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论坛

搜索
楼主: 是无等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摩行千里三天三省小长途,单人独骑走马观花陕甘宁

[复制链接]

状态   [当前离线]

121#
 楼主| 发表于 陕西省 2017-6-23 14:39 | 只看该作者
12:00到达崆峒山北门,凭陕西的旅游年票可以免票,必须从北门进。但北门距核心景区尚有好长的距离,靠腿硬走显然是不可能的,只能座景区的班车上去。班车上行票48元,下行票32元,说是不要票,但却把你放的远远的,让你不得不座他们的班车,不得不在此消费。这也是景区另外一种生财之道,鄙视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22#
 楼主| 发表于 陕西省 2017-6-23 14:40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先发到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23#
 楼主| 发表于 陕西省 2017-6-24 00:10 | 只看该作者
因为时间关系,我决定先座车到山顶,再慢慢往山下转,然后从半山间乘车点返回,以便节省体力和时间。
座上景区的车,沿山路经宁夏地界又返回到甘肃,这也算是一奇吧。在上山的这段路途,景色异常秀美。但离开国道之后的上山也是非常的崎岖陡峭,而司机师傅又在蜿蜒山道上急驰,让人始终提心吊胆。真正的好司机是不会让人座车感到惊恐的。来到了崆峒山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24#
 楼主| 发表于 陕西省 2017-6-24 00:15 | 只看该作者
崆峒山香山观。
来自360百科:崆峒山(kōng tóng shān):道教圣地,距离甘肃省平凉市区12公里,东至西安市300多公里。传说黄帝问道于崆峒山的广成子,因此被称为道家第一山。崆峒山所在的大区域有伏羲故里-平凉市静宁县成纪文化城,可见该区域历史上很知名,是中国人文发源地之一。
崆峒山海拔高度在1456-2123.5米之间,垂直高度为667.5米,总体规划面积为83.6平方公里。是六盘山的支脉,属于上三迭系紫红色尖硬砾岩构成的丹霞地貌。是天然的动植物王国,有各类植物1000多种,动物3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其间峰峦雄峙,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烟笼雾锁,如缥缈仙境;高峡平湖,水天一色,有漓江神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25#
 楼主| 发表于 陕西省 2017-6-24 00:18 | 只看该作者
香山寺内正在劳作的年长道人,自食其力,自给自足。
崆峒山顶混元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26#
 楼主| 发表于 陕西省 2017-6-24 00:21 | 只看该作者
混元楼内的展品。包括玛瑙石、绿松石、木花石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27#
 楼主| 发表于 陕西省 2017-6-24 00:24 | 只看该作者
混元楼上的壁画和书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28#
 楼主| 发表于 陕西省 2017-6-24 00:28 | 只看该作者
混元楼内的佛像。栩栩如生,形像逼真,形态各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29#
 楼主| 发表于 陕西省 2017-6-24 00:30 | 只看该作者
再看混元楼。名字是任法融道长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30#
 楼主| 发表于 陕西省 2017-6-24 00:35 | 只看该作者
崆峒山的名气很大。山上游客众多,但也算很清幽,整个景区内郁郁葱葱,满目苍翠,一片好景。沿步道而下。远眺中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31#
 楼主| 发表于 陕西省 2017-6-24 00:37 | 只看该作者
沿途即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32#
 楼主| 发表于 陕西省 2017-6-24 00:38 | 只看该作者
沿途即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33#
 楼主| 发表于 陕西省 2017-6-24 00:46 | 只看该作者
山上游客众多,香火旺盛,环境优雅,地势陡峭,层峦叠嶂,树木苍翠,古迹众多,庙宇重重,处处是景、是庙、是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34#
 楼主| 发表于 陕西省 2017-6-24 00:50 | 只看该作者
亭台楼阁,宝刹梵宫,庙宇殿堂,古塔鸣钟,遍布诸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35#
 楼主| 发表于 陕西省 2017-6-24 00:52 | 只看该作者
崆峒道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36#
 楼主| 发表于 陕西省 2017-6-24 00:55 | 只看该作者
崆峒山。你自己慢慢去感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37#
 楼主| 发表于 陕西省 2017-6-24 01:01 | 只看该作者

