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论坛

搜索
查看: 54109|回复: 116

今天看了黄龙拆车开缸,给我的感觉这车完全没必要4缸

[复制链接]

状态   [当前离线]

发表于 北京市 2015-8-13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缸发动机的问题:硕大,笨重。车架承重过大,车手操控也受到影响
在我感觉600这样的排量完全没必要搞4缸,双缸足以。
为了满足国人所谓的四缸情结实在没有必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发表于 北京市 2015-8-13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车不是四缸..
我对四缸一直兴趣不大..那天试驾朋友的Z800..正好有个黄龙在旁边..
Z800改变了一些我对四缸的看法..
现在的看法是..黄龙不是四缸..在真正的四缸面前..他就是单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发表于 北京市 2015-8-13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跟大众的CC一样,V6 3.0比2.0T贵好多,但是加速V6 3.0还跑不过2.0T。剩下的就只是V6情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发表于 北京市 2015-8-13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个人想法而已。
600单缸和双缸功率做得过四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发表于 上海市 2015-8-13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就是三缸车,非要加一个缸.原来一个ECU控制不了,再加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发表于 上海市 2015-8-13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angel-mini at 2015-8-13 22:43:
你个人想法而已。
600单缸和双缸功率做得过四缸?

你要这样说,四缸街车和单缸双缸街车比01,操控和油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发表于 北京市 2015-8-13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个缸横在黨下,又宽又笨,过时了;现今趋势就是双杠技术是王道,大排量 公升级以上4个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发表于 北京市 2015-8-13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hxdalxh at 2015-8-13 22:47:

你要这样说,四缸街车和单缸双缸街车比01,操控和油耗?


有的人喜欢V字脸,有的人喜欢胸大的,有的人喜欢大长腿。
各花入各眼,各取所需。
不是每个人选车都以轻便操控低油耗放在第一项的!
如你所想,什么隼,宝马大鸟,GTR1400什么的都没有存在的必要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发表于 上海市 2015-8-13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angel-mini at 2015-8-13 22:54:


有的人喜欢V字脸,有的人喜欢胸大的,有的人喜欢大长腿。
各花入各眼,各取所需。
不是每个人选车都以轻便操控低油耗放在第一项的!
如你所想,什么隼,宝马大鸟,GTR1400什么的都没有存在的必要吧?

那也要看什么排量,什么价位的车吧.
你看黄龙是那块料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发表于 北京市 2015-8-13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hxdalxh at 2015-8-13 22:57:

那也要看什么排量,什么价位的车吧.
你看黄龙是那块料吗?

国外650的四缸车不止一款。有本事你自己做车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发表于 北京市 2015-8-13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hxdalxh at 2015-8-13 22:57:

那也要看什么排量,什么价位的车吧.
你看黄龙是那块料吗?

你的GW几个气门?发动机还在哪个年代?要嫌弃这你早该嫌弃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发表于 天津市 2015-8-13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是四缸车最大扭矩转速太靠后了。日常很难用到那么高的转速,城市里总不能档档都到红线吧。相反一些双缸车最大扭矩7000就出现了。发动机体积也小一些。更适合城市穿行。相对而言。要是纯粹竞速,必然四缸潜力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发表于 北京市 2015-8-13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Corbie at 2015-8-13 22:09:
这车不是四缸..
我对四缸一直兴趣不大..那天试驾朋友的Z800..正好有个黄龙在旁边..
Z800改变了一些我对四缸的看法..
现在的看法是..黄龙不是四缸..在真正的四缸面前..他就是单缸..

竟说实话!我骑Z1000的时候还感觉Z800是头驴那,,,,,,,Z800车跟1000一样大重量比1000还重,,最关键你4万能买来Z800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发表于 北京市 2015-8-13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车黑的爸爸 at 2015-8-13 23:04:

竟说实话!我骑Z1000的时候还感觉Z800是头驴那,,,,,,,Z800车跟1000一样大重量比1000还重,,最关键你4万能买来Z800吗?

Versys 1000要引进了了吧,不知力道怎么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发表于 北京市 2015-8-13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hxdalxh at 2015-8-13 22:57:

那也要看什么排量,什么价位的车吧.
你看黄龙是那块料吗?

你应该琢磨一下宝马1200GS用的那么宽的对向双缸发动机为什么还能存活?那么宽功率马力又没怎么样,该停产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发表于 上海市 2015-8-13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angel-mini at 2015-8-13 23:01:

国外650的四缸车不止一款。有本事你自己做车呗

对,小排量的有CB400,CBF650,前提是车架和发动机匹配.甚至早年还有125和250的四缸车,追求功率的结果.代价就是高油耗,昂贵的保养和维修.
而且四缸车对于驾驶者的要求更高,需要1W转以上才能发挥出车辆应有的实力.
我觉得普通人在路面上驾驶摩托车能发挥出50马力就足以应付各种情况了.所以,600级别的单缸和双缸车完全可以胜任.#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发表于 北京市 2015-8-13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angel-mini at 2015-8-13 23:07:

Versys 1000要引进了了吧,不知力道怎么样 [/quote力道差不了,前提是别阉割!我还是比较喜欢欧洲车,KTM1190跟宝马ADV是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发表于 上海市 2015-8-13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angel-mini at 2015-8-13 23:03:

你的GW几个气门?发动机还在哪个年代?要嫌弃这你早该嫌弃的。

我的不是GW,是单缸的390.
身边也有黄龙车主,也就一个还在坚持,其他都换了双缸和单缸车了.比如LX650,F700GS.
为什么宝马1200GS还在用?看看他的车架和车重,再看看他的排量.哎 怎么比?
Versys 1000我这早就有了.可能是小贸吧,但也上了沪牌.在小型赛道上,输给了BJ600GS单圈6秒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发表于 北京市 2015-8-13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hxdalxh at 2015-8-13 23:10:

对,小排量的有CB400,CBF650,前提是车架和发动机匹配.甚至早年还有125和250的四缸车,追求功率的结果.代价就是高油耗,昂贵的保养和维修.
而且四缸车对于驾驶者的要求更高,需要1W转以上才能发挥出车辆应有的实力. ...

对驾驶者没什么可高的。我反正骑黄巡上下班一年了,偶尔拉个七八千转早已把所有车拉得好远。而且1w转早过了扭力峰值了吧。四缸6档光靠怠速都不会拖档灭车。我这车油耗5个多也没费到哪儿去。
车呀还是得靠实际使用,而不是靠臆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发表于 北京市 2015-8-13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车黑的爸爸 at 2015-8-13 23:12: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angel-mini at 2015-8-13 23:07:

Versys 1000要引进了了吧,不知力道怎么样 [/quote力道差不了,前提是别阉割!我还是比较喜欢欧洲车,KTM1190跟宝马ADV是目标


1190和1200都是20w以上。1290更爽但也更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新帖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摩托迷网

GMT, 2024-3-28 20:2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