路上耗了十三个小时居然差0.5公里到20,略郁闷。

    下午三四点的样子在左手山坡上又发现个大地三角点,决定爬上去瞧瞧。爬山俨然是种休息方式,挣脱桎梏的鸟儿,桎梏就是看一眼仇恨一眼的自行车。铁塔下零散着许多罐头皮,烧得黑黑,里面充满沙土,或许是当年架铁塔的解放军留下的。铁架顶端有个大鸟窝,毫无疑问是乌鸦的闺房。在羌塘,荒芜是主题,却时时有如幻境,那些野生动物不真实的存在着。尤其有一种叫“哦哦”的小鸟,近乎每天都能听见他们在帐篷外叫床,只两个旋律,“哦-哦”,“哦哦”比麻雀还小,多成双成对。所以,当看见这个鸟窝时我就想起“哦哦”,他们如何在恶劣的羌塘生存,晚上又栖息何处?要知道,羌塘没有一棵树,超过膝盖的草也找不出几根。“哦哦”带给了我太多的感悟,每天听着他们的叫声,开始着一天的旅行。

    虽从两湖之间经过,却不见真容,在铁塔坡上北望才勉强看见白乎乎的碱水湖。而失落的是水,一路连个雪影都不见,倒是白色的盐碱骗的我几次枉寻一番。到了天黑才扎营,水袋里还剩一点水,没喝没吃,留着明天早晨用。昏暗的光线中,忽然发现对面半坡上有一只健壮的藏羚羊,且是此行首见的公藏羚羊,所以格外注意。他威武的伫立着,一动不动的注视着我,心理素质之强在羚羊界少有的。相视一会,两只母藏羚羊出现在公的身后,稍有不安的游移,公藏羚羊依旧,气势逼人。我似有明白,这是发情期的羚羊在保护爱妾。

    刚想入睡,大风四起,夹杂着雪花,雪不大,难以估算落到够我融雪的厚度需要几时。没去理睬,抽了根烟,最后一根烟,抽到很细心,然后在呼啸的风中沉眠。

坡顶北望碱水湖,隐约白乎乎.jpg (98.11 KB, 下载次数: 197)

坡顶北望碱水湖,隐约白乎乎.jpg

入睡前风雪起,但要积到融水的厚度尚早,今夜无水无食,抽掉最后一支烟.jpg (129.06 KB, 下载次数: 233)

入睡前风雪起,但要积到融水的厚度尚早,今夜无水无食,抽掉最后一支烟.jpg

位于碱水湖和拜惹布错之间的三角点,顶端有一个大鸟窝.jpg (109.03 KB, 下载次数: 207)

位于碱水湖和拜惹布错之间的三角点,顶端有一个大鸟窝.jpg

作者: addj666    时间: 2010-10-27 16:19
标题: D17(5-06),28.9K,宿营5003M
D17(5-06),28.9K,宿营5003M

    早晨,雪还是极薄一层,用纸片轻轻的掠,好歹扫出一小堆雪,加上剩水够一顿饭用的了。查看地图时才注意,此点居然是我第二条备用逃命路线。第一条是克里雅山口,早过了。在已知的仅靠自力穿越记录中,没有人能超过此点,因为前方是更广阔的大羌塘无人区核心,前退都很尴尬。其北面的昆仑山脉有一条著名的库亚克大裂沟,约十五天时间可到达新疆的最近居民点。2002年美国人瑞克·瑞吉韦等四人便是遵循此路线进入新疆。所以这个点是道坎,过了这个点后最近的逃生点也得一个月以上。我自省一番,觉得状态不上不下,很中庸,就像平日的某个清晨,毫无思绪的开始无聊一天。算是尚可吧,继续往前,就这么不小心人类第一次靠自力横穿羌塘。