我想用惊、险、奇、峻、美来描述崆峒山毫不为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38#
 楼主| 发表于 陕西省 2017-6-24 01:05 | 只看该作者
庙宇重重,气势宏伟、庄严肃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39#
 楼主| 发表于 陕西省 2017-6-24 01:08 | 只看该作者
上天梯。惊险、陡峭。我却是从上面走下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40#
 楼主| 发表于 陕西省 2017-6-24 01:54 | 只看该作者
在上天梯的中间就是著名的黄帝问道处。关于其具体详细内容,我在网上搜了段,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这可能也是来崆峒山最精华的一段


黄帝问道广成子

黄帝问道广成子,最早见于《庄子·在宥》篇。

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山,故往见之,曰:“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吾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为之奈何?”

广成子曰:“而所欲问者,物之质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自而治天下,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语至道?”

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闲居三月,复往邀之。广成子南首而卧。

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曰:“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

广成子蹶然而起,曰:“善哉问乎!来,吾语女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女内,闭女外,多知为败。我为女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女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女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常衰。”

黄帝再拜稽首曰:“广成子之谓天矣!”

广成子曰:“来!余语女:彼其物无穷,而人皆以为有终;彼其物无测,而人皆以为有极。得吾道者,上为皇而下为王;失吾道者,上见光而下为土。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故余将去女,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当我,缗乎!远我,昏乎!人其尽死,而我独存乎!”

后世道教称广成子为太上老君化身。《太上老君开天经》:“黄帝之时,老君下为师,号曰广成子。消自阴阳,作道戒经道经。黄帝以来,始有君臣父子,尊卑以别,贵贱有殊。”

在《封神榜》中,广成子为天道圣人元始天尊的第一位弟子,昆仑十二金仙之首。帮助姜子牙破金光阵,打死金光圣母;桃花岭上打退闻太师;佳梦关前,打死火灵圣母;三谒碧游宫,将龟灵圣母打回原形;诛仙阵用番天印,将多宝道人打了一个跟斗。

中华民族肇始于三皇五帝。通常,称伏羲为天皇、神农为地皇、黄帝为人皇。其中,人皇最贵。黄帝建立文治,监于万国,治理百姓。领土东至于海,西至陕西山西,南至于江,北逐荤粥(匈奴)。

然而,黄帝以武立国,大小七十余战。称帝十九年,天天领兵打仗。《史记》载:“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黄帝四处寻访高人贤士,寻求治理天下之妙方,最后在崆峒山广成子处得道。

广成子向黄帝传授“天道”,黄帝将“天道”化为“人道”,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大树在汝州的崆峒山植根发芽了。

儒家的治国之道,是从修身开始的。黄帝问道广成子的整个过程,就是按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流程展开的。

黄帝第一次拜见广成子,直接问治国之道。

广成子从“格物致知”开始,告诉他何为天道,“想取得天地之精,管理阴阳,来治理国家,就好像云气还没有凝结就想下雨,树叶没有枯黄就要落下一样,只能让道德沦丧,人心败坏”。

然后是“诚意”:“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闲居三月,复往邀之。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曰:‘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

广成子告诉他如何“正心”:“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然后是“修身”:“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女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常衰。”

黄帝终于得到了“天道”,再拜稽首曰:“广成子之谓天矣!”

然后是“治国,平天下”:“得吾道者,上为皇而下为王;失吾道者,上见光而下为土。”

广成子接着说:“故余将去女,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

这是天人合一的心灵境界。

黄帝问道广成子,亦包含了“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道家治国思想。

广成子所居之地,崆峒山广成泽,空同为“无”,广成为“有”,空同才能广成,“无为而无不为”之意。

在《庄子·知北游》中,一位名叫“知”的人,向黄帝请教何为“道”。黄帝说:“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

黄帝与后世老子的治国理念,被称为“黄老之术”。西汉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无不受到“黄老之术”的影响。

还有段更祥实的,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227/10/8846264_189945215.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摩托迷网

GMT, 2024-4-28 22:1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