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论坛

搜索
查看: 9974|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哈雷和他的范

[复制链接]

状态   [当前离线]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江苏省 2013-3-18 01: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朔在《新狂人日记》中摘录了四书五经里的一段礼法,然后在后面加上注释:事儿逼。这篇关于哈雷的小文被车主们看见,也应该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这种态度理所当然。


多年来车迷的忠实与激情已经成为了哈雷的风格之一


 去参加这次哈雷车友会从北京到山东骑行活动前,一女性朋友给我摆了一套理论:玩哈雷的人都自以为是、装模作样,喜欢用马达的噪声去臭显摆——越是开显摆车的男人越是不行。而上高中的表弟显然根本没听说过哈雷,他正经地说那是哈姆雷特,不能叫简称。

  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这帮哈雷车友们还是尴尬了我一下。在大家自我介绍时,我刚说《IT经理世界》的话音未落,旁边一个穿着皮衣,留着大胡子的车主夸张地笑道:“你看我们这儿有搞IT的吗?”让人心生不爽。这次参加活动的30多位车主主要来自地产、餐饮等行业,虽职业不一定具有代表性,但性别却是清一色的男人,不多的几个女同胞是他们的家属,开着轿车跟在摩托骑行的队伍后面。

  这和哈雷在美国的情况截然不同。哈雷公司初创时的定位是蓝领,直到现在美国的工人仍然是哈雷摩托相当大一部分的消费者。当然,随着战后中产阶级的兴起,哈雷摩托也成为他们的挚爱。现在美国的哈雷消费者中有1/3是专业人士或经理人,大学毕业,年收入5万美元,这是典型的中产阶级。同时哈雷在美国也一直是明星们的最爱,从猫王到施瓦辛格,可以列出一长串名单。在美国销售的哈雷摩托中,一半是售价1.5万美元的重型摩托,往上有售价2.2万美元的豪华摩托,往下有8000美元的轻型运动摩托。所以美国大部分人——不管是富豪还是平民——只要想弄一辆哈雷,用作日常代步或周末休闲,在经济上都可以承受。

   不过哈雷在国内10万元到30万元的价格区间,决定了它只能是少数人的玩具。最典型的例子是,尽管最近经济危机,但是国内哈雷摩托的销售几乎没受到影响, “经济不好,大家都不知道把钱投向何方,还不如花几个小钱买个哈雷玩玩。”能够把几十万元当小钱的车主,有 “闷声发大财”的,所以也“闷声玩哈雷”,相当低调。也有的财富增长得比较爆发,玩哈雷自然也爱显摆。这不是车主的问题,也不是哈雷的问题,而是文化的问题。

  美国人对于哈雷的认同感,远远不止是一种文化,简直可以称是“生理认同”——哈雷是美国人身体的一部分。“骑哈雷”是定义美国人和美国精神的一个基本元素,同时还是爱国的行为(字面意义)。当然在中国骑哈雷和“爱国”不沾边,倒是和“有钱”脱不了关系。在中国,少数人的行为往往会被赋予消极的含义,再加上这有钱的少数人的行为,和传统的仇富心理结合,就不得了了。所以人们一听见“哈雷”就得出那么多结论,自然不奇怪。

 哈雷在中国毕竟不是土生土长,虽然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已经有社会名人如梁思成等骑哈雷搞出八卦的消息出现在报纸上,40年代上海已经有了很大规模的哈雷代理商,但哈雷直到现在也没成为中国人身体里面流淌的血液。而在美国,哈雷是在整个20世纪和美国一起成长,共同经历了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两次世界大战和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动荡等,每一个事件中多少都有哈雷的参与。只举一个例子: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协议签订的第二天,盟军下士罗伊·霍尔茨就骑着哈雷摩托车,第一个趾高气扬地踏上德国领土。当时的一则题为《一个美国人和一辆美国摩托》的图片新闻,一夜间登上全世界各大报刊的头条。

  自哈雷第一辆摩托诞生已经过去了110个年头。时间改变了太多的东西。我们看2012年款的哈雷,和1903年第一辆哈雷几乎没有任何联系了。当年 21岁的威廉·哈雷和20岁的阿瑟·戴维逊在他们的后院一个14平米的小木棚里制造出这辆摩托车,丝毫没想到要打造百年老店——只是为了在路上跑得更快,以便周末去郊外钓鱼时在路上耽搁更少的时间。大约50年后,一个二战退伍老兵,骑着哈雷在乡间驰骋,也只是为了缅怀战争岁月,和战友们和哈雷摩托的生死与共。又大约50年后,纽约一家律师事务所的职员,会在周末骑哈雷和儿子一起去乡村度假。时间变了,人变了,心情也变了,但是生活没变,热爱生活也没变。

  “我有3辆哈雷,2辆宝马。”一位曾姓车主说,“宝马摩托不错,但是不够带劲。”车主是典型重庆男人的瘦小身材,朋友们开玩笑说他是无人驾驶,尤其是骑哈雷这种重型机车。“哈雷不是‘纯粹驾驶乐趣’(宝马广告词),它不是让你驾驭的,和你是一种战友关系,你骑着它前进的时候,好像去往的目的地是它的目标,而不是你的目标。”

  另一位北京车主说他就被哈雷“驾驭”过。那是他刚开哈雷的时候,对这车的性能都不很熟悉,有一次在转弯的地方,速度也不快,不知道怎么就倒地了。人倒是没受伤,但是如何把车扶起来可把他难倒了:800多斤的车重,他怎么也扶不动。后来还是路边几个好心人一起才把摩托车扶正。一个人问他,你这车真帅,多少钱买的啊?他不好意思地回答,20多万元。那人吃了一惊:“怪不得那么重!你这车是论斤买的吧?”后来“论斤买”成了哈雷圈里的笑话。

  如果一个20来岁的小伙子把哈雷摩托从地上扶起来,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其实在美国,哈雷车主中相当大一部分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需要这种刺激带劲的机器来释放青春的冲动。而国内这帮哈雷车主,大都是40多岁的中年人了,激动和狂热恐怕都要打一点折扣了。他们玩哈雷,多少有点怀旧的情结,怀念年轻时的青春激昂,怀念创业初期和旧摩托车走过的艰难岁月。就像一位在北京经营餐饮业的老哥说的:90年代开始做生意的时候,骑一辆二手的嘉陵70摩托车大街小巷到处跑,后来生意上了路,就换了一辆桑塔纳,后来又换成雅阁和宝马530,开轿车的日子里,摩托车成了遥远的回忆。现在开始玩哈雷摩托,就特别怀旧,创业的那一段时期现在看来是“最美好的旧时光”。对于这帮能够成功驾驭自己生活的人,哈雷还有什么不能驾驭的呢?也许哈雷超出机器、像野马一样桀骜不驯的性格,让他们发泄那种虽然逐渐消逝但仍旧强烈的生命冲动吧,只有这种生命冲动才是不可驾驭的。

  哈雷是一个不断引诱你走向更加热烈、更加本质的生活的催化剂。驾驭和被驾驭的关系完全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人在哈雷的皮质座椅上,在经典的引擎轰鸣声中,在刮过脸庞的风中,享受着旅行的意义以及生活的意义。那位“论斤买”的车主轰了几下油门,特别谈到了哈雷的引擎声音。“其实现在已经全是电子油门了,油门的控制比较有节制,所以引擎的声音也比以前理智一些。但这完全是另外一种力量。”接着他又轰了几下油门,引擎声音节奏稳定,音调低沉却很紧密,里面有了更多的自信,这个力量是不张扬的,却带着重剑无锋的感觉。这位车主甚至把引擎声音录下存到自己的手机里,作为来电和短信的铃声。

美国的哈雷改装店,随性改装是哈雷精神之一

  但是哈雷的轰鸣声和其机械性能紧密联系,不经过改造就不会是最好听的。哈雷的发动机设计理念是低转速、高扭矩,起步快且推背感强烈,所以才有那种不紧不慢但是充满力量的引擎声音。传统的哈雷在最高车速和高速巡航提速方面并不在行,直到后来哈雷推出了全新的第5个系列VRSC。这个系列的发动机强调运动性,在时速100公里巡航时,只需4秒钟就能加速到时速180公里。

  这个外形变得相当具有时代感的新系列还带来了哈雷拥趸的大争论:35 岁以上的认为这是一种背叛,完全失去了哈雷原有的精神,即使是哈雷公司制造的,也不能被视为是哈雷机车;而35岁以下的则举双手欢迎这个新车系,认为哈雷此举是为自己注入了新鲜血液,是哈雷传统个性和新技术的完美结合。

  也许在北京大街上骑一辆哈雷等于接受20%的羡慕和80%的冷嘲热讽,但是在红灯变绿,一轰油门向前冲出去的时候,却是不由分说的100%的热烈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沙发
发表于 北京市 2013-3-18 03:03 | 只看该作者
屌丝就看看,撸不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板凳
发表于 重庆市 2013-3-21 07:55 | 只看该作者
写得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地板
发表于 陕西省 2013-3-23 10:58 | 只看该作者
说句不敬的话,好车都让Xx开了,不单指哈雷,汽车也是这样,这确实是中国特色。记得有次我和几个兄弟骑天剑G玩穿越走烂山沟到达某景区,一丰田霸道中年胖男好像对我们很感兴趣,回头对他同伴说我回去也买辆哈雷走这线路。我们立马闪人了,用我家乡话说这就是瓜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5#
发表于 河南省 2013-4-20 03:49 | 只看该作者
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6#
发表于 上海市 2013-4-26 02:40 | 只看该作者
仇富,炫富,矛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7#
发表于 湖北省 2013-5-2 13:40 | 只看该作者
:)8错,写的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8#
发表于 上海市 2013-5-13 14:50 | 只看该作者
有点道道  骑哈雷就是一种生活态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9#
发表于 山西省 2013-5-27 15:16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这都是社会主义大环境下的必然情况,喜欢哈雷的和不喜欢哈雷的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很艰苦的环境里找到成功的或尝到失败的,他们都感到了对这个环境的茫然和无奈,而哈雷广告里的“自由  不羁”是真正吸引他们的地方。所以个人认为不是哈雷摩托车做工有多好而是哈雷广告做的好!!呵呵我就是这样的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0#
发表于 河北省 2013-5-31 18:44 | 只看该作者
写得好!(y)(y)(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1#
发表于 上海市 2013-5-31 21:13 | 只看该作者
路过顶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2#
发表于 天津市 2013-6-1 14:01 | 只看该作者
哈雷也许是美国人的文化   希望中国也能有这样的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3#
发表于 河北省 2013-6-26 13:14 | 只看该作者
美国人认为大的就是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4#
发表于 河南省 2013-6-27 01:31 | 只看该作者
哈雷  哈雷    俺是装不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5#
发表于 北京市 2021-2-4 07:34 | 只看该作者
miketison 发表于 2013-6-26 21:14
美国人认为大的就是好的

你好像说的是中国人吧 美国人大是真的各个方面都大从内在到外在
前者我不说了 自己用这活着的几十年去对着墙角想想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新帖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摩托迷网

GMT, 2024-4-19 08:0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