    横穿路径一直贴着新疆和西藏的分界线,巍巍昆仑一直横亘在北方天际。过了碱水湖,昆仑山北弧,此后再难相见。

    晨温比昨天高三度,地很硬,出门就是一个大下坡,两小时追掉十公里,超爽,然后进入一片边际难寻的古湖床。十一点的时候来到“陷车点”坐标,这是一条连接碱水湖和拜惹布错之间的河,2003年由一支记者组成的汽车穿越队陷在此河,通过卫星电话向新疆军区求援,后被西藏方面救出。此时,宽阔河道近乎干涸,只有东侧边缘有一条三米宽的水道支撑着。水质很差,强碱水,味如漂白水,连冰也是苦涩不已。奇迹在一条浅埂上,居然有一片积雪,在水袋里先装了一点碱水,然后装雪,让之一点点融化。

    继续湖床,平坦而坚硬,阳光炙烤,迷迷糊糊的推车,速度竟也极快,类似一种催眠状态。下午云会从西方天际涌起,向东方漂移,一朵朵的偶尔遮蔽。云遮时,拉上拉链,云过时,打开拉链,羌塘的温度变化一朵云都能极大的左右。

    下午发现一块“大地水准点”,依旧是当年测绘兵所留。七点才走出湖床,上了稀疏的沙草地,一片野草豁然眼前,终于再见生的气息。

终见生的气息,虽然沙草地极难行走.jpg (148.46 KB, 下载次数: 186)

终见生的气息,虽然沙草地极难行走.jpg

过河小麻烦,内有沟壑,软沙陷住,.jpg (127.11 KB, 下载次数: 238)

过河小麻烦,内有沟壑,软沙陷住,.jpg

漫无边际的平坦湖床,一种催眠状态推行.jpg (139.22 KB, 下载次数: 196)

漫无边际的平坦湖床,一种催眠状态推行.jpg

水准点,向当年的测绘兵致敬.jpg (159.72 KB, 下载次数: 197)

水准点,向当年的测绘兵致敬.jpg

作者: addj666    时间: 2010-10-27 16:21
我睡觉去啦,明天一早继续为大家呈现精彩!晚安各位!
作者: addj666    时间: 2010-10-27 16:29
在主站,此帖的点击率已经达到了230多万,真是牛帖啊!!!
作者: 子力    时间: 2010-10-27 16:35
太牛了,简直不敢想象,但却是真的!
作者: 金牌机器    时间: 2010-10-27 16:42
我狂顶  


我全部看了
作者: twtsairr    时间: 2010-10-27 16:58
漂亮的景色

精湛的拍攝技巧

超凡的毅力

頂.........
作者: wxiaosi571    时间: 2010-10-27 16:59
精彩,刺激,敬佩!感谢楼主转载。
作者: 实达仁    时间: 2010-10-27 17:00
Originally posted by 山巅孤旅 at 2010-10-27 22:17:
如果勇气、智慧、装备、知识都有了,最后还得靠运气。

不懂,所以来看帖,顶帖并虚心请教来学习!
作者: 失败的上校    时间: 2010-10-27 17:40
留个记号先。
作者: 猎犬    时间: 2010-10-27 23:51
太TM厉害了!连看的人都紧张得要命,这个人太牛了!
作者: 哈尔滨松鼠    时间: 2010-10-28 00:32
牛人啊  太牛了  佩服 相当的佩服
作者: 日照张升    时间: 2010-10-28 00:58
简直不可相信,一个人去,这不是在玩命吗,感觉很不值得,完全可以带上好的装备和越野车队一起进入。只能说太佩服了!!!!!!!!!
作者: 阿漆    时间: 2010-10-28 00:59
向楼主致敬,太牛了!!!
作者: addj666    时间: 2010-10-28 01:17
Originally posted by 阿漆 at 2010-10-28 08:59:
向楼主致敬,太牛了!!!


别向我致敬啦:)我只是转载的,很是佩服他的那种勇气及毅力。




欢迎光临 摩托车论坛 (https://www.chyangwa.